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前十城市的排名不斷變化,哪些城市潛力更大?

889音樂旅遊


在政策長期穩定及補貼紅利消失下,房地產市場大增長的時代結束了,2020年房地產市場總體穩定,城市間繼續分化。分化意味著有一些城市或者區域市場萎縮,但也會有一些城市或者區域市場增長,那麼哪些城市市場更有潛力呢?


1一線低位回升,深圳、廣州潛力更大


正如我們上一篇報告提到的,市場需求存在“中樞值”,當需求被極大壓制後,市場便開始反彈。一線城市是以二手房為主的市場,上海二手房於2017年觸底後連續兩年回升,而北京、深圳和廣州二手房市場還處於低位,明年市場回升機會較大。此外,深圳和廣州無論是人口增長力還是經濟增長力均強於北京和上海,其市場政策也相對更為靈活,明年深圳和廣州市場增長潛力更大。


圖:一線城市二手房成交量走勢

圖:一線城市2018較2016年常住人口增量及2019年前三季度GDP增速


2“省會效應”支撐二線,鄭州、成都最突出

一個城市房地產市場是否有前景,人口增長是關鍵。2018年較2016年,常住人口增長明顯的城市中就有西安、杭州、長沙、成都、鄭州、武漢、濟南和合肥這些二線省會城市,可見省會城市有著較強的人口增長力。


而且省會城市對省內購房需求也有較強的吸收力,在貝殼成交中,成都、濟南、武漢、南京等省會城市的購房者,其戶籍地來源於省內非省會的佔比呈現增長態勢。其中,鄭州和成都購房者中,省內非省會城市的購房者佔比較高,分別達到69.4%和55%。

2019年,各省會城市繼續發佈人才政策、放寬落戶及加大人才購房補貼等,這將進一步吸引省內以及外省購房者,這將對明年二線城市的住房市場形成支撐。


3三四線“長尾”收縮

作為“長尾”的三四線,其市場繁榮很大程度來自於棚改帶來的需求釋放,但今年棚改開工量下滑明顯,“補貼紅利”逐漸消失後三四線市場需求支撐力減弱。2019年部分三四線城市新房銷售面積降幅達40%以上,比如衢州、肇慶、新鄉等。而且棚改退潮帶來的下行壓力在明年將更加顯著,三四線市場支撐力較弱。


此外,佈局三四線的頭部房企碧桂園、恆大、綠地、榮盛,其拿地重心也逐漸退出三四線,2019年三四線拿地佔比均下降10個百分點左右。而且該四家房企在三四線的住宅項目銷售開始降價跑量,可見三四線繁榮難以為繼。

外加今年三四線住宅用地成交由增轉降,供應下降也將影響銷售下降,三四線市場將延續下行態勢。


圖:碧桂園、恆大、綠地、榮盛住宅項目在不同等級城市的銷售面積及均價變化


圖:三四線城市住宅用地成交規劃建築面積同比變化



4粵港澳及長三角片區支撐力更強

通過分析不同城市群的市場表現、人口增長和經濟狀況,我們發現:調控政策嚴且同步的京津冀城市群在經濟增長力較差及人口吸引力不足下,明年市場增長潛力不足;長江中游城市群雖人口吸引力和經濟活力不差,但前期需求有所透支,明年市場難以明顯好轉。

而粵港澳大灣區及長三角城市群在戰略規劃優勢下,其經濟活力和人口吸引力均表現較好,未來市場支撐力較強。近兩個月大灣區內城市的政策調整對市場預期帶來積極作用,且政策方向是促進人才的自由流動,長期市場有需求支撐,外加放開對港澳人員的購房限制,將擴大其市場需求規模。2018年長三角城市群代表城市GDP平均增速達7.4%,南京和寧波近兩年人口流入量也排在城市前列,該片區內市場需求支撐力較強。

圖:各城市群2018較2016年城均常住人口增量及2018年GDP平均增速[1]


