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勃烈日涅夫可以推翻赫魯曉夫?

遺失戰境


我們都知道赫魯曉夫的為人,他在眾人的口碑中並不怎麼樣,被號稱是“野蠻總統”。不懂得如去處理人際關係,性格蠻橫,獨斷專行,在為人處世方面,赫魯曉夫要遠遠比不上勃列日涅夫,而在後來的奪權中,這也成為赫魯曉夫被推下政壇的一個主要原因。

接下來我們來具體看看當年勃列日涅夫是怎麼成功的,這其實還要從赫魯曉夫剛剛上任那時說起。作為斯大林最得意的徒弟,赫魯曉夫上任之後可謂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沒過多久就開始了在全國大範圍的改革。


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在政府和農業生產上的改革。政府改革是對領導班子進行清洗,當時很多政府官員,都是被赫魯曉夫強行請了下去,其中包蘇聯高層達到了25人,勃列日涅夫就是其中之一。在農業方面則是不顧後果大規模種植玉米。

在赫魯曉夫心中,他自以為進行的這一系列改革會更有利於蘇聯的發展前進,沒想到改革的效果出來了,不但沒有給蘇聯帶來一丁點兒的好處,反而給蘇聯搞得一團糟。

在美蘇冷戰時,古巴導彈危機就發生在赫魯曉夫執政期間,本來優勢在蘇聯的手中,沒想到赫魯曉夫卻最先妥協,這也讓蘇聯的顏面掃地。而且也正是這件事結束之後,赫魯曉夫在蘇聯的地位越來越不穩固了。

本來在蘇聯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就讓很多人人非常不滿,而在國際外交方面赫魯曉夫又無法處理好人際關係,蘇聯政治體系中對赫魯曉夫的怨言越來越多。


隨著人們對赫魯曉夫的不滿情緒越來越嚴重,勃列日涅夫這邊也有逐漸有了機會,其實或許就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機會會來的這麼迅速。

當時被赫魯曉夫請下去之後,勃列日涅夫是去了國防部,這使得他得到了和軍隊緊密接觸的機會,而得到了軍隊的支持,便讓勃列日涅夫更具備了話語權。1956年,赫魯曉夫除掉了馬林科夫,勃列日涅夫則趕緊抓住空隙重回蘇聯高層。

第二年,赫魯曉夫外出訪問,在此期間蘇共對赫魯曉夫不滿的人針對赫魯曉夫問題召開緊急會議,決議要除去赫魯曉夫的職務,由於當時反對的人比較多,決議無法通過,赫魯曉夫的第一次災難算是躲過去了。


不過,第一次失敗了還有第二次,1964年,再次藉著赫魯曉夫在黑海度假的機會,蘇共再一次召開會議,還是針對罷免赫魯曉夫的問題,而這一次決議最終是通過了。

被罷免的赫魯曉夫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了,蘇聯領導人換成了勃列日涅夫。其實,罷免赫魯曉夫的兩次會議和勃列日涅夫或多或少都有些關係,這也算是他為了上任做的準備吧。

不過雖然把赫魯曉夫趕了下去的,但是不可否認,勃列日涅夫也沒給蘇聯帶來什麼特別有利的影響。他對軍事和發展重工業情有獨鍾,導致國家發展失去了平衡,連老百姓的日用品都得不到滿足,最終導致經濟拖垮了,出現停滯。蘇聯在後來走不下去,最終只能解體,其實與勃列日涅夫有不小的關係。


夏目歷史君


為什麼勃烈日涅夫可以推翻赫魯曉夫?(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坊間傳言是勃烈日涅夫推翻了赫魯曉夫,1964年10月14日,赫魯曉夫在黑海之濱度假時,勃列日涅夫等人在莫斯科發動了政變,赫魯曉夫下臺,勃列日涅夫上馬。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穿越歷史瞭解真相。

先說說赫魯曉夫是怎麼上臺的,1953年斯大林得了老年痴呆症,後來中風嚴重不治而亡,此時,赫魯曉夫雖然為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但他的權力僅集中在宣傳和意識形態上,政治和經濟在實權派馬林科夫和貝利亞手中,而馬林科夫和貝利亞又不太對付,赫魯曉夫協助老馬將貝利亞搞掉了,螳螂撲蠶,黃雀在後,老謀深算的赫魯曉夫又搞掉了昔日的盟友馬林科夫,成為了蘇聯的最高領導人。

