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生死時速”的轉運

文/羊城晚報特派湖北荊州記者 溫建敏 實習生 謝小婉

300米。

全速跑步。

對普通人來說,這跟喝杯涼水一樣簡單。而穿著厚厚的防護服,還要時刻防著衣服撕裂,難度就有點大了。而推著有傳染性的危重病人,還吸著氧、插著呼吸機,要快速平穩不能出任何意外,那就是“生死時速”了。

2月16日16時30分,廣東省對口援助荊州醫療隊就在洪湖市人民醫院,進行了一場長達兩個多小時“生死時速”的轉運,安全快速地將10位危重病人從普通傳染病房轉移到重症監護室。

300米轉運難題

羊城晚報記者瞭解到,10位重症病人在普通傳染病房治療。洪湖市此前因疫情形勢嚴峻,患者多,洪湖市收治力量有限,只能先在普通傳染病房對一部分重症患者進行救治。

普通傳染病房是一座獨立的小樓,當初設計是收治肝炎普通傳染病患者,距離搶救設施較完善的重症監護室有300米的距離。但正是這300米距離,令兩邊患者的轉運十分尷尬:重症和危重症病人不能完全保障轉運中的安全,而且沒有特殊通道防止傳染擴散。因此,一直以來,危重症患者不能轉來重症監護室,重症監護室的輕症患者也轉不去傳染樓。

廣東省對口援助荊州醫療隊到達洪湖市後,迅速展開疫情救治與防疫活動,其中一大重點就是對危重症病人展開救治。考慮到重症患者一直待在普通感染病房不利於後續治療和醫護防護,在對病區進行改造後,廣東醫療隊決定對其進行轉運。

最大的風險是呼吸困難

“保證病人的氧氣濃度是第一條,第二要保證病人呼吸,有病人呼吸困難,我們必須保證有個呼吸機來輔助他,解決呼吸困難,這是最重要的。”現場負責轉運的南方醫院呼呼與危重症科副主任劉來昱說。

劉來昱介紹,重症患者本身病情複雜,且多有呼吸困難症狀,這批病人很多是吸著氧、插著呼吸機轉運的。“人離不開氧氣,一旦缺氧就會造成嚴重的損害,心臟驟停,大腦缺氧,造成器官衰竭。尤其對於危重症病人來講,他們不像健康人或者輕症患者耐氧時間長一點,有時候缺氧一分鐘都挺不住,這就是很麻煩的,一定要保證轉運過程中不出現意外。”此外,由於是在露天寬闊環境下進行轉運,如何防止交叉感染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南方醫院醫務處副長郭怡告訴記者,為了順利完成轉運,醫療隊治定了詳細的計劃方案,最先轉運誰,移動供氧裝備、呼吸機配置等都做周密的安排。

兩個小時的“生死時速”

記者在現場看到,在洪湖市人民醫院傳染樓到重症監護室之間的直通道路,已進行清場處理,隔絕人群,更為生命讓出一條通道。現場的醫護人員穿著厚厚的防護服,緊張有序進行準備工作。

下午4時30分起,第一個患者從傳染樓出口通道推出,這是病情稍輕的一個重症患者,可以用輪椅推,兩位醫護人員很快完成轉運。但從第二個患者開始是連著病床轉運難度大了很多。而最後5位患者全戴著呼吸機,難度更大。負責轉運的四五名醫護人員全副武裝,穿著厚厚的防護服,牢牢把著病床的四邊。出了院樓後,為了縮短時間,降低風險,醫護人員推著病床,一路小跑,一刻不停,直奔重症監護室,一場“生死時速”就此展開。三百米的距離不斷縮短,終於到了目的院樓,四人合力將病床抬上最後一格臺階,完成轉運。記者注意到,雖然醫護人員是一路衝刺,但病床一直穩穩當當,即使是在上臺階時,也是幾人合力護住,未讓病患感受到多大動盪。

“把他們轉到新建的ICU後,我們先進的設備,像透析、CT等就能用上了。”劉來昱說。

這場“生死時速”一直持續到晚上。看著醫療隊隊員在夜幕下的全力奔跑,現場的郭怡在朋友圈說“這一瞬間執淚盈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