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有錢人更擅長投資,窮人只會消費”,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這句話有一定道理,但我認為調整為“富人更擅長投資,窮人更熱衷於投機”可能更準確。從投資的含義上講,更偏向於長期運營,投機則一般指短期炒作。

富人有較多的閒錢,日常各項支出所需要的資金量對其影響很小,不必擔憂必須的生活開支,投資以長期、穩定為主,不追求過高的收益率,如果富人有3000萬的資金,平均年回報率8%就是240萬,通過長年運營,複利的力量最終會讓資金積累到一個十分可觀的數據。

窮人則不一樣,窮人資金量小,同時又肩負各項生活開支壓力,必須要讓資金在段時間內取得超高收益,否則於事無補,資金難以得到積累。比如窮人資金只有3萬,按一年8%的收益率計算最終收益僅有2400元,不僅不能滿足各項生活開支,長此以往,存量的資金也會被消耗殆盡,因此,窮人必須追求短期暴利,到處投機希望讓資金短時間內翻倍甚至翻數倍,但往往超高收益也意味著超高風險,這樣的做法往往反而是血本無歸。

還是那句話,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有。


作手嵐之山


有錢人更擅長投資,窮人只會消費。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雖然不是絕對的。

先說一個我身邊兩個朋友各自買房的故事。

很久以前了,就是非典那一年,這兩個朋友都要買房。其中一個來自農村,十年寒窗苦讀,然後進公司裡努力工作,業績也很突出,到非典那年攢夠了40萬元,就傾其所有在城邊全款買了一套三居室,一家幾口人全住了進去,既無內債,也無外債,算是幸福美滿了。

而另一個朋友,工作業績一般,但家裡做一點小生意。他看上了城區一個小區的兩居室,一套60萬元,他父親做一點小生意,把全款給他了。那時候首付是20%,沒有限購,他買了4套,震驚四座。我很不理解,就問他萬一還不上貸款怎麼辦。他說,買4套房我花了80%,還剩下20%也就是十幾萬塊錢,我收房時交了一部分契稅,然後把房子簡單裝修了一下,廚房,衛生間,門,然後就租出去了,一套房子租金1300元,我月供是1500,每個月往裡面貼補200元,我的存款和工資是可以覆蓋的,最重要的是,將來房租肯定會漲的。我要是萬一出現變故支撐不下去,就賣掉一套房,又能換出一二十萬現金出來。後來,房價漲成什麼樣咱們就不用說了,現在那個地段的每套房的房租是1.5萬元。

上面的故事,真是讓人慨嘆。買了1套房這位朋友,出身農民世家,是傳統的勤勞致富的典型,就是上面所述的窮人只會消費。而買了4套房這位,因為家裡做了一點生意,從而有了投資的思維。這就是差距。

窮人欠缺投資理財的本錢。

其實就消費總量來說,有錢人比窮人花錢要花的多。但就其收入和資產來說,有錢人的消費只是少部分,而大部分做了投資。低收入人群,則由於選擇餘地較少,只能將大部分甚至全部收入用於消費。這樣就導致差距越來越大。

窮人更缺乏的,是投資理財的意識。

即便自己收入少,如果有投資理財意識,照樣可以從小起步,滾雪球越來越大。有一個很著名的的例子,李嘉誠有一個司機,跟了他30年了,月工資也就是五六千的樣子,但卻拒絕了李嘉誠給他的200萬退休費。他說,李嘉誠打電話時,他就留心聽,學了不少投資理財知識。雖然他收入不高,但到退休時,已經靠投資理財攢下幾千萬的資產。這個司機贏在意識。

其實,最值得投資的,是人的學識和認知。

這一段傳的沸沸揚揚的,是但潘石屹沒有在國內捐款,卻捐了6億給哈佛大學,目的是為了他兒子上學。

假如你突然得了一大筆財產,卻沒有相應的能力和認知水平來承託,那麼這筆錢遲早也會離你而去。過去的帝王傳承,繼承人懦弱無能,把國家性命都弄丟了的不勝枚舉啊。所以,潘石屹投資這麼多錢在他兒子的學業上,應該說是很正確很智慧的。

