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人混職場,明白這三個“主動”,才有機會出人頭地

我有一群特別的朋友,我經常氣的想打他們。

他們工作很認真,做事挺踏實,但是就是嘴慢,好事兒不知道邀功,壞事兒不知道躲箭;

他們工作很細緻,做事很用心,但是做出來的東西領導老讓改,搞不清楚領導到底想要什麼,感覺自己咋做都入不了領導的眼;

他們早來晚走,自覺加班,但是工資不是特別高,他搞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努力,發的錢跟一些不努力的同事差不多。

這些人都是老實人,為人簡單、樸實,但是職場裡就是老吃虧。

最近,一個老實人朋友被辭了,本來這個節骨眼兒被辭退的也不少,大家沒當回事。但他說完被辭理由,大家炸開了鍋,因為領導說他“工作不主動”。不光是他自己,大家都覺得他是個挺主動的人,積極上班,分配的活兒都按時按點的完成,上班時間不做私事,不跟同事閒聊,哪兒就不主動了。

拋開公司是否因為某些原因把他辭退不說,我們只談主動性這個話題。畢竟他賠償都拿了,跟公司撕扯這事兒,還不如找找自己的問題,改掉之後趕緊找下家。

以我工作9年的經驗來看,領導最想要的主動型員工需要滿足這3點:主動反饋、主動思考、主動擔當。這3個詞兒不是什麼新詞兒,但是內容你可能沒想這麼細過。

老實人混職場,明白這三個“主動”,才有機會出人頭地

1、主動反饋

(1)反饋我懂了

領導佈置完任務,首先要反饋下“我懂了”,怎麼反饋呢?你需要重述一遍領導讓你幹嘛,而不是說“哦”、“好的”、“瞭解”這些話,要用自己的話翻譯一遍,或者直接提煉關鍵詞總結一遍。

(2)反饋我乾的進度

如果要求當天幹完,要在下班前1小時反饋幹成什麼樣了,大概還有多久幹完,卡在哪兒;如果說隔天給,或者幾天內做完,那要在任務佈置次日早上反饋做成什麼樣了

大家千萬不能在任務佈置當天下班前,啥反饋沒有,或者隔了一天也是啥反饋沒有,那領導一定在內心想“這人太不主動了”。

(3)反饋我改了

領導一定會對你做的事指出問題,如果他告訴你怎麼改,你跟要在更改完之後第一時間跟他說改好了;如果領導沒跟你說怎麼改,你改完之後也要反饋哪裡改了,從哪下手的,還有哪裡不清楚。這種反饋很容易招罵,不要緊,只要他能跟你說清楚應該怎麼做是對的,你就值了。

反饋時間點同第二點。

(4)反饋我錯了

一旦工作犯了錯,或被客戶或者其他部門看到的,一定要第一時間告訴領導,千萬不能自己捂著,因為早晚都會爆出來,到時候領導一定會震怒。你跟他反饋他可能罵你兩句,但也會立刻用自己的辦法把損失降到最低。

很多人搞不清楚,多大的錯誤算大,什麼級別的要跟領導說,以為自己可以擺平的。我的標準是,只要犯錯第一時間跟領導說,因為領導們都有種執念,“臉可以丟在家裡,但不能被外人看見。”所以你犯了多大的錯,

他只要能兜住,就是小事兒,但是如果因為你說晚了,他兜不住,讓很多其他部門的人甚至大領導知道了,本來只是一件小事兒,比如郵件裡寫錯了點內容,但不影響閱讀,那也是天大的事兒。所以大小不是你定的,是領導的能力決定的。

老實人混職場,明白這三個“主動”,才有機會出人頭地

2、主動思考

(1)思考任務的目的

思考為什麼要做這個任務,解決啥問題。我常遇到下屬沒有思考為什麼要做這個任務,讓幹就幹了。但是每個工作任務都是有受眾的,如果不去思考解決受眾的什麼問題,很容易幹完領導讓你重做。

比如你做個PPT是給領導看的,那就要結合他的需求,是最想了解什麼,就把什麼放在最前面,沒必要按照正常順序放;如果讓你做課程PPT,那你就得考慮學員學習過程中的體驗,他喜歡多大的字、排版風格,怎麼能夠促使他更好地學習。

我曾讓同事做課程PPT,他做得很精美,但對關鍵信息的提煉不夠準確,也就是說他用了很多功夫,做了一個呈現出來效果很好看,但對於我們最終目標偏離很遠的東西,不能說他做得錯,只能說他可以把這件事做得更出彩更有效率。

