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病区庆“新生”

黄冈日报全媒记者陈爱武 吴娅婷 通讯员 何幸运

2月16日,对于新冠肺炎患者阮先生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这是他的53岁生日,也是他“新生”后的第一个生日。一大早,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重症病区护士长尹志红给他准备了长寿面,病房内医护人员和他一起庆祝“新生”。

2月6日中午11时50分,阮先生转入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重症病区,成为该病区收治的第一位患者。

“患者当时面色苍白,极度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不断下跌,最低只有45%。”当天的值班医生汪江和李先超接诊时,发现阮先生因急性呼吸衰竭、脓毒血症引起休克,同时存在多器官衰竭,情况十分危急,随时有生命危险。

一直驻守在科室的重症医学科主任杨亚东迅速进入隔离抢救病房,带领团队进行抢救。“如果不进行气管插管,缺氧状态不改善,病人就会面临死亡。”市中心医院麻醉科主任吴耀华说。作为一位有着26年麻醉经验的专家,他当机立断,毅然为患者实施了气管插管,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以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新冠肺炎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播,为生命垂危的重症患者施行气管插管,感染风险巨大,是考验医生技术和胆量的重量级操作。

维持机械通气、急查血气分析、建立静脉通路、升压、抗休克、降血糖、持续心电监测……经过四天四夜的持续救治,阮先生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2月10日,阮先生有了脱离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指征。“可以尝试拔管。” 这一天,吴耀华和杨亚东全程守护在阮先生身边。令人惊喜的是,拔管后,阮先生神志清醒,血氧饱和度也显示正常!2月14日,阮先生已经可以自己进食和顺利交谈了。生命体征平稳,氧饱和度97%。阮先生从一场“生死劫”中缓了过来。

“太不容易了!”回想起抢救以来的日日夜夜,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吴雪花的心情仍难以平静:“这是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开启以来,首例成功拔除气管插管,脱离呼吸机的重症患者。”

据介绍,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重症病区由黄冈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医务人员承担医疗救治。自开科以来,已经有近20位重症患者的病情逐渐平稳,转到普通病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