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之《列子》第十二講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列子》一書深刻反映 了夏末周初交替與春秋戰國社會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列子》可以說是一篇恢宏的史詩,當時的哲學、 神話、、音樂、軍事、文化以及世態人情、民俗風習等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現,《列子》保存了神話傳說、音樂史、雜技史等眾多珍貴的先秦史料。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國學經典之《列子》第十二講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遊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巖下;心悲,用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譯】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音。伯牙彈琴時,心裡想著高山,鍾子期說:“好啊!高大莊嚴地像泰山!”心裡想著流水,鍾子期說:“好啊!浩浩蕩蕩地像江河!”伯牙想到什麼,鍾子期一定能領會到。伯牙在泰山北面遊覽,突然遇到暴雨,停留在岩石下,心中悲哀,於是拿起琴彈了起來。先彈《霖雨之操》,又彈《崩山之音》,每彈一曲,鍾子期都能領會它的旨趣。於是伯牙放下琴嘆道:“你聽琴的本領真是太高了,太高了!你心中想的簡直和我想的一樣,我哪裡逃得掉你對聲音的識別能力呢?”

國學經典之《列子》第十二講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周穆王西巡狩,越崑崙,不至弇山。反還,未及中國,道有獻工人名偃師,穆王薦之,問曰:“若有何能?”偃師曰:“臣唯命所試。然臣已有所造,願王先觀之。”穆王曰:“日以俱來,吾與若俱觀之。”翌日,偃師謁見王。王薦之曰:“若與偕來者何人邪?”對曰:“臣之所造能倡者。”穆王驚視之,趨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顉其頤,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節。千變萬化,惟意所適。王以為實人也,與盛姬內御並觀之。技將終,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待妾。王大怒,立欲誅偃師。偃師大懾,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會革、木、膠、漆、白、黑、丹、青之所為。王諦料之,內則肝、膽、心、肺、脾、腎、腸、胃,外則筋骨、支節、皮毛、齒髮,皆假物也,而無不畢具者。合會復如初見。王試廢其心,則口不能言;廢其肝,則目不能視;廢其腎,則足不能步。穆王始悅而嘆曰:“人之巧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詔貳車載之以歸。夫班輸之雲梯,墨翟之飛鳶,自謂能之極也。弟子東門賈禽滑釐聞偃師之巧,以告二子,二子終身不敢語藝,而時執規矩。

【譯】周穆王到西部視察,越過崑崙山,到達弇茲山。然後返回來,尚未到達中原地區,路上有人自願奉獻技藝給穆王,名叫偃師,穆王召見他,問道:“你有什麼才能?”偃師說:“我能按你的任何想法去做。但我已經造出了一件東西,希望大王先看一看。”穆王說:“過幾天你把它帶來,我們一塊兒看看。”過了一天,偃師又來拜見穆王,穆王召見了他,說:“和你一道來的是什麼人啊?”偃師回答說:“是我所造的能唱歌跳舞的人。”穆王驚奇地看著它,行走俯仰,和真人一樣。那個巧木匠搖它的頭,便唱出了符合樂律的歌;捧它的手,便跳起了符合節拍的舞。千變萬化,你想叫它幹什麼它就能幹什麼。穆王以為是個真人,便叫盛姬及宮內待御一起來觀看。表演快要結束的時候,那個會唱歌跳舞的人眨了眨眼睛,向穆王的左右嬪妃招手。穆王大怒,立刻要殺偃師。偃師十分害怕,連忙剖開那唱歌跳舞的人讓穆王看,原來都是用皮革、木料、膠水、油漆、白粉、黑粉、紅粉、青粉等材料湊合起來的,穆王仔細察看,體內的肝、膽、心、肺、脾、腎、腸、胃,體外的筋骨、四肢、骨節、皮膚、汗毛、牙齒、頭髮等,全是假的,但卻沒有不具備的,聚合起來又和一開始見到的一樣。穆王試探著拿走它的心,它的嘴便不能再說話;拿走它的肝,它的眼睛便不能再看東西;拿走它的腎,它的腳便不能再走路。穆王這才高興地讚歎道:“人的技巧竟然可以與創造萬物的天帝具有相同的功能嗎?”命令偃師坐上副車回到中原。班輸的雲梯,墨翟的飛鳶,自稱是最高的技能了。弟子東門賈、禽滑釐聽到了偃師的技巧,便告訴了兩位老師,這兩位終身再也不敢談論自己的技藝,卻時時拿著規矩在研究。

