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抗疫群英譜|張國俊的“多情”與“無情”

當他一一回復完微信留言,想給6歲的兒子打個電話時,才意識到已是凌晨。

他和兒子的時間,似乎是兩條平行線。白天兒子想他,他忙;夜裡他忙完了,兒子也睡了;早晨6點多他又開始忙了,兒子還沒醒。聽到妻子說“兒子想爸爸都想哭了”,一絲愧疚瞬間湧上心頭。

可這點愧疚之情又稍縱即逝,因為他的手機上又收到好多條信息,是CT片、檢查單的照片。他知道,同行需要他會診。時間緊迫,他更珍惜抗疫的每分每秒……

“不說家裡的事兒了,說多了會傷感。”他主動掐斷了這個話題。自1月30日,臨危受命衝鋒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以來,他一直沒見過兒子。

對於家人,他有時多情,有時無情。作為河南省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科危重症學科主任,張國俊現在滿腦子都是疫情。

一線抗疫群英譜|張國俊的“多情”與“無情”

“我申請去信陽,守好河南的南大門!”

河南信陽與湖北接壤,人員來往密切,疫情形勢更嚴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我是共產黨員,有33年黨齡,我申請去信陽,守好河南的南大門!”河南省衛生健康委派出省級專家前往全省17個地市支援基層新冠肺炎醫療救治時,張國俊主動向組織立下了“軍令狀”。

這次,疫情的發展似乎快於他的腳步,信陽的疫情比他預判的還要嚴重,不僅每日確診病例居全省首位,數字和第二名之間差距很大,而且危重症患者最多,救治難度極大。

他的手機24小時“備戰”,對接當地衛生健康委;把自己的微信推送給信陽8縣2區的專業技術人員,指導同行工作,推進診斷流程的同質化……他的到來,給當地吃了一顆“定心丸”。

在信陽聖德醫院,面對一位有流行病學史、兩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的患者,下一步到底該怎麼辦?當時國家下發的針對新冠肺炎治療指南中也找不到答案,參與救治的醫務人員左右為難。張國俊結合患者血象、胸部CT片和其他相關檢查資料,果斷建議:先隔離,進行第三次核酸檢測。事實證明了他的判斷,這名患者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控制了新的傳染源,減少擴散的可能性,當地醫務人員大大鬆了一口氣。

在信陽市光山縣,他發現該縣發病人數居信陽市第一位,但是診斷陽性率卻僅為20%時,他立即著手收集信息,開展調研,綜合研判後拿出了針對性建議:加強培訓,取咽試子的方法要改進,取深度樣本;取標本的人員要固定,規範操作;標本送檢的時效性要加強;對高度疑似的患者,進行第三次核酸檢測。調整後,診斷陽性率提高到了48%。

在定點救治醫院,他制定了這樣的管理方式——危重症患者進重症監護室,根據情況行體外膜肺氧合機或氣管插管,專人護理;亞重症患者注意監測,並經鼻高流量吸氧;普通患者也要做好隔離,檢測到位。這些精準的舉措有助於進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情進展。

從謀一域到謀全局,他對河南省新冠肺炎整體救治是自信的,全省147家定點救治醫院的治療都非常規範,而且很多治療手段都先於國家診療指南,如抗病毒藥物利巴韋林的使用、中西醫協同機制的建立等。

一線抗疫群英譜|張國俊的“多情”與“無情”

“哎呀,提起來這件事我就高興”

每天醒來,他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機看數據,全國、河南、信陽這三個地方的新增確診病例、新增出院病例、重症病例、危重症病例等,看了之後他還要在心裡估算一下信陽各方面數據的佔比。直到2月10日,他才不再特別關注這些數據。

一線抗疫群英譜|張國俊的“多情”與“無情”

“因為2月10日是個拐點。嚴謹地說,是河南聯防聯控工作的拐點,說明控制住了傳染源。”張國俊說,那天他自己的心情別提多高興了。

當然,他更清楚,現在還容不得絲毫鬆懈。所以,他的時間排得密不透隙。每晚凌晨1點前,他很難洗漱睡覺。在信陽一線戰“疫”轉眼十多天了,他患有糖尿病多年,而隨身帶的胰島素都用完了……

曙光微現。2月8日,信陽第一例上體外膜肺氧合的患者成功撤機,這也是目前河南省第一例成功撤機的患者。2月12日,又1例危重患者成功撤離體外膜肺氧合。更讓他感到欣慰的是,一對母子的平安闖關。

27歲的新冠肺炎產婦合併急性妊娠脂肪肝,1月31日緊急進行了剖宮產手術,分娩一男嬰,隨後嬰兒也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這個寶寶是目前河南省內已知最小的患者。經專家組會診,一線醫護人員的積極治療,產婦成功撤掉了呼吸機,拔出氣管插管,從危重症病房轉至普通病房,寶寶經治療,狀況平穩,但鑑於年齡太小,仍在重症監護室進行密切監護。

“2月6日拔的管子,她衝我們伸大拇指時還有氣無力。第二天再會診時,臉色紅潤了很多,手是一下子就高高舉起的,母子平安了。哎呀,哎呀,提起來這件事我就高興。”張國俊說。

一線抗疫群英譜|張國俊的“多情”與“無情”

“想起來就高興的,當然還有兒子。”張國俊說,他無意間在包裡發現,兒子不知道什麼時候給他放了一張紙片,上面寫著“爸爸,我永遠愛你!”(白劍峰、李季、文曉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