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疫情過後,金融資產將成為最優資產

這次疫情導致的經濟停擺,波及到了各行各業:

單單一個春節,電影票房預估損失70億;

零售餐飲損失5000億;

旅遊市場損失5000億;

春運客流量,同比下降8成;

房地產行業售樓處暫停銷售;

建築業停工……

儘管疫情持續時間還不長,但是影響已經充分顯現,尤其是餐飲、旅遊、電影、交運等行業。

餐飲行業損失慘重。為避免人群聚集,春節各類聚餐和婚宴等幾乎全部取消,大量餐廳飯館停止營業,備菜存貨拿出來低價甩賣。

旅遊行業黃金週不再。春節是除“十一”和“五一”之外的重要旅遊黃金週。但是受疫情衝擊,居民紛紛終止出行計劃,各主要景點關閉,大型文娛活動取消。

交運行業出行人次減少約七成。旅客出行需求減少,部分城市封城封路,交運物流不暢。

房地產行業暫停銷售活動。1月26日晚間,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向會員單位並全行業發出號召,暫時停止售樓處銷售活動,待疫情過後再行恢復。

建築業、金融業、農林牧漁等行業均受到波及。建築業停工,金融業在後續可能因不良率上升、證券交易量下降受損。農林牧漁的家禽養殖,一方面物流受阻導致飼料無法運送,另一方面活禽屠宰、買賣受限,生產和銷售兩端受到雙重擠壓。

疫情使得服務業內多數行業的生存與發展將受到極大的影響,並通過這些行業波及到相關的服務行業和相關的製造業,甚至農業的部分行業。

疫情持續時間越長,對服務業及相關行業影響的深度與廣度就越大。

與製造業不同的是,由於服務業及服務品的特性使然,上半年服務業發展受影響,下半年再發力、努力,也無法將失去的補回來。

因為服務品的生產不像製造業工業產品的生產,不可能先生產儲存服務品,然後等待疫情過後再分銷給消費者。

正如凱恩斯所說:一旦繁榮遭到制止,經濟將再也無法重獲正常的動力。經濟不可能自我調節,推遲的需求就是毀掉的需求。

裁員壓力的蔓延足以打破充分就業支持下只增不降的薪酬神話,並進一步衝擊過度消費主義、打壓物價體系。

其直接影響就是:中國房價上漲邏輯被徹底推翻

過去人們收入持續增長,月供佔收入的份額總是在下降;另一方面,通脹的存在也讓月供的未來價值穩步增長。

幾十年來,中國的住房發展史就是通過通貨膨脹將債權人的財富重新分配給債務人,因此持有包括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的“債權人”都一片狼藉,而不顧一切進行高槓杆借貸的“房奴”們反而大獲豐收。

但當收入增長逆轉、通貨膨脹結束,這種財富的再分配也會宣告結束。持有房貸等高債務的群體將付出沉重代價,而金融資產持有人將獲得豐厚回報。

作為一個偶然事件,疫情的發生及隨之而來的一系列影響,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向上的大趨勢;但作為經濟發展到某個程度的必然結果,很可能會帶來財富在債權端和債務端的重新分配。

過去十年,房產無疑是中國投資最優質的資產。而此次疫情加快了房地產業進一步調整的步伐。整個2020年,中國將加快房地產去泡沫化、去槓桿化,迴歸居住屬性的進程。

未來10-20年,中國全面進入小康社會,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最好的資產不再是房產,而是持有優質公司的優質資產

疫情不過是加速了我們看清這一事實的速度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