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長遠影響有哪些?


我認為:從短期看,1、第一季度經濟運行基本停滯,秋冬季汙染管控又非常嚴格,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壓力較大;2、對旅遊、房地產、項目建設等行業影響較大,資金鍊風險加大,消費者信心不足;3、對自媒體、互聯網行業利好較大,迎來發展窗口期;4、資金王道越來越明顯,提前消費受到一定程度抑制。從長期看,國家對野生動物保護、生物安全、輿論新聞越來越重視,相關立法勢在必行。總之,這次疫情踩了一下經濟的剎車,整個社會面、經濟面持續向好沒有變,但更深遠的影響,比如人生觀價值觀,必將影響我們每一個人。


一枚草夫


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影響備受關注。自從1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佈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以來,一些擔憂疫情對中國經濟產生不利影響的聲音逐漸增多。

疫情對當前中國經濟究竟帶來哪些影響?聽聽權威專家的分析。

一問:經濟基本盤能穩住嗎?

  • 短期干擾不影響中長期趨勢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屬於短期外部衝擊,對經濟中長期發展趨勢影響不大。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王小廣表示,一般而言,一國發生重大突發事件必然會對短期經濟發展產生一定負面影響,但不會對中長期經濟產生實質性影響, 待衝擊平息後,經濟社會活動將一切迴歸正常。

專家分析認為,從產業來講,短期內對2月份、3月份的服務業影響較大,其中 旅遊業、餐飲業、酒店業和航空業受影響最大; 由於快遞暢通性下降,包括網購在內的 商業零售業會受到較大影響。 對於工業和建築業來說,一季度稍有影響,主要體現在2月份,3月份可恢復正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楊立強表示,“封城”、限制人員流動、企業停產停工等舉措會使我國經濟在短期內受到衝擊,但這些舉措有利於防控疫情。疫情期間被壓抑的需求將在疫情過後集中反彈,帶動經濟回升,預計下半年我國經濟將逐漸回暖。從中長期看,疫情不會改變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大趨勢。

“此次疫情可視為一個短期的經濟衝擊,使總需求和總供給曲線有一個短期平移。但是,隨著時間延長,衝擊將逐漸減弱, 經濟增長終究還是要回到原有的軌跡。因此,長期內不影響經濟向好的根本趨勢。”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王琛偉說。

二問:中小企業能撐住嗎?

  • 中小企業將承受較大壓力

受疫情影響,春節假期延長、人員流動受限、各地延遲復工,疫情對我國經濟的短期衝擊不可避免。特別是當前消費需求短期內下滑,已給不少地區的餐飲、旅遊、娛樂等服務行業造成明顯影響。專家普遍認為,受此次疫情影響嚴重的市場主體正面臨較大生存壓力, 尤其是中小型製造業、服務業企業,值得重點關注。

楊立強認為,消費需求下滑可能導致部分中小企業因缺少訂單出現現金流問題。需要注意的是,人員流動受限還直接或間接導致全國物流成本上升,在短期內推高物價的同時,還有可能導致部分企業供應鏈和節後返工受其影響,抬升企業生產成本。王小廣則認為, 一些小微服務型企業或因難以承受短期衝擊,可能出現倒閉的情況。

此外,疫情期間的外貿出口和投資活動也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王琛偉表示,客觀來講,一些國家可能會因限制疫情傳播,在一段時期內對我國出口商品提出限制條件。與此同時,投資活動可能會放緩步伐,由於近期很多經濟活動都會受到限制,投資項目前期報建手續可能推遲,直接影響到項目建設進度。

  • 重點幫扶困難中小企業

“在當前經濟承壓下行的大背景下,政府亟需出臺一些針對性的舉措,尤其是需要對中小企業、受影響較大的行業,在稅費、金融和社保等方面給予支持性政策,幫助特定企業、行業、地區、人群渡過難關,以減小此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發展影響。”王小廣說。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副主任盛朝迅認為,一方面,銀行要讓利給實體經濟,通過降息降利減少企業財務成本。無論對於個人貸款還是企業貸款,都要 給與一個特殊時期的延期,避免資金鍊斷裂,導致企業或個人破產倒閉潮。 另一方面,不要飲鴆止渴。堅持“房住不炒”政策不動搖。

