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析以色列“纳格”战车家族(4)

在“纳格玛洪”和“纳格帕登”车的尾部装甲板上有较多的安装接口,除了安装自卫武器、反火箭装置外,主要安装的是一些较为粗大的天线(与“纳格玛肖特”中部的天线相似),它们是用来对付路边炸弹的。它不仅可以提前引爆路边的遥控炸弹,而且还可阻碍其信号触发其他饵雷。“纳格玛洪”的前部装有扫雷设备,例如“诺茨瑞”(Nochri)和“玛格”(Magoy)扫雷系统。通过增强了装甲保护能力,“纳格玛洪”可以安全地穿越雷场和危险区域。尽管“纳格玛洪”可以执行工程保障任务,但主要任务是伴随步兵作战,主要装有2挺7.62毫米MAG-58 机枪(备弹5 000发),可随车携带60毫米迫击炮、M4突击步枪和40毫米榴弹发射器等武器。此外,还安装有4具IMI IS-10榴弹发射装置(“纳格帕登”为2具),每个发射器配有10发CL-3030型烟幕弹。由于以色列国防军极为重视近战,因此IS-10榴弹发射装置还可以发射其它类型的杀伤榴弹。

详析以色列“纳格”战车家族(4)


应用与经验

“纳格玛洪”和“纳格帕登”两款战车在2000年前后投入实战,特别是在巴勒斯坦危机地区频频出现它们的身影。尽管身处险域,但目前为止,除被百千克级“变态”炸弹炸毁外,这两款战车鲜有败绩。2006 年8月的“铸铅行动”中,“纳格玛洪”凭借其高大怪异的身形、良好的视野、凶狠绵密的火力、坦克级别的装甲,使得对手手足无措。实战中,“纳格玛洪”通常被安排执行两类任务:一类是运输车队的尖兵,由于其极为高大,视界良好,防雷性能强,因此非常适合在车队最前方“眼观六路”,以便及时为后方车辆提供告警;另一类是巷战中的移动碉堡,以军通常安排这些“碉堡”和数辆D9装甲推土机共同执行任务,由“纳格玛洪”居高临下监视并压制对方的轻火力,掩护后者将藏有武装人员的建筑彻底掩埋。

详析以色列“纳格”战车家族(4)


由于这两款战车的应用相当成功,以色列国防军在后续的车辆改进中对其成功经验进行了“发扬光大”。加沙地带现在是世界上地道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加沙境内有武装组织公开承认,修建地道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绑架以士兵或民众),2006年6月25日早晨5时30分左右,大约8名巴勒斯坦武装人员通过事先挖好的秘密地道,潜入加沙地带与以色列交界的凯雷姆沙洛姆关口;他们通过地道口,向守卫关口的以军哨所发射多枚反坦克火箭,炸死一名军官和一名士兵,还绑架了19岁的吉拉德·沙利特。此外,由于“纳格”系列战车的装甲碉堡高度有限,在边界隔离墙附近巡逻时,难以看到另一边的威胁(主要是土制火箭等曲射武器)。为应对上述两种情况,以军将部分M48坦克的炮塔拆除,安装可升降的液压平台,并将“纳格”系列的装甲碉堡加以简化,支撑装甲岗楼,配置在平台顶部,并在这些碉堡的顶部安装无人武器站,对各种威胁随时进行打击。这种改装,使得巴勒斯坦武装通过地道打击以色列固定碉堡与岗哨的方法几乎失效,极大地提高了以军岗哨士兵的安全防护水平。此外,还有部分“纳格玛洪”在车尾装上了高达8米的桅杆式战场监视系统,通过摄像机/热像仪系统从远距离上对战场进行非接触监控,起到了地面视觉预警系统的作用,而其中的众多操作员也多有女兵担任,真正实现了“美女和野兽”的良好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