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不能承受朝廷官员的腐败之重,负重前行,是个悲情英雄,你认可吗?

五色土聊历史


好像也没错吧。如果把李鸿章的资产都换成现银的话,十万个李鸿章一起拉也得负重前行。

真正对李鸿章有研究的专家、学者没有一个人敢说李鸿章不贪污,一个也没有,只不过某些人出于对李鸿章的同情,说些类似“那个时代都贪污”之类的话。

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是如何说的呢?

我从年少到年老,秘密存入银行的款项不计其数,统统没有存款单(不落实证,避免被清算),几十年来连本带息究竟有多少,我自己也没算过,不知道有多少万了,只要银行还在,没有倒闭,就没有人能冒领资金,凡是我名下的财产,子孙有德者得之。

当然,支取方式李经方是不会说的,而且存单问题人家也说了-没有,所以谁也别想找到罪证,这些问题家族早想好了。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

1904年,李鸿章子孙公布了固定资产如田产、房产,仅这两项价值就达千万两,至于是不是完全申报,不得而知。李鸿章贪污,这在当时不是秘密,工资有限的情况下,能做到“宰相合肥天下瘦”,没有贪腐行为是不可能的。

虽然没有实证来证明他贪污,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问题,他也无法解释。

天上自然不会掉馅饼,但他不吐露实情的话,谁也不能说这是贪污所得,因为没有证据,所以论罪的话,只能说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

比如洋务运动,特性就是官私糅杂,无论是招商、开平煤矿还是轮船这些产业,全部都有李鸿章的虚股,也就是干股,盛宣怀等人通过资金进出流动达到了既定目标,实际上虽然钱都如约投入并获取股份,其实通过其他手段运作,这些款项早已收回,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走个流水,但留下的股份却天天月月年年的获取利益流转到李氏利益集团手中。

康有为的学生梁启超预估李鸿章的家产大概千万之资,而著名外交家、教育家容闳通过他广泛的信息渠道、依据与李氏家族工作上的接触,推测李鸿章的资产高达四千万之巨。

差异过大,所以全是胡编?并不是,统计落差较大是因为统计方式不同和计入项目有所差异,梁启超统计的大多是活钱-招商局、煤矿、电报局、通商银行这些产业都有李鸿章干股,传统产业方面,梁启超也能大概摸清李氏家族名下的银号、当铺等高收益项目,把这些加在一起,一千万只多不少。

至于四千万之数则是加上了李氏家族在全国所占据的田地和房产等等。

近年来有专家特地查阅了当年李氏家族的地产项目,数字惊人,以农田计,半个安徽都是李氏家族的,这一点和古代官员近似,对田产由衷的喜爱,比如大明朝妙计惩办严嵩父子的那位徐阶徐大人,严嵩倒台后徐阶还当上了内阁首辅,真没少捞,他的田产就高达24万顷,退休后官面上的事就得求人啦,为了买通官员,徐阶出手就是三万两金子。不止田产,在繁华的上海,半条华山路是李氏家族的,这样算下来,四千万只多不少。

苏联曾经解密过一部分资料,其中就有李鸿章贪污的线索,但也无法做为实证,原因还是实际资金流向问题,缺少实际证据,比如这笔钱落在李鸿章或者李氏家族某人的哪个账户上了?说不清。

在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的时候,接受了俄方提供的300万卢布的贿赂,《中俄旅大租地条约》中为了增加俄方有利条款,俄方贿赂李鸿章50万卢布,这就不仅仅是受贿问题了。

注:300万卢布即所谓的“李鸿章基金”,李氏家族没有拿全,李经方大骂俄国人不讲信用,并降低自己的要求“先给50万”,而李鸿章到死也从未放弃剩余卢布的讨要。

《沙俄财政部档案汇编》:李鸿章一共在银行账户中提取了170.25万卢布。提取款项存条和当日提款记录至今尚在。

“不能承受朝廷官员的腐败之重”?

这也是真的,李鸿章的钱是怎么来的,他的下属全都知道,上行下效,领导贪污自然也不能拦着自己发财,所以李鸿章一系的官员们都大捞特捞,李鸿章自己就不干净他能要求谁廉洁呢?