楊立強表示,疫情結束後, 建議採取減稅、補貼等措施進一步刺激消費,扶持和幫助受影響的服務業企業恢復生產經營,疏解就業壓力。通過多種形式的政策措施,扶持受影響較大的製造業企業和外貿企業。

三問:如何在疫情中化危為機?

  • 應看到其中潛在的積極因素

雖然此次疫情對經濟的短期衝擊不可避免,但不能過分誇大其負面影響,我們 應當看到其中潛在的積極因素,比如一些行業正在努力化危為機。

“在疫情影響下,電子商務、電子政務、居家辦公、虛擬會務/商務、線上教學等新業態和新模式將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楊立強認為,基於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的應用將進一步向大眾生活、企業經營、政府管理、教育培訓等各個領域滲透和擴展。他指出, 疫情結束後疫病防控體系的完善和改革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也將成為疫情過後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早在2003年防控SARS阻擊戰中,就有騰訊、京東、阿里巴巴等不少企業為了‘活命’被迫自我進化,最後衝破困境化繭成蝶。”王琛偉表示,疫情在給一些行業帶來負面影響的同時, 也未必不是行業整合、升級的一個時機。 “只要這些企業沒有在疫情中倒下去,那麼疫情過後一些‘憋了很久’的經濟活動將集中暴發。疫情過後也會有較強經濟反彈。”

專家還認為,通過此次疫情防控阻擊戰,政府治理能力將有較大提升,有利於中長期內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疫情發生以來,各級政府本著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採取了最全面、最嚴格的防控舉措,世界衛生組織及許多國家對中方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從疫情防護到病患救治,直至宣傳教育,這個極為複雜的過程恰恰是對政府部門的一次‘大考’和鍛鍊,政府治理能力將由此得到提升。”楊立強說。

  • 精準施策應對影響

“有效阻斷疫情傳播,是減少疫情對經濟影響最有效的措施。”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副主任盛朝訊認為,當前最重要的是控制住疫情,加大國際疫情通報和信息共享,加強國際病毒、疫苗、試劑的聯合攻關,及早推出疫苗,更早控制疫情,讓大家集中精力回到經濟主戰場。

楊立強建議,在疫情期間,應採取有力措施切實降低物流受衝擊的程度,在保障群眾生活需要的同時保證企業供應鏈的有效運轉。同時, 可以採取措施允許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異地虛擬商務,如虛擬會議、居家辦公等,提升電子政務便利化水平。

“當前,迫切需要通過釋放積極的政策信號,引導公眾預期,堅定信心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保障經濟平穩發展。”楊立強說。

王琛偉認為,有必要強化特殊時期的經濟監測預警工作。及時跟蹤分析疫情期間的主要經濟指標情況、企業在疫情期間的發展情況。及時發現疫情給經濟帶來的新變化、新情況,針對特殊情況、緊急情況,認真研究對策措施,切實做好應對工作。

  • 做好中長期發展規劃

專家表示,針對此次疫情采取的經濟措施,既要立足解決當前緊迫的現實問題,又要著眼經濟長遠的高質量發展, 堅決避免大水漫灌式的擴張經濟措施,堅決避免再次走到粗放式投資拉動的老路上。

“一些不受疫情影響的項目建設,前期工作要做實做好。疫情過後可能會迎來一波經濟反彈,相關受疫情影響的投資建設項目都會加快建設,要提前進行佈局謀劃。”王琛偉表示,對於人口流入地區的都市圈,可以謀劃適當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道路、教育、醫療等行業的投資,以刺激需求、穩定就業、完善基礎設施,提高經濟潛在增長率。

