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證論治哪本書好?

圓覺1


要想學懂中醫辨證論治,就要由源頭學起,醫者必學《易》,不學《易》你就學不懂中醫,不學《易》你就讀不懂世間萬物,更整不清楚中國人,不清楚中國人的習性,望聞問切就根本入不了門。

望聞問切即帶眼識人術,不敢說現在沒有真正懂得望聞問切的,就是有也是個半吊子,望、聞、問、切是四個法門,每一個法門都需要精修《易》理。

《易經》到現在也只看到詮釋,沒有看過一本經典譯文,譯文都譯文半吊子,想讀懂《易》理,也只能是天方夜譚。

早些年是怎麼霍霍《易經》的,《易經》被國人玩兒成了歪門邪道是事實吧!

中華醫藥源自伏羲,流於神農,注於黃帝,先讀懂三位先祖的智慧,在學《易》理,以後的學起來就相對容易了,好好下苦功夫學吧!切莫又整出個斷章取義,羞死活人。謝謝!祝健康平安!注意防護!



素素56792842


中醫辯證論治不是哪本書好?哪本書不好的問題。辨證論治是一箇中醫的哲學概念,是要在實踐中去感悟,在臨床中去發揮的問題。中醫的每一本書,每一個方藥,每一個案例都貫穿於辯證關係之中,中醫八綱的陰與陽是疾病的類症反映,表與裡是病位的深淺反映,寒與熱是疾病的性質反映,虛與實是邪正和盛衰的反映。這裡反映了病症,病因、病性、病位,這就是中醫八綱的辨證關係,如果你是一箇中醫師給患者治療,首先就必須依據中醫四診四氣五味和八綱辨證關係,給患者開方。如果違背了八綱辨證治療,輕者只是服藥後效果不佳,重者可能加重患者病情,甚至產生副作用,導致嚴重後果。舉例說明,當一個人感冒了,首先要診斷是外感風熱還是外感風寒,如果是風熱感冒,方藥應以辛涼解表治之,如果是風寒感冒,方藥應以辛溫解表治之,這就是運用了辨證論治的關係。


苑醫堂zjg


個人感覺,從中醫基礎學習,

多看看本草的書籍

既然想了解中醫,第一步你的瞭解中藥吧,

連藥性都不知道怎麼學中醫,

中草藥瞭解完了,看看傷寒論,金匱要略,

多讀名家的書籍,醫案,看醫案如同跟看中醫臨症一樣!






遼南生活隨拍


傷寒雜病論!



觀閤中醫館


首推醫聖張仲景《傷寒論》

東漢張仲景於公元3世紀初撰寫了《傷寒雜病論》,集漢代以前醫學之大成,系統地闡述了多種外感病及雜病的辨證論治,理法方藥俱全,在中醫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和承前啟後的作用。《傷寒論》突出成就之一就是確立了六經辨證體系,為診治外感病提出了辨證鋼領和治療方法,也為中醫臨床各科提供了辨證論治的規範,從而奠定了辨證論治的基礎。書中記載了113 方,精於選藥,講究配伍,主治明確,切合臨床實際,屢試有效,也被後世譽為“眾方之祖”。





燁之傳統文化小兒推拿


大家好🤓,我是騎著蝸牛去趕集的小李子,我個人覺得,中醫是一門古代樸素的哲學,要想學好中醫,關鍵是要有悟性,能理解五行相生相剋、陰陽互根互用轉化的內涵。

中醫的中心思想是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這種理念在漢朝醫家張仲景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裡面有更完美的體現。如果您想學好中醫,這是值得推薦的書籍。

當然,學好中醫關鍵是繼承傳統,先從上面的兩本書起步,逐漸學習後世醫家對它們的註解,博聞強識,這樣我們更好認識中醫的博大精深。


我騎著蝸牛去趕集


我國現代醫學教科書,在七,八,九十年代,已經有出版中醫(辨證施治)及相關的書藉,也是最好的中醫學工具書。

別小看建國早期的中醫老前輩,他們的學識才華,勝過現代。


無憂草2775


目前

中醫辯證論治哪本書好

我建議推薦,《針灸治療完全康復頸椎病》

目前頸椎病是世界第二大難以治療的疾病

頸椎病能引起人體70種疾病

找出頸椎病的發病原因,對症治療康復頸椎病

同時也是通過治療事實的疾病,讓人們瞭解自己的身體與心裡的牽扯

心變化,身體會隨心變同時變化

人們要想健康,首先要心理健康

只有心理健康,身體才會健康

願大家的心身同時得到健康


李志成157182419


中醫診斷學就可以,關鍵是中醫的辨證是建立在形象思維基礎上的,它沒有可依據的科學,而是要自己體悟和思考。

比如肝鬱氣滯,你是看不見摸不著,但它確實讓人不舒服,心煩意燥,頭痛胸悶等。你就要相到氣在體內不走了,堵在那裡。


千峰育兒心法


辨證論治的開山鼻祖是《傷寒論》。言語精練,從拉泥帶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