現在的學生家長,都很注意讓孩子好好學習,將來上好大學,這是對的。但同時還要培養的,是孩子的能力和情商,而不僅僅是知識。作為成人,我們也要不斷進步,活到老學到老,不能止步。


講理說法


我是一個寶媽,感覺現在如果沒有一個副業就好像過不下去是的,

自從懷了孩子到生下孩子一直到現在,做過的副業實在太多了,當然被騙過的時候也很多,但是就是不長記性,還是一直嘗試,我感覺作為一個女人,尤其是結過婚的更要有經濟獨立的能力,這樣才有安全感,

雖然被騙過很多次,但是總算是找到了一份對我來說還算不錯的,聊天員,聊天嗎只能女孩做,就是去跟別人聊天,別人只要回覆你 跟你聊,你就可以賺到錢,一句一算,當時我也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去做,因為畢竟這個工作非常簡單,非常自由 ,自己在家有手機就可以,所以就去嘗試一下,然後就去入職,學習,想象都是美好的,做兩天就不想做了,感覺賺不到錢,因為我不太會聊天,本來想退出,但是看別的小姐姐每天收入都是幾百 上千的,心裡受不了,為什麼別人可以,我不可以?這樣我就每天堅持,每天都到凌晨才睡,事實證明,努力的人都不會白費,現在每個月輕鬆也有六千的收入,雖然還是跟很多小姐姐不能比,但是最起碼我自己滿足了。所以不管你無論做什麼只要堅持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


適合旋風


有錢人的錢用出去會想著這些錢能給自己帶來多少收益。一個朋友,很有錢。孩子上小學,我跟她推薦補習班。我想著有錢人肯定都選貴的。然而不是,認真對比選了一個性價比最高的。買套學區房,她說等我兒子讀完書,我就把這套房子賣了,兒子的學費就賺起來了。讓我這個還在按揭貸款的真麼想啊


取名字很難


大家好,我是小陽~接下來我說一下我的看法吧!

“有錢人更擅長投資,窮人只會消費”這個邏輯明顯是錯誤的!

我認為真相是倒過來!擅長投資的人更容易成為有錢人,只會消費的人更容易成為窮人!

第一、“有錢人”與”窮人”的思維不一樣

參考《窮爸爸與富爸爸》一書給我們的結論,“有錢人”的思維是賺到的錢更多的去買入資產、或者投資自己(學習、培訓重要技能),“窮人”的思維更多的支出、與不匹配自己的高消費。賺5000就花6000,賺到2萬就花2萬5。錢都花在吃喝玩樂上了,自己的資產缺仍然是負數。長期以往,你仍是大家所認為的“窮人”。

所以,往往你一個月賺多少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你能留下多少是關鍵的!

第二、不是有錢人才擅長投資,而是要學會投資、理財,才可能成為“有錢人”

我們的教育告訴我們:勤勞致富。但是筆者認為。現在勤快的人太多了,但是他們都成為富人了嗎?並沒有。自己的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學會合理分配自己的資產,請把資金放到有收益的地方:或學習或者購置優質資產(房產、股票、基金)。你的人生並不會因為你多早購買奢侈品就有多成功。虛榮往往是我們最大的敵人。

第三、過度消費容易讓你成為別人眼裡的“窮人”

如果一個人月入5000元,在生活花費僅2000元,還有3000元用於投資或者投資自己(技能學習/培訓)。一個人月入20000元,生活支出25000元,透支信用卡額度消費,購買奢侈品,常出入高消費的場所。

現在大部分人來看後者是屬於“有錢人”行列,但是5年以後呢?

後者如果不改變自己的策略,只會永遠的循環付“賬單”,生活會更痛苦!

前者則會因為不斷的學習成長,自己的穩健投資而慢慢步入“有錢人”的行列!

最後總結:“擅長投資的人更容易成為有錢人,只會消費的人更容易成為窮人!”

