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拿到血常規化驗單如何判斷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我在墾丁天氣晴


如果從血常規檢查結果顯示來看,如果出現淋巴細胞降低,中性粒細胞升高,則說明孩子有可能是細菌性感染,也就是所謂的炎症。

如果炎症好轉,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就會恢復正常。如果血常規結果中淋巴細胞高於標準範圍,則提示孩子有可能是病毒感染。

血常規的化驗單主要是看紅細胞、淋巴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中性粒細胞、白細胞這幾個主要的項目。

媽媽在拿到孩子血常規化驗單的時候,留意各項數據中箭頭的標誌,如果有數據的箭頭向下或者向上,就看看是不是數值是否低出標準數值範圍過少或者超出過多。

以下可根據一些數據高低來判斷人體內可能出現的一些情況:

1.血紅蛋白、紅細胞低則代表貧血;

2.血小板過高或者過低低,就代表凝血功能異常;

3.中性粒細胞和白細胞高的話說明人體內有炎症,也就是細菌感染;

4.淋巴細胞過高則代表病毒感染。

做日常檢查中,很多項病情判斷的基礎都要基於血常規的結果進行判斷。儘管做血常規這項檢查很簡單快捷,但是也要留意一下注意事項,特別是帶著孩子做血常規檢查的時候,可以預防不必要的意外傷害。


血常規檢查的注意事項有以下一些:

1、將準備採血的部位清洗乾淨,這些部位通常是上耳垂、無名指的指尖或者中指,並且要等到採血的部位乾燥之後再採血。在寒冷的日子裡,可將局部搓熱,使毛血細管擴張後再採血。

2、血常規檢查前建議空腹。在檢查的前一天晚上,避免吃油膩的食物,晚上8點之後就應該禁食。在做血常規當天的早上,建議只喝一些白開水。

3、體檢當天衣服要乾淨,防止針孔感染。建議最好是穿寬鬆袖子的衣服,方便靜脈抽血時捋袖起子。

4、在採完血之後應伸直前臂,用另一隻手按緊止血棉球,直至不再出血。不要捻動棉球以免皮下淤血,也不要屈肘止血。如果針眼周圍青紫,可以在24小時後做一下熱敷。採血後24小時以內儘量不要讓針孔沾水,這是為了避免發生感染。


太平洋親子網


分享一下我這幾天的真實經歷吧,這幾天正經歷了兒子的一場病毒性感冒

我家兒子10月26日開始感冒,早上起來流鼻涕,清的。當時我以為沒什麼事,到了下午體溫直接飆升到39度,我急忙帶他去我家附近的省直中醫院化驗血常規,因為血常規可以首先判斷孩子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或者細菌、病毒雙重感染

當時化驗出來各項指標都還算正常,扁桃體有點腫,醫生說是咽炎,叫我們回家吃點小兒抗感顆粒就可以了。

圖中可以看到,兒子的C反應蛋白、白細胞總數、中性粒細胞都是正常的。

當天晚上回去吃了小兒抗感顆粒後,晚上十點多燒到39.6度,用了美林,降到39度就降不下來,我當時就急了,覺得這絕對不會是輕微的咽炎。果然,到了凌晨四點,兒子燒到40.2度了,急忙帶著兒子前往了我市最大的中心醫院,這個時間已經是10月27日凌晨四點多。

血常規化驗出來後,顯示病毒感染,各項指標已經不再像之前那麼正常,尤其是淋巴細胞百分率、血清澱粉樣蛋白A都明顯升高,而白細胞總數、中性粒細胞依舊正常,這是典型的病毒感染。


那麼,怎樣通過血常規來判斷孩子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呢?