[1] 粵港澳大灣區代表城市:深圳、廣州、佛山、東莞、江門、中山、惠州、珠海;京津冀城市群代表城市: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島、衡水;長三角城市群代表城市:上海、南京、蘇州、寧波、蚌埠;長江中游城市群代表城市:武漢、長沙、南昌、宜昌、襄陽、岳陽、常德、孝感、黃岡。


圖:2018年較2016年常住人口增量


總的來說,2020年我國房地產市場仍然承壓,但在城市週期輪動及地方政策調整優化下,結構性市場仍有機會。市場逐漸向基本面迴歸,經濟活力較強的一線城市、人口吸引力較強的省會城市及發展規劃好的粵港澳大灣區及長三角城市群,明年市場需求支撐力更強。


2019中國最具發展潛力十二大城市榜單

北京

中國政治、文化中心,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城市、世界一線城市。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485平方千米。2018年常住人口2154萬,GDP3.03萬億。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綜合實力全國第一。

上海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六大世界級城市群,上海是長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中國經濟、金融中心,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面積6340.5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485平方千米,2018年常住人口2424萬,GDP3.27萬億,中國最大經濟體。

深圳

世界人口和麵積最大的城市帶,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重要城市。超大城市,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被譽為“中國硅谷”。面積1996.85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927.96平方千米,2018年常住人口1302.66萬人,GDP1.35萬億元,是中國第一個全部城鎮化城市。

廣州

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重要城市,廣東省省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面積7434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249.11平方千米,2018年常住人口1490.44萬人,GDP2.29萬億元。

杭州

長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浙江省省會城市,面積16853.57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559.2平方千米,2018年常住人口980.6萬人,GDP1.35萬億元。被稱為插上互聯網快速飛起的城市,2019年常住人口有望突破1000萬。

重慶

中西部唯一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十大國家級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重要城市,面積8.24萬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379平方千米,2018年常住人口3101.79萬,GDP2.04萬億元。

成都

十大國家級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心城市、四川省省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特大城市。面積1433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167平方千米,2018年常住人口1633萬人,GDP1.53萬億元。

鄭州

十大國家級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河南省省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特大城市,面積7446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458平方千米,2018年常住人口1013.6萬人,GDP1.02萬億元。

西安

十大國家級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陝西省省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面積10752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521平方千米,2018年常住人口1000.37萬人,GDP0.84萬億元。

蘇州

長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之一、是江蘇省內常住人口、地區生產總值雙超省會南京的第一強市。面積8488.42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461.65平方千米,2018年常住人口1072.17萬人,GDP1.86萬億元。

武漢

十大國家級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城市、湖北省省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面積8569.15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217平方千米,2018年常住人口1108.1萬人,GDP1.48萬億元。

天津

京津冀城市群、首都經濟圈重要城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面積11916.85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007.91平方千米,2018年常住人口1559.60萬人,GDP1.88萬億元。

除了以上十二大城市之外,長沙、南京、青島、濟南、哈爾濱、寧波、東莞等城市潛力同樣很大,但就目前從歷史文化、地理位置、通達城市、政策傾斜還是常住人口、以及GDP總量等綜合來看,與以上十二座城市相比仍有些差距。但未來亦有趕超的可能,未來我們拭目以待!


小半


謝邀了!這個問題太廣泛了。中國的大城市是由諸多因素構成,簡單點說,它主要通過國家的政治、文化、歷史、人口以及地理交通區域優勢等等因素定位,給予了一定的政策與資源配置。造成了人口向該地區流動,帶動了科技與產業的發展。那麼影響城市排名的因素有包括:GDP、人口、富裕程度、投資、零售額、居民儲蓄、教育基礎設施、土地出讓量和零售商數量等多個變量。中國的十大城市主要分佈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中,國家為了協調不平衡的經濟發展,因此加大對中西部城市的扶持與支持力度,打破經濟分佈不平衡的狀況。因此成渝、武漢、西安、鄭州等中西部地區的大城市都發展的很快。我們老百姓所看到的就是其中排名的變化了,不過一些城市它就是國家的政策與投資拉動經濟的,其實它的產業是無法支撐它的排名,例如重慶,它的面積與人口就是一個小省的規模,即便它排名再高,人們也不會把它拿去跟北上廣比較的,它們根本上不是一個檔次的大城市。還有香港很小很小,土地面積只有上海的六分之一,人們也不會否認它就是一座大城市的。

