對於磷酸氯喹的使用,藥師有話說

自疫情發生以來,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佈了多個版本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其中病原學、流行病學和臨床診斷方面的研究日趨完善,但在“抗病毒治療”項目中有這樣一句“目前沒有確認有效的抗病毒治療方法”。針對這個問題,科研攻關組組織全國科技力量,層層篩選,“從幾萬個藥物到幾千,到幾百,到幾十,到幾個,於是,磷酸氯喹這樣一個名副其實的老藥出現在我們面前,也為我們帶來了新的希望。”

2020年02月17日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介紹,已臨床應用70多年的抗瘧疾藥物磷酸氯喹對新冠肺炎具有一定療效。“既往的研究已經非常明確提示它不僅僅具有抗瘧作用,還有廣譜的抗病毒作用,另外還有免疫調節作用”。 專家推薦“應當儘快將磷酸氯喹納入到新一版的診療指南,擴大臨床試用範圍”。


對於磷酸氯喹的使用,藥師有話說

戰“疫”之中,醫師、護士在衝鋒陷陣,藥師在為戰士提供槍支彈藥,為提高命中率、規避用藥風險而出謀劃策。藥品是一把雙刃劍,有時候是會出現料想之外的狀況,我們又該如何更好的使用手中的武器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磷酸氯喹”吧!

一、劑型

目前我國使用的主要劑型包括:片劑和注射劑。其中注射劑主要用於不能口服的患者。

二、藥代動力學

吸收:磷酸氯喹口服後,腸道吸收快而充分,服藥後1~2小時血中濃度達峰值。

分佈:約55%的氯喹在血中與血漿成分結合。血藥濃度維持較久,半衰期為2.5~10d。氯喹在紅細胞中的濃度為血漿內濃度的10~20倍。氯喹與組織蛋白結合更多,在肝、脾、腎、肺中的濃度高於血漿濃度達200~700倍。在腦組織及脊髓組織中的濃度為血漿濃度的10~30倍。

代謝:氯喹的代謝是在肝臟進行的,其主要代謝產物是去乙基氯喹。

排洩:約10~15%的氯喹以原形經腎排洩,其排洩速度可因尿液酸化而加快,鹼化而降低;約8%隨糞便排洩;氯喹也可由乳汁中排出。

三、注意事項

1.使用磷酸氯喹一般可能出現的反應有:頭暈、頭痛、眼花、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皮膚瘙癢、皮疹、耳鳴、煩躁等。反應大多較輕,停藥後會自行消失。

2.藥物使用都有一定的用法用量和療程,當磷酸氯喹用藥量較大、療程較長時,就有可能會出現較重的反應。常見者為對眼的毒性,因氯喹可由淚腺分泌,並由角膜吸收,在角膜上出現瀰漫性白色顆粒,停藥後可消失。同時由於部分氯喹在組織內蓄積,有可能使視網膜輕度水腫和色素聚集,出現暗點,影響視力,這種情況往往是不可逆的。

3.如果在懷孕期間使用磷酸氯喹,會造成小兒先天性耳聾,智力遲鈍、腦積水、四肢缺陷等,所以磷酸氯喹禁用於孕婦,在實際診療過程中,需要權衡利弊。

4.由於磷酸氯喹可由乳汁中排出,因此處於哺乳期的婦女慎用,或者停止哺乳。

5.磷酸氯喹有可能引起竇房結的抑制,導致心律失常、休克,嚴重時可發生阿-斯綜合徵,而導致死亡,這種情況很少見。但如果患者同時患有心臟病,或者由於病情進展引起了心力衰竭,需謹慎使用。

6.磷酸氯喹有可能導致藥物性精神病、白細胞減少、紫瘢、皮疹、皮炎,光敏性皮炎乃至剝脫性皮炎、牛皮癬、毛髮變白、脫毛、神經肌肉痛、輕度短暫頭痛等,所以對重型多型紅斑、血卟啉病、牛皮癬及精神病的患者也是慎用的。

7.磷酸氯喹主要在肝臟代謝、一部分以原型經過腎臟排洩,因此肝腎功能不全者應謹慎使用。

8.磷酸氯喹注射劑不宜作肌內注射,尤其是兒童使用時,易引起心肌抑制;禁止靜脈推注。

四、藥物相互作用

①與保泰松同用,易引起過敏性皮炎;

②與氯丙嗪合用,易加重肝臟負擔;

③與鏈黴素合用,可加重對神經肌肉接頭的直接抑制作用;

④洋地黃化後應用磷酸氯喹,易引起心臟傳導阻滯;

⑤與肝素或青黴胺合用,可增加出血機會;

⑥與氯化胺合用,可加速排洩而降低血中濃度,需考慮藥效;

⑦與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合用,可增加毒性;

⑧與氟羥強的松龍合用,易致剝脫性紅皮病;

⑨與氯喹同類物(氨酚喹、羥基氯喹等)同用時,可使氯喹血中濃度提高。

五、藥物過量

急性氯喹中毒常是致死性的,致死量可低至50mg/kg,迅速出現噁心、嘔吐、睏倦,繼之言語不清、激動、視力障礙,由於肺水腫而呼吸困難,甚至停止,心律不齊、抽搐及昏迷。出現這些現象時應立即停藥,並作對症處理,特別是維持心肺功能。


據瞭解,由於新型抗瘧藥的上市,國內磷酸氯喹企業大部分已停產,目前為了對抗新冠病毒,很多企業緊急復工,開始生產磷酸氯喹。

2020年02月18日 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針對研發新冠肺炎防治藥物的問題,國資委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趙世堂介紹,目前正在抓緊恢復磷酸氯喹的生產,目前在加大馬力,保障市場供應。

對於磷酸氯喹的使用,藥師有話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