比如洋务运动中的生产材料,“采购部”这些人都吃得脑满肠肥,高标价格,从供方吃差价,也就是拿回扣,这是手段之一。江南制造局更直接,签合同的时候直接加价四分之一,这些事情,李鸿章都知道,可是他没脸去管,何况当时的风气就这样。

回扣钱还是太少咋办?直接挪用公款,但是别玩太大,如果玩得太大风险过高,让企业面临停工停产风险的话,李鸿章会管的,再不管大家的饭碗就都没了,那里面还有他老人家的股份呢。

比如投资房地产和股票,而且玩得好大,李鸿章不会弄死你,让你低价出售所有房地产,清空所有股票,吐钱吐到几乎破产就可以了,不会让你穷死,李鸿章会留一丝人情在,毕竟曾经是战友,而且也怕官员们狗急跳墙胡乱揭发,四处散播不利消息。

还有官员把快跌成废纸的股票通过一些灰色渠道抵押给企业,动辄几万几十万,清账的一分钱都要不回来。

官员贪污很奇怪么?什么叫上行下效,中层贪污底层也贪污,工匠们如何贪污呢,利用机器做点其他物件,打个比方,本来车枪坯的物料,我车出一辆自行车(胡乱比方的哈^_^)连工带料就一起贪了,直接卖物料可不行,性质变了,那叫偷。

锅炉工怎么贪污?煤炭运来的时候,采购员就已经拿了一层回扣,里面参杂了不少石头,锅炉工能不明白这个?你贪我也贪,我直接把煤块卖了捞钱,反正烧完的煤块谁也不知道啥分量。

即便知道又怎样,还不能问,锅炉工把挑出来的石头都码放到一起,你问我煤火为啥不够?参进来的石头太多了,问采购去,谁也不愿意得罪人,所以就不了了之了。

李鸿章不能承受朝廷官员的腐败之重,负重前行,是个悲情英雄,你认可吗?

李鸿章是个悲情人物,这点要承认,但别加上英雄二字,不要把同情转化为造神运动,李鸿章绝非纯洁无瑕的白莲花,所以也不需要一提他的名字就梨花带雨、悲愤异常,豁命为他鸣不平。

咱们以洋务运动为例,这个项目执行到最后是否能解决清廷的问题呢?

不用现代人分析,做为政治家,李鸿章比谁都清楚!李鸿章本人知道体制问题靠武器解决不了,但他还是不遗余力的伸手要钱、贪钱,一直在谋取私利。

清廷积弱,所以造成李鸿章没有什么筹码可谈,这点必须承认,不能把罪责全部推到他身上,但不能说签约方面李鸿章一点责任没有。

无论李鸿章是否贪污,当时的吏制败坏情况,这不是李鸿章所能扭转的,风气就是这样,但也不要忘记,晚清还有个左宗棠,他能廉洁为何别人不行,所以,以“当时都贪污”一言蔽之也不像话。

至于负重前行,其实前文说的很清楚了,没有什么负重,别人贪,李鸿章也贪,对方产业而言,同属负重。


古今通史



李鸿章这些年被一些人涂涂抹抹,到了《走向共和》算是集大成者,一派忠心谋国,老成持重的国家栋梁风范,俨然一代伟人,连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谈判之前都专门以私人身份先拜访了他,以表达敬意。国内的各种清流,包括张之洞,翁同龢,瞿鸿禨等曾经和李鸿章做对的人,那就都是不识大体的宵小之徒了。

如果李鸿章真的能有这么识大体,能谋国,深谋远虑,清朝怎么会在他当权的时候每况愈下呢?那应该在列强环伺,欺凌华夏之际,应该努力推动朝廷下决心进行改革,走出困境才对,为什么却只能一次又一次的打败仗,签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中国从一个深渊走向另一个深渊,始终无法走出历史的低谷。


从1860年代太平天国起义被剿灭之后开始,李鸿章一手建立起来的淮军就几乎承包了清朝的国防,从海军到步兵,每年花费国家大量的经费和物资,甚至在海防和塞防之争中,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决策层也采取了支持李鸿章的海防论的立场,将本就不多的经费主要投入了海防,而左宗棠极力要求的塞防,朝廷最后虽然表示支持,但却并不投入经费。

结果是什么呢?左宗棠不顾老迈,抬棺出征,平定叛乱,收复新疆,之后又提出了新疆建省的建议,为之后巩固西北边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朝廷几乎举全国之力重金打造的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也终于登台亮相了,结果却是一败涂地,全军覆没,不仅北洋水师如此,国家供养多年的淮军也败的败,逃的逃,一溃千里。


虽然李鸿章再晚清政局中并不是绝对核心,所以梦发挥的作用有限,只能裱糊,补锅,而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推动整个国家进行整体性的改革,但无论是慈禧太后对他的信任,还是他所拥有的权势,在晚清三十多年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他还不能有所作为,那么除了证明他和慈禧太后一样昏聩之外,还能说明什么?

