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對中學生來說有何意義?權威專家解釋來了

2月17日下午,南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是教育系統登場,南陽市一中校長楊文普在會上說,每個人都不會隨便成功,這次疫情對所有學生都是一次人生大考,做好個人自律自控,明白自我追求敬仰,有這次正面大考之經歷後,相信學子應對之後求學路上的小考都不成問題。這段艱苦的時間,是師生一生的財富,是學生回不去的青春。楊校長寄語如下:

對今年參加高考的學生我想表達這樣三層意思:

一是要樹鴻鵠之志。這次疫情,對全社會而言都是一場大考,同學們要更加明確心中到底應該追求什麼、敬仰什麼、崇拜什麼。要立志成為像鍾南山這樣的人,勇於擔當,踐行科技報國,做國家和民族的脊樑。

二是能自律自控。光有理想抱負還不行,在當前這個特殊時期,必須堅持按時起床打卡,精準掌控時間,用毅力超越自我,並把這變成一生的財富。例如“學霸”和“學渣”的區別:一個是克服種種困難,“蹭網”也要堅持;一個可能會早上偷偷地在被窩裡打卡,不肯走出“舒適圈”。

  • 三是講學習方法。高三普遍已經進入二輪複習階段,必須構建起各學科知識網絡鏈條,串連起碎片化的知識。過年走親戚都知道,叔、伯、姑、姨、舅、姑奶、舅爺……不僅要明白哪些是爸爸方面的親屬,哪些是媽媽方面的親屬,還要懂得彼此之間存在這樣那樣的關聯,分得清血緣的遠近親疏。而知識點之間的關係也正如人與人之間的關聯,不僅要一一羅列,還要形成網絡架構,搞清楚哪些是重點和次要,重點、關鍵部分還必須多看看,常“走動”。特別是對高頻錯點,要建好糾錯本,多做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少做無用題,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