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江南告急,嘉靖皇帝不看胡宗宪折子?当中内涵不简单

嘉靖皇帝其实已洞察出这一切,大明的天自然还是由朱家人顶着,朱厚熜再也不是当年那个青涩的南国王爷,而是坐镇在大明王朝北方中枢的嘉靖皇帝;严世藩的鬼才又如何?徐阶高拱、张居正之流的手段又如何?皆不能影响其左右,也不能干预他分毫。

——————史廖未藉


大明王朝:江南告急,嘉靖皇帝不看胡宗宪折子?当中内涵不简单


“改稻为桑”的推行和具体问题

国策的推行,是从明朝中央到地方的过程,上层设计者们将预先计划好的加以分配,地方官员们便对其进行实施,这看似是一套简洁的流程,但当中所牵扯的细节诸多。我们拿高翰文来说,就按照其“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理论来推敲,其实是行得通的办法,可坏就坏在“各地应该如何执行”的问题。每个地区都有该地区的一块大蛋糕,而分食它、如何分食它则是一种较高的学问,不然也就没有郑泌昌、何茂才等一大串利益链的纠缠,也就没有后来国策迟迟推行不下的结果。况且,高翰文将面对的困难除了如何妥善处理分蛋糕的集团外,还要照顾到民情发展、具体方案的实施等,如果将其细化列出,则是这三个层面:一个是上层、一个是中层、一个是下层,上层自然便是江南地区寡头势力的意见统一、中层则是如何协调、调配财主等握有事业资源的集团,投身到国策的推行中去,而下层则是如何安抚百姓,以此加大桑苗产出、扩大丝绸出产。


大明王朝:江南告急,嘉靖皇帝不看胡宗宪折子?当中内涵不简单


对于这一切,胡宗宪能够想出的法子则是“缓”,正所谓事急则缓,这不是教大家做事拖拉,而因实事求是具体分析。胡总督为了能够使该国策推行下去,主动上疏恳请明廷中央;一边推迟完成期限、一边要求外省调粮缓和事态,就老廖看来,这是当时唯一能够在江南推行的办法,可胡宗宪这一务实的想法确与严世藩相左,对于严世藩来说明年前江南要是产不出丝绸、换不来银两,明年的财政会议可能就是自己的死期,故而他才气急败坏的在严嵩面前大骂胡宗宪。

跳出“推行”的圈子看诸多势力

胡宗宪的折子除了要求延缓时间外,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让明廷中央下旨,命临省的赵贞吉借粮给自己,这么细细一思索,便是党争了。

赵贞吉是徐阶同乡、也是学生,自然和裕王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改稻为桑不仅是为了挽救大明王朝的国库,也是为了延续严党的权力,这是老廖在前文中提到过的内容;故而“国策成而严党成”、“国策败则严党败”,

为了让胡宗宪治理的地区乱起来,为了严党上言的国策不顺利推行,赵贞吉作为徐阶的学生,自然也对当时的局势心领神会,不借粮、对胡宗宪发难则是在再常不过的事情。


大明王朝:江南告急,嘉靖皇帝不看胡宗宪折子?当中内涵不简单


他们明白的是此次“阻扰国策”能够打击严党。

他们没想明白的是“阻扰国策”会使百姓民不聊生。

这就是为什么古代文人会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严嵩:快将此折递交皇帝!

严世藩:我这就去办!

在收到此封奏折后,知道的也就只有严家那些人,在这时老廖有疑问了,为何严嵩不选择高拱所想的那样,将这些折子“淹掉”,以此来快速推进“改稻为桑”国策的推行?

“高拱:胡宗宪这次上的奏疏有好几道。现在到底是几道也只有严家人知道,严家要是只把无关紧要的奏疏呈给皇上,却将他这道奏疏淹了,然后去信叫胡宗宪说并没有这道奏疏,胡宗宪总不会再上一道奏疏来戳穿他的老师。”

在细细分析后,老廖认为:裕王府知道胡宗宪来奏疏、而且又知道是很重要的奏疏,难道皇帝就不知道?别忘了杨金水就在胡宗宪跟前,而杨金水是宫里人,关于此点严嵩不会不知道,如果严嵩真如高拱所说将这封折子淹掉,杨金水再如实禀报,那场面真是极度尴尬,这连累的将不仅仅是胡宗宪、还有全部严党。


大明王朝:江南告急,嘉靖皇帝不看胡宗宪折子?当中内涵不简单


在拿着那封奏疏揣摩半天后,严嵩终是让严世藩将此折递给吕公公,让吕公公在嘉靖皇帝到裕王府时,当着众人的面报告,迫使嘉靖皇帝当时就拿注意,以此达到自保和发展的目的。

“罗龙文:阁老这个主意高。当着裕王,皇上不论给什么旨意,我们今后都没有隐患。此其一。裕王要是有其他念头,想让徐阶高拱张居正他们去掣肘,这时没说,往后便也不敢再说。”