在这个意义上,《走向共和》其实也是个好电视剧。虽然李鸿章,慈禧太后,荣禄,袁世凯等人看上去都很精明,能干,经验丰富,但是他们始终无法带领这个国家走出历史的低谷,而这个电视剧中看上去轻浮,不识大体,空有一腔热血的康梁,孙黄等人,虽然经验不足,而且他们也失败了,但是他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至少是摸索到了正确的方向,而李鸿章,慈禧太后只是在老路上打转转。


萧武


李鸿章确实是悲情英雄。

他的人生争议里,甲午海战的失败最重要,但甲午海战爆发前五年,因光绪帝老师翁同龢与李鸿章不和,已经停止拨发购置和改良的军费。

若非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等企业盈利,贴补北洋舰队,只怕甲午海战连一战之力都没有,更不用说能够给与日本以军事威胁,所以甲午海战之败不在李鸿章。

朝鲜战场淮军也是接连败北,被后人称作李鸿章保全力量的撤退,但仔细思考,虽然官兵很多出身淮军,但军权是国家之本,掌握实权的是满清亲贵。

即便李鸿章有保全之心,却也无法真正调动朝鲜十余万驻军,那等同于谋逆,但输得如此惨,只能说,满清没能处理好与淮军各将领的关系,导致内部失和,面对日本进攻而惨败。

马关条约李鸿章谈判途中遇刺,李鸿章带着血继续谈判,为清王朝省下一亿两白银的赔偿,这极大的保留了中国的元气,他的牺牲精神值得敬佩。

当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东南督府共同拥戴李鸿章为总统,但李鸿章思考再三,决定为百姓的未来,卑躬屈膝与联军谈判,最终在病榻上,将赔款减至最低。

