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浪漫主義

李澤厚 | 楚漢浪漫主義

李澤厚 | 楚漢浪漫主義

李澤厚《美的歷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

李澤厚,當代著名哲學家、美學家和思想學家,湖南長沙人,生於1930年6月,195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

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巴黎國際哲學院院士、美國科羅拉多學院榮譽人文學博士。

學術著作:《美的歷程》、《論語今讀》、《世紀新夢》、《己卯五說》等

李澤厚簡介

李泽厚 | 楚汉浪漫主义
李泽厚 | 楚汉浪漫主义

當理性精神在北中國節節勝利,從孔子到荀子、從名家到法家、從銅器到建築、從詩歌到散文,都逐漸擺脫巫術宗教的束縛、突破禮儀舊制的時候,南中國由於原始氏族社會結構有更多的保留和殘存、便依舊強有力地保持和發展著爛鮮麗的遠古傳統。從《楚辭》到《山海經》,從莊周到“寬柔以教不報無道”的“南方之強”、在意識形態各領城,仍然瀰漫在一片奇異想像和熾烈情感的圖騰-神話世界之中。表現在文藝審美領域、這就是以屈原為代表的楚文化。

屈原是中國最早、最偉大的詩人。他“衣被詞人,非一代也”。一個人對後世文藝起了這麼深遠的影響,確乎罕見。所以如此,正由於屈原的作品(包括歸於他名下的作品)集中代表了一種根柢深沉的文化體系。這就是上面講的充滿浪漫激情、保留著遠古傳統的南方神話——巫術的文化體系。儒家在北中國把遠古傳統和神話、巫術逐一理性化、把神人化、把奇異傳說化為君臣父子的世間秩序。例如“黃帝四面”(四面臉)被解釋為派四個大臣去“治四方”,黃帝活三百年說成是三百年的影響、如此等等。在被孔子刪定的《詩經》中,再也看不見這種“怪力亂神”的蹤跡。然而,這種蹤跡卻非常活潑地保存在以屈原為代表的南國文化中。

李泽厚 | 楚汉浪漫主义

在基本可以肯定是屈原的主要作品《離騷》中、你看,那是多麼既鮮豔又深沉的和情感的繽紛世界啊。美人香草、百畝芝蘭,芳澤衣裝,塑舒飛廉、巫成夕降,流沙毒水,八龍婉婉……而且:

忽反顧以遊目兮,將往觀乎四荒;佩繽紛其繁飾兮,芳霏霏其彌章。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変兮,豈餘心之可懲。

朝發韌於蒼梧兮,夕餘至乎縣圃,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吾令曦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充滿了神話想象的自然環境裡,主人翁卻是這樣位執著、頑強、優傷、怨艾、憤世嫉俗、不容於時的真理的追求者。《離騷》把最為生動鮮豔、只有在原始神話中才能出現的那種無羈而多義的浪漫想象,與最為熾熱深沉、只有在理性覺醒時刻才能有的個體人格和情操最完滿地溶化成了有機整體。由是,它開創了中國抒情詩的真正光輝的起點,成為無可比擬的典範。兩千年來,能夠在藝術水平上與之相比配的,可能只有散文文學《紅樓夢》。

傳說為屈原作品的《天問》,則大概是保留遠古神話傳統最多而又系統的文學篇章。它表現了當時時代意識因理性的覺醒正在由神話向歷史過渡。神話和歷史作為連續的疑問系列在《天問》中被提了出來,幷包裹在豐富的情感和想象的層層交織中。“焉有石林?何獸能言?

焉有虯[qiú]龍,負熊以遊?雄虺[huī]九首,鯈[tiáo]忽焉在?何所不死?長人何守?”時《離騷》、《天問》和整個《楚辭》的《九歌》、《九章》以及《九辯》、《招魂》、《大招》……構成了一個相當突出的南方文化的浪漫體系。實質上,它們是原始楚地的祭神歌舞的延續。

漢代王逸祠《楚辭章句》解釋《九歌》時說“昔楚國南野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因為作九歌之曲”,清楚說明了這一事實。王夫之解釋《九辯》時說:“辯,猶遍也。一闕謂之一遍。亦效夏啟九辯之名、紹古體為新裁。可以被之管絃。其詞激宕淋離,異於風雅,蓋楚聲也。後世賦體之興,皆祖於此。”

這段話也很重要,它點明瞭好幾個關鍵問題。第一,它指出楚辭是“紹古體”、並且“古”到夏初去了,足見源遠流長,其來有自,確乎是遠古氏族社會的遺風延續和模擬。第二,它可以“被之管絃"、本是可歌可舞的。近人考證也都認為、像《九歌》等,很明顯是一種有關巫術禮儀的祭神歌舞和音樂。所以它是集體的活動而非個人的創作。第三、“其詞激宕淋漓,異於風雅”,亦即感情的抒發爽快淋漓,形象想像豐富奇異,還沒受到嚴格束縛,尚未承受儒家實踐理性的洗禮、從而不像所謂“詩教”之類有那麼多的道德規範和理智約束。相反,原始的活力、狂放的意緒、無羈的想像在這裡表現得更為自由和充分。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它是漢代賦體文學的祖宗。

李泽厚 | 楚汉浪漫主义

◎西漢卜千秋墓室

其實,漢代文化就是楚文化,楚漢不可分。儘管在政治、經濟、法律等制度方面,“漢承秦制”、劉漢王朝基本上是承襲了秦代體制。但是,在意識形態的某些方面,又特別是在文學藝術領域,漢卻依然保持了南楚故地的鄉土本色。漢起於楚,劉邦、項羽的基本隊伍和核心成員大都來自楚國地區。

項羽被圍、“四面皆楚歌”,劉邦衣錦還鄉唱《大風》;西漢宮廷中始終是楚聲主導,這都說明這一點,楚漢文化(至少在文藝方面)一脈相承、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其明顯的繼承性和連續性、而不同於先秦北國。楚漢浪漫主義是繼先秦理性精神之後,並與它相輔相成的中國古代又一偉大藝術傳統。它是主宰兩漢藝術的美學思潮。不瞭解這一關鍵,很難真正闡明兩漢藝術的根本特徵。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李泽厚 | 楚汉浪漫主义

選自 | 李澤厚《美的歷程》

圖源丨網絡

[email protected]

李泽厚 | 楚汉浪漫主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