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抱怨別人

​   《憲問篇第十四》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

儒釋道陳先生解讀:

   這篇論語,又是一篇大作,裡面有很多可以揣摩,反覆玩味的地方,待我細細講來。

憲,是原憲,這個人終身貧窮,以富貴,出來做事為恥辱,總覺得是跟別人同流合汙。這跟社會上很多人一樣,自己是沒什麼能力的,於是選擇甘於貧窮,但總是說是因為自己不願意同流合汙才貧窮的。原憲還攻擊過子貢,意思是子貢的能言善辯,能經商致富,自己也能做到,只是自己不想去做,自己不願意去做罷了。子貢也因為原憲這樣說,感覺到自己很羞愧,不愉快。

  當然,原憲這個人是不是真能做到去幹,就能幹好?還是甘於貧窮,這個要打一個問號。

  

 前面是前提介紹,後面開始解讀這篇論語。

 原憲問什麼是恥辱,什麼事情是可恥的。

 孔子說,邦有道,就是上有明君,天下太平,盛世,大道光明,您沒有本事做好官,只知道混吃等死,只是混日子,甚至還混得很差,什麼也幹不好,也做不好正事,這就是恥辱。

 邦無道,就是上無明君,下有奸臣,貪官汙吏橫行,人心不古,相互踩踏的社會,您還做官,跟人同流合汙,魚肉百姓,吃的很好,您這是恥辱。

  孔子為什麼說這個話,也是為了敲打原憲這種人,有的人就是自己價值觀不對,天天提些清高的問題。

  要想想自己的貧窮,是因為自己沒有能力做正事,做好事,而不是世道不好,不要怪世道。

要明白是自己的能力問題,做事問題,而不是說自己不想同流合汙,不是讓您去同流合汙,而是您要明白這個社會,就是有黑暗面,您要在這個黑暗面裡,也能做點有意義的事情,不要只會盯著黑暗面,然後來彰顯自己無能是因為清高。

   

  原憲繼續問仁,說,不做下面四點,是不是就是仁了。

 第一點,克,也就是不爭強好勝。

 太多的人,總想在一些小的爭執上,爭強好勝,總是想壓別人一頭。

 開個會想壓別人一頭,在一個團隊中,想壓別人一頭,甚至玩個遊戲也想壓別人一頭,壓了別人一頭,還要嘲諷別人,這叫著克。

 第二點,伐,自我誇耀。

 人總是喜歡自我誇耀,把話說的冠冕堂皇,想表現自己的好,自己的善良,自己的功勞,否定別人,總是覺得別人不如自己,這個行為也讓人感覺不舒服。

 第三點,怨恨。

   總是抱怨社會,抱怨同事,抱怨家人,抱怨一切,一個怨夫怨婦之相,不能理解其實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把事情做好,把人際關係搞好,不理解,抱怨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壞,而不是更好。

第四點,欲,

  人是有很多欲望的,比如貪心,好色,喜歡享受,這些都是欲。

  能剋制自己的不良慾望,能清晰的知道自己應該懂規矩,那些是在自己應該做的,應該獲得的範圍,那些不應該獲得,這些範圍都很清楚,不是自己的,不該自己的,不要伸手,不要去想。

原憲說,不爭強好勝,不自我誇耀,不怨恨,能剋制自己的慾望,這算是仁了嗎?

孔子說,這個只是比較難做到,是不是仁我不知道啊,意思就是原憲這個不是仁。

  原憲自己以為自己在仁的境界,甚至用這四點去對照別人,別人過得比自己好了,比如子貢過得比自己好,就說其實自己是剋制了自己的慾望,並不是不能做到,而是不為也,也就是不去做。

  我們很多人能力差,社會混的不行,就找藉口說自己不想去同流合汙,不想爭強好勝,要是自己去做,也能做到,其實不然,這種人給自己腦袋上帶很多光環,實際上是自欺欺人。

  有些人甚至還用清高的話語去辱罵那些有實際成就的人,其實讓他自己去做未必做得到。

  一個人,要有一些良性的爭強好勝之心,這樣才能做好事情,

  一個人也要有自己的特長,有自己值得誇耀的地方,要是什麼地方都不值得誇耀,這個人也就沒什麼用了。

  一個人呢,不怨恨別人當然是對的,要學會找自己的原因,解決問題。

  一個人,要有一定的良性慾望,這樣才能成長,變得更好。

   當然,更深一層的意思,一個人啊,不要拿著這些尺子去對照別人,譏諷,嘲笑別人,而要要理解,人各有不同,要能有格局能容忍別人的爭強好勝,自我誇耀,甚至能容忍別人的怨恨,能理解別人的慾望,然後能在這些看似不如意的環境中,調和大家,得到一個最好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