李鸿章用他的付出,维系清王朝的稳定,于国有忠诚,为了不使江南独立,军阀内战威胁百姓,于民有恩。

所以,李鸿章是个响当当的英雄。


多臻贵


李鸿章是晚清最后一位中堂大人,是慈禧太后十分倚重的股肱之臣,位高权重。就是这么一个貌似朝廷柱石的人,本应该把心思用在革除贪污腐败的弊政上,帮助慈禧整顿朝纲,造福社稷。可他倒好,眼看大清王朝百孔千疮风雨飘摇,他不是用自已的力量去扶一把,而是挖空心思趁火打劫,巧立名目中饱私囊,利用国家的苦难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从中攫取巨额回扣,到他晚年时资产估算达4000万两白银,而当时的清政府平均每年的财政收入约8000万两,真是富可敌国啊!说他不能承受朝廷官员的腐败之重,负重前行,是个悲情英雄,简直是玷污了“英雄”两个字,真是让人笑掉大牙,说他是狗熊倒还差不多,因为他在洋人面前一直都是卑躬屈膝,从来就没有挺直腰杆英雄过。近年来翻案之风盛行,为李鸿章翻案的声音说,“李鸿章是糊裱匠,没有他保持大清的光鲜亮丽,大清早亡了。”,“搞洋务运动发展了民族工业”,“拖着老迈的身躯同列强讨价还价实属不易”等等奇谈怪论,这些论调确实带有很大的欺骗性,迷惑了很多不明就里的吃瓜群众也跟着一起瞎鼓噪。事实果真如此吗?非也。李鸿章也确实把自已形容成一个糊裱匠,面对病入膏肓的清王朝,凭他自私自利的一点小才,根本回天乏术,只能拆东墙补西墙,顺带欺上瞒下为自己捞一把,每次所获都比官俸不知强过多少倍,这么有利可图的事他干上了瘾,所以后来就乐此不疲。李鸿章一生最辉煌的业绩就是代表清政府和列强签订了30多个不平等条约,其中尤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最为著名。翻案者把李鸿章赴日本马关时,如何拖着老迈身躯,如何忍辱负重替慈禧顶雷,如何惊险遇刺,声泪俱下进行一番描述,让好多善良的人心痛不已。可你知道吗?李鸿章把你卖了还骗你为他数钱。据沙皇俄国大臣回忆录称:在签订中俄密约期间,李鸿章就收受贿赂150万卢布,为此受到御史安维峻弹劾,如今证据仍然存放在俄罗斯国家档案馆里,不容翻案。曾经富饶美丽的天朝上国,在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摧残下,变得一穷二白,人民流离失所,卖儿卖女,惨不忍睹。而李鸿章呢财富却在不断地膨胀,“宰相合肥天下瘦”就是当时人们对他生动地写照。现在一讲甲午海战失败,大家都会说是慈禧过大寿挪用了北洋水师的军费,就是没人提李鸿章筹办北洋水师花了多少钱,单单买25艘军舰李鸿章就花了3500万两白银,而建没北洋水师的军费,是每年从海关和厘金收入中提取的400万两白银。北洋水师的建设,可谓举全国之力加以扶持,要钱给钱,要编制给编制,要地盘给地盘,士兵的俸禄也是绿营步兵的几倍甚至10倍以上。李鸿章的北洋水师成了军中骄子,更成了大清中兴的希望。从上到下都以为,只要北洋水师(军舰和火炮质量位居世界前列)建设得好,就再也不怕西方列强的坚船炮利了。当时间来到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时,承载着大清希望的北洋水师,不仅没有一战成名,反倒是接战后全军覆没,葬身黄海。那么先进的军舰那么先进的大炮,在生死攸关的时刻竟然都出问题,炮弹里面居然装填了沙子发射不了。那么问题来了,每年那么多军费开支没有用在军备上,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想必只有李中堂大人心里清楚,当然我们的心里也是清楚滴。李鸿章巨额财富的另一个来源是从洋务运动官办企业中获利。同治二年,李鸿章雇佣英国人马格里,在松江创办洋炮局,洋务运动正式开启。此后又陆续创建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同治十一年,他又创建了中国近代最大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这些企业建立之初,一般都是清政府直接控制的官办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都由李鸿章任命,这里面的油水那可是大得去了。在洋务运动中,洋务两巨头李鸿章与左宗棠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左宗棠主张花钱引进设备和工程师,自已造军舰、武器,而李鸿章却主张造不如仿,仿不如买。北洋海军创建后,他大肆购买外国各种铁甲舰船和枪炮弹药,耗银上亿两。最后这个糊裱匠花了巨资给清廷糊了好多条纸船,在甲午海战的隆隆炮声中全部灰飞烟灭,消失在烟波浩渺的黄海里。综上所述,李鸿章不仅称不上英雄,反倒是利用国难大发国难财的卖国贼。





一剪美邓哥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少年不识李鸿章,老来才知真中堂。

李鸿章,晚清政府扛鼎之人,被誉为晚清政府的续命之人,确实如此,若非李鸿章,或许满清政府的洋务运动不会搞的那般风风火火。<strong>

于朝堂之上,李鸿章李大人位高权重,基本上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一批人,李鸿章一生的败绩有多少?先说大的,人尽皆知的,晚清政府曾经签署过不少屈辱的卖国条约,像是辛丑条约,马关条约,这些条约无一例外都是李鸿章负责签署的,除开这些,李鸿章还是清政府负责与西方列强沟通交流的媒介。仅仅是签署卖国条约这一条,就已经足以令后世之人对李鸿章大肆批判了。

但,李鸿章签署卖国条约有什么过错吗?晚清政府的羸弱,从来都不是某一个人导致的,是历朝历代积累的结果,从大明朝开始,中国就已经开始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以天朝上国自居,晚清不过是沿袭了这种积贫积弱的结果而已。

李鸿章身为满清政府负责与列强谈判的媒介人物,在其中会有发言权吗?谈判桌上的筹码就是拳头,毫无疑问,晚清政府的拳头绝对不会比列强的拳头硬,李鸿章在谈判桌上没有筹码,哪里能为清政府谋福祉?