至於潛力這個問題,個人仍看好京津冀、長三角與珠三角的城市,畢竟它們才有一個整體的力量。而中西部大城市,它們還達不到三大經濟圈城鄉一體化的規模的。例如珠海、中山都是廣東的一座小城市,但小城市未必比中西部的大城市差,這就是個人觀點。當然了!一些城市也會進入中國前十大城市的競爭行列之中的例如佛山、東莞、無錫、寧波、青島、大連、廈門、瀋陽等等的。也例如蘇州與杭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們已在大城市中立足了腳根。這說明經濟這東西除了國家的定義與支持外,其內在的經濟環境因素也很重要。國家定位的前十大城市與每個人心中的前十大城市是有差距的。國家在定位前十大城市不僅僅考慮經濟等因素的,國家的地理與交通樞紐也是重要的考量指標之一。

個人觀點,除了港澳臺外,前十大的北上廣深天蘇杭,後面幾個大夥見仁見智吧!例如佛山、東莞、廈門、無錫這些面積小,城鎮化程度高的東南沿海城市,實際上經濟實力也很強勁的,經濟實力並不輸於成都、重慶、武漢、鄭州、西安等所謂囯家中心城市的。前十大中後三位的變數大,北上廣深仍佔據絕對優勢的。還有例如廣東與江蘇這樣的經濟大省,它們每年的gdP就能塑造一個泉州或福州的經濟總量,這是別的小省無法去比擬的。而且它們隨著經濟總量的增加,這些大省的城市發展動力更足,這不是國家想改就改變的。因此個人仍看好三大經濟圈中的城市,尤其是長三角與珠三角。例如佛山、東莞、寧波、無錫這樣的城市會進一步擴容的,也有可能成為前十大的一員的。畢竟離北京、天津、上海、杭州、蘇州、廣州、深圳以及港澳這些較為富裕城市近的城市,它們發展前景都很不錯的。而遠離三大經濟圈的城市給人們的感覺就是單打獨鬥的,相互依存與協同發展的程度不高。總之,國家城市定位的意圖就是平衡地區間不均衡的經濟,而經濟的本質就是有貧富差距的。這好比北大清華為何在北京一樣?為何不建在重慶呢?如果是那樣的話,重慶也不輸北上廣的。





嚁月


通常影響城市發展速度與潛力的主要因素在於政策、產業和人才(人口)。政策能夠讓城市獲得國家,省對於資源、資金及政策的支持;優勢的產業能夠加快發展速度,提升經濟質量和城市競爭力;吸引的人才能夠優化加強其產業競爭力,人口規模又能促進城市旺盛的消費需求,從而帶動商業與服務業的發展。也就是官方術語中經常提到的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釋放消費潛力,促進形成強大內部需求市場。


國內前10的城市,通常習慣性以經濟實力來排座次。目前的10強依次為: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天津、蘇州、成都、武漢和杭州。在過去的10年間,除了上海、北京沒有任何變化外,其餘城市都洗過一次牌,可見城市間彼此的競爭在加劇。至於哪些城市潛力更大,毫無疑問在未來的一段時期內,北上廣深仍將領銜發展。

一、北京

北京是我國首都,是國家一切政策、資源和人才、商業、資金的集聚中心,連火車行進線路都以北京方向為上行。國家在任何時期都不會忘記優先發展首都。雖然近些年的發展速度已逐漸放緩,但也是建立在龐大的基數上。北京的潛力很大程度上代表中國的潛力。沒有哪個城市可以調動如此之多的國家資源進行發展,所以說北京最具發展潛力,一點問題都沒有。

