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象存儲:混合雲戰略的一大“命脈”

在過去的這幾年中,AI、大數據、5G以及物聯網等新一代技術的發展駛入了快車道,創新應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在技術的賦能下,市場環境日新月異,企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為了跟上競爭對手的步伐,他們必須加速創新,適應技術的發展。面向新時代的企業IT應用運行需求,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採用混合雲基礎設施來存儲、管理其數據。

國外某機構的一項研究顯示,45%的企業已經優先考慮混合的基礎架構方案。此外,Nutanix的一項研究也對這一趨勢進行了佐證——在其受訪者中,有85%選擇了混合雲,通過將本地、私有云和公有云解決方案混合,作為一個理想的IT基礎架構模型。

對象存儲:混合雲戰略的一大“命脈”

這種混合架構能夠帶來許多顯著的優勢,促使組織做出轉變。例如,混合雲可以帶來更優的成本效益,同時也能夠提高效率;在企業需要選擇正確的解決方案組合以滿足特定的運營需求時,混合雲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

不過,儘管採用混合雲戰略的條件已經成熟,混合雲存儲也已成為趨勢,但許多組織仍然受到層層阻礙,比如對遺留存儲平臺的依賴。

讓人頭疼的遺留存儲系統

驅動企業採用混合雲基礎架構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它可以使用戶在此前作為不同實體運行的各個平臺之間輕鬆地移動大量數據和應用程序。這樣一來,就能夠滿足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並可以利用單一的數據管理視圖,實現對多個平臺的管理。

但不幸的是,向混合雲的轉變並非一帆風順的。從存儲的角度來看,遺留的系統阻礙了許多業務的發展。例如,傳統的SAN(塊)解決方案是為單站點實現而設計的,而且遺留的NAS(文件)系統一般不能擴展到超過單PB的容量。因此,將這些產品部署到混合環境中必然需要不同的位置,並且通常是為了解決數據快速增長導致用戶需要不斷採購系統的問題。

此外,這些SAN和NAS解決方案最初並不是為了集成在雲上而設計的,因此它們需要額外的雲連接器。這些問題都帶來了更高的成本和複雜性,也使企業更難以充分利用自己所擁有的數據。

對象存儲,混合雲的關鍵抓手

對象存儲提供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數據存儲方式,非常適合混合雲環境。傳統NAS和SAN技術的層次結構和直接尋址結構有可伸縮性限制,並且隨著數據量的增長可能會遇到性能問題,對象存儲則採用了沒有限制的平面文件結構。

在對象存儲中,對象會被組織在一個“桶”中,以收集類似或相關的對象,使他們能夠作為一個組來被管理,集群節點用於查看和檢索任何數據基於每個對象的惟一ID。每個節點可以獨立應對數據請求,也可以並行工作以加快大型對象的交付,從而克服塊和文件系統的性能限制。這種對象存儲的模塊化設計還意味著,企業可以無縫地將容量擴展到PB級,甚至更大,只需要在有需求時添加新的節點——而不會帶來任何中斷或性能下降的風險。

對象存儲:混合雲戰略的一大“命脈”

對象存儲的另一個關鍵區別是它對元數據的使用。每個對象都包含一個或多個用戶定義的元數據標記,這些標記可用於描述對象的內容,使數據更易於搜索和使用。其中可以包括創建資產的位置、創建資產的項目和數據的特定主題等信息,同時通過複雜的類似谷歌等搜索引擎的工具增強搜索功能。

對象存儲還解決了在混合雲架構中跨一系列不同平臺和位置管理數據的相關挑戰。首先,節點可以部署在分佈式系統中任何需要部署的地方,支持在收集數據的地方,就地進行分析,並提供一個可以跨多個位置的存儲池。其次,對象存儲使用S3 API,因此它使用的是雲的語言,可以使本地和雲平臺之間無縫通信。

考慮到這些因素,很顯然,傳統存儲正在阻礙企業充分利用它們的混合雲基礎設施。對象存儲的獨特功能可以平穩地過渡到以混合雲基礎設施為規範的IT環境,這就是為什麼,對象存儲將繼續成為企業IT的主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