盛朝訊建議,應加快新支柱產業培育和“新基建”建設。例如,大力發展辦公自動化、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產業,適應5G、智能網聯汽車、量子通信、電子商務、在線醫療、遠程教育等產業發展需求。同時,加快構建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以數字化為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支撐產業及社會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發展。

王小廣還認為, 疫情結束後有必要進一步改革假期制度,應適當增加年中的假期,如7、8月普遍設暑假制度等,這對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和促進消費都有積極作用。

“從中長期看,中國經濟的增長潛力尚未充分釋放出來,制度創新尚有較大的挖掘空間,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也還有較大的迴旋餘地。中國經濟在經歷疫情等考驗之後,抗風險能力和韌性必會得到進一步增強。”楊立強說。


遠源流暢


疫情對中華大地的影響是很大的。我從政府企業以及個人三方面來說一下長遠的影響。

  1. 政府

在病毒的預防,還有病毒的發現,以及疫情的通告,疫情的處理上面,政府在某些層面上都有改進的地方。有些是個人原因,有些是組織框架或者是整個組織的職能的原因。發生這樣的重大的情況的,疫情之後政府需要反思總結,成立新的部門,或調整現有部門,疫情的影響肯定是長遠的。911之後美國政府成立了國土安全局,國土安全局統一統籌美國的安全問題。避免了以前各個部門各自為政而出現的漏洞。也希望我們的政府從這次疫情中能學習到。更好的處理未來的突發事件,讓廣大人民放心滿意。

2. 企業


疫情期間一些企業叫苦連天。每天在喊著離破產還有多少天,或是有些企業已經倒閉了。特別是一些高負債的企業更是雪上加霜。我想疫情以後,會影響企業的經營方式,更關注現金流。更關注公司的穩定。同時企業的辦公形式會有一些改變。疫情期間雖然大家都在線上辦公,疫情以後也會有更多的企業考慮線上辦公,現在線上辦公比較方便,有各種各樣的軟件的支持,同時線上辦公可以幫助企業節省更多的資金,不需要租用場地。

3. 個人


疫情讓我們懂得了健康的重要性。只有健康身體才有其他的一切的。疫情讓我體會到生命的美好,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會先到。人是多麼脆弱,感恩身邊人。對於個人來說,疫情期間大家都不能工作,而有些人就沒有收入了。不要超前消費。這時候才知道儲蓄的重要性。讓自己在突發情況的話都有應急方案。

最後祝大家安好!


賺第一桶金


餐飲、旅遊、文娛,這些吃喝玩樂的產業,即便是現有企業虧損倒閉,也動搖不了根本。因為一旦疫情過去,相關的需求勢必會重新釋放,大家該吃的飯,該旅的遊,該看的電影都會繼續。產業內的人才和模式都是現成的,舊餐廳黃了,一定會有新的餐廳開張。短期裡會減緩GDP增速,看起來血肉模糊,但是長遠看只是纖芥之疾,靜養即可痊癒。

值得擔心的反而是工業。

與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第三產業不同,工業企業由複雜而精密的鏈條相互聯繫。生產一臺汽車,只要缺一個零件,那所有供應商就都要等著。生產一部手機,萬事俱備了,只缺一個按鍵,所有人就都要停下來。

工業生產是一臺爬坡的火車,哪怕歪歪扭扭,但只要在開著,就有修補的機會。但這輛火車一旦停下來,再想啟動,就需要很大力的推一把。

別的地方復工之後,湖北的供應商無法交付,那麼就會有外省的供應商頂上。

外國正常生產,中國的供應商無法交付,那麼就會有其他國家的供應商頂上。

有時候這種頂替是暫時的。但是也有的時候,這種頂替有較高的固定投入,比如修路通電,建造廠房,設備的聯調對接等等,那麼一旦替換完成,相關的業務就長期的被替換了。

中國62%的GDP來自於中小企業,而九成中小企業屬於製造業。西貝餐飲說現金流撐不過三個月,但是隻要它撐到了疫情過去,一口氣立馬就能續上,損失的只是疫情期間的賬面收入。