我覺得只要白細胞和C反應蛋白就可以了:

1、白細胞:白細胞包括了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細胞和嗜鹼細胞。

當中性粒細胞指標升高,白細胞總數升高時,可以判斷為是細菌感染。

淋巴細胞增多,中性粒細胞下降時,可以判斷為病毒感染。

2、C反應蛋白:C 反應蛋白是一種急性期反應物。一般在手術或者受到創傷後,人體感染了細菌或病毒,血液中 CRP 的濃度就會升高。

但由於 C反應蛋白在病毒性和細菌性感染時都會升高,它的數值並不能作為判斷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的準確依據。

只有當C反應蛋白 高於 20mg/L 以上時,醫生會認為孩子受到了細菌感染的可能性比較大,但還是要結合白細胞的變化來綜合判斷。

最後 ,經過這次兒子這場病,我發現,千萬不能濫用抗生素。當時我差點就私自給兒子用了抗生素,結果醫生說如果是病毒感染,用抗生素根本沒效果,反而還會破壞人體本來的抵抗機制,一定要先化驗血常規,判斷是細菌還是病毒後,再來針對性用藥。還有一點就是,孩子在生病之初,可能血常規的各項指標都沒有明顯變化,建議24小時後一定要再次複查一次,就像我這次,開始顯示正常,但後來才發現原來已經是病毒感染了。



<strong><strong>




<strong>


寶藏媽媽


我發現很多家長對血常規有誤解,總覺得孩子一生病到醫院扎一針,十分心疼。但是我們要知道不是每次感冒發燒都必須使用抗生素的,醫生做血常規也是為了不濫用抗生素。

我記得我有次孩子去上海,結果在那裡一直髮高燒,去醫院驗血,血象正常,醫生就說到了38.5用退燒藥,多喝水。當時燒到39度我十分焦急,就問要不吃點消炎藥吧快點好。被嚴厲的批評了,說我身為醫務人員這種情況根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不知道嗎?結果第二天孩子自己退燒了。

一般來說我們通過白細胞,中性,淋巴,c反應來判斷孩子是炎症引起還是病毒引起。

1,白細胞,白細胞其實是人體重要防禦細胞,對人體具有保護和防禦功能。超出了正常範圍不一定只是感染,現在很多醫院的正常值大部分是以成人為標準,其實新生兒時期到兒童會有不同的程度的升高。如果醫生以此開判斷,這也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2,中性粒細胞,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如果明顯增多,表明細菌感染得可能性很大。這個時候就需要考慮要不要使用抗生素了。有的寶寶抵抗力強,精神很好,其實是可以先觀察的,但是如果病情加重,則需要積極複查,發現不對勁,還是需要考慮使用抗生素的。

3,淋巴細胞,如果白細胞正常或者下降伴隨著淋巴細胞上升,那麼寶寶有可能存在病毒感染,這個時候我們一般是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

4,C反應蛋白,是急性炎症反應最主要最敏感的標誌物之一。病毒感染有可能引起輕度增高。但是C反應過高,則提示細菌感染的可能性越大。

作為家長的我們看見孩子生病,肯定很多時候都會失去判斷能力,這個時候我們更應該相信醫務人員。生病都是我有一個過程,沒有什麼藥能馬上恢復健康。平常還是要加強鍛鍊,多去戶外運動,減少生病的次數。


媽咪日記


今天問題:孩子感冒,拿到血常規化驗單如何判斷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我的答案是:當我們拿到血常規化驗單時,我們可以通過化驗單上面的白細胞計數和細胞比例來判斷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我作為一個檢驗科醫生,血常規檢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天天都有許多小孩子過來扎手指驗血常規,特別是現在秋天,日夜氣溫變化較大,許多小朋友不注意就容易感冒發燒,特別是晚上開著空調睡覺,下半夜比較涼,容易著涼就感冒。而家長一看到感冒發燒就往醫院跑,而血常規就是看感冒發燒必做的一項檢查,可以較好的判斷出到底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有時候感冒發燒也與飲食有關,正所謂“病從口入”,一些小孩不愛乾淨,吃法不洗手,往往就會將一些細菌、病毒帶進身體,從而造成感冒發燒。下面就帶大家來怎麼判斷這個感冒是由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如何判斷感冒是由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引起?