此時的赫魯曉夫大權在握,連續幹了好幾件蠢事。

他不滿於當年斯大林對自己的吆五喝六,最後臨走前也沒有把權力交接給他,可以說他對斯大林的不滿由來已久,他掌權後開啟了全面的否定斯大林行動,他對斯大林的大清洗、民族政策、軍事指揮和經濟建設上的一系列政策提出了強烈的抨擊。然而,斯大林從蘇聯的神壇上走下來的同時,蘇聯老大個地位也在世界範圍內隨之減弱,當時對中國乃至整個共產主義陣營影響深遠。

然而赫魯曉夫否定了斯大林,但是自己做派和斯大林卻沒有什麼兩樣,他作風粗俗,不講民主,著名的“聯合國皮鞋”事件讓他自己成為笑柄而他渾然不知。而後的古巴導彈危機以赫魯曉夫的服了肯尼迪的軟而結束,這更讓蘇聯國內的人對赫魯曉夫有了看法。

最終導致他眾叛親離的還是他國內政策的連續失敗,赫魯曉夫出身於鉗工,對經濟沒有深刻的認識,而且又聽不進去別人的建議,他認為要提高農業產量,就要墾荒,擴大蘇聯的耕地面積,玩了一段時間玉米,結果,蘇聯經濟被他越玩越窮。全國上下都對他充滿了怨言,而他自己還洋洋得意。

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玩了一輩子鷹,最後被鷹啄瞎了眼。我給大家想寫講一講過程。

1964年4月17日是赫魯曉夫的70歲壽辰。蘇聯黨和政府為他舉辦了隆重的慶典,其規模和聲勢僅次於1949年慶祝斯大林的70歲壽辰。祝壽活動上,勃列日涅夫宣讀了由全體蘇共領導人集體簽名的賀信,向“最親密的朋友和同志,表示特殊的敬意”。勃列日涅夫還代表黨和政府,給赫魯曉夫頒發了第四枚金星勳章,並親吻了他三次,晚上還舉行了大型招待會,赫魯曉夫沉醉在一片歡樂幸福的氣氛之中,絲毫沒有覺察到在這種熱情洋溢的背後,一場推翻他本人的密謀活動已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果然,到了10月14日,他就被那些在賀信上簽名的人宣佈“ 因健康狀況惡化” 而辭職。

1964年10月,赫魯曉夫在克里米亞休息。10月12日,蘇聯召開了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主持會議,大家一致意見由勃列日涅夫給赫魯曉夫打電話,請他回莫斯科。 勃列日涅夫和赫魯曉夫通電話時有點嚇人,勃列日涅夫有點發抖,說話結巴,嘴唇發紫:“赫魯曉夫同志,我們請您回來……,” 勃列日涅夫很緊張,雖然在赫魯曉夫飛回來前權力掌握在他們一夥手裡,並得他們到了克格勃、內務部和武裝力量頭頭們的支持。

10月13日赫魯曉夫回來了,而此時他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赫魯曉夫走進克里姆林宮裡的黨中央主席團的會議室,看著他的大臣們,然後不滿地問:“這裡發生了什麼,誰主持會議?”主席位子空著。赫魯曉夫習慣地坐上去。宣佈開會。他說,但不向一個具體人:“誰說話,什麼問題?”開始了墳墓裡一樣的寂靜。

冷場了一會後,黨中央的書記勃列日涅夫開始講話。這是主席團預先定好的。一場戲的演員們開始進入角色……主管意識形態的中央書記蘇斯洛夫帶頭向赫魯曉夫發起攻擊,他作主旨長篇發言,列數赫魯曉夫十年來的一系列嚴重錯誤,接著其他人跟著講話,都是批評赫魯曉夫的錯誤的“炮彈”,對赫魯曉夫來說實際上已經形成眾叛親離的局面。赫魯曉夫想要發言反駁,但主持會議的勃列日涅夫不給他發言的機會。赫魯曉夫想要召開中央全會來挽回敗局,但為時已晚,各加盟共和國和自治共和國及各州委的書記們都已被勃列日涅夫、蘇斯洛夫等人做好了工作,站到了他們一邊。

