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品管理(一)

三国是一个战乱纷争、风起云涌的时代,动荡不安的时代造就了许多杰出的人物,文臣武将数不胜数,仁人志士更是多如牛毛。许多管理人才更是被后世奉为学习的榜样。

当下以全球化为背景的宏观环境与三国时期动荡的局势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稍纵即逝的战机与日日更新的科技,各地割据势力的激烈较量与如今白热化的商业竞争,残酷血腥的战争淘汰与市场淘汰。如何在激烈竞争的商业时代立于不败之地比起三国时期生死存亡的压力有过之而无不及。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从三国中品管理、学管理进而寻找制胜之法。

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工作,它有自己的技巧、工具和方法;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组织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管理是一门科学,一种系统化的并到处适用的知识;同时管理也是一种文化。本文从三国时期的三大集团生存的根本剖批了管理的智慧与管理的艺术。虽然三国的管理经验年代久远,但是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曹魏集团

1. 曹操的用人智慧

日本管理之父松下幸之助说:“松下公司与其说是造产品,倒不如说造人。”可见人才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的生命之源。

曹操最主要的用人制度就是“唯才是举”,汉朝的政治力量主要由士族、外戚、宦官这三股势力构成。如果将曹操划入其中的一股力量,那么他应该属于宦官集团。宦官集团的力量要逊色于其他两股力量,想要依靠集团力量发展便成为难题。所以曹操打出了唯才是举的旗号。乱世三国中许多的能人都在观望,都在寻找可以“平天下”或者说“兴汉室”的领导。唯才是举既可以打破士族对官场的垄断,也可以收纳人才。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可以摆脱士族的控制,如果对士族完全依靠,那么作为君主就必须满足士族集团的利益。曹丕称帝后设九品中正制就是对士族的妥协,当然士族也拥戴曹丕当了皇帝。现代企业中也是如此,领导完全依赖一个下属,而不注重新人的培养,必然导致“功高盖主”,而企业没有了新鲜血液、没有了新人晋升必然会被打败。所以现代企业要严格设置人才考核制度,让企业的新人处于竞争、创新的状态才是企业发展的正常状态。

其次有人才还要会用人才,袁绍谋臣过百,战将过千官渡之战却一败涂地,天下国士许攸降曹、田丰被杀可见袁绍并不会用人。此时设立完善的用人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有功者必奖,对有过者视情况而罚。曹操北征乌丸时,有的谋士认为大军北征,刘表会偷袭自己,而且北征难度极大。最后此役曹操虽胜,却是险胜。事后曹操奖励了反对北征的谋士。胜归功于部下,败追责于自己是曹操的一大特点。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部下敢于发言,敢于自由发言。作为企业老板与下属争功毫无作用,相反让功于下属既可以赢得下属的效忠,又可以调动集团的积极性。

曹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胜哭败笑,这对鼓舞士气有极大的作用,如果企业走到瓶颈期,老板都垂头丧气员工必然心无斗志。所以老板作为企业的核心还要肩负着精神支柱的重担。

读《三国演义》品管理(一)


2. 曹操的品牌战略

东汉末年,虽然汉朝江山摇摇欲坠,但是受传统封建思想的人依然是人心向汉。曹操就深知这一点,自始至终也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汉天子落难时曹操马上去迎奉天子,并将天子收于自己账下,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凭借“汉天子”这块招牌广纳人才,比如荀彧就是为了扶汉室而来。“汉天子”这块招牌还为曹操增强了话语权,一切讨伐他的战争都成了“以下犯上”。例如官渡之战曹操便是以正义之战为名。袁术称帝,他又是以天子之名讨伐袁术,实际上是为了扩大他的势力范围。当然“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战略给他带来了千古的骂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汉天子对曹操的作用就是品牌作用,品牌对现代企业的作用不言而喻。一般有以下几个作用:一、良好的品牌可以很大程度上吸引新顾客,留住老顾客。这样在产品推新的过程中就会减少很多阻力和营销费用。二、可以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有品牌的产品或服务比无品牌的产品或服务附加值高,从而可以高价销售。如果是强势品牌,则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从而为企业获得更高的收益。三、可以提升公司的形象。良好的品牌资产,可以增加顾客对本企业的信赖程度。四、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面对竞争品牌强大的企业可以更有效的制裁对手。五、良好的品牌有助于企业扩展。品牌代表着信誉,代表着企业对顾客的一致性承诺。品牌资产可以让消费者更加信赖本企业,从而为企业有效扩展提供了条件。

如果放到现代,以曹操的谋略足以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CEO,因为他想的永远不是眼前,而是更远的将来。这也是我们现代企业缺少的品质,正是因为这种品质的缺失导致了破产率高居不下的原因。


读《三国演义》品管理(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