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很多人,到了人生後半場,終於信了命,自己除了變老,仍是窮人”對此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不服老,人家六七十歲開始創業成億萬富翁的都有。相信你也可以的。


說說房那些事


這句話雖有點悲哀,但還是有道理的。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

一個人過了五十,等於到了人生的後半場。按照目前我國的平均期望年齡,最多還能活25年左右。但這後25年和前25年是完全不同的階段。

前25年,25歲到50歲,正是青壯年階段,智力和體力都處於高峰期,學習、工作、生活各方面都處於上升期。絕大多數的人,一生的成就也主要是在這個階段完成的。也可以這樣說,大多數的普通人,如果這個階段沒有實現人生的主要目標,那麼一生可能也就這樣了,尤其是在財富的創造和積累方面。當然,大器晚成的也有,但畢竟是絕少數。

後25年,51歲到75歲,則是進入了中晚年時期,智力和體力逐漸衰弱,各方面從成熟期進入了衰減期。這個時期,絕大多數的人已經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賺錢的能力也已經基本穩定,經濟上應該已經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基本上進入了穩步守成的時期。此時,如果什麼目標也沒實現,還是沒有一定的賺錢能力和經濟基礎,可以認為,想再要有大的出息,相比前25年,難度是打了很多。所以很多人都認了命,這輩子也就這樣了,窮也沒辦法了。

不過,話說說回來。畢竟,也有不少人大器晚成,姜子牙八十還拜相呢。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因此,如果身體條件還允許,那麼50歲以上的朋友雖說人生已經進入了後半場,但是若有改變命運的信心和決心,有艱苦奮鬥的精神和意志,奮力拼搏,也還是有可能有所作為的。


駝眼看世界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一切都是命,半點不由人”,“心有天高,命如紙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命若窮,挖出黃金化為銅;命若富,拾著白紙變成布”…關於命,人們有太多的看法,總習慣把一個人境遇的坎坷、事業的不順、婚姻的離合、創業的失敗等等等等,都歸結於其本人的“命”,認為都是其命中註定的,是無法改變的結局,“命該如此”。對於命,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佛家所謂的因果,其認為,每個人的命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即“廣結善緣丶多種善因、自得善果”。也就是通過積德行善而改變自身的命!“


曉帥VLOG


應該說,中國古人對人生的理解、認識和總結還是非常深刻的。對大部分人來說,對"50而知天命"這種說法是認可的。

個人認為,50知天命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知命。經歷了大半生的歷練和掙扎,嚐盡了酸甜苦辣、人情冷暖、喜怒哀樂,說從容也好,放下也罷,總之是不再苛求。知道這一路這一切在之前面臨著無數選擇,走過來實屬必然,也就說自己的命運使然。第二層含義是信命。在人生的每一個路口,朝哪走?怎麼走?似乎總有很多選項,但每次的選擇都相互關聯,看似偶然,實則有其內在的邏輯,就像有一根無形的繩子牽著你走,不幸的是,走在荒涼之路與貧窮相伴。

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貧窮的人經歷的苦難也各不相同,俗話說窮則思變,不管命運是否能改變,貧窮的人總是會嘗試各種各樣的努力去改變現狀,更高層次的人會去思考造成貧富的根本原因。中國古代的先賢和世界上很多早期的思想家都是貧困一生,卻擁有著巨大的精神財富,並且流傳千古而造福人類。

總而言之,貧窮並不是一個人失敗的標籤。知命和信命只是讓你更客觀的去看待這個世界和人生,坦然面對窘迫依然前行。而不是自暴自棄、甘於平庸,更不能喪失信念自我毀滅。貧窮如果能讓你悟到人生的一些道理,進而能幫助到他人或者啟迪後人,又何嘗不是一筆財富呢?





知行三亞


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認命,六十等死。一個人在三四十歲拼命折騰,由於受到心智,文化,機遇,社會環境等條件的限制,可以說是勞心費力,一身傷痛,到了五十歲以後身體,精力都大不如以前了,再想折騰可以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於是就出現了,唉,這就是命,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等自嘲的話。不信?你看李嘉誠幾時說認過命?還有那些大佬們認過命?凡是成功人士你聽那個說認過命的?


走自己的路182757971


大家好 我是八零後 我已進入人生的下半場,我一直在努力 但是一直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 但是我堅信 我命由我不由天 一天實現不了 那我就用兩天 三天,甚至更久去來完成他
哪怕是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我都不會認輸 因為我一直在努力的路上……
不管怎樣,我走的是自己喜歡的路,做的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結局如何也不是那麼重要 其實回頭看看 過程更精彩!!(好吧 我承認 可能觀點會有些矛盾 但是我就是一個這樣 隨遇而安 逆來順受的深漂大叔😂)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7f30002d2cafcc23aa9\

木魚VLOG


 中年, "四十不惑",所謂不惑,追求過,放棄過;奮進過,頹廢過;勇敢過,退縮過;膚淺過,深刻過;天真過,世故過;普通過,二逼過。一切知覺終將在重複中變得麻木。快樂最大的天敵是重複,重播快樂,導致索然無味。同樣,痛苦的N次方可以降低痛感。人生體驗會隨年齡增長而漸弱,得以沉澱的無非就是諸如此類平靜的感悟。


地道的兩廣人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答,古人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之年,五十知天命,在當時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在解放前國人的平均壽命在45歲左右,人到了四五十歲就感覺生命就要終結了,對人生也沒有希望了。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精神文明和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如何提高自己精神追求和物質生活也有了重新的認識。伴隨著醫療技術水平快速發展,為我們的身體健康提供了強大的保障,國人的平均壽命都在七十多歲!假如我們的壽命在七十五歲,那麼人生分為三個年齡段,一歲至二十五歲是人生的學習成長階段,二十六歲至五十歲是人生探索實踐階段,五十歲至七十五歲是豐富人生的階段!假如你五十歲了也人生的黃金階段,因為你有豐富的閱歷,成熟的思想,穩重的性情。子女也長大成人,也有穩固的家庭。可以放下一些重擔,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在這個信息化機遇和挑戰並存的時代裡,開闊眼界,與時俱進,堅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讓人生活的更有意義更加的精彩!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努力和奮鬥!謝謝大家!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45300059420389635a4\


守衛者148070499


很現實。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當一個壯年人。不信命,不服命。在他心底深處只有一條定律。敢拼就會贏。於是乎一路打拼。隨著時間的變化青春漸遠。頭髮變白。行動緩慢。病也多了。這時候就會回憶著歷年的經歷。拼博成功了嗎。現實就是這樣,真的成功沒幾人。為什麼與別人同等的努力與付出,收穫卻差之甚遠。於是乎就會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問題了。漸漸開始相信命運,並在此找到自我安慰。


龍四笑


說的對,主要選擇的行業不好,如果一開始選擇藝術品行業就不會了,越老越好做,越戰越勇,沒有下半場的概念。

有錢就投資田黃,做古玩古董生意,輕鬆自在不用煩,利潤豐厚,保值增值風險低。我做了二十多年,已經在廣州一線城市買了4套房子,而且買的房子基本上都是一次性付款的。

主要收藏田黃,因為田黃是升值最快的收藏品,也是熱門古玩收藏品,從來沒有跌過價。田黃從1995年的5千元一克,升值到現在2019年的20萬元一克,再過10年可能升值到100萬元一克。而黃金價格基本上是在原地踏步,沒什麼變化,同田黃的距離越來越遠,根本追不上。

2017年1月,福建廈門一次拍賣會上,一個重達1725克的田黃石,拍出3.92億元的天價,單價22萬元一克,田黃的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