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选自家的“纳格”,还是外来的“长钉”,这可难倒了三哥

自从我国的歼-20战机成功研制并且进入服役后,许多国家便认为既然中国能造,那我也一定能造,于是这些国家便信心满满的摩拳擦掌想要研制五代机,甚至不少国家练概念设计图都公布了出来,而一向天大地大,我最大的三哥也自信满满地认为我也一定能造,并且比中国的歼-20要强很多。但是最近,三哥有点运气不太好,原因就是2019年7月19日,印度国防部对外宣布,其自行研制的“纳格”重型反坦克导弹系统已经完成了使用测试,并且马上就要开始准备量产,但是这其中却与外来的“长钉”导弹扯上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让印度一直为难,到底是选自家的“纳格”,还是外来的“长钉”,就让我们从他的起源说起吧。

到底是选自家的“纳格”,还是外来的“长钉”,这可难倒了三哥

印度国产纳格反坦克导弹导引头

拖拖拉拉的“纳格”

自从坦克这种庞然大物被研发出来,针对它的各式武器也纷纷面世,而作为坦克的致命天敌反坦克导弹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各国都将它作为了重点研制武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有能力研制这种武器,受制于本国工业基础孱弱,资金不足,技术缺乏,这些国家只能从其他国家进口,印度就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引进商,其国家的许多武器都是由外来引进的,而反坦克导弹这种高端武器也不例外,由于印度自身的幽默特点,许多国家都纷纷乐意将武器出售给它,这其中便有东西方知名的反坦克导弹,例如法国的“米兰”2T、苏联的9M113等。

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印度一直想要摘掉头上的万国牌帽子,开始自己的国产化武器,印度政府在1983 年推出了“导弹发展综合计划”。这一计划的核心是研制5款不同用途的导弹,分别是“大地"、“烈火"两款地地弹道导弹,“特里苏尔”、“阿卡什”两款地空导弹,以及“纳格”反坦克导弹。

到底是选自家的“纳格”,还是外来的“长钉”,这可难倒了三哥

纳格反坦克导弹

而在上世纪的80年代,反坦克导弹技术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为了应对刚面世不久的第三代主战坦克,各国在研制新一代反坦克导弹时,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导弹的威力,另一方面开始探索新的制导体制。在这一背景下,各国研发的新一代反坦克导弹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大威力战斗部,并具备“发射后不管"能力。

而“纳格”作为印度首款自主研的反坦克导弹,自然不甘曲居人下。为了让导弹具备“发射后不管"能力,主导“纳格”研发的巴拉特动力公司,选择了一系列不同的导引头进行试验,最终决定为“纳格”配备主动红外成像和毫米波主动雷达两种导引头。其中,前者用于视线良好条件下作战,后者则用于全天候作战。由于毫米波主动雷达导引头的技术难度较大,因此,印度先研发了使用红外成像导引头的型号,打算在其研制完成后,再继续研制毫米波导引头的型号。

根据印度公开的资料显示,“纳格”采用了固体高能无烟火箭发动机,配备高爆串联战斗部,为有效攻击第三代主战坦克的装甲,该弹还采用攻顶弹道。值得一提的是,出于提高射程的需要,“纳格”70%的弹体结构应用了复合材料。“导弹发展综合计划”实施后,“纳格”的研制进度非常顺利,1990年就在昌迪普尔发射场进行了相关试验,并证明了火箭发动机的可靠性。而在新闻报道中, 印度媒体一度宣称,“一般导弹要10年至15年的研制时间,而我家的“纳格”仅8年就完成了研制”。

按照原定计划,“纳格"反坦克导弹的作战试验将从1990年开始,并在1993年内投人低速生产,量产的导弹将于1994年正式列装。在地面发射型号投入量产后,直升机发射型号也将在1995 年开始生产,两种导弹计划在10年内生产2万枚,与此同时印度还许下了要大量出口的豪言壮语。

然而“纳格"随后的发展速度却远超印方的预期。“纳格”虽在1990年就成功进行了首次试验,但这一成绩是在大量使用进口零部件的情况下取得的,在此后的试验中,由于“纳格”大量使用国产零部件,状况频发。从1990年到2003年的13年间,“纳格”只进行了42次试射,进度十分缓慢。到2008年,“纳格”似乎迎来了曙光,当年8月,该弹完成研发测试,并在当年冬天通过了印度陆军的最终用户测试,实现了4千米的最大射程。由于鉴于“纳格”已基本走完试验流程,印度陆军在当年就签下了采购首批442枚“纳格”导弹和13套导弹发射器的订单。

虽然这批订单被签订了,但是印度陆军附加了新的要求。在之前测试中,“纳格”的导引头表现出色,在5千米外就发现并锁定了目标。然而,随后却有消息曝出,这一试验是在昼间视线良好条件下进行的,不是模拟的真实战场环境。为验证这一引导系统具备昼夜交战能力,印军要求该弹继续进行相关试验,这一系列试验直到2011年才全部完成,在此之前,442枚导弹的生产合同自然还是一张纸,没有发挥任何效用。

