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如果全面放开三胎,会不会迎来人口增长高峰期?你愿不愿意生?

微尘微视界


说个真实的故事。我两个外甥女,都在农村结婚,目前都只生了一个孩子。所生孩子的姓和名都是我定的,我给起的。

大外甥女是出嫁,头胎出生随夫姓,约定好再生二孩随母姓,但4年了,一直没生。大外甥女想生,但在单位工作的事情刚刚定下来,生活也是刚刚稳定,怕怀孕了之后,工作的事情不好办,生活压力会加大。毕竟是小县,用人单位可不会用那么多条条框框束缚自己。

小外甥女算事实上的招亲。婚前就有孕,夫家在农村的房子还没建好。现城的房子买不起,也没必要买。小两口都是独生子女 ,我姐也在城郊,楼房建好没几年。但是农村规矩,如果在娘家完婚,只能算招亲。商定好头胎随母姓,二孩随夫姓。现在也有3年了,也没啥动静。我问过小外甥女,她说,生的起养不起。谁让我生,就先摆10万元放在我面前。否则免开尊口。

这就是当下的农村。养育压力大。我生孩子时候,奶粉100元多一点一桶,算中等的了。十几年过去,现在至少是400元左右一桶,一个月将近3000元,还有纸尿裤啥的。还得有人带。进了幼儿园有人接送。村里几乎没有幼儿园了,得送到县城。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二孩都不敢生了,还谈什么三孩?这就是农村当下现实情况。



鸡毛掸子扫天下


[捂脸]我是生完了,农村大部分还是有生育意愿的,但是结合大部分的情况是不敢生,像我们属于普通家庭,养三个孩子,从人力和物质上面来说还是比较吃力的,但是在我们老家这边对男孩还是比较看重的,我身边三胎的还算比较多,属于正常现象了,四胎的也有,不结婚的也有,不但是大多数是两个小孩的比较多,但是有个现象就是大龄结婚的也比较多了!


我是一颗菜菜菜菜菜


我是农村人,在城里教育机构上班,深刻的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我不能天天回家,每周回家一次,孩子眼瞅着到了上学的年纪,我们在城里却没有房子,没有好的教育资源。内心非常焦虑。有时候想干脆就留在农村吧,任其发展,将来如何顺其自然,儿孙自有儿孙福,另一边反驳的声音却说是你太无能了,既然给不了他好的生活为什么要生下他来受苦,以后跟你一样碌碌无为,连一个像样的家都没有。

其实我很想再生一个,给老大做个伴,因为我自己就是兄妹三个,我和妹妹在远的城市工作,弟弟跟爸爸妈妈住一起,妈妈身体不好有弟弟弟媳照顾,我和妹妹虽然不能天天服侍在侧但是偶尔也能抽空看看,分担一部分的住院费用,加上新农合报销一部分,弟弟的压力也小很多。我现在只有一个孩子,如果我老了病了,他的压力该有多大呀。二胎想生,但是真的生不起。


种子不发芽63882786


农村如果全面放开三胎生育,会不会迎来人口增長高峰?你会不会生?我老了会不会生的问题就不存在啦。回答一下我观察到本地的一个现象,别说放开三胎,就是二胎放开后,人们的生育态度也不积极,年轻人感到了生活压力,有一个孩子,不管男女都不想生二胎啦,有的是迫于老人的压力,免强生二胎,但是这样的情况很少,如果说放开三胎生育,那简直是胡闹,根本没用,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啦,可生儿育女的成本更高,黑龙江前三十年人口三千八百万,到现在有减无增,你说就是全面放开生育制度也没用,不知我观察的对不对,请大家讨论,谢谢啦!


龙龙6576


就现在的房价物价医疗教育养老,你就是放开30胎也没啥用,生不起养不起。症结在哪里大家心知肚明


极道天成


看到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冒昧的发表一下个人意见。

越关是地道的河北农村人,根据现在的生活经验,可以明确说,即便是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农村人也不愿意多生孩子,生育高峰期根本不会到来。

先看一张图吧,我国自1949年以来,出生人口统计表。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90年代末期,除一些特殊年份外,我国每年的出生人口几乎一直保持在2000万以上。但到1998年出生人口跌破2000万之后,再也没有回升,反而是开始了断崖式的下跌,几乎每年的出生人口都会几十万。

到了2005年以后,新生人口基本已经维持在了1600万左右。

面对新生人口断崖式的下跌,2011年,我国开始实施双独二孩政策,但效果不明显。两年后,我国又开始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只要夫妻双方有一个是独生子女,便可以生育两个孩子。

两个政策显然不理想,于是,到了2016年,全面二孩儿开始实行。



政策开始实行的第一年,新生人口达到了1786万,第二年达到了1723万,但紧随而来的2018年,新生人口再次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变成了1523万。到了2019年,新生人口再次下跌,全年新生人口仅为1465万,达到了历史新低。

