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農村用牛耕田上路怎麼喊它轉向?

魅力靈山灣


六十後的,放過牛,養過牛犁過牛但沒有帶過牛。我們地方都是用兩條耕作叫一架。犁是用自然彎的硬質樹合比較直的樹做成,由三角形的犁鏵犁板抬槓組合而成的犁地工具。牛趕到地裡拿起抬槓喊來,用抬槓把兩條牛連結在一起,掛上千斤掌好犁把,喊走就走了,向左說向左——轉,向右說向右——轉,到頭了說立——定,完工後卸了抬槓叫聲解散兩個就自油了。


風雨272


向前叫,嗨,配合牛掃棒打一下屁股,向左叫,牽,配合牛繩拉一下,向右叫,頭牛,或頭頭,也配合牛繩揮一下,叫它停是,我,我,我字第二聲,再不停就第四聲。


小綠71


我在農村老家時,放過牛,也耕過地。耕牛經過訓練之後,它是非常聽話、好使用的。一,在耕地的早晨,一定要喂足飼料,讓它有力氣幹活。二,耕牛對人的話是一種條件反射,只要在訓練它時經常發出:走、停,轉回來等口語,它會形成條件反射,在勞作時,只要人發出相關的指令,它會很聽話和配合。三,當牛很好的耕地勞作時,人心情愉悅,當犁田耙地一段時間之後,我會唱上幾首耕地牛歌,現在每當想起當年耕地的場景時,我還十分懷念幫我耕地的老牛和農具。


亮劍3549


農村用牛耕田上路怎麼喊它轉向,一看到這個問題即刻勾起了我兒時的回憶。

在農村沒有拖拉機的年代,農村的田地耕翻都是靠牛來完成的,牛在哪個年代是比人還要金貴的。我父親在計劃經濟年代就給生產隊飼養使用耕牛,我經常給他送飯,他吃飯時,我出於好奇,被會吆喝著牛來耕幾趟,所以我的兒童時期沒少和牛打過交道,耕地我也會一點。

在我們江蘇水網地帶都是用水牛,而過了江蘇北部就都用黃牛了。水牛個頭大,四肢發達,力大無窮,而且性情比較溫順,聽人使喚。據說牛的眼睛大,它看到的主人比它還要大,並且它不知道自己的力氣有多大,所以心甘情願的聽主人使喚。

小牛在長到一定大的時候,人們就用一個鋒利的利器將它的鼻子刺穿,在鼻子裡面安上一個木製的“牛鼻樑”,這“牛鼻樑"是專門用耐水的堅硬木材刻制的,形狀就象內燃機上的氣門栓一樣,一頭大而扁圓,中間是一根細長的杆,細杆串進牛鼻子在杆的一頭扣上牛繩,平時使喚牛時,牛繩就是一個最好的利器。

牛在耕田時有一套輔助設備的,架在牛背上的人字形木架叫“格頭”,“格頭”的一端有根繩連著一個扁而長的木板,在“格頭”架上牛背後,將一頭的木板從牛脖子下穿過,將木板另一頭的活繩釦在“格頭”的另一邊,這樣就將“格頭固定在牛肩上了。在“格頭”的兩端分別用二根粗繩向後拴在一長長的圓木上,這圓木叫“橫擔”,這樣從“格頭”向後兩邊的兩根粗繩索與“橫擔”之間就形成了一個方框,牛就在這個方框之內進行它的工作。在“橫擔“中間有一個鐵環與後面的木犁相連結。

牛是一個有靈性的動物,主人的使喚用語它都能聽得懂,用牛耕田時,套好了牛後左手握牛繩,右手扶犁稍。關於牛在耕田時是如何喊它轉向的,具體操作是這樣的。一頭小牛在初參加耕田時,也就跟年青人上班第一天一樣,什麼都不懂,前面得有一人牽著它的牛鼻子在前面引導,教它如何耕也。而一條成年的牛使喚起來就得心應手了,耕田要走直線,牛的左邊兩腳正好走在上一趟翻過的溝裡面,耕田時主人嘴裡要不停的喊“墒,墒,墒”提示它走直線,另外左手中的牛繩就是最好的指揮棒,要它向右走就活動手中的牛繩敲打牛身,向左走就簡單多了,輕輕拉一下牛繩它就過來了。好啦,說了半天估計也是白說,現在人就知道吃牛肉,誰還知道牛耕地時你指揮它怎麼走呢。


百花爭春我為先


不請自來!

本人的父親,在生產隊的時候,是生產隊的主耕手!

很小的時候,我父親在前面耕田,我總喜歡跟在後面,春天撿泥鰍,秋天撿野生荸薺。

總聽得父親在前面吆喝:“牽拉,pia四聲拉,嗯!”。

到後來我才知道,牽拉,就是命令牛向左轉,pia拉就是命令牛向右轉,嗯就是命令牛停止前進。

本人觀點!





三農問題探討者


在魯西地區農村,用牲口乾活用的口令是這樣的,用繩子栓住牲口鼻子,手拉著繩,需前走時喊,架,架或達,達,向後倒時喊少,少。向左轉時用手拉幾下繩並喊達,達。向右轉主人用小木棍輕輕打幾下牲口在前方或把繩子繞到右邊拉幾下就可以了。如讓停下,就喊玉,玉。她就停了,其實各地有各地的方言,都是平時訓練出來的,習慣成自然。以上是我68年前入伍前在聊市農村的經歷,因是幾十年前之事,用字可能白字,只述大意!見笑了,不喜勿噴!