國學經典之《列子》第十二講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甘蠅,古之善射者,彀弓而獸伏鳥下。弟子名飛衛,學射於甘蠅,而巧過其師。紀昌者,又學射于飛衛。飛衛曰:“爾先學不瞬,而後可言射矣。”紀昌歸,偃臥其妻之機下,以目承牽挺。二年之後,雖錐末倒眥,而不瞬也。以告飛衛。飛衛曰:“未也,必學視而後可。視小如大,視微如著,而後告我。”昌以犛懸蝨於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間,浸大也;三年之後,如車輪焉。以睹餘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貫蝨之心,而懸不絕。以告飛衛。飛衛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紀昌既盡衛之術,計天下之敵己者,一人而已;乃謀殺飛衛。相遇於野,二人交射;中路端鋒相觸,而墜於地,而塵不揚。飛衛之矢先窮。紀昌遺一矢;既發,飛衛以棘刺之端扌幹之,而無差焉。於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於途,請為父子。克臂以誓,不得告術於人。

【譯】甘蠅是古代很會射箭的人,一張開弓,走獸便趴下,飛鳥便落地。有個弟子叫飛衛,向甘蠅學習射箭,技巧超過了他的老師。又有一個叫紀昌的人,向飛衛學習射箭。飛衛說:“你先學習不眨眼的本領,然後才可以談射箭的事。”紀昌回家後,仰臥在他妻子的織布機下,眼睛對著上下不停移動的踏板。兩年以後,即使錐尖碰著眼眶,也不眨一眨眼。他把這個本領告訴了飛衛,飛衛說:“不行,還必須學會看東西,然後才可以學射箭,看小東西能像看大東西一樣,看細微的東西能像看顯著的東西一樣,然後再來告訴我。”於是紀昌用一根長毛繫住一隻蝨子掛在窗子上,面朝南望這隻蝨子。十天之中,他所看到的蝨子逐漸變大;到三年之後,就像看車輪那麼大了。再看別的東西,就都成了丘陵和高山。於是他用燕國的牛角裝飾的弓、楚國的蓬草做的箭去射那隻蝨子,正好穿透了蝨子的心臟,而掛蝨子的長毛卻沒有斷。他又把這個本領報告了飛衛,飛衛高高地跳起來拍著胸脯說:“你已經得到本領了!”紀昌完全學到了飛衛的技藝之後,心想天下能夠和自己相敵的,只有飛衛一個人了,於是陰謀殺害飛衛,有一次在野外碰到了,兩人互相射箭,箭頭在半道相撞,墜落到地上,連塵土也沒有被揚起來。飛衛的箭先射完了,紀昌不還留下一支,他射出這支箭後,飛衛用一根草刺的尖端去抵擋,一點不差地擋住了箭。於是兩人流著眼淚扔掉了弓,在路上互相跪拜,請求結為父子,並割臂發誓,不得把技巧傳給他人。

國學經典之《列子》第十二講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造父之師曰泰豆氏。造父之始從習御也,執禮甚稗,泰豆三年不告。造父執禮愈謹,乃告之曰:“古詩言:‘良弓之子,必先為箕,良冶之子,必先為裘。’汝先觀吾趣。趣如事,然後六轡可持,六馬可御。”造父曰:“唯命所從。”泰豆乃立木為途,僅可容足;計步而置。履之而行。趣走往還,無跌失也。造父學子,三日盡其巧。泰豆嘆曰:“子何其敏也?得之捷乎!凡所御者,亦如此也。嚷汝之行,得之於足,應之於心。推於御也,齊輯乎轡銜之際,而急緩乎唇吻之和,正度乎胸臆之中,而執節乎掌握之間。內得於中心,而外合於馬志,是故能進退履繩而旋曲中規矩,取道致遠而氣力有餘,誠得其術也。得之於銜,應之於轡;得之於轡,應之於手;得之於手,應之於心。則不以目視,不以策驅;心閒體正,六轡不亂,而二十四蹄所投無差;迴旋進退,莫不中節。然後輿輪之外可使無餘轍,馬蹄之外可使無餘地;未嘗覺山谷之險,原隰之夷,視之一也。吾術窮矣。汝其識之!”