第一:先看白細胞計數

我們應該知道,白細胞就是人體中的免疫衛士,能夠幫助我們抵禦外來侵略者,而細菌、病毒等就是外來侵入者。白細胞一般由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組成。所以當有外敵細菌、病毒侵入時,白細胞就會起來抵禦,數量就會增加。特別是細菌感染時,白細胞特別敏感,數量上增加更明顯;而病毒入侵時,白細胞就沒那麼積極了,只表現輕度增加或者根本就不理睬,留給淋巴細胞來對付。

所以,正常情況下白細胞增加很明顯的,就是細菌感染引起的,如果白細胞增加不明顯的或者正常的甚至偏低,那就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當然,有時候生理因素也會引起白細胞總數增加,白細胞計數的結果在30%以內波動多無意義,這時還須要結合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的比例來具體分析。



第二:看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的比值

一般來說,如果是細菌感染引起的,中性粒細胞都會偏高,而淋巴細胞就會降低;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就是淋巴細胞偏高,中性粒細胞偏低。上面的都是比較典型的情況,還有一些不是那麼典型的還要結合其他的症狀來分析。

第三:看CRP或者超敏CRP

如果是小孩感冒發燒驗血常規,一般都會搭配超敏CRP一起檢查,因為超敏CRP的敏感度比白細胞還強,當超敏CRP也顯示升高的話,那就說明細菌感染;超敏CRP正常的話,那就說明是病毒感染。



除了通過血常規化驗單來判斷感冒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還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還可以通過一些症狀來判斷:

第一:看兒童精神狀態。細菌感染一般中毒徵重,熱退後精神依然不好;病毒感染一般中毒徵輕,熱退後精神如常。

第二:看發燒情況。細菌感染一般體溫會忽上忽下,就是退燒了又發燒,反反覆覆;病毒感染一般體溫會居高不下,很難退燒。

第三:看扁桃體。細菌感染扁桃體上有膿點,而且扁桃體充血,顏色較暗,表面不平;病毒感染扁桃體上有皰疹、濾泡,而且扁桃體充血,顏色鮮豔,表面光滑。

第四:看鼻涕。細菌感染一般是脹涕、膿性分泌物;病毒感染一般是清涕。

第五:看痰。細菌感染一般是痰多咳嗽、膿痰;病毒感染一般是咳嗽痰少、稀薄痰。

——總結——

總而言之,當小孩感冒發燒時,血常規是判斷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最有效、最簡單的指標。如果臨床上不做血常規檢查,就很難確定病原體是細菌還是病毒,再結合超敏CRP和一些臨床症狀就更加容易判斷了。所以,我們就不要再糾結怎麼小孩感冒發燒看病醫生老是要求小孩扎手指查血常規。通過我的講解,我相信大家應該都明白查血常規的意義了吧。如果還有不太明白的,可以留言討論,我將一一為你解疑答惑!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請記得幫我點贊、評論、轉發!那就是對我創作最大的鼓勵!


左撇子說醫


這是個好問題,很多家長也應該瞭解的常見臨床問題。

血常規怎麼判斷細菌感染

1、白細胞往往升高大於1.5萬,更有意義。

2、抗白細胞分類,中性粒細胞為主,特別大於75%以上。

3、嚴重感染有時白細胞會嚴重下降。

4、一般現在醫院除了血常規,還化驗超敏CRP,CRP大於10以上,甚至更高,往往提示細菌感染。

5、血清澱粉樣蛋白A在細菌感染也會明顯升高。

血常規提示病毒感染

1、白細胞正常或者稍下降。

2、白細胞分類以以淋巴細胞為主,單核細胞升高。

3、超敏CRP小於8以下。

4、血清澱粉樣蛋白A也會升高,比細菌感染升高更明顯。

其實不管血常規和超敏CRP,血清澱粉樣蛋白A,都有它的侷限性,一定要結合孩子臨床症狀,體格檢查或者其他化驗綜合來考慮分析,這樣才不會主觀判斷錯誤。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必刪,請聯繫本人)