大明王朝:江南告急,嘉靖皇帝不看胡宗宪折子?当中内涵不简单


吕芳的报告和嘉靖的不理会,当中干货十足

在嘉靖到达了裕王府后,吕芳依照严阁老意思,在裕王、徐阶、高拱和张居正面前将那封奏折呈给皇帝看。

  • 吕芳的报告

先是:

“吕芳:大喜的日子奴才再给主子报个小喜,江南织造局这回跟西洋的商人一次就谈好了五十万匹丝绸的生意。”

后是:

“吕芳:胡宗宪有个奏疏,说的就是改稻为桑的事,今早送到内阁,严嵩是刚才离宫时送到奴婢手里的,本想回宫再给主子看。”

值得大家回味的是,吕芳这一操作着实有意思,当中有很多讲究,老廖来为大家一一分析。


大明王朝:江南告急,嘉靖皇帝不看胡宗宪折子?当中内涵不简单


<strong>先报喜后报忧

吕芳此则报告是典型的“先报喜后报忧”做法,相似与大家在求人办事,或者在和领导报告时,都会先说让人们愉悦的事情,在对方乐呵后再将这个凝重的事情拿出来说道,这有利于缓冲对方情绪。吕芳先告诉嘉靖皇帝已谈成的生意,其实就是告诉嘉靖皇帝,在江南已谈好了五十万匹的大生意,大明朝今年的国库有保障啦!嘉靖皇帝一听,心理肯定乐呵,也就是在这时吕芳再将胡宗宪折子的事情抛出,这就有利于自己报告、有利于缓冲嘉靖的情绪,防止因此次报告伤及自己。

<strong>给织造局报功、也是给自己报功

除了掩护自己报告外,吕芳先说的那句话也有给织造局报功的意思。吕芳是司礼监大太监、也就是内官头子,人称“内相”,负责江南织造局和外商谈生意的,便是吕芳的手下杨金水,他是宫里的人、是吕芳的人。吕芳向嘉靖皇帝报喜,实则是在为自己报功,名正言顺的告诉嘉靖,我们织造局给大明朝谈成了一笔巨额生意,以此让嘉靖知道自己的功劳,知道江南织造局的功劳。


大明王朝:江南告急,嘉靖皇帝不看胡宗宪折子?当中内涵不简单


嘉靖的不理会

嘉靖在看到吕芳呈上胡宗宪的折子后,没有理会,只是冷冷的说:

“嘉靖皇帝:诉苦的话朕就不看了。有苦向内阁、向严嵩诉去。”

我们首先可以认为,嘉靖这句话是说给吕芳听的,想让他传达给严嵩,自己没有精力去过问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其次,嘉靖皇帝不傻,如果真的有事,这封奏折也应该是严嵩自己私下送过来给自己看,他特意选择自己到裕王府的时间让吕芳呈上折子,分明就是让自己在大众面前表态,从而掣肘裕王。这是严嵩想要达成的效果,也是嘉靖皇帝能够想到的。毕竟看折子和不看折子是一回事,而当着众人面看,还是私底下看又是一回事,关于这个要点,身为皇帝的嘉靖不可不知、也不会不知。


大明王朝:江南告急,嘉靖皇帝不看胡宗宪折子?当中内涵不简单


最后,嘉靖的不理会和不看,实则是在给裕王一派一个讯号,自己没有偏私任何人,你们想做就去做,同时也让徐阶他们知道,关于胡宗宪的这封折子他没有看,他也没有理会。这不仅是在做给裕王看,嘉靖皇帝也是在给自己留有周旋的空间,毕竟一旦打开那封折子,就会让自己的决策变得被动。

在没有理会那封折子后,嘉靖皇帝又对众人说:

“嘉靖皇帝:今天的晚膳朕就不回宫吃了,在这里讨一碗斋饭吃吧。”

这句话有两个意思:

<strong>一是托吕芳的嘴告诉严嵩,晚上不要过来找朕,关于改稻为桑的事情,自己有难自己做,我不会表态。

<strong>二是告诉裕王一派,这封折子我现在没看,回去后也不会偷偷的去看、去下决策。

<strong>嘉靖皇帝的这一番操作,无疑是平衡了严党和裕王一派,不偏不私,既没有决断胡宗宪的难处,也没有表态要不要帮助胡宗宪,更没有出面去直接干涉裕王一派的做法,也真正应对了他的那句“云在青天水在瓶”。


大明王朝:江南告急,嘉靖皇帝不看胡宗宪折子?当中内涵不简单


小结

不论上面怎么折腾,江南的百姓们和官员依旧紧张,他们一个担心今年的政策会不会让自己一家饿死,会不会给自己的家庭带来灾难,而另一个则担心自己会不会少捞油水,会不会捞的不够。

此时的江南正如一只清蒸的肥美鲈鱼,完全放在乌纱们的餐桌前、被小心的划分着,而这只鲈鱼身上背负的则是江南千家万户的希望和盼头,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