在最後,赫魯曉夫淚流滿面的說:“同志們,我有這麼多的錯誤,可是你們之前為什麼不指出呢?沒有人告訴我呀!”可以說,赫魯曉夫的下臺完全是咎由自取。

勃列日涅夫是個“大好人”

赫魯曉夫就這樣下臺了,但此時接班人其實並沒有選好,當時沒人覺得勃列日涅夫會是政變之後的接班人。大家認為最有可能的接班人應該是謝列平和蘇斯洛夫。他們是實權派,口碑也都不錯,謝列平是一個海瑞式的人物,而蘇斯洛夫的評價也很高,他們以前都是靠赫魯曉夫提拔起來的,但反對赫魯曉夫時,他們跳的比誰都高,在批判赫魯曉夫的會議上,謝列平拍桌子大喊,激動異常。

然而,當時的蘇聯高官們經歷了斯大林和赫魯曉夫的強硬,對有特點的領袖已經怕了,而這兩位恰恰是強硬派,個性突出,而勃列日涅夫即是個馬大哈,又是個老好人,大家需要找到一個溫和的,能給他們謀福利的領導人,勃列日涅夫最合適。

勃列日涅夫果然沒有讓大家失望,他上臺後,恢復了斯大林時代“老人政治”,對腐敗也是聽之任之,蘇聯高官們終身制體制下樂哉樂哉,而勃列日涅夫也很高興享受最高領導人的權力。當然勃列日涅夫自己也早已經喪失了信仰,他曾經親口對兒子說——“什麼信仰啊,主義啊,都是糊弄人的玩意兒!”。

蘇聯幹部們在馬大哈勃列日涅夫快活了18年,而蘇聯也讓他們給玩完了,政權到了戈爾巴喬夫手上,解體是早晚的事情了。




葛大小姐


赫魯曉夫下臺時間是在1964年,我們要說勃列日涅夫為什麼能推翻赫魯曉夫,我們還要從他下臺事件的始末說起。

1964年對於赫魯曉夫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這一年裡他非常地忙,年初忙著到處訪問,先是去埃及訪問了兩週半,後來又去了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訪問了三週。回到國內也是個大忙人,去農業區視察了當時的農業生產情況,又去了哈薩克斯坦訪問了導彈基地,直到當年的10月12日才有了閒暇,放鬆了心情,帶著家人去了黑海的皮聰大海角度假。

10月12日,赫魯曉夫的心情非常地好,因為這天蘇聯的“上升號”宇航飛船成功昇天,三名宇航員將繞地球環行17周後回到地球,赫魯曉夫興高采烈地答應了三名宇航員,回來以後給他們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畢竟這代表著蘇聯在太空競爭中勝了美國一籌,也是赫魯曉夫的重大功績。但是幾天以後也就是10月19日,迎接他們的不是赫魯曉夫而是勃列日涅夫了。

▲勃列日涅夫在赫魯曉夫之後成了蘇聯最高領導人

剛掛了電話,莫斯科的勃列日涅夫就打了電話給他,告訴他明天要參加最高蘇維埃特別會議,商討關於農業改組的事宜,表示所有主席團成員都到了,他必須要去。

根據赫魯曉夫的相關回憶錄以及他兒子謝爾蓋的回憶錄內容記載,那天赫魯曉夫照往常一樣與米高揚在海邊散步,說出了心裡話:他們其實不是要我回去開會的,應該是謝爾蓋說的事情。

其實早在之前赫魯曉夫的兒子謝爾蓋就收到了關於伊格納托夫要搞政變的消息,其實是有人向他告密,告密者自稱是伊格納托夫的衛隊長,他告訴謝爾蓋,伊格納托夫聯合了不少人要對赫魯曉夫搞陰謀。

伊格納托夫是當時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也是原先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成員之一,但是在蘇共二十一大的時候沒有進入主席團,這讓他非常不爽,在當年的夏天,按照慣例所有的蘇聯高層領導都會在高加索地區度假,伊格納托夫在整個夏天與蘇聯高層來往非常頻繁,其中就有當時蘇共中央書記的謝列平和克格勃主席的謝米恰斯內,當然也少不了勃列日涅夫。

