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如果全面放開三胎,會不會迎來人口增長高峰期?你願不願意生?

微塵微視界


說個真實的故事。我兩個外甥女,都在農村結婚,目前都只生了一個孩子。所生孩子的姓和名都是我定的,我給起的。

大外甥女是出嫁,頭胎出生隨夫姓,約定好再生二孩隨母姓,但4年了,一直沒生。大外甥女想生,但在單位工作的事情剛剛定下來,生活也是剛剛穩定,怕懷孕了之後,工作的事情不好辦,生活壓力會加大。畢竟是小縣,用人單位可不會用那麼多條條框框束縛自己。

小外甥女算事實上的招親。婚前就有孕,夫家在農村的房子還沒建好。現城的房子買不起,也沒必要買。小兩口都是獨生子女 ,我姐也在城郊,樓房建好沒幾年。但是農村規矩,如果在孃家完婚,只能算招親。商定好頭胎隨母姓,二孩隨夫姓。現在也有3年了,也沒啥動靜。我問過小外甥女,她說,生的起養不起。誰讓我生,就先擺10萬元放在我面前。否則免開尊口。

這就是當下的農村。養育壓力大。我生孩子時候,奶粉100元多一點一桶,算中等的了。十幾年過去,現在至少是400元左右一桶,一個月將近3000元,還有紙尿褲啥的。還得有人帶。進了幼兒園有人接送。村裡幾乎沒有幼兒園了,得送到縣城。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二孩都不敢生了,還談什麼三孩?這就是農村當下現實情況。



雞毛撣子掃天下


[捂臉]我是生完了,農村大部分還是有生育意願的,但是結合大部分的情況是不敢生,像我們屬於普通家庭,養三個孩子,從人力和物質上面來說還是比較吃力的,但是在我們老家這邊對男孩還是比較看重的,我身邊三胎的還算比較多,屬於正常現象了,四胎的也有,不結婚的也有,不但是大多數是兩個小孩的比較多,但是有個現象就是大齡結婚的也比較多了!


我是一顆菜菜菜菜菜


我是農村人,在城裡教育機構上班,深刻的體會到教育的重要性,我不能天天回家,每週回家一次,孩子眼瞅著到了上學的年紀,我們在城裡卻沒有房子,沒有好的教育資源。內心非常焦慮。有時候想幹脆就留在農村吧,任其發展,將來如何順其自然,兒孫自有兒孫福,另一邊反駁的聲音卻說是你太無能了,既然給不了他好的生活為什麼要生下他來受苦,以後跟你一樣碌碌無為,連一個像樣的家都沒有。

其實我很想再生一個,給老大做個伴,因為我自己就是兄妹三個,我和妹妹在遠的城市工作,弟弟跟爸爸媽媽住一起,媽媽身體不好有弟弟弟媳照顧,我和妹妹雖然不能天天服侍在側但是偶爾也能抽空看看,分擔一部分的住院費用,加上新農合報銷一部分,弟弟的壓力也小很多。我現在只有一個孩子,如果我老了病了,他的壓力該有多大呀。二胎想生,但是真的生不起。


種子不發芽63882786


農村如果全面放開三胎生育,會不會迎來人口增長高峰?你會不會生?我老了會不會生的問題就不存在啦。回答一下我觀察到本地的一個現象,別說放開三胎,就是二胎放開後,人們的生育態度也不積極,年輕人感到了生活壓力,有一個孩子,不管男女都不想生二胎啦,有的是迫於老人的壓力,免強生二胎,但是這樣的情況很少,如果說放開三胎生育,那簡直是胡鬧,根本沒用,現在生活水平提高啦,可生兒育女的成本更高,黑龍江前三十年人口三千八百萬,到現在有減無增,你說就是全面放開生育制度也沒用,不知我觀察的對不對,請大家討論,謝謝啦!


龍龍6576


就現在的房價物價醫療教育養老,你就是放開30胎也沒啥用,生不起養不起。癥結在哪裡大家心知肚明


極道天成


看到這個問題,比較感興趣,冒昧的發表一下個人意見。

越關是地道的河北農村人,根據現在的生活經驗,可以明確說,即便是全面放開生育限制,農村人也不願意多生孩子,生育高峰期根本不會到來。

先看一張圖吧,我國自1949年以來,出生人口統計表。



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出,從上世紀50年代中後期開始,到90年代末期,除一些特殊年份外,我國每年的出生人口幾乎一直保持在2000萬以上。但到1998年出生人口跌破2000萬之後,再也沒有回升,反而是開始了斷崖式的下跌,幾乎每年的出生人口都會幾十萬。

到了2005年以後,新生人口基本已經維持在了1600萬左右。

面對新生人口斷崖式的下跌,2011年,我國開始實施雙獨二孩政策,但效果不明顯。兩年後,我國又開始實施單獨二孩政策,只要夫妻雙方有一個是獨生子女,便可以生育兩個孩子。

兩個政策顯然不理想,於是,到了2016年,全面二孩兒開始實行。



政策開始實行的第一年,新生人口達到了1786萬,第二年達到了1723萬,但緊隨而來的2018年,新生人口再次出現了斷崖式的下跌,變成了1523萬。到了2019年,新生人口再次下跌,全年新生人口僅為1465萬,達到了歷史新低。