其實像課程PPT這種工作任務,你只需要想:如果自己在聽這門課,你希望PPT上展示什麼,那你就留什麼好了。

你思考越多受眾喜歡什麼,怎麼能讓他更滿意,你就越能明白“怎麼把工作做得更出彩,怎麼能夠讓領導更加重視我、認可我。”

很多時候領導在佈置任務的時候,是不提受眾,也不提受眾的期待,加上你沒經驗,就得去問領導,所以當你聽到領導任務佈置的時候,就得快速思考想一下這個工作是給什麼人解決什麼問題,等跟他反饋“我懂了”的時候,順帶著把這層理解也說一下,“咱們做這個,目的是什麼什麼,您看我這麼理解對嗎?”

(2)思考部門績效

不要盯著自己的崗位看,只想我是負責做什麼的,別人的事跟我無關。現在的工作基本上沒有面試你幹嘛你就一定幹嘛的,很可能讓你轉崗,也可能讓你做超出崗位職責的東西。與其到時候不開心,還不如從一開始就思考下,

站在部門績效的角度,你的工作任務中哪些是最關鍵的,你還可以做點什麼,幫助部門績效的達成。

有一點千萬要注意,不是讓你去提方案,而是站在部門績效的角度看自己可以做什麼,並且去做,大前提是把領導交給你的任務高質量完成了。

老實人混職場,明白這三個“主動”,才有機會出人頭地

3、主動擔當

(1)主動去要結果。

意思是主動成為部門內優秀的人,優秀是怎麼定義呢,每個人有不同的解釋,我通常定的目標是部門做第一,公司爭做前前3%的人。

要達成這種結果,就得特別努力,怎麼去做呢?

根據“蘭徹斯特法則”,事物中蘊藏著平方定律。只要再時間上加上√ ̄,就能獲得平方的效果。

比如√3=1.732,付出常人1.732倍的時間,能獲得3倍時間的效果。

我的實踐經歷是,試用期就3個月,超過別人1倍的努力還要多,3個月後領導會找你談話,肯定你這段時間的努力。如果你公司每年有一些漲薪機會,這個時間點也方便你跟領導談。

不要只努力一個月或者兩個月,一定要三個月以上,到不了五個月,領導就會肯定你、認可你,如果有加薪能力,他就會給你爭取,除非它沒有,或者部門、公司手裡就沒那麼多錢,否則都會漲。(這裡的錢指的是流動資金,固定資產和應收賬款都不算在內)

如果你覺得自己漲薪幅度跟別人差不多,年終獎也跟別人差不多,你很不服,那可以自問下你是否付出了別人一倍還要多的努力,否則努力倍數太小,領導壓根沒空看,不會特別又帶你。

怎麼界定1倍以上的努力呢?我給自己定的標準就是要讓部門半數以上的人主動說出我努力且其他部門每個部門都有人說我很努力,不光是心理認可,嘴上得說,而且是當著同事的面說,否則我努力的程度就不夠。

(2)主動承擔結果。

遇到突發事件,結果可能是不咋好的時候,你會怎麼做呢?你會犧牲個人利益嗎?

好幾年前,我做電商運營的時候,把蘋果手錶的金屬鋁和運動款名稱寫錯,20個人投訴,我第一時間找到客服總監,然後我們一起找到副總,我說方案還沒想好,要是賠錢的話從我工資里扣,一個月不夠,就多扣幾個月。我先把態度端出來了,這是我的鍋我背。

但很多時候,鍋是別人摔出來的,根本不是咱的錯,這時候你該怎麼辦?我見過很多人,張口第一句就是“不是我,我不知道。”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都這節骨眼了,怎麼可能跟你一點關係沒有呢。所以就算跟你沒有半毛錢關係,千萬不能把這句話說出來,而是要立刻去想對策,然後把方案跟領導商量。只要部門內出現任何問題,即便不是自己主要負責,也要積極去想對策。

但是,不要說,抱歉這事兒賴我,也不要說,對不起領導,這事兒都怪我。不是咱的鍋,咱不背。

如果你有自信自己在“工作主動”上這三個方面都無可挑剔,而老闆仍然沒看重你,那麼也不要一昧強求,把自己逼到絕路。換一個知人識人的老闆,或者在現有情況下開闢副業,不斷提升自己,提高綜合收入才是要點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