柯大夫為兒科主任醫師,臨床工作經驗豐富,擅長兒童消化,呼吸系統疾病,慢性咳嗽,急慢性鼻竇炎,過敏性鼻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異常,慢性腹瀉,牛奶蛋白過敏等疑難雜症及嬰幼兒營養髮育及餵養諮詢。有關兒科專業諮詢請來好大夫在線找柯友建主任。

與健康為伴,與醫生為友,歡迎轉發點贊、評論關注,點贊分享更是一種美德。有問題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時間會對典型提問針對性回答。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哇塞賽,我只能說你剛好問對人!之前我才寫了一篇過於如何看化驗單的文章:

《「化驗單」寶寶的血常規化驗應分3段來看,才心裡有數,不亂花錢》,剛好刷到這篇文章,果斷來分享下!


簡單來說:血常規化驗單,一般都可以分這3段去看,最起碼做到心裡有數,不亂花錢!


第一段:看白細胞總數

白細胞可以說是人體裡面的清道夫!他主要是用來吞噬異物,細菌,抵禦病原體入侵我們人體的作用。就例如我們摔傷了,傷口除了出血,最後傷口上都會有一灘粘稠的白白體液滲出來,這個其實就是機體一個“自然消毒殺菌”的過程,最後才會結痂。

說直接點的,我們白細胞每天都工作著,我們才不得病!

這裡面我們只要重點關注這2個指標!


1、淋巴細胞百分比

如果這項提示的箭頭是偏高,很大幾率上說明是:病毒感染;因為淋巴細胞的功能就是產生和運載抗體、防禦病毒感染的作用。來來你要的答案在這裡!

2、中性粒細胞計數

如果這項提示的箭頭是偏高,很大幾率上說明是:細菌感染;中性粒細胞是血液中血細胞成分之一。來來你要的答案在這裡!


然後我也再多科普幾句,後面的項目怎麼看,主要看哪幾塊!

第二段:看紅細胞總數

紅細胞為什麼是紅色?簡單理解:就是這類細胞裡面包含了許許多多的有用元素,例如:鐵,維生素等等,所以他才是“紅色”。紅細胞也叫會呼吸的細胞,它肩負著我們體內,氧氣與二氧化碳交換的重任!它時刻保持著動態平衡,來滿足著我們日常代謝的需要!

這裡面我們也是隻要重點關注這2個指標!

1、血紅蛋白

如果這項提示的箭頭是偏低,則說明寶寶是否有貧血!

2、平均紅細胞體積

如果這項提示的箭頭是偏低,說明是缺鐵,或者是缺維生素B12,葉酸!

如果這些指標下降的不是十分太嚴重的話!一般都可以通過食補去完成,不要去打針吃藥了!食補是最好的!


第三段:看血小板總數

血小板主要作用是當我們受傷時,他們會馬上犧牲自己,聚集在破損處成團。防止血液再流出去的作用。另外它還會釋放一種物質,來幫助血管,肌肉收縮。

簡單理解血小板就是犧牲自己來堵住血不往外流的,當然如果不正當的堵的多了就會形成血栓了!

所以這裡我們主要看這個數值是否偏低,如果是偏低說明凝血功能會出現障礙!

最後來總結下:第一段看白細胞最常用,判斷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第二段看紅細胞,判斷貧血還是缺鐵,維生素;第三段:看血小板總數,判斷止血效率靠不靠譜。

關注【十二美餵養藝術】,做最懂你的孕育知識分享平臺。我這裡還有很多有趣有用的內容等著你喲!