為何全面二孩兒政策後,新生人口數量還會出現斷崖式的下跌呢。歸根結底是人們的生育慾望低了,所謂的多子多福理論終究抵不過現實的生活壓力。

在這裡說一下切身的感受吧。

所謂現實的生活壓力,說白了就是現在生活在農村的人佔據的資源太少,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醫療。當然,還有一個突出的問題,那就是農村適齡男青年的婚配問題。



首先、談談孩子的教育問題吧。

現如今,很多人都明白一個道理,一個沒有接受優質教育的人,幾乎沒有上升的可能。而父母生下孩子,並不是想讓他來到這個世界做苦力,因此,即便是生活在農村父母,也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得到良好的教育,將來可以不再重複自己辛苦的生活。

但現實的情況讓人很無奈。

現在,大部分農村都只有小學,中學一般都在鎮上或者鄉里。這些學校,相對於城市的學校而言,教學設備相對落後,師資力量也相對弱小。



個人親身經歷,童年的時候在農村上的小學,一些教學能力較差的老師大部分都有兼職,會在教學之餘回家務農。而這一情況導致的後果很嚴重,每天上課的時候,老師會用熟悉而又親切的鄉音給我們讀一遍課文,然後讓我們開始背誦,之後他便開始了“休息”。

當然,當時的農村,還是會有一些教學能力好的老師。不過,這些老師也會有一些個人問題,他們每天都在琢磨著如何到縣城、或者是中學去教學,為此不斷地利用各種時間努力學習。

在這種環境下,農村的教育狀況早在二十年前已經不如城市,發展到如今,情況可想而知。

▲馬老師

面對這種情況,現在很多農村的父母都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城市讀書。但在城市讀書,如果上公立學校,首先需要在該地區有房(很多人說沒有房的話,在當地租房也可以,但現實情況很複雜,大部分情況是沒房根本不行)。當然,還有另一種方法,那就是上城區的私立學校。

不過,任何一種培養孩子方法,所花費的代價是巨大的,而且,這還不算孩子在暑假、寒假報的補習班、特長班。

由此可以浪不,教育費用對於農村的父母而言是一個鉅額支出。也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很多農村的父母根本不願意生育二胎,更別提三胎了。



其次、淺談一下醫療等問題(僅是個人的親身經歷)

最直觀的問題,農村人不僅收入低,而且看病還貴,雖然有合作醫療,但相對於城市醫保,要低很多。也因此,生活在農村的人,需要為自己的將來多準備一份意外的保險。

不過,現實的情況是,每年都會有一定的量化寬鬆政策導致通貨膨脹,錢越來越不值錢。而農村人又沒有好的生財之道,所以,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手裡辛辛苦苦攢的錢貶值。

也因此,很多生活在農村的人,不得不為了自己的生存,逐步放低慾望,降低未來可能的支出(話說,這一點頗像日本和韓國的低慾望社會)。當然,這一點並不是僅農村存在,生活在城市的普通人,也同樣面臨著這一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農村人生孩子的慾望自然就非常低了。



最後,說一下婚姻問題吧

現在,我國男女比例失衡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面對這種情況,農村人談對象更是非常困難。

男女比例失衡,農村女孩兒的地位開始變得超然。而身處物質社會的今天,每個人都想要更好的生活,為此,很多女方的家長開始向男方要高額的彩禮,而女孩兒也為了將來生活的更輕鬆,迫使著男方在城市買房。

這是農村普遍的現象,市區沒有房,很多農村的男孩兒連相親的機會都沒有。所以,為了給兒子娶上媳婦兒,大部分農村父母節衣縮食大半輩子,把畢生的心血都給了年輕的小兩口。

等到了兩個人結婚時,其家庭已經沒有了任何經濟基礎,甚至可能還背上了鉅額的債務。也因此,儘量減少將來有可能的支出,才能生活下去,為此,生二胎,或者三胎的想法,自然就會被拋棄。



綜合以上來說,即便全面放開三胎,農村也不會出現生育高峰。畢竟,佔據資源少的人,生育的數量會越來越少,古往今來都是如此,這樣,普通人才不至於讓生活壓垮。


我是越關


農村開放三胎是好主意,但是給誰開放?生育的主體是誰?現在有的村子三十歲左右的待婚男子一百多個,一胎都無法完成,何談三胎?有人說他們村子兩年了只過白事,沒有過過紅事,你信嗎?希望有人好好研究一下農村的問題。


隨遇而安132388326


別說幾胎就是完全放開,該生的生,不想生的你給錢也不生。不要拿城市人農村人說事,本題本身就是對農村人的蔑視!信息網絡傳播途徑是相同的,人的接受能力大同小異,再說有生肓能力的在農村的還有幾個?人口斷崖式減少不可避免,這是自然規律。等生活壓力小了,資源物產豐富,出行住房方便寬裕,社會治安醫療環境各方面讓人放心的時候,人口自然而然又會上升。


姜自發


我估計不久就會全面放開生育了,想生幾個就生幾個。有條件的可以多生,沒有條件的就少生或者不生吧。


陽光124674837


我是農村人,我可以負責任的講,絕對迎不來人口高峰期。身邊的例子太多了,家庭條件在農村也還算不錯,但不管男孩女孩,他們很多家都是一個。其實已經放開二胎了,但是不願意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