二、深圳

自然環境優越,區域位置極其重要,從經濟特區、計劃單列市到粵港澳大灣區,先行示範區,國家對深圳投入最大的政策與資源支持。深圳這些年的發展也向國家證明了其經濟建設的成功。短短40年間一躍成為中國經濟第三城,主要得益於其產業升級和早早開啟的經濟轉型。城內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4萬家,從研發實力、研發投入與高新企業數量均僅次於北京。除了北京外,沒有哪個城市同時擁有深圳這麼多的高新技術和優勢產業。

三、上海

我國最重要的金融、商業、貿易中心;世界第一大港,中國第二大機場,長三角都市圈核心城市。2019年長三角都市圈繼續擴大到三省一市全境,總計21萬億元GDP總量,佔全國23%,人口超2億。這麼多人和地將上海眾星拱月,所有的優勢資源與產業向上海傾斜,由上海帶動區域發展。如果說深圳是靠創新與高新技術,那麼上海就是商業貿易與金融,兩城在國家經濟版圖中的位置都絕對重要。無論從任何方面來看,上海都具備最強的競爭力與持續發展能力。

四、廣州

廣州近些年雖然GDP總量被自家兄弟超越,但談到其綜合實力和底蘊,廣州依然僅次於北京和上海。作為中國第一強省的省會,1500萬的人口規模,商業資源的集聚經濟活躍度全國第三,人均消費能力全國第一。全球第5的港口,第12的世界級機場;全國第二的交通樞紐城市(鐵路、航空和公路旅客發送量高達4.8億人次),僅次於北京的6.7億人次。

全球規模最大,時間最久的中國商品交易展覽會。僅次於北上的對外交流影響力,駐廣州領事館數量高達65家。從目前來看,轉型以商業貿易為主的廣州,仍然具有強勁的發展潛力。


截至第125屆,廣交會累計出口成交約13834億美元,累計到會境外採購商約880萬人。境內外參展企業近2.5萬家,2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約20萬名境外採購商與會。

北上廣深之所以是北上廣深,是由於其它城市不具備四者獨擋一面的優勢。四城在國內經濟版圖中都屬於重中之重。具有輻射及影響全國的能力,也是國際上最為知名的中國城市。從吸引的投資,商業資源的集聚,人才的流入,產業優勢、政策扶持來看,都是屬於最具競爭力與發展潛力的城市。

強者恆強。

當然並不是說其它城市不具備發展潛力,只是在同一個舞臺上,前者擁有更多的資源和人脈,你有的他都有,你沒有的他還有,如果他不是最有潛力的那誰有?


極度深寒


國內前十的城市是以什麼標準來衡量?如果是綜合實力的話,因為涉及到政治、經濟、科教、文化等多個領域,因此具體排名爭議會很大,我們通常習慣性以經濟實力來排座次,從GDP來看,我國前十的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天津、蘇州、成都、武漢和杭州,而綜合實力排名差不多也是這些城市,可能GDP排名第11的南京、第12的青島會在討論的範圍之內。


這些年來,中國城市經濟發展迅速,在經濟總量前十的城市當中,它們都發展很快,雖然這兩年GDP排名基本保持不變,但在過去10年,除了上海、北京之外,其餘城市的排名基本都出現了變化,由此可見,城市之間的競爭激烈。目前來看,前十城市的GDP可劃分為三檔,上海北京一檔,深圳廣州一檔,重慶天津蘇州一檔,成都武漢杭州一檔,未來幾年它們之間的排位可能都會發生改變。

這10座城市是我國城市發展的佼佼者,在中國城市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除了蘇州之外,其餘城市都是副省級及以上城市,政治地位高,獲得的發展資源多,基本上各自形成了以本城市為中心的城市群、都市圈,未來的發展潛力都很好。

至於哪些城市發展潛力更大,這要視情況而言,如果以增長速度作為衡量的話,由於北上廣深經濟發達,體量巨大,因此經濟增速不會很高;而如果以增量來衡量,北上廣深的經濟體量更大,增量會領先其它城市,因此這要看我們如何去衡量了。總之,國內前十的城市,發展前景都是非常好的。


