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陽光國學學堂談《列子· 仲尼》14.

請點右上關注,每天有最新的國學經典校譯.

2018年2月11日,臘月二十六,週日.

公元643年2月11日,以直諫敢言著稱,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魏徵病死,李世民非常傷心,併為此廢朝五天。

〖同年二月,李世民命閻立本畫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煙閣,魏徵位列第三。

不久之後,侯君集以謀反罪被處死,杜正倫被罷免,魏徵曾經向李世民推薦這兩人,說他們有宰相之才,魏徵又拿自己前後的諫辭給史官褚遂良,李世民知道開始懷疑魏徵是不是侯君集一黨的。於是手詔取消衡山公主(後來被封為新城公主)與魏徵長子魏叔玉的婚約。

貞觀十九年(645年),李世民親征高句麗,唐軍總共損失戰士接近2000人,戰馬損失8000匹,唐軍攻破高句麗10座城,遷7萬人入中國,殺獲大量高句麗軍。從戰果與損失上來說,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李世民取得了大勝。但是李世民對自己的對外戰績要求特別高,仍然因為沒滅了高句麗而後悔,不禁慨然嘆息說:“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於是立命馳驛以少牢之禮祭祀魏徵,又重立紀念碑。〗(《百度百科》資料)

今天,我們一起分享《列子·仲尼》14.

堯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歟,不治歟?不知億兆之願戴己歟?不願戴己歟?顧問左右,左右不知。問外朝,外朝不知。問在野,在野不知。堯乃微服遊於康衢,聞兒童謠曰:“立我蒸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不則。”堯喜問曰:“誰教爾為此言?”童兒曰:“我聞之大夫。”問大夫,大夫曰:“古詩也。”堯還宮,召舜,因禪以天下。舜不辭而受之。

——堯治理天下五十年了,(思考)不知道天下是大治了呢,還是沒有大治?不知天下眾生願意擁戴自己呢,還是不願意擁戴自己?回頭問左右的人,左右的人不知道。問外朝的百官,他們也不知道。問不在朝做官、不當政的人,他們也不知道。堯於是穿上百姓的衣服在四通八達的大路上訪查,見到孩子在唱著童謠:“立我蒸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不則(成就我們眾百姓,沒有不合乎你的準則;不知不覺,順應天帝的法則)。”堯高興地問道:“誰教你唱這首歌的?”孩子答道:“我們是從大夫那裡聽來的。”又問大夫。大夫說,“這是一首古詩。”堯回到宮中,召見舜,把帝位禪讓給他。舜沒有推辭接受了禪讓。

一米陽光國學學堂·李先生,校譯於魯東大學新華書店.

附,“魏徵”之歷史評價.

王珪:“每以諫諍為心,恥君不及堯、舜,臣不如魏徵。”

李世民:“魏徵、王珪,昔在東宮,盡心所事,當時誠亦可惡。我能拔擢用之,以至今日,足為無愧古人。貞觀之後,盡心於我,獻納忠讜,安國利人,成我今日功業,為天下所稱者,惟魏徵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為政者豈待堯、舜之君,龍益之佐,自我驅使魏徵,天下乂安,邊境無事,時和歲稔,其忠益如此。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長孫皇后:“嘗聞陛下敬重魏徵,殊未知其故,而今聞其諫,乃能以義制人王之情,真社稷臣矣。願公常保此心,莫移今日。喜聞公言,故令將物相賞。公有事即道,勿為形跡也。”

附,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將李建成、李元吉等誅殺。李世民聽說魏徵以前經常勸諫李建成把李世民安排到別的地方去,李世民派人把魏徵帶問道:“你為什麼要離間我們兄弟?”魏徵回答說:“太子要是按照我說的去做,就沒有今日之禍了。”李世民見魏徵說話直爽,沒有絲毫隱瞞,於是赦免魏徵,並用魏徵為詹事主簿。

一米陽光國學學堂談《列子· 仲尼》14.


本文來自大風號,僅代表大風號自媒體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