李鸿章曾为签署条约鞠躬尽瘁

相对的,马关条约签署时,李鸿章曾经拒绝日本方面提出的巨额赔款,双方本应该在多次谈判后,由清政府无奈接受赔款事宜,奈何,日本方面出了一个激进分子,小山丰太郎,小山丰太郎冲到李鸿章面前直接扣动扳机,让本以年老多病的李鸿章彻底倒下,虽然并未致命,但日本方面也就李鸿章遇刺这一点产生了妥协的意思,最终将赔款定为了两亿两白银。

辛丑条约的签订也是如此,面对八国联军的咄咄逼人,李鸿章临危不惧,已经是一把老骨头的李鸿章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勇气,据理力争,誓死不同意八国联军要求的赔偿条件,最终八国联军因为担心李鸿章一命呜呼以后连现有赔偿都拿不到,于是签署了现有的辛丑条约。

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李鸿章确实是一个真正的李中堂。<strong>

但,也就是这样的李鸿章,手下有着红顶商人盛宣怀,而李鸿章自家的积蓄或许更是远胜过盛宣怀。

洋务运动期间,无论是兴办实业,抑或是修建军工厂,更或者是组建北洋水师,李鸿章从中获利都是非凡的,就像大多数官员一般,李鸿章会借助职务之便中饱私囊,也会用自己口袋中的钱补贴北洋水师。

若是简单的贪污腐败也就算了,在清政府羸弱不堪,正是一致对外的关键时刻,李鸿章竟然还在签署卖国条约时吃回扣,据沙俄方面大臣回忆,李鸿章曾经在与沙俄方面签署中俄密约时吃下了150万卢布的回扣,各种原因如何,不需赘述。

李鸿章是晚清政府的支柱人物不错,但绝对不会是一个完人,满清政权历史上,最大的贪官是乾隆时期的和珅,晚清政府最大的贪官就是李鸿章。

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单单只有一面,李鸿章更是如此。<strong>


魏青衣


上午好!

小时候跟着父亲去看李默然老师主演的电影《甲午风云》,邓世昌的英雄民族气节和气吞山河的“撞沉吉野”都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为了抗击倭寇,邓世昌去天津觐见李鸿章“中堂”大人,因在大堂驳斥了列强的谬论,遭到了李中堂的训斥,我当时就问父亲,李鸿章是好人坏人?父亲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说:你长大了就知道了。上了中学以后 ,更多了解到了一个“矛盾体”的李鸿章,《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都是他去和列强签的,74岁的李鸿章携棺材出行,可谓悲壮!长大后心智成熟了才慢慢给出了小时候问父亲的答案:李鸿章是一个生不逢时的伟人。

大清朝的腐朽没落和风雨飘摇造就了李鸿章,亦毁了李鸿章。

照片:大明湖“湖心岛”,同一张照片,正反观看效果是不一样滴!




菩萨亦喜欢实在的人


看了下这个题目,李鸿章不能承受朝廷官员腐败之重,负重前行,我其实是认可负重前行这四个字的。

梁启超曾经统计过李鸿章死后他家族的财产,大约有一千万两之巨,和李鸿章有过交往的容闳则认为不止这个数,李鸿章家族应该有四千万两的财富。

容闳说李鸿章死后:“有私产四千万以遗子孙”。

清代有人认为:

清代中兴功臣中最富者,惟合肥李姓为最,兄弟六人,一、二、四房约皆数百万……合六房之富,几可敌国



所以当时有民谚曰:宰相合肥天下瘦。

谁掌握了这么一大笔财产都会负重前行,很累的。多少百姓因为李家的肥而瘦了,李家肥的背后,是多少人家的家破人亡?

有时候想想李大人真的不容易。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在整个洋务运动中,商业方面他做了两件事,其一是建立了江南制造局,但是江南制造局制造的东西品质太差,大清的武器装备都是德国进口的,几乎没有什么江南制造局的产品。

甚至李大人主理的洋务成就不如张之洞,张之洞手下的汉阳兵工厂至少还制造出了汉阳造步枪,李大人的兵工厂连像样的兵器都没能制造出来。

李大人干的第二件事就是开发了开平煤矿,这件事他干的倒是成绩斐然,有了好煤矿,自然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煤来。