錦繡中源


杭州。

以綜合實力而論,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杭州、武漢、重慶、天津、南京,這10座城市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其中前四個排名就這樣,後面6個就見仁見智了。有人認為成都比武漢更強,也有人認為武漢比成都更強。


而且在這10座城市中,時隔幾年排名就會發生不小的變化。比如南京要是放在2000年的話,它的綜合實力肯定是要強於重慶、成都的,但是近十幾年來,他的排名一直在下滑。原因就是南京的定位不精準,其是經濟產業發展定位不精準,沒有找到非常具有特色的、獨一無二的產業。

在這10座城市中,前4個就不用說了,是國際公認的中國四大一線城市。後面幾個城市確實在短期之內達不到他們的高度。但這6個城市未來的成長前景會有很大的不同。個人比較看好的是杭州。因此在網絡之上,很多人已經將杭州稱之為中國第五城了。說一說我對杭州比較看好的理由。


第一,經濟成長性非常好。城市未來的發展前景很大程度上是寄託於其未來的經濟成長前景。經濟有前景,更多的吸引外地的人口以及投資,就會形成人氣和商業機遇。為什麼我認為杭州的經濟成長性比較好呢?有一個指標大概可以判斷,就是獨角獸企業的數量。世界上80%的獨角獸在中國和美國,因此兩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前景都很不錯。在我國杭州擁有獨角獸企業的數量是排在全國第4位的,要多於廣州、成都、武漢等城市。

第二,獨特的文化魅力。“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已經流行了1000餘年。以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和優美的自然環境,在中國的城市競爭中形成了明顯的特色。一說到杭州,多人就能聯想到西湖、雷峰塔、錢塘江大潮等知名的人文和自然景觀。

哦,讓我們從柳永的《望海潮 東南行勝》中找到杭州的美和繁華。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財經知識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前十大城市發生了多次的交替,這見證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里程,在重工業的時代,東北的瀋陽、大連市是前十大城市;改革開放後,沿海的眾多城市上榜前十大城市;此後重點發展中部地區後,中部城市的武漢上榜。

改革開放元年,GDP前10大城市為上海、北京、天津、重慶、瀋陽、廣州、大連、武漢、哈爾濱、青島,改革開放元年,東北三省有3座城市上榜,創下東北地區的最佳成績。

2018年GDP前十大城市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天津,蘇州,成都,武漢和杭州。相比改革開放的元年,瀋陽、大連、哈爾濱三座東北城市已經不在前10名單中,山東的獨苗,青島也已跌出前10,自改革開放之後,我國GDP前10的城市確實經過了很多的變化,其中有5個城市一直是前10,分別是上海,北京,天津,重慶和廣州。

哪些城市的潛力大

因為城市的發展潛力和城市的人口流入是有很大關係,個人認為是廣州,廣州人口淨流入僅次於深圳,2018年廣州常住人口增加了40.6萬人,這是個非常了不起的成績,淨流入人口全國排名第2,經次於隔壁的深圳,再看過去5年人口增長情況,5年間廣州常住人口增加接近200萬,相當於一箇中型城市的人口數量,如果把時間拉遠到10年,10年增加500萬人口,在北上限制人口增量的情況下,廣州成為人口流入的明星城市。

另外廣州的經濟實力強,4個一線城市之一,而且廣州的房價是四大一線城市中是比較低的,也低於很多二線城市,房價高低是人口流入多少的重要參考指標。


互金圈


如果說論潛力的話,那麼自然是看一下前十中哪些城市能夠發展成為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更有說服力。但對於每個城市的發展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所以在此說說其他幾個城市的亮點所在供大家參考。

先來看一下2018年各大城市GDP排名,排名前十分別為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天津、蘇州、成都、武漢、杭州。

北上廣深自然不用說,本身就是一線城市,不管在GDP總量、增速還是人均GDP上都有很好的表現。下面看看其他幾個城市。

一、成都和重慶(西南雙核)

成都:

俗話說,“少不入川,老不離蜀。”成都宜人的氣候和慢悠悠的節奏非常適合生活,2018年GDP突破1.5萬億元,佔四川全省的38%;人均GDP達到9.5萬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4.2萬元,絕對購買能力領跑西南。