但是如果製造業停工,等你兩三個月以後開工了,會發現自己已經被移出了鏈條,然後這些出局者的下游供應商也一併出局。工業生產的滾滾車輪,不會為了人道關懷而停止,所有這種出局都是不可逆的。

前幾天看到梁建章老師的觀點,僅從生命健康角度看,一次大流感的影響,等於把人均壽命減少1.5天。即便把此次疫情的嚴重性擴大五倍,對人均壽命的減少也只有7.5天左右。但是,經濟停擺造成的人均收入減少,會導致對醫療、健康、教育等各方面的投入的退步。資金少了,醫療條件和營養水平就跟不上,人均壽命一樣會降低。

另外,中國還有一個債務問題。不論是企業貸款還是政府地方債,長期以來都在滾動著刺激經濟的前進。但是債務的滾動都是基於“對未來的信心”,如果喪失信心,債務也會出現“擠兌”。

因此,我估計在本月之內,全國大部分地區會以各種形式恢復生產,在經濟的火車尚未冷卻前重新發動。否則即使是災區,繼續停工的後果也難以承受。

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這次疫情是中國多年未遇的大挑戰,直接和間接的經濟影響肯定不是幾千億或者一兩萬億那麼簡單。這對中國未來的走向產生深遠的影響,但是,從國際層面上看,對中國也有一些好處,不便明說,只希望大家一起共克時艱。


Bimmer小叔


你好朋友。毋庸置疑疫情的長遠跟我們每個中國人息息相關,首先我覺得,影響最大的就是中國的經濟。那麼聊聊旅遊業,國內旅遊市場主要就靠3個時間段賺錢:春節假期、暑假以及國慶假期。由於疫情的關係,春節假期的旅遊營收大大減少,等於全國旅遊行業直接損失了1/3的收入。“如果按照樂觀估計三個月絕收期減少60%,三個月恢復期減少30%來計算,全國旅遊業預計今年損失接近3萬億元。


日拱一卒


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中華大地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為了免遭病毒傳染,我自疫情爆發以來就很少出門。對於像我這樣搞研究的人,一時足不出戶並不會對工作造成多大的影響,但疫情對整個中國經濟的影響卻是十分巨大的。

今天,我讀到一個段子:一位企業家打算讓企業開工。朋友勸他說,現在“新冠”疫情正鬧得厲害,開工就要接觸很多員工,萬一被哪個攜帶病毒的員工傳染了會很危險。這位企業家回覆說,“怕什麼?‘新冠’病毒的死亡率只有2%。但如果不開工,企業沒收入,債主追上門,我的死亡率可能就是100%了!”這個段子裡蘊含著深深的苦澀。

在春節期間,“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打擊。據估計,僅旅遊、餐飲、電影這幾個產業的損失加在一起,就可能超過了一萬億元。而這一切似乎還只是開始,隨著春節假期的結束,“新冠”的破壞力才逐漸顯露出來。

那麼,“新冠”疫情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有多大?我們又應該採用怎樣的政策來加以應對,以最大可能減少“新冠”的損失呢?

“新冠”疫情的影響很可能超過SARS

說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不少人會習慣性地將它和2003年的SARS疫情相比較。十七年前,也是春節前後,也是不知名的疫情洶洶襲來。那一年,中國人民沒有在可怕的病毒面前屈服,不僅取得了抗疫的勝利,還在疫後的經濟建設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讓全年經濟增長率達到了9.1%,創出了亞洲金融危機之後的新高。據此,一些分析機構根據SARS前後中國經濟運行的狀況得出了結論,認為“新冠”的衝擊至多會在短期,而其長期的影響則會很小。

在我看來,這樣的觀點似乎有些過於樂觀了。事實上,無論是“新冠”疫情本身,還是中國經濟現在的環境,都和十七年前的SARS時期發生了很大的差異,而這些差異很可能讓“新冠”的影響遠遠大於SARS。

