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為什麼殺張遼?

叮噹當528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存在錯誤的地方:關羽並沒有殺張遼。

第一,關羽死於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

第二,張遼病逝於黃初三年,也就是公元222年。

也就是說,關羽比張遼更早離世,根本不存在關羽殺張遼的可能性。

01.關羽和張遼的關係:私下的好友,表面上是各為其主的將軍。

關羽有一段時間,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在那段時間裡,張遼和關羽的關係,非常的好,可以說是私交甚厚。

在關羽投降了曹操之後,曹操觀察到關羽沒有久留之意,就叫張遼去試探性地問關羽的打算。關羽如實地告訴了張遼,自己的想法。

據《三國志》的記載:“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

張遼得知關羽的想法後,內心非常的猶豫,到底是如實告訴曹操呢,還是替關羽隱瞞真實的打算呢?

最終,張遼決定告訴曹操,關羽想要離去的打算。據《三國志注》的記載:“遼欲白太祖,恐太祖殺羽,不白,非事君之道,乃嘆曰:"公,君父也;羽,兄弟耳。"遂白之。”

基於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關羽和張遼的關係,私下裡是非常好的朋友,表面上是各為其主的敵將。”

02.關羽和張遼的交集,只有關羽投降曹操的那段時間:

縱觀張遼和關羽的一生,兩人的交集,也只有關羽投降曹操的那段時間。除了這次以外,關羽和張遼,都沒有再見過面。

關羽回到劉備的身邊後,就跟隨劉備投靠荊州的劉表。後來,就發生了赤壁之戰,進而是爭奪荊州歸屬。在這之後,關羽都是一直在荊州的西部三郡操練兵馬。

關羽和張遼還有一次,可能會碰面的機會,是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但是,還沒有等到張遼去救援襄樊時,關羽就已經被徐晃擊敗。

也就是說,關羽和張遼的交集,只有關羽投降曹操的那段時間。往後都沒有再見過面,交過手了,更別提關羽殺了張遼。

總結:

無論是從關羽和張遼的關係,還是從兩人的人生交集來看,都不存在關羽殺了張遼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三國志》、《三國志注》

老爹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進攻襄樊,曹操急派于禁、龐德前去增援。卻不料于禁投降、龐德被斬。

曹操正準備派徐晃前去增援,有人來報張遼被關羽給殺了!曹操聞言大驚,心道張遼不是過兩年才病死嗎?於是曹操決定遷都以避關羽的鋒芒。



司馬懿、蔣濟等人趕緊勸阻,讓曹操把張遼死訊報之孫權,孫權必然會出兵從背後攻打關羽,則襄樊之危必解。

張遼在建安二十年,通過逍遙津之戰,打得孫權是魂飛魄散。自此張遼威震江東,整個江東都用張遼的名字來哄孩子睡覺。

張遼的死訊傳遍江東之後,孩子們都不好好睡覺了,把那些家長們累得跟孫子似的。家長們一起聯名上書,強烈要求孫權出兵給張遼報仇。

孫權擒殺關羽之後,把關羽首級送到曹操那裡。曹操看到關羽首級笑道:“雲長公別來無恙!”只見關羽口開目動鬚髮皆張,把曹操嚇出一身冷汗。



曹操驚道:“有什麼事兒好說!”關羽道:“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俺和張遼交情一向很好。是誰造謠說是俺關羽殺了張遼?”

曹操馬上派許褚把陳壽給抓了過來。陳壽道:“我寫《三國志》的時候是很嚴謹的,《曹瞞傳》之類的我都沒有采用!”

曹操道:“那肯定是裴松之乾的好事兒!他給《三國志》註解用了大量的《曹瞞傳》內容。”

許褚把裴松之抓來之後,裴松之大聲喊冤:“我也是經過考證的好不啦!我也沒寫過關羽殺張遼啊!”

關羽道:“去找羅貫中啊!”



羅貫中做夢也沒想到會被三國時期的人物抓來。聽到事情的原委之後,羅貫中也是矢口否認此事。

曹操問羅貫中道:“過五關斬六將是你寫的吧!”羅貫中道:“這倒不假!”曹操道:“那不就得了,既然你能寫過五關斬六將,肯定也能寫關羽殺張遼。”曹操說完不由分說,就讓人把羅貫中拉出去砍了!

司馬懿悄聲對曹操說:“好象真不是羅貫中乾的。”曹操道:“我知道不是他乾的!”司馬懿道:“那為什麼還要殺他!”曹操道:“總得找個人背鍋吧!”

曹操殺了羅貫中之後,就把關羽厚葬了!曹操一直在想:“關羽殺了張遼,究竟是誰傳出來的呢?”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寄暇學宮


關羽並沒有殺張遼,張遼是五子良將之首,在逍遙津之戰中,為了保護曹丕被馬忠暗箭射死的。在曹操要殺張遼的時候,關羽還像曹操求情放過張遼……所以說關羽殺張遼是錯誤地……





周老頭聊歷史


關羽並沒有殺張遼,並且他們兩個英雄惺惺相惜,關係甚好!