十二美餵養藝術


怎麼根據孩子的血常規化驗單來判斷是細菌感染還是病素感染,自己之前也不知道,後來孩子感冒上醫院醫生讓化驗,回家後就專門抽空學習了一下,我們要看的主要有白細胞和C反應蛋白,看懂自己就可以做出一個粗略的判斷。


1. 白細胞

白細胞是身體的衛士,當細菌或病毒襲擊身體時,白細胞就會去衝鋒陷陣、保衛身體。

白細胞是 5 種細胞的總稱,包括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細胞和嗜鹼細胞,每種細胞的作用方式各有不同。

孩子生病感染來源通常是細菌或病毒,醫生主要看

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的變化情況。

中性粒細胞

當人體被細菌偷襲時,身體就會快速產生大量的中性粒細胞,派遣它們到患病的地方上陣殺敵。由於中性粒細胞短時間內急速增多,白細胞總數也會升高。

在血常規報告中,如果看到中性粒細胞增多,大多可以認定是細菌感染,醫生可能會建議孩子使用抗生素治療。


<strong>

淋巴細胞

淋巴細胞能識別出哪些是病毒,把它們包裹起來消滅掉,不讓病毒繼續搗亂,並且產生相應的抗體,便於下一次直接消滅它們。

在淋巴細胞與病毒戰鬥的過程中,淋巴細胞會大量複製,數量變多,但中性粒細胞的比例會下降。等到病毒被打敗之後,淋巴細胞的數量又會恢復到正常值。


2. C 反應蛋白

C 反應蛋白(CRP)是一種急性期反應物。一般在手術或者受到創傷後,人體感染了細菌或病毒,血液中 CRP 的濃度就會升高。

由於 CRP 在病毒性和細菌性感染時都會升高,它的數值並不能作為判斷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的準確依據。

通常當 CRP 高於 20mg/L 以上時,醫生會認為孩子受到了細菌感染的可能性比較大,但還是要結合白細胞的變化來綜合判斷。


總結起來其實很簡單:

如果中性粒細胞增多,或者C 反應蛋白高於 20mg/L 以上,那麼孩子細菌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只是淋巴細胞增多,孩子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當然,這個也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再做詳細的判斷,這個只能做為一個初步的參考。我們畢竟沒有醫生專業,不明白的還是多問醫生,兩者結合就能更清楚判定自己的答案了。


薇寶媽媽


平常我們在看血常規的時候,只看到一些指標上升或者下降了,醫生是怎樣依據化驗單判斷是細菌還是病毒感染呢?通常根據白細胞數目判斷是否細菌或者病毒感染。

1、 如果白細胞總數高,並且中性粒細胞比例高大多是細菌感染。人體內白細胞和中粒細胞主要針對細菌。如果高於正常值的話,說明其可能出現細菌感染的情況。


2、淋巴細胞比例高病毒感染可能性最大。人體淋巴細胞主要作用是產生抗體來對抗病毒,如果化驗單上面顯示淋巴細胞絕對值和百分率增加其實就是說明淋巴細胞增多,若發現它增高了的話,那就說明病毒感染了。

不過這種判斷只是初步的。確診需要做相關培養看是否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單看血常規是不夠的,還需要結合臨床的表現一些其他一些輔助檢查,進一步進行才能確定,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我比滴滴快


(醫患家特約回答: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 感染病研究所賈醫生)

在日常疾病診療中,“驗血”是老百姓熟知的,在就醫診斷時的第一道步驟。在這裡“驗血”通常指——“血常規檢查”,是醫生查看患者感染等狀況的最基本檢測手段。



血常規檢驗基本包括:白細胞數(及: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紅細胞數、血紅蛋白、血小板、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檢測(如:CRP、PCT、SAA)等等,不包括:血型、血脂、血流變、血沉、電解質等項目。因此血常規一般用於觀察感染、貧血狀況與篩查血液病等情況。


那麼是否血常規有細胞數的增高就意味著患者有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呢?並非如此,因為感染原因大體上可以分為: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細菌合併病毒感染三種,不能盲目地使用抗生素治療。


細菌感染

細菌感染血常規最常見的表現是: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數的明顯增高,白細胞總數>10×109/L(正常值為4~10×109/L),中性粒細胞>70%判定為陽性。但要注意排除生理性增多的情況(如抽血前飽餐、興奮、運動和女性月經期等),但升高幅度常較小且為一過性。細菌感染後常見發熱症狀,找到感染灶,早期應用抗生素一般可以明顯的降低白細胞值。


