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職場“老實人”,往往都是潛力股

職場“老實人”,往往都是潛力股

01

5年前,阿軍辭職創業,開了一間攝影工作室,生意紅紅火火。和他同時辭職的同事小劉,也開了一間攝影工作室,已於2年前倒閉。

當年阿軍和小劉同時在一家影樓打工,都是做攝影助理。小縣城的攝影助理,不過是負責逗逗孩子罷了。

小劉一心想學攝影技術,對逗孩子這種沒有技術含量的活,根本不放在心上,師傅讓他逗逗孩子,他總是隨便應付。

阿軍也是奔著學攝影去的,但是面對逗孩子這個工作,他也不敢怠慢。每天都在琢磨著,怎樣才能讓孩子笑得自然,怎樣才能讓動作擺出來不做作。

後來,師傅發現,阿軍很會逗孩子,與他合作,拍出來的照片效果更好,於是大部分時間,他都點名讓阿軍做助理。

得了清閒的小劉,勸阿軍“你也太老實了,師傅又不教你拍照,你幹嘛還那麼賣力給他逗孩子!你又得不到提成!該拒絕就得拒絕!”

師傅不忙的時候,也會教阿軍和小劉一些攝影技術。阿軍因為經常和師傅合作,耳濡目染,對曝光和構圖有了一定的瞭解,所以學習起來“上道”很快。小劉因為圖清閒,很少進影棚,接觸的少,學習起來自然要慢一些。

在師傅看來,“老實人”阿軍不但勤快而且還有靈性,甚至願意給他開小灶。而小劉卻被貼上了又懶又笨的標籤。師傅懶得教,小劉自然也學不到什麼真本事。

02

職場“老實人”,往往都是潛力股

慢慢的,阿軍攝影方面也開始獨當一面,而小劉還一直處在學徒階段。

影樓到了淡季都會做一些營銷活動,需要所有的工作人員配合,加班也是在所難免的。

小劉總覺得營銷並不是他的主業,單子拉的再多,提成拿大頭的仍然還是店裡的門市,自己的付出和拿到手的提成不成正比,所以對店裡的營銷活動也不太上心。

阿軍就不一樣了。老闆怎麼要求,他就怎麼做。一有營銷活動,他便第1個衝在前邊。主動上街宣傳,主動和老顧客聯繫,也能拉來不少單子。

就這樣,阿軍不但得到了師傅的賞識,還贏得了老闆的信任,工作幹得順風順水。而小劉卻有些鬱郁不得志。

幾年以後攝影工作室開始遍地開花。阿軍也萌生了自己創業的想法。於是辭職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工作室。小劉因為自己懷才不遇,也辭了職,準備自己當老闆。

阿軍會逗孩子,照片拍得好,又懂營銷,工作室很快就步入了正軌,開始盈利。而小劉因為對攝影技術一知半解,又很少主動參與原來影樓的營銷活動,摸不清營銷活動的門路,生意做的一塌糊塗。勉強撐了兩三年,工作室就倒閉了。

03

職場“老實人”,往往都是潛力股

我們經常會把那些喜歡埋頭苦幹,遇事從來不推的人,稱之為“老實人”。與“老實人”相對的,便是小劉這種,目的性很強,一心只考慮自己得失,遇到事情能推則推,自以為是的“聰明人”。

“聰明人”喜歡用自己的工資收入,來衡量職場上到底該付出多少,如果工作量超過了收入,他們便想辦法推脫工作,生怕自己吃虧。

“老實人”在工作上則是來者不拒,只要工作有需要,他們便默默無聞,開始奉獻模式。在同事眼中,這類人不僅老實,還傻。

其實,老實人並不是真傻,聰明人也不是真聰明。

老實人深知,每一項工作都是一種考驗和鍛鍊,只有接受不同的考驗,才能增強身上的盔甲,在今後的工作中方能所向披靡。他們在工作中付出了時間,消耗了體力,也因此收穫了能力值。

聰明人憑藉著自己的小聰明,推掉了工作,既失去了領導同事的信任,也錯失了提高自己能力的機會,雖然得到了一些空餘時間,卻主動卸掉了工作中的鎧甲。

當機會來臨的時候,老實人有領導同事的認可,有精湛的技能,熟練的業務,輕而易舉就能抓住機會。就像阿軍一樣,趕上了創業大潮,生意做的風生水起,收入也是水漲船高。

而聰明人在機會面前,唯一能做的卻是苦苦鑽營。平時得了小便宜時的趾高氣昂,全然不了,只能用低三下四的態度,奢望被機會垂青。就像小劉一樣,有創業的資本,卻沒有掙錢的本事。

周總理曾經說過:自以為聰明的人,往往是沒有好下場的,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老實的人,因為只有老實人才能經得起事實和歷史的考驗。所以,那些看上去傻里傻氣的老實人,特別容易逆襲,他們才是職場上的潛力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