甲午海战前北洋军烧的就是开平的煤,开平煤矿把不起火冒黑烟的劣质煤都卖给了北洋,后来日本人也来来买煤,李大人做主,把最好的三万吨煤卖给了日本人。

李鸿章大人是开平煤矿的最大股东,承担着这家煤矿的营收压力,为了利润,当然要先苦自己人,把日本客户服务好了。

甲午海战,日本战舰就是烧着开平的煤打进来的,这一战,大约日军把买煤的钱都挣回去了。

李大人,苦啊。

想想李大人,多不容易的,开煤矿想的是先人后己,后来仗打败了,他还要受指责,真的是负重前行。



洋务运动中,李鸿章还建立了大清的海军,这是一个大功绩。

为了海军,李大人操碎了心。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李鸿章皆力阻止。

他认为新疆那地方地广人稀,那块地方放弃就放弃了,一块荒凉地,鬼子喜欢给他们就行了,打回来也是劳民伤财,这笔钱不如给了海军,为此他几乎和左宗棠闹翻,后来慈禧老佛爷支持了左宗棠中堂才闭嘴。

左宗棠抬棺入疆,九死一生,让大清的的海棠叶以保持,但是对他的成就,李鸿章不以为然:如果不是你左季高想着收回啥新疆,我李家财富岂止半个安徽。

“就地产来说,半个安徽是李家的”,“上海的半条华山路是李家的”

为了报复左宗棠,他让手下抓住机会,整死帮做左宗棠筹款的商人胡雪岩,胡雪岩太可恶了,如果不是他的筹措,左宗棠能要粮有粮要钱有钱吗?

如果左宗棠西征不利,朝廷是不是就会停止拨款,那笔夺回新疆的军费是否就会拨给海军?

这笔钱涉及到李家数十口人的福祉,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左季高李鸿章自问动不了,对付胡雪岩这么个小商人,李大人还是有的是办法的。

李大人负重而行,谋夺了胡雪岩的家产,你觉得他很开心吗?不会。

胡雪岩号虽然称红顶商人,富甲一方,曾经烈火烹油过,但是在李大人眼里,他依旧不过是小蚂蚁。



人们很喜欢引用梁启超的话来评论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 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但是梁启超这话下面有钩子,很多人自动忽略了,他说:

其于西方之所以 富强之源,茫乎未有闻焉,正所谓:无盐效西子之颦,邯郸学武陵之步.

现代有句话叫:

少年不识李鸿章,老大才识真中堂。

有个人的解释是这样的: 少年时我读书少,不认识李鸿章,长大了,读了点书才知道李鸿章是啥玩意。

那些中堂粉看了这解释,大约会恨疯了,中堂粉自认为很懂中堂。

抖音上拜见李大人的中堂粉,对着张之洞刘坤一的画像意淫不止时,不知道是否真的懂了中堂,大约他们想识的就是那个在致富上很成功的中堂。

致富这方面李中堂背着李家一大家子人,确实在负重前行。



薛白袍


开宗明义的说,即使是专门研究、欣赏李鸿章的近代学者,也不敢否认一点,那就是,身为清朝廷大员的李鸿章本人就是一个极其腐败的巨贪,如果说与沙皇俄国签订一项密约就受贿几十万白银,你还能说李鸿章是为了国事,负重前行吗?至于说他是什么悲情英雄,子由亦断然不敢苟同,这些事,咱们且一一道来。

做为曾国藩的门生之首,在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活动中,李鸿章的势力逐渐成长起来。而从这一时期,直至清朝末期,李鸿章的所作所为可以概括为,平定内乱,兴办洋务,挟北洋海军自重、外交斡旋这三项事物。

平定内乱一项在此不必赘言了,就兴办洋务来说,当时的督抚之臣,几乎都参加了这项运动中来,清同治二年,两江总督曾国藩建立铁厂,指令李鸿章筹集资金,派员远赴外洋购买设备。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由此进入洋务运动门槛。

至于说到北洋海军只一块,这才是李鸿章的王牌,而清政府倾通国18省之力,供养北洋海军,都不能达到北洋海军称心如意,加之有清一朝,根本没有海外扩张的能力和念头,搞起海军的架子之后,支撑困难,北洋海军舰船又都是由欧洲各国购置而来,耗费巨资,日甚一日,真成了清朝廷的一副钢铁镣铐,苦不堪言。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李鸿章竟然主张放弃新疆主权,撤回经略新疆的经费,用于海防。在琉球问题上,李鸿章更是主张完全不争,让与日本。

如果没有左宗棠的坚持和据理力争,甚至亲力亲为,亲自率军远赴新疆,底定西北,事情就不敢想象了。

而下面这件事,就愈加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在清末的中日纷争之中,清朝廷上下,都希望借重沙皇俄国的力量,扼制日本急不可耐吞噬中国的狼子野心,而俄国也确实起到了大的作用,两国关系绸缪之际,俄国提出西伯利亚铁路通过中国东北境内到达海参崴的要求。