病死的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聶壹的後人。

起初,擔任雁門郡吏。又先後跟隨丁原、何進、董卓、呂布,恪盡職守,歷盡坎坷。呂布敗亡後,張遼歸屬曹操。此後,立下眾多顯赫的功勳。洞察敵情而勸降昌豨。攻袁氏而轉戰河北。在白狼山之戰率領先鋒大破烏桓並斬殺烏桓單于蹋頓。驅逐遼東大將柳毅。以靜制動平定軍中謀反。勇闖天柱山擊滅陳蘭、梅成。此後,長期鎮守合肥。

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戰,張遼率領八百將士衝擊東吳十萬大軍 ,一直衝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下,令東吳軍隊披靡潰敗、聞風喪膽。又率領追兵,大破孫權、甘寧、淩統等人,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 “張遼止啼”成為流傳千古的典故。

黃初元年(220年),張遼進封晉陽侯。染病之後,依舊令孫權非常忌憚。黃初三年(222年),張遼抱病擊破吳將呂範。同年,病逝於江都,諡曰剛侯。張遼為歷代所推崇,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擴展資料

張遼不僅勇猛過人,有膽有識,而且精於用兵,善於謀略,建安20年(公元前215年),張遼駐守合肥,孫權乘曹操進兵漢中之機率領十萬大軍來取安徽,雙方在合肥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張遼率手下強兵將士800人衝鋒陷陣,連殺敵兵無數,直衝到孫權帥旗之下。

孫權大驚失色,部將聞風喪膽,不戰而逃。後來發現張遼部下僅幾百人,才又返回,把張遼包圍起來,面對重兵圍困,張遼毫無懼色,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殺進殺出包圍圈數次,竟無人能夠阻擋。孫權圍城十幾天未果,只好撤軍,張遼又乘勝追擊,連打勝仗。

這一次激戰,張遼打出了魏軍的軍威,也顯示了自己傑出的軍事才能。曹操聞訊,非常讚賞張遼的膽略和才識,遂拜他為徵東將軍。


囧視覺


因為二爺騎行過五關的時候遇見了張遼,張遼太能聊,二爺趕時間去古城赴宴,遼哥拉著二爺嘰嘰歪歪沒完沒了,耽誤了二爺赴宴,兄弟哪有酒肉重要啊,氣的二爺紅了臉欲拔刀殺之,遼見狀落荒而逃,為此事二爺耿耿於懷氣未消到現在還紅臉呢。

哥,我的回答您滿意嗎,回頭給個讚唄


好飛鷹走狗


怎麼會提出這種問題,關羽為什麼殺張遼。著是哪跟哪。

張遼和關羽是同鄉,戰鬥力屬於同一檔次,只不過人個有志,關羽追隨劉備,張遼相對有點到黴,追隨過,丁原,董卓,呂布。下邳一戰之後歸順曹操。此後隨曹操征討,戰功累累。於關羽同解白馬之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又討平遼東柳毅、淮南梅成、陳蘭等。

何來的關羽殺張遼



lxl加油相信自己


從三國志的角度,關羽和張遼是分別列傳的,兩個人之間沒有更多恩怨情仇,關羽督荊州,張遼是偏將協守合肥,兩個人不搭界。

從演義小說裡,關羽劉備曾向曹操求情,勸曹操接納張遼,張遼則曾勸降關羽,兩個人是惺惺相惜,都是智勇雙全的武將。

因此,從何種角度得出關羽殺張遼的結論,還請指教。


小屋253315373


我認為劉備關羽求曹操別殺張遼的緣故有三點。首先,劉備關羽都愛惜張遼的才華,起了惺惺相惜之心,不忍心他未成就一番功名就此殞命。其次,劉備見曹操想殺張遼,心想,自己出言幫助張遼活命,如果以後曹操輕慢了張遼,或許張遼很可能和趙雲一樣投降自己,成為自己打江山的左膀右臂。這是為以後打算。劉備很有長遠發展的眼光。

即便,張遼在曹軍混的特別好,他也會感激劉備關羽今日出言相助之情,在曹軍之中,多個張遼這樣朋友不是壞事情。我覺得,關羽劉備求曹操別殺張遼,利大於害,所以劉備應該不會後悔,畢竟,與張遼這樣的人成為朋友,確實比成為對手要好的很多。

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劉備有過人之處,他善於結交人才,愛惜人才。這也是他能創業有成的原因之一吧。


左宗䕋


墉上閉門寫頭條,

忽聞關羽殺張遼。

陳壽貫中不知曉,

此事荒唐又無聊。

[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




墉上閒人


你好,從三國演義、三國志中都未曾看到關羽殺張遼的記載,不知為何有此問。不光沒有這個橋段,關羽和張遼還是好友。

那我下面簡述一下兩者之間是怎麼成為好友的。

攻打下邳

歷史上著名的衣帶詔事件敗露,曹操在許都抓捕了此事件的所有參與者。當時詔書上還有一人的簽字,而這個人正被曹操派出去出差,此人正是劉備。聽聞衣帶詔敗露的消息後,劉備索性又跑到徐州,殺了曹操派駐的徐州刺史車胄,再次佔據了徐州並且擊敗了曹操派去的軍隊。