2011年,印度陆军对“纳格”系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在研发的过程中,“纳格”为实现其作战性能,虽已从一种弹径130毫米、考虑单兵肩扛发射的反坦克导弹,升级为弹径190毫米、只能使用导弹发射车或武装直升机发射的重型导弹,并在BMP-2步兵战车底盘基础上研制了重型反坦克导弹发射车,但印军却以发射车没为车长和炮手同时配备周视系统为由,要求相关企业进行改进。与此同时,在“纳格”的进一一步试射中,印军又发现“纳格”导引头在夏季工作距离下降,于是研发单位不得已又重新研制了性能更好的导引.....于是,在不断提出新要求一重新改进试射的反复 循环中,“纳格”的研发进度一拖再拖,直到2019年才传出连续发射导弹成功的“好消息”。

到底是选自家的“纳格”,还是外来的“长钉”,这可难倒了三哥

BMP-2步兵战车

由于“纳格”基本型的研制过于缓慢,原计划1995年装备的直升机发射型“纳格”,其研制进度也慢了下来。据印媒报道,直升机发射型“纳格”直到2011年才进行首次地面试射,2018年8月才首次使用直升机进行了试射,服役更是遥遥无期。

欲罢不能的长钉

上文中提到,由于“纳格”的研制进度非常缓慢,而这时又恰逢印度的各类型反坦克导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迫切的需要新的反坦克导弹为其注入新鲜血液,采购新的反坦克导弹已经迫在眉睫,于是这款让印度念念不忘的“长钉导弹”便进入了印度的视野。

到底是选自家的“纳格”,还是外来的“长钉”,这可难倒了三哥

长钉反坦克导弹

之所以,会选择长钉,是因为“长钉”的性能 与“纳格”颇为相似:“长钉”系列常见的LR型最大射程为4千米(印度计划采购的“长钉”MR射程只有2.5千米),改进后的LRI型达到5.5千米,与“纳格"基本相同(“纳格”的研制指标虽有4至6千米,但实际打到过的最大射程只有4千米,试射中多数情况下甚至只有3至3.2千米):“长钉"同样是一款第三代反坦克导弹,装备红外成像导引头,具备发射后不管的能力:同样使用串联战斗部,采用“攻顶"方式打击目标....

如果仅从技术角度看,“长钉”的性能其实远胜于“纳格”。“长钉”使用的是电视/红外成像导引头,同时还有光纤制导,既可利用引导头跟踪锁定目标(射手激活导弹并将瞄准线锁定目标后即可按下发射按钮),实现发射后不管,也可利用光纤接收导弹回传的信号,让射手操纵导弹进行调整,实现“人在回路中”的受控制导。其中,“人在回路中”受控制导是“纳格”所不具备的。

以射程与“纳格”相近的“长钉"LR为例,其仅重14千克,既可由单兵肩扛发射,也可装在车辆上使用,而“纳格”重达42千克,只能使用专门的发射车。加上“长钉”使用的光纤制导可让射手及时介人导弹制导过程,作战灵活性比“纳格"更大。事实上,“长钉”系列导弹中还有最大射程达8至10千米的“长钉”ER和最大射程达25千米的“长钉”NLOS,而即使正在研制中的直升机发射型“纳格”,其最大射程也不过7至8千米。所以这样的优势,让印度对于“长钉”一直欲罢不能,奈何自家的“纳格”不争气,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忧心忡忡。

到底是选自家的“纳格”,还是外来的“长钉”,这可难倒了三哥

“长钉"LR

外面的再好但是印度更钟爱自家的

不过,与“纳格”一样,MP-ATGM的研制进度也相当缓慢,该弹直到2018年9月才进行首次试射。该弹在2018年和2019年的几次试射虽都取得成功,但其距离真正服役还有相当长的时间。即便如此,印度国内仍有不少人对这款导弹抱以厚望,在2017年11月该型导弹还没进行试射时,印方就曾以以色列拒绝转移技术为名,宣布取消引进“长钉”导弹的计划,以至于两国关系一度陷入低谷,而2个月后的2018年1月,印度却再次提出,考虑与以色列重签价值5亿美元的“长钉”反坦克导弹采购订单。

然而事实上印度的军方更偏向于长钉,但是由于政府方面偏向国产导弹,导致两方一直僵持不下,所以直到今天印度依然没有签订“长钉”反坦克导弹的合同,而其国产的“纳格”十多年以前的订单依然静静地躺在那里,所以就让一度方面一直纠结是等自家的导弹完成研制之后在使用还是先用“长钉”来顶一阵子,签了的话,又要花费很多钱,国产的导弹就浪费掉了,又会浪费钱,得不偿失,就让印度陷入了为难之中。不过人家的心态倒是很好,从来不气馁,不管自家的武器在不好都会大力的宣传,也在用自身的行动来为这些武器正名,然而结果却不太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