津武馮


在我國提出四個現代化建設以前,絕大多數農村,特別是在山區農村,農民使用耕牛耕種田地依然是種植勞作的主要手段,耕牛也被稱作重要的生產資料和生產力。就是在機械化耕作得到普遍推廣的今天,在我們這裡,農村耕田種地依然還在使用著耕牛,因為這裡是山區,過去古人造田都是順勢而為,而且多為梯田或者叫做沖田,田形各異,大小不一,不利於機械耕作。

那麼,我們在使用耕牛耕田時,怎麼呼喚耕牛轉向呢?其實牛在從牛犢成長為勞動力的時候,是經過一定時間的培訓和教練的,然後通過慢慢實踐才能達到與主人的默契配合。

一般來講,牛在吃飽喝足以後,把幹農活視為一種責任和義務,只要你將牛牽到田間,拿起額頭套,牛就會自覺往裡鑽。

通常情況下,在秋季,收完稻穀後,犁田稱作犁板田,一般從田的中間開始;而到春季,一般都是經過冬季浸泡的水田,就要從田的外圍開始犁,這樣就會使田裡的泥土更加均衡和平整。

經歷過多年實踐的耕牛,當你犁到田的盡頭時,他會自動停下來,而讓你把犁掂起來調整方向,然後牛再根據你的指使或呼喚而變換方向。按照我們這裡訓練牛的方式,需要牛往左邊轉向或者需要牛往左邊走,就向牛喊:“扯著”!而需要牛往右邊轉或者需要牛往右邊走,就向牛喊:“撇著”!需要牛停下來,就向牛喊:“哇或者籲”,需要牛快點往前走,就對牛喊:“嗤”,而需要牛往後倒退,就對牛喊:“足額”。

當年,我在農村犁田的時候,讓我感到非常有意思的是,比如某一個上午,一般在犁田的中間要適當的休息一會兒,而牛也需要休息,你就得將牛從套裡牽出來,這時候,牛會在附近的田間地頭啃草,休息好了,會讓你很容易牽過來再套上,繼續耕田,而當時間快接近晌午時,牛會回頭看你,意思是時間快到了,該下班了,如果你不懂他的意思,繼續讓他犁田,不一會兒,他又會回頭看你,如果牛回頭兩到三次,你依然沒在意,牛就會停下來不走了,難怪在農村,有些老農民說,在田裡,如果你不會犁田,牛也會教你。


冬日暖陽124086398


你好,我是鉅野老陳頭,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作為六十年代出生在魯西南地區的我,來詳細回答一下你所提的問題,因為在當時我就經常趕看牛耕地、耙地。

在小牛長到兩三歲時,就要在牛鼻子上用工具打個洞,穿一個半園鐵環(鼻卡子),用繩子連起來牽著,防止牛掙脫,這個繩子叫牛韁繩,如果下地幹活,在牛嘴上還要套個籠嘴(見下圖),防止在地裡吃鄰地的莊稼苗。

小牛在長到兩歲左右時,就要讓它開始學活,只有經過培訓,或者和老牛一起工作,時間長了就能獨子幹活了。

在我們這裡,耕地時兩頭牛稱做一犋,大的會幹活的牛叫領墒,靠右邊,學話的牛靠左邊。前行方向靠領墒,一條長繩叫做撇繩,從牛外邊角上連到牛靠裡頭這隻耳朵上,再一直連到犁把上,扶犁人靠這根繩子來指揮牛前行的方向。牛脖子上放個木製的牛梭子,用繩子串到裡面連到後面的犁子或耙上,這個牛梭子和繩子連一塊叫牛geng(見下圖)。需要朝右走時扽一下,右轉彎時連續扽幾下,同時喊著"唉、唉(ai)’’,領墒牛就會明白,朝右調整方向或朝右邊轉彎或調頭,裡邊的牛自動跟著領墒走。如果向左走就拉一下撇繩,向左轉彎就一直拉,同時喊著"咧咧(丨ie)、咧咧’’,扶犁人一直 拽著撇繩時,牛就明白是朝左調整方向或左轉彎或調頭了。如果讓牛走快或加勁,就喊著"哈、哈(ha)’’,同時揮鞭打牛一下,如果叫它停下就喊"籲",並拉著長秧喊(因地域不同,所以叫法也不一樣)。如果想讓牛後退一點,就喊Shao、Shao。如果還有別的叫法,歡迎下邊評論區留言,以便更多人瞭解。

希望以上我的回答會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鉅野老陳頭


牛鼻子上的繩子牽引。


用戶54646554792


在我們這裡趕牛耕地,一般這麼叫,往左拐叫∴籲來,籲來,往右拐叫(好象沒這個字),音就象我噢拼成堆,前進喊噠,站住喊籲,後退喊,勺。當然在實際操作時每個牛都有一根遛繩子,左拐拉左繩,右拐拉右繩,站住拉雙繩,同時鞭子是反方向抽,向左拐抽右邊,向右拐抽左拐,前進時抽後邊,站住時就別抽了。再一個就是,我們這裡使用騾馬時,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前進時喊嘚,而不是噠,其他都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