为何全面二孩儿政策后,新生人口数量还会出现断崖式的下跌呢。归根结底是人们的生育欲望低了,所谓的多子多福理论终究抵不过现实的生活压力。

在这里说一下切身的感受吧。

所谓现实的生活压力,说白了就是现在生活在农村的人占据的资源太少,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医疗。当然,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农村适龄男青年的婚配问题。



首先、谈谈孩子的教育问题吧。

现如今,很多人都明白一个道理,一个没有接受优质教育的人,几乎没有上升的可能。而父母生下孩子,并不是想让他来到这个世界做苦力,因此,即便是生活在农村父母,也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将来可以不再重复自己辛苦的生活。

但现实的情况让人很无奈。

现在,大部分农村都只有小学,中学一般都在镇上或者乡里。这些学校,相对于城市的学校而言,教学设备相对落后,师资力量也相对弱小。



个人亲身经历,童年的时候在农村上的小学,一些教学能力较差的老师大部分都有兼职,会在教学之余回家务农。而这一情况导致的后果很严重,每天上课的时候,老师会用熟悉而又亲切的乡音给我们读一遍课文,然后让我们开始背诵,之后他便开始了“休息”。

当然,当时的农村,还是会有一些教学能力好的老师。不过,这些老师也会有一些个人问题,他们每天都在琢磨着如何到县城、或者是中学去教学,为此不断地利用各种时间努力学习。

在这种环境下,农村的教育状况早在二十年前已经不如城市,发展到如今,情况可想而知。

▲马老师

面对这种情况,现在很多农村的父母都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城市读书。但在城市读书,如果上公立学校,首先需要在该地区有房(很多人说没有房的话,在当地租房也可以,但现实情况很复杂,大部分情况是没房根本不行)。当然,还有另一种方法,那就是上城区的私立学校。

不过,任何一种培养孩子方法,所花费的代价是巨大的,而且,这还不算孩子在暑假、寒假报的补习班、特长班。

由此可以浪不,教育费用对于农村的父母而言是一个巨额支出。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农村的父母根本不愿意生育二胎,更别提三胎了。



其次、浅谈一下医疗等问题(仅是个人的亲身经历)

最直观的问题,农村人不仅收入低,而且看病还贵,虽然有合作医疗,但相对于城市医保,要低很多。也因此,生活在农村的人,需要为自己的将来多准备一份意外的保险。

不过,现实的情况是,每年都会有一定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通货膨胀,钱越来越不值钱。而农村人又没有好的生财之道,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手里辛辛苦苦攒的钱贬值。

也因此,很多生活在农村的人,不得不为了自己的生存,逐步放低欲望,降低未来可能的支出(话说,这一点颇像日本和韩国的低欲望社会)。当然,这一点并不是仅农村存在,生活在城市的普通人,也同样面临着这一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人生孩子的欲望自然就非常低了。



最后,说一下婚姻问题吧

现在,我国男女比例失衡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这种情况,农村人谈对象更是非常困难。

男女比例失衡,农村女孩儿的地位开始变得超然。而身处物质社会的今天,每个人都想要更好的生活,为此,很多女方的家长开始向男方要高额的彩礼,而女孩儿也为了将来生活的更轻松,迫使着男方在城市买房。

这是农村普遍的现象,市区没有房,很多农村的男孩儿连相亲的机会都没有。所以,为了给儿子娶上媳妇儿,大部分农村父母节衣缩食大半辈子,把毕生的心血都给了年轻的小两口。

等到了两个人结婚时,其家庭已经没有了任何经济基础,甚至可能还背上了巨额的债务。也因此,尽量减少将来有可能的支出,才能生活下去,为此,生二胎,或者三胎的想法,自然就会被抛弃。



综合以上来说,即便全面放开三胎,农村也不会出现生育高峰。毕竟,占据资源少的人,生育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古往今来都是如此,这样,普通人才不至于让生活压垮。


我是越关


农村开放三胎是好主意,但是给谁开放?生育的主体是谁?现在有的村子三十岁左右的待婚男子一百多个,一胎都无法完成,何谈三胎?有人说他们村子两年了只过白事,没有过过红事,你信吗?希望有人好好研究一下农村的问题。


随遇而安132388326


别说几胎就是完全放开,该生的生,不想生的你给钱也不生。不要拿城市人农村人说事,本题本身就是对农村人的蔑视!信息网络传播途径是相同的,人的接受能力大同小异,再说有生肓能力的在农村的还有几个?人口断崖式减少不可避免,这是自然规律。等生活压力小了,资源物产丰富,出行住房方便宽裕,社会治安医疗环境各方面让人放心的时候,人口自然而然又会上升。


姜自发


我估计不久就会全面放开生育了,想生几个就生几个。有条件的可以多生,没有条件的就少生或者不生吧。


阳光124674837


我是农村人,我可以负责任的讲,绝对迎不来人口高峰期。身边的例子太多了,家庭条件在农村也还算不错,但不管男孩女孩,他们很多家都是一个。其实已经放开二胎了,但是不愿意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