【譯】造父的老師叫泰豆氏,造父一開始跟隨他學習駕車時,所持禮儀十分謙卑,但泰豆三年也沒有教他。造父持禮更加謹慎,泰豆才告訴他說:“古詩說:‘優秀弓匠的弟子,一定要先學習做簸箕;優秀冶匠的弟子,一定要先學習做皮衣。’你先看我快步行走。如果能和我一樣地快步行走,然後才可以掌握韁繩,駕馭馬匹。”造父說:“一切聽您的命令。”泰豆於是把木棍立起來作道路,木樁上只能放一隻腳,根據步伐大小放置,然後踩在木樁上行走,來回快跑,也沒有跌落下來。造父學習這個技巧,三天就完全學到手了。泰豆讚歎說:“你怎麼這麼靈敏呀?掌握得真快啊!凡是要駕御馬車的,也要像這樣子。剛才你在木樁上走路時,踩得穩的是腳,指揮者是心。把這推廣到駕車上,在協調韁繩和銜鐵的時候,快慢與口令相和諧,正確的指揮發於心胸之內,而掌握節拍在於手臂之間。體內有了適中的思慮,身外符合馬匹的情性,所以能進退遵循繩墨,旋曲符合規矩,選擇道路,長途奔馳,氣力綽綽有餘,這才是真正掌握了駕車的技巧。在銜鐵上得到信號,馬上就能在韁繩上有所回應;在韁繩上得到信號,馬上就能在乎上有所回應。在手上得到信號,馬上就在心上有所回應。這樣就用不著眼睛看,用不著鞭子趕,心情閒適,身體正直,六匹馬的韁繩不亂,二十四隻馬蹄的步伐沒有誤差,迴轉與進退,沒有不符合節拍的。然後,可以使車輪之外沒有其它痕跡,可以使馬蹄之外沒有其它地面也照樣能行走,並沒有覺得山谷的艱險和原野的平坦,看上去完全一樣。我的技巧沒有了,你好好記住吧!”

國學經典之《列子》第十二講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魏黑卵以暱嫌殺丘邴章。丘邴章之子來丹謀報父之仇。丹氣甚猛,形甚露,計粒而食,順風而趨。雖怒,不能稱兵以報之。恥假力於人,誓手劍以屠黑卵。黑卵悍志絕眾,九抗百夫,節骨皮肉,非人類也。延頸承刀,披胸受矢,鋩鍔摧屈,而體無痕撻。負其材力,視來丹猶雛鷇也。來丹之友申他曰:“子怨黑卵至矣,黑卵之易子過矣,將奚謀焉?”來丹垂涕曰:“願子為我謀。”申他曰:‘吾聞衛孔周其祖得殷帝之寶劍,一童子服之,卻三軍之眾,奚不請焉?”來丹遂適衛,見孔周,執僕御之禮,請先納妻子,後言所欲。孔周曰:“吾有三劍,唯子所譯;皆不能殺人,且先言其狀。一曰含光,視之不可見,運之不知有。其所觸也,泯然無際,經物而物不覺。二曰承影,將旦昧爽之交,日夕昏明之際,北面而察之,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識其狀。其所觸也,竊竊然有聲,經物而物不疾也。三曰宵練,方晝則見影而不見光,方夜見光而不見形。其觸物也,騞然而過,隨過隨合,覺疾而不血刃焉。此三寶者,傳之十三世矣,而無施於事。匣而藏之,未嘗啟封,”來丹曰:“雖然,吾必請其下者。”孔周乃歸其妻子,與齋七日。晏陰之間,跪而授其下劍,來丹再拜受之以歸。來丹遂執劍從黑卵。時黑卵之醉偃於牖下,自頸至腰三斬之。黑卵不覺。來丹以黑卵之死,趣而退。遇黑卵之子於門,擊之三下,如投虛。黑卵之子方笑曰:“汝何蚩而三招予?”來丹知劍之不能殺人也,嘆而歸。黑卵既醒,怒其妻曰:“醉而露我,使人嗌疾而腰急。”其子曰:“疇昔來丹之來。遇我於門,三招我,亦使我體疾而支強,彼其厭我哉!”