請不要把步驟搞反了,有錢人並非天生會投資!


我是90後作者小陽,關注我!想和你看盡天下美好,尋求自己的答案!


趣彩虹


這裡的有錢人是指經過幾十年長久不衰的家族,而不是指農村暴發富。不過這個也是因人而異。有些人雖然很窮,家裡人都是農民,沒什麼有用的經驗傳授給下一代,不過要是這個人很有骨氣,不斷地學習,努力做事業,那這個人的人生肯定很不一般。

有錢人能越來越有錢是文化的傳承,成功經驗的傳授,有錢有經驗,有見識,肯定會越來越有錢,除非這個人是家族的敗類。而窮人只會消費,這個是由於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沒有這個觀念才會這樣的,很大部分家庭原因。同意的麻煩點個贊,非常謝謝!



有趣的生活大雜燴


這要分不同維度來看這個問題。


1. 反駁後半句:窮人只會消費


從資產來看,富人的資產比窮人多得多,舉個差距較大的例子,如果說窮人一家一個月收入5000,而富人一家一個月收入50萬。窮人這個月想吃點豬肉,買條魚吃,想購置一臺新的空調,那5000塊差不多就完了,而這在我們眼裡看來這窮人很愛花錢,花了月收入的100%。但是我們看富人,富人這個月想吃燕窩魚翅鮑魚龍蝦,想買新空調冰箱洗衣機,再請個保姆,花了10萬。但是就比例來說,那富人就只花了月收入的20%。這樣就會讓我們有種錯覺:富人省錢而窮人愛花錢,然而事實上富人的消費慾望明顯更高。



2. 支持前半句:富人更擅長投資


富人比窮人更擅長投資,這是事實,而有些投資的方法是窮人學不來的。


2.1 富人懂投資套路


這投資的套路是即使窮人懂,也毫無作用,無法模仿。

舉例蘋果公司,蘋果一直是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避稅,具體操作如下:

蘋果在1980年代首創的避稅架構被稱為“雙層愛爾蘭夾荷蘭三明治”

第一片吐司:一家愛爾蘭銷售公司,總部設立在海外;愛爾蘭政府為吸引國際企業,只要實際營運位於海外原則上可以不用繳稅,這家公司享有零稅率優惠。

第二片吐司:實際在愛爾蘭營運的公司,適用愛爾蘭12.5%企業稅率;蘋果運作的方式是將海外營收匯到第二片吐司。但如果直接由第二片吐司轉給第一片吐司,會被課稅。所以要在荷蘭設立另一家公司成為中轉站。由於歐盟間交易享有免稅或低稅的優惠,最後由荷蘭子公司將營收轉給享有零稅率的第一片吐司——蘋果愛爾蘭子公司,節稅三明治就完成了。只要這筆海外款項不匯回美國就不必課稅。

此架構讓蘋果公司的海外稅率僅為約2~3%。


很複雜但是很有趣,沒明白的朋友可以看多幾遍細品裡面的精妙之處。


還比如大家都覺得富人能一下子建一個五星級酒店好有錢,然而很多時候不是這樣的,富人也未必能一下子拿出這麼多,他們會先出一小部分,然後以往後幾年的營業額作為抵押貸款等等的投資技巧。



2.2 富人有更廣更優質的人脈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富人大多跟富人玩,窮人大多跟窮人玩,因此富人能有很多門路可以走,消息靈通且可靠。



2.3 富人思考的角度與窮人不同


那為什麼會出現個玩個的情況呢,是富人不愛跟窮人玩嗎?也不是,馬雲、雷軍等人不都曾經是窮人,雖然不清楚他們私下的情況,但不是太絕情的話還是有幾個以前的朋友的吧。


然而你覺得馬雲跟他們吃飯怎麼聊天,除了開玩笑喝喝酒吃吃東西,馬雲滿腦子都是怎麼增加營收、怎麼降低成本、雙十一怎麼設計廣告策略讓大家多買買買,而他的窮人朋友腦子裡都是混蛋老闆,天天剝削我,明天又加班,雙十一怎麼蓋樓怎麼合理用優惠券。