於是曹操只好再次親自出兵徐州,當時由於下邳城之前曾經因為張飛醉酒殺了徐州陶謙的舊部曹豹,引發過下邳城的混亂,因此劉備便沒讓張飛再進駐下邳,而是和張飛一起駐守在小沛,而把下邳城交給關羽獨自率軍守備。結果小小的小沛縣城被曹操輕易攻破,劉備在戰亂中丟下自己的妻子兒女倉皇逃跑,逃離了戰場。要說劉備逃跑的功夫那在三國時期可以說是絕對一流,而且是很有漢高祖劉備的風範,那逃跑起來真叫一個拋妻棄子。劉備在戰亂中倉惶逃竄,誰也不知道他會逃往哪裡,因此劉備戰敗後便失去了音訊,成為了徐州之戰中的失蹤人口。當

張遼降

曹操率軍進一步兵臨下邳城下時,關羽最終也沒能守住下邳城,而是戰敗被曹操生擒,不得已選擇了投降了曹操。曹操很欣賞關羽的能力和為人,因此對待關羽很寬厚,很是以禮相待,並任命關羽為偏將軍。

關羽降

曹操圍攻下邳城城破之後,率軍主動投降了曹操,而呂布、高順和陳宮都是被屬下綁縛了押到曹操面前的,曹操由於各自不同的原因,將這三人斬首,唯獨對主動投降的張遼親睞有加,將張遼加封為僅次於將軍的中郎將,並賜爵關內侯。

既然都投降了曹操,那麼他們之間會發生點什麼故事呢?

因為關羽的投降,張遼才有了機會和關羽相識。雖然是才相識,不過由於一個原因讓兩個人比較投緣,很聊得來。那就是兩個人都是其他陣營的降將,張遼是來自呂布陣營的降將,關羽則是來自劉備陣營,都不是曹操的嫡系。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張遼和關羽頗是有點同命相連

的感覺。

兩個人再一互報家門,發現還是大同鄉,都是山西人(張遼是山西的雁門馬邑人,也就是現在的山西朔州市朔城區,而關羽是山西河東郡解縣人,也就是現在的山西運城人)。由於同鄉這層關係,更進一步拉近了兩人的關係,因為和王允類似,關羽也是很看重同鄉這層關係的,於是張遼和關羽一下子成了很要好的朋友,雖然關羽要比張遼大了整整9歲。

有人說《三國演義》不是說關羽是因為和張遼關係好所以才被張遼勸降的嗎?其實並不是,在關羽被曹操擊敗以前,一直都是跟隨劉備才投靠在曹操集團的,而劉備這個小勢力盡管是投靠了曹操,但是仍然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小團隊的形式存在著。而張遼則是在呂布被擊敗以後才投降曹操的。在劉備因為衣帶詔事件爆發而反叛曹操之前,張遼和關羽同樣在曹操帳下效力的時間其實是非常短暫的。兩個人有交集的機會其實是十分渺茫的,直到這次關羽投降了曹操,兩個人才有機會真正開始接觸和彼此瞭解,成為摯友。

對於關羽剛剛加入曹操陣營,就能與張遼結交作為好友,這在曹操看來是件很好的事情,畢竟這有助於關羽融入到自己的陣營當中來。於是曹操索性安排張遼和關羽作為搭檔共事。這麼一來,張遼便經常找關羽一起切磋武藝,研究兵法,沒事兒的時候還一起喝個小酒兒擼個串兒啥的。

曹操的心思

不過,曹操作為主公發現自己無論對關羽多好,關羽的心思似乎沒有久留之意。這其中的緣由曹操心裡也不是沒點數兒的,畢竟當初劉備在和曹操聯合圍攻呂布的時候,曹操把關羽相中的女人私自留下了,因此曹操對於關羽來說,是有著奪妻之恨的。所以,曹操再怎麼愛惜關羽這個人才,然而這個前情往事在兩個人心裡總是個抹不平的疙瘩。曹操看到張遼和關羽私下處得不錯,於是就派張遼前去試探關羽的意思。

張遼接到這個小任務,就私下又找關羽小聚,就類似咱們好朋友一起吃個小飯,喝個小酒兒的意思差不多。然後張遼問起了關羽的去留之意。關羽對張遼嘆息道:“我知道曹公對我的厚愛,但我是先受劉備將軍的厚恩,並且發誓共死,不可背棄。我最終不會留下的,不過我會在為曹公立下功勞後才會離去。”

得到了答覆的張遼,私下裡考慮了很久,並沒有馬上把答覆稟告給曹操,因為張遼擔心曹操知道這個答覆之後會一怒之下殺了關羽。可是不稟告曹操,又不是作為屬下該有的事奉主公之道。

有情人未鍾情眷屬

大家可能通過《三國演義》都耳熟能詳的千里走單騎,曹操花了很多心思也沒能留住關羽的心,最終還是放任他離去獨自相思。

所以,並沒有張遼殺關羽這個記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