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析以色列“納格”戰車家族(4)

在“納格瑪洪”和“納格帕登”車的尾部裝甲板上有較多的安裝接口,除了安裝自衛武器、反火箭裝置外,主要安裝的是一些較為粗大的天線(與“納格瑪肖特”中部的天線相似),它們是用來對付路邊炸彈的。它不僅可以提前引爆路邊的遙控炸彈,而且還可阻礙其信號觸發其他餌雷。“納格瑪洪”的前部裝有掃雷設備,例如“諾茨瑞”(Nochri)和“瑪格”(Magoy)掃雷系統。通過增強了裝甲保護能力,“納格瑪洪”可以安全地穿越雷場和危險區域。儘管“納格瑪洪”可以執行工程保障任務,但主要任務是伴隨步兵作戰,主要裝有2挺7.62毫米MAG-58 機槍(備彈5 000發),可隨車攜帶60毫米迫擊炮、M4突擊步槍和40毫米榴彈發射器等武器。此外,還安裝有4具IMI IS-10榴彈發射裝置(“納格帕登”為2具),每個發射器配有10發CL-3030型煙幕彈。由於以色列國防軍極為重視近戰,因此IS-10榴彈發射裝置還可以發射其它類型的殺傷榴彈。

詳析以色列“納格”戰車家族(4)


應用與經驗

“納格瑪洪”和“納格帕登”兩款戰車在2000年前後投入實戰,特別是在巴勒斯坦危機地區頻頻出現它們的身影。儘管身處險域,但目前為止,除被百千克級“變態”炸彈炸燬外,這兩款戰車鮮有敗績。2006 年8月的“鑄鉛行動”中,“納格瑪洪”憑藉其高大怪異的身形、良好的視野、兇狠綿密的火力、坦克級別的裝甲,使得對手手足無措。實戰中,“納格瑪洪”通常被安排執行兩類任務:一類是運輸車隊的尖兵,由於其極為高大,視界良好,防雷性能強,因此非常適合在車隊最前方“眼觀六路”,以便及時為後方車輛提供告警;另一類是巷戰中的移動碉堡,以軍通常安排這些“碉堡”和數輛D9裝甲推土機共同執行任務,由“納格瑪洪”居高臨下監視並壓制對方的輕火力,掩護後者將藏有武裝人員的建築徹底掩埋。

詳析以色列“納格”戰車家族(4)


由於這兩款戰車的應用相當成功,以色列國防軍在後續的車輛改進中對其成功經驗進行了“發揚光大”。加沙地帶現在是世界上地道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加沙境內有武裝組織公開承認,修建地道的一個主要目的是為了綁架以士兵或民眾),2006年6月25日早晨5時30分左右,大約8名巴勒斯坦武裝人員通過事先挖好的秘密地道,潛入加沙地帶與以色列交界的凱雷姆沙洛姆關口;他們通過地道口,向守衛關口的以軍哨所發射多枚反坦克火箭,炸死一名軍官和一名士兵,還綁架了19歲的吉拉德·沙利特。此外,由於“納格”系列戰車的裝甲碉堡高度有限,在邊界隔離牆附近巡邏時,難以看到另一邊的威脅(主要是土製火箭等曲射武器)。為應對上述兩種情況,以軍將部分M48坦克的炮塔拆除,安裝可升降的液壓平臺,並將“納格”系列的裝甲碉堡加以簡化,支撐裝甲崗樓,配置在平臺頂部,並在這些碉堡的頂部安裝無人武器站,對各種威脅隨時進行打擊。這種改裝,使得巴勒斯坦武裝通過地道打擊以色列固定碉堡與崗哨的方法幾乎失效,極大地提高了以軍崗哨士兵的安全防護水平。此外,還有部分“納格瑪洪”在車尾裝上了高達8米的桅杆式戰場監視系統,通過攝像機/熱像儀系統從遠距離上對戰場進行非接觸監控,起到了地面視覺預警系統的作用,而其中的眾多操作員也多有女兵擔任,真正實現了“美女和野獸”的良好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