这个要求最初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

俄国人的要求被拒绝一个月后,即光绪二十二年五月,沙俄政府邀请李鸿章赴莫斯科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在接待李鸿章的过程中,以国家元首礼节对待。

另外,先是财政大臣维特与外交大臣洛巴诺夫与李鸿章密谈,最后,沙皇尼古拉二世也秘密接见李鸿章。

据俄罗斯方面解密档案记载,沙俄方面以“借路”如顺利进行,将支付给李鸿章300万卢布为酬金,于是,李鸿章把俄方的提供的密约底稿一字未改,电传清朝廷,并催促批准。

这300万卢布中,李鸿章得到了100万,其它200万卢布则因为时过境迁,打了水漂,以至于维特清末经过上海之时,李鸿章之子李经方还找上门去,讨要这200万卢布。

而在旅大租借地交涉过程中,李鸿章与张荫桓全部受贿,关于受贿金额,维特回忆是50万卢布,据经手人鲍里斯.罗曼诺夫回忆为“六十万九千一百二十卢布五十戈比”。后者数字是根据银行砝码计算得来,应予相信。

综上所述;清政府晚期,官员腐败严重,而李鸿章尤甚,所以,李鸿章不是什么负重前行的悲情英雄,这一点,毋庸置疑。


子由拍案惊奇


李鸿章虽然在国内名声不怎么样,但是我们不得不为李先生的良心感动。1895年甲午海战清朝战败,清廷派李鸿章去和日本谈判签条约,日本人为了让李先生屈服,派刺客朝着李先生开了一枪,不左不右打到了左眼睛底下,李先生忍着剧痛,在和日本人签条约的过程中,他对小日本说了一句很霸气的话,不要看我们这一辈不行了,但是我们后人一定会比我们强!

此话一出,伊藤博文满不在乎,结果,在半个世纪之后的1945年中国人把日本驱逐出中国。日本差点没被美国的原子弹炸回原始社会。

《马关条约》已然过去了120多年了,但是我觉得《马关条约》的签订并不是李鸿章卖国求荣的结果。李先生是一个满脑子儒家思想的中国古代读书人,他也懂得三纲五常,所以他绝对不会出卖民族利益。虽然是他签的《马关条约》,但在一定程度上他执行的是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命令。其实我们不用为甲午海战的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而追究是谁的责任。我们要做的是理解前人的艰难,如果当时签订《马关条约》的是我们,我想我们也未必超过会像李先生,甚至我们做的都不如他。

敬畏历史,感谢先贤!


思君SiJun


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由于当时我国已经闭关锁国良久,所以在西方列强铁蹄的践踏下。我们在鸦片战争中惨败,由此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当时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民族史的耻辱,二由于因为李鸿章史签订这项条约的人。遇事人们讲怒火都撒在了他的身上,为此,他背负了千古的骂名。但是,了解的历史越多,就越知道李鸿章是个怎样的人。李鸿章不能承受朝廷官员的腐败之重,负重前行,是个悲情英雄。


一,当时的环境导致

当时的清朝内忧外患,西方列强的压迫,内部官宣腐败滋生,统治者不作为,太平天国起义,整个清朝内部都是乌烟瘴气,千穿百孔。但是这个时候,统治者依旧没有考虑该如何改革,而是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久久不愿意醒来。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国家,愚昧无知落后,这是对晚清环境最真实评价。身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就注定李鸿章早负重前行,成为一个历史上的悲情英雄。


二,他是历史上的佼佼者

他的师傅是曾国藩,他有宏才大略,所以当老师郁郁而终的时候,他自己接过了重任。当时的清朝民不聊生,统治者不作为,所以李鸿章想要让清朝强大起来,于是他参加洋务运动,于是富兵强国成为了他奋斗得目标。但是现实往往又是残酷的,每一次得失败,都需要他硬着头皮去签订一个个的丧权辱国的条约。

三,晚清的历史

纵观全局,晚清的状态不是能够总乌烟瘴气来形容的。弱国无外交,可偏偏统治者依旧沉浸在自己编织的美梦里不愿意出来,所有的烂摊子,都交给手下的人去管理。李鸿章独自背负了这么多年,足以洗清他的千古骂名。对于他来说,他一个人忍辱负重那么久,自己是对国家最好的回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