病毒感染

現大眾對病毒感染不能濫用抗生素已有較廣泛的認知,流感、咽峽炎、上呼吸道感染及兒童手足口病由十有八九是由病毒導致。血常規最常見的表現為:白細胞總數無明顯升高,甚至有降低,淋巴細胞有明顯的升高即>40%,代表比較明顯的病毒感染。但要注意的是,有部分患者在病毒感染時也有中性粒細胞增高的現象,合併細菌感染後更會導致白細胞數明顯增高,因此不能一概而論。


急性時相反應蛋白

目前傳統血常規項目配合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檢測(最常見如:CRP、PCT、SAA)進行感染篩查已被廣泛使用。所謂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即人體在炎性反應或(和)應激的狀態下,會迅速增高,在病情得到緩解後會顯著降低的成分。其共同特點是升高早、升高快,甚至早於白細胞數變化,可以大大提高感染檢出率。其中較為常用的項目有:


CRP——C反應蛋白,感染4-6h顯著升高,除感染外,創傷、心梗、腫瘤等情況也會發生一定程度的升高。與血常規聯用,可以比單獨檢測白細胞數(感染陽性率在50%左右)提升感染陽性檢出率至80%左右,但區分細菌、病毒感染能力較低。


PCT——降鈣素原,感染2-6h可升高,嚴重細菌、真菌感染及膿毒症時其數值顯著增高,自身免疫病、過敏和病毒感染時則不會升高,因此PCT可以輔助鑑別細菌、病毒感染。


SAA——血清澱粉樣蛋白A,感染4-6h顯著升高,伴隨病情的好轉而迅速下降。在感染疾病中,其升高幅度顯著高於CRP,且在病毒感染時,SAA升高要比CRP更為常見,因此也可以輔助鑑別細菌、病毒感染。


綜上,應用血常規,聯合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檢測對醫生判斷感染性疾病具有非常大的指導意義,可提高疾病診斷的準確性,但最重要的還是要確定感染灶,結合病人其他症狀指標綜合判斷才能做到準確診治。


醫患家


血常規怎麼區分細菌和病毒感染呢?

  1. 白細胞(WBC)的數量:白細胞的數值越高,說明細菌的毒力越強或者細菌的數量越多。 但有時候白細胞特別高,不見得就一定是細菌感染,白細胞內還有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如果孩子患有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他體內的淋巴細胞就特別高,所以白細胞總數也特別高,可能達到20000,甚至30000,實際上這裡面大部分是淋巴細胞,而不是中性粒細胞。

  2. C反應蛋白(CRP):可以判斷孩子是不是細菌感染,但CRP較白細胞更敏感一些,它比白細胞出現的時間更早。同時CRP還是疾病全身反應的指標,如果數值高出正常值數倍,往往提示病人身體的多個臟器受到損傷。
  3. 中性粒細胞的百分率:中性粒細胞主要是針對細菌的,受到細菌感染的時候,中性粒細胞就會增加,來殺死細菌。如果中性粒細胞百分率降低,淋巴細胞百分率相應地就要升高,說明孩子可能是病毒感染。
  4. 中性粒細胞的絕對值:如果它低於正常值,說明有病毒感染。中性粒細胞的絕對值越低,說明病毒感染的程度越嚴重。如果高於正常值,說明是細菌感染。有些患者體內的白細胞總數不太高,但是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很高,這預示著發熱會越來越厲害。
  5. 淋巴細胞絕對值和淋巴細胞百分率:淋巴細胞主要通過分泌抗體來對抗病毒的。如果這兩個值高出正常值,就說明可能是病毒感染。
  6. 單核細胞百分比和單核細胞絕對值:單核細胞是吞噬細胞,吞噬細胞對病毒和細菌都有作用,不管是病毒感染、細菌感染還是支原體感染,吞噬細胞就會第一個出現。單核細胞越高,說明病情越嚴重,持續的時間也越長。

總結:通過以上可以大致判斷是細菌還是病毒感染,金標準還是去做個細菌培養和病毒檢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