(1)抗擊“新冠”可能會是一場持久戰

在疫情初期時,不少研究者都認為,這場疫情的破壞力會弱於SARS,理由是它的死亡率在2%左右,而SARS的死亡率則有9.6%。但後來的疫情發展已經證明了這種判斷是錯誤的。

雖然與SARS相比,“新冠”的死亡率相對比較低,但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患者可以得到有效救治。而事實上,由於“新冠”的傳染性遠高於SARS,所以它很可能會在局部地區造成醫療資源供不應求,從而讓死亡率急速攀升。

在SARS疫情的前期,我國並沒有出臺像今天這麼嚴格的防控措施,在這種情況下,四個月後,



喻芙蓉



毛褲大人


這次疫情從各方面都有嚴重影響,特別是國家經濟 還有學生上學的問題都有嚴重影響。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db5629bedd414712a03a475e063dd7cc\

山裡好媽媽


現在全球經濟增長的1/3來自中國,中國的停滯影響非常深遠。最近星巴克暫時關了國內很多店,南美的咖啡價格就暴跌,蝴蝶效應和多米諾骨牌效應估計是很多經濟學專家無法預測的。華爾街以及國內的很多分析師都在預期這次疫情會和03的SARS一樣,市場會很快V形反轉,但是真的會這樣嗎,為啥不會是U形,甚至是L形反轉,而且們的模型還是建立在疫情沒有外溢的情況下,如果日本惡化,奧運會推遲,新加坡淪陷,真的不敢想象...

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需求和生產驟降,投資、消費、出口均受衝擊,短期存在失業上升和物價上漲的可能。防控疫情需要人口避免大規模流動和聚集,隔離防控,因此大幅降低消費需求。工人返城、工廠復工延遲,企業停工減產,製造業、房地產、基建投資短期基本停滯。

我認為應該現大力從武漢先考慮治理,先決絕根本問題。

第一,加大疫情相關財政支出,擴大研發、救治、防疫物資、一線醫護人員補助的財政兜底範圍。

第二,適當減免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部門尤其是交運(民航、公路客運、水路客運和出租汽車)、旅遊、餐飲、住宿等行業的增值稅,虧損金額抵減盈利月份的金額以降低所得稅。

第三,進一步降低社保繳費率,養老、醫療繳費率可分別降低1和2個百分點,降低企業負擔。

第四,給予企業部分受疫情影響期間受損行業的財政貼息,可暫定一個季度。

第五,對參與非典防治工作的衛生醫務人員提供臨時補助。病人疫情治療相關費用一切減免。補貼並保障低收入人群和前期失業人員的生活水平不因疫情受影響,提前防範可能產生的失業潮引發的問題。

第六,對參與捐贈的企業和個人行為予以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抵扣,不受目前企業所得稅稅前利潤12%限額的約束,鼓勵社會捐贈。

第七,擴大赤字率至3%。2020年以收定支,財政收入下降,疫情防控支出增加,屬預計外的支出,為避免擠壓其他民生和穩增長支出,有必要擴大赤字。

第八,提前做好基建項目儲備,疫情過後開啟基建減稅,對於人口流入地區的都市圈城市群可以進行適當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交運、教育、醫療等行業的投資,以刺激需求、穩定就業、完善基礎設施、提升中國製造競爭力和提高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

因為武漢目前損失最大,其他地方城市可依次借鑑。


遲到的間隔年


這次疫情讓大家都呆在家裡,影響力也大大超過非典的影響。

1.野生的養殖產業影響,同時也讓大家對健康食品,健康理念更重視。

2.政府疾控預防,各種應急方面的制度完善。

3.電商平臺網絡的發展面臨新的機遇。

4.餐飲,娛樂休閒旅遊行業帶來的思考。

5.在線教育,遠程辦公迎來機會。

暫時就想到這些,歡迎更多的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