【譯】魏黑卵因私怨殺死了丘邴章,丘邴章的兒子來丹準備為父親報仇。來丹的氣勢非常勇猛,但形體卻十分羸弱,數著米粒兒吃飯,順著風才能走路。雖然憤怒,卻不能舉起武器去報復。又不願意借用別人的力量,發誓要親手用劍殺死黑卵。魏黑卵志氣強悍超過了所有的人,力量也能抗擊一百個敵手,筋骨皮肉,都不是一般人可以抵擋的。他伸長頸項迎接刀砍,敞開胸脯接受箭擊,刀劍的鋒刃被損壞彎曲,他的身體卻沒有一點被擊過的痕跡。依仗著自己的本領和力氣,把來丹看作是一隻剛出殼的小鳥,來丹的朋友申他說:“你怨恨黑卵到了極點,黑卵小瞧你也太過分了,你打算怎麼辦呢?”來丹流著眼淚說:“希望你替我想想辦法。”申他說:“我聽說衛國孔周的祖先得到了殷代天子的寶劍,一個小孩佩帶著它,打退了三軍的官兵,為什麼不去求他呢?”於是來丹去了衛國,見到了孔周,行奴僕的大禮,請求把妻子兒女抵押給他,再談要求什麼。孔周說:“我有三把劍,任由你去選擇,但都殺不死人。姑且先說說它們的情況。一把劍叫含光,看它看不見,用它不覺得它存在。它觸碰到物體,你完全感覺不到物體有實體,它從體內經過也沒有感覺。另一把劍叫承影,在清晨天將亮的時候,或傍晚天將暗的時候,面向北觀察它,淡淡地似乎有件東西存在著,但看不清它的形狀。它觸碰到物體,清清楚楚有點聲音,它從體內經過,卻不覺得疼痛。再一把劍叫宵練,白天能看見它的影子但看不到亮光,夜間能看見它的亮光,但看不見它的形狀。它觸碰到身體,咔嚓一下就過去了,一過去就又合起來,雖然能感覺到疼痛,但刀刃上卻沒有沾上一絲血跡。這三把寶劍,已經傳了十三代了,也沒有使用過,放在匣子裡珍藏著,從未打開。”來丹說:“即使是這樣,我還是要借用最次的一把。”於是孔周把他的妻子兒女還給了他,同他一起齋戒七天,在一個半晴半陰的天氣,跪著拿給他最次的劍,來丹兩次拜謝後接受了劍返回家中。從此來丹便拿著劍跟蹤黑卵,一天黑卵喝醉了酒躺在窗下,來丹從頸項到腰間斬了黑卵三刀,黑卵也沒有覺察。來丹以為黑卵死了,急忙離開,在門口卻碰上了黑卵的兒子,於是又用劍砍了他三下,好像是砍到了虛空一樣。黑卵的兒子這才笑著說:“你傻乎乎地向我三次招手幹什麼?”來丹明白這劍真的殺不死人了,哀嘆著回了家。黑卵醒來後,向他妻子發火說:“你趁我喝醉時脫光了我的衣服,使我咽喉堵塞,腰也疼痛了。”他兒子說:“剛才來丹來過,在門口碰上了我,三次向我招手,也使我身體疼痛,四肢麻木。他難道是用什麼法術來制服我們嗎?”

國學經典之《列子》第十二講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周穆王大徵西戎,西戎獻錕鋙之劍,火浣之布。其劍長尺有咫,練鋼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火浣之布,浣之必投於火;布則火色,垢則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皇子以為無此物,傳之者妄。蕭叔曰:“皇子果於自信,果於誣理哉!”

【譯】周穆王大舉征伐西方民族時,西方民族曾貢獻錕鋙劍和火洗布。那劍長一尺八寸,鋼質純熟,刀刃赤色,用它來切斷玉石像切斷泥土一樣。火洗布,洗它的時候必須投入火中,布即成為火的顏色,而汙垢則成為布的顏色,從火中把布取出抖動幾下,布就白得像雪花一般。皇太子認為世上沒有這種東西,傳說的是虛妄之事。蕭叔說:“皇太子真的太自信了,也真的誣衊了事物之理啊!”

國學經典之《列子》第十二講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湯問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