成都是“陸上絲綢之路”和長江經濟帶的中間連接點和樞紐,可以帶動東西、連接南北,擁有亞洲最大的鐵路集裝箱中心站;成都集聚全省50%以上的本科院校,擁有2所985和5所211。

根據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成都的發展目標是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創中心和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重慶:

2018年重慶成為上海、北京、深圳、廣州之後,第五個GDP突破2萬億的城市,重慶主城區常住人口為1209萬人,GDP為1.1萬億,人均GDP9.1萬元,與成都接近。重慶是長江上游地區唯一彙集水、陸、空交通資源的城市,有著成都無可比擬的水上交通優勢。

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中對重慶的定位是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商貿物流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和航運中心。2017年底重慶被國務院明確定為全國四個將重點打造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

二、武漢(中部崛起的戰略支點)

武漢基本處於中國主要經濟地帶的地理中心,歷史上武漢一直是中國中部地區的軍事和商業重鎮,明清時期成為“楚中第一繁盛處”。2018年武漢GDP達到1.5萬億元,佔湖北全省GDP的近40%。

武漢地處長江與京廣鐵路大動脈的十字交匯點,歷來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長江中游航運中心。距離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等中國大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米”字型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

根據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武漢將挺起長江經濟帶脊樑,作為中部崛起的戰略支點,在全球範圍內建設具有一定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國家中心城市。

三、天津(北方第二城)

天津是僅次於北京的北方第二城,中央一度試圖以濱海新區帶動天津乃至整個京津冀、環渤海地區發展,但未達預期。天津地處於京滬鐵路、津山鐵路兩大傳統鐵路幹線的交匯處,還是京滬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津秦客運專線、津保客運專線等高速鐵路的交匯處,是北京通往東北和上海方向的重要鐵路樞紐。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天津的定位是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

四、杭州(電子商務中心)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歷史上的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成為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杭州的民營經濟極其活躍,80年代的宗慶後,90年代的李書福,互聯網時代的馬雲都是中國民營經濟在杭州的代表。2018年杭州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8175億元,佔GDP的61%。

目前杭州以信息軟件、電子商務、物聯安防等為代表的數字經濟發展全國領先。2018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3356億元,佔GDP的24.8%,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口碑網、菜鳥網絡等企業是典型代表。據統計,A+H股上市公司杭州有144個,全國第四,僅低於北京、上海和深圳。


子衿財經


成都,未來擠進北上廣深,排第三妥妥的[大金牙]


蓉龜骨裡麼麼噠


惠州


比爾的日常財經生活


國內前十城市排名,北上廣深前四名應該是毫無爭議的。北京——眾多總部駐紮,國企強悍,對外交流廣泛,科教興國;上海——從民國到當今,大而繁華,國際程度高,經濟發達,擁有港口加持,直轄包裝,科教裝飾,龐大的人口基礎做後盾;廣州——貿易強悍,大學生過百萬,沿海地帶,大灣區節點城市,華南大都市,中國第一大省省會;深圳——科技企業駐紮,年輕後勁足,比鄰香港,沿海港口加持,如魚得水!

其他潛力城市,論綜合實力,應該是武漢、杭州、成都、南京、天津、重慶、蘇州

武漢——中華之心,九省通衢,科教文衛樣樣強悍。水路空360°無死角齊發,高鐵、物流、科研、大學百花齊放;

杭州——民營企業發達,人均富裕,網絡、金融行業遍地開花,地處長三角,得天獨厚;

成都——西南大都市,1600人口後盾,醫療、高新行業名列前茅!

南京——強省省會 地處長三角 ,科教興國,人才濟濟,人均項目獨佔鰲頭。

天津——老牌工業城市 環渤海重要城市 GDP名列前茅 1500萬人口加持,京津翼城市群重要城市。

重慶——直轄市地位,政策優良,西南重要城市,人口大都市,網紅城市。

蘇州——地級市王者之巔,人均經濟與GDP皆位列前茅,長三角城市群,製造業之王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