說白了馬雲跟他們的混蛋老闆沒什麼不一樣,都想用更低的成本換取更高的效益,只是阿里巴巴剝削的沒那麼厲害。



想到再補充~


一杯思考


[握手]分享以下幾點觀點:

以上說法表示還是贊同的,富人與窮人的格局、眼界、認知不一樣,註定活法也會不一樣。

1️⃣、首先無論是窮人或是富人,兩者都需要滿足生存之後才會想到精神上、更高經濟層面的發展問題,富人有閒錢,就會想著錢生錢(也就是所說的理財投資資產配置)也有這樣的投資圈層和機遇;窮人但凡有錢後,無論是存錢、消費還是投資,都與前者有基礎的差別,因為窮人還是以生存為主,在沒有生存改善之前,不會想到理財投資這個方面,即使想到了,也很難做出實質改善。

2️⃣、窮人擅長儲蓄,富人擅長投資,窮人可能想到的就是賺利息,富人擅長調度資金,他們想到的是如何將這筆錢用到對的位置,把資金髮揮更高投資價值,換句話講,富人對錢的理解更透。

3️⃣、最後無論富人或窮人,這個世界始終維持在一個平衡點在發展,貧富差距拉大,從人類歷史發展來看,從來都沒有好的結局。所以不要仇富或者恨窮,能做的儘量讓自己更優秀。如果口袋貧窮,也要做到思想富裕。

——— 永和全氧酸奶、實連社餘剛[來看我]

2020.2.16



餘剛全氧酸奶


你花錢的那一刻,是你離有錢人最近的一刻

關於“窮”你能想到什麼?

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一度稱貧困為“個性缺陷”。

有些“窮人”很有意思,他們一輩子都在鑽研投機,想找到那些發大財的偏門方法。

比如買彩票,比如股票投機。

為什麼一些人能把血汗錢如此盲目的投入自己完全不懂的領域?我想是因為貪婪和迷信他人,他們太好被說服。

我周圍一些有“窮人心態”的小朋友,他們熱衷於攢人生的第一筆一萬塊。攢到又捨不得用,就那麼存著,最多買個p2p,天天鑽研如何薅羊毛。

其實年輕時賺的錢不過是未來賺錢的一個零頭,為什麼不拿這些錢投資自己?那可是指數倍的回報。

我跟一個朋友說,你這筆錢以後還能賺很多,存在銀行利率還抵不過通貨膨脹。

覺得自己丑,就去整容;覺得自己專業不好,就去讀雙學位;覺得自己學歷不好,就去鍍個金。總之,你別攢著,一個包就沒了。

她睜大眼睛驚恐地看著我:我不要,雙學位和留學好貴!

然後拿錢去買了股票希望發財。

對自己一無所知的領域抱著驚人的憧憬,對於超高回報率的長期投資畏手畏腳,不敢投入。

我不懂。


五花肚肚肉


一,有錢人在滿足日常消費後,會有一些閒散資金。資本的本質是逐利的,他就會思考尋找投資獲利渠道,來實現資產增值保值。

由於工作和生活圈子的差異,有錢人相比窮人,在人脈、教育、信息等多個方面會佔有更多優質資源,見識和格局會逐漸提升。一般來說,他可能不願意把閒錢存在銀行,而願意冒點風險去做基金、股票或者投資到生意上。

他也會主動地學習消化與其投資領域相關的知識,在實踐中就能積累相應的經驗以及教訓。經過長時期的學習和實踐,他就有望成為一個善於投資的人。

二,窮人呢,多數人應付房貸、車貸、孩子教育、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所需,已經是焦頭爛額,騰不出精力去研究投資,即使有一點餘錢,多數人也會因為擔心風險而不願意投資。所以才有“窮人只會消費”的說法。

三,當然,以上所述只是普遍現象,很多“窮人”也會不甘平庸,用小資金進行投資。機會總是給予有準備的人,只要有夢想,多學習、多實踐,總會有翻身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