這些情況告密者都告訴了謝爾蓋,謝爾蓋也告訴了赫魯曉夫,但是赫魯曉夫對此並不在意,他認為這些情況並不可能,因為赫魯曉夫認為告密者說的這些人都不可能對他耍陰謀,因為在赫魯曉夫眼裡,這些人都不成氣候。

不過赫魯曉夫的不在意也不無道理,因為當時蘇共中央第二書記的勃列日涅夫和蘇共中央書記的波德戈爾內都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赫魯曉夫對這兩個人也沒有戒備心。而且赫魯曉夫本身就是通過政變上臺的,搞政變是個高手,早在1953年的時候他就通過政變搞掉了當時蘇聯權力最大的貝利亞,當上了蘇聯最高領導人。1957年他又粉碎了馬林托夫和莫洛托夫發動的政變,徹底將蘇共主席團的成員裡反對他的都趕走了。

此時赫魯曉夫對這個不知真假的政變根本沒放心上。

1957年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發佈了《關於個人崇拜及後果》的秘密報告,將矛頭指向了斯大林,並指出在1935年到1940年間在斯大林集權統治下的各種恐怖活動,包括了當時的各種大清洗活動所監禁和殺害的人數,徹底否定了曾被當成理想與正義化身的斯大林,引起了世界社會主義陣營的激烈震盪。當年波蘭和匈牙利爆發了要求改革的民眾運動,赫魯曉夫則令紅軍趕赴相關國家武力鎮壓。平息了事件之後,蘇聯的這種大國沙文主義形象迅速樹立,使蘇聯國際形象一落千丈,在國內也集結了許多反對赫魯曉夫的勢力。

▲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震驚了世界

由此引發了當年莫洛托夫等人的政變,在當年的蘇共最高會議上,反對赫魯曉夫的一派曾佔優勢,他們一度通過了撤銷赫魯曉夫蘇共中央第一書記的決議,但是處在下風的赫魯曉夫卻通過拖延戰術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他在會上拖延時間,背地裡聯繫了朱可夫,可過朱可夫就出兵包圍了莫斯科,要求開特別中央全會。靠著朱可夫的支持,在接下來的中央全會上赫魯曉夫扭轉了局勢,將莫洛托夫、馬林托夫等人徹底打壓了下去。而勃列日涅夫也在這次政變中因為出色的表現被赫魯曉夫提拔進了中央主席團。

▲莫洛托夫等人曾一度成功逼宮赫魯曉夫

但是這次他失算了,他沒想到他最為器重的部下早已反對他了。

根據相關資料,要搞掉赫魯曉夫的運動其實在1964年初就策劃開始了,策劃的主要人有當時蘇共中央第二書記的勃列日涅夫、蘇共中央主席團委員蘇斯洛夫、中央書記謝列平、克格勃主席謝米恰斯內、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伊格納托夫。

這些人打定主意後就開始了行動,他們逐一同各級領導人談話,對有些人開誠佈公,對有些人則小心翼翼地摸底,還有些人認為不到時候不讓他們知道底細。實際上反對赫魯曉夫的勢力得到的最重要的是軍方和克格勃的支持,這也是許多人在猶豫是否參加政變的時候由於意識到政變是軍方和克格勃的支持所以才選擇了參加政變。他們成功地說服了一大批中央委員支持他們的行動,並認為要在1964年底之前了結事情,所以11月召開的中央全會是最好的時期。

但是在一次重要的會議上,赫魯曉夫曾經試探性地說道:我知道你們要搞政變,那就來吧。這番言語當場就嚇到了所有參與政變的人員,他們一個個地向赫魯曉夫表忠心,尤其是勃列日涅夫,當場嚇的哭了起來。

於是對於發動政變的人員來說他們就等不到11月了,在10月12日中央主席團在赫魯曉夫缺席的情況下由勃列日涅夫主持了會議,一致通過撤銷赫魯曉夫職務的決議。

10月13日,赫魯曉夫回到了莫斯科,在短短9個小時裡形勢發生了變化。此時所有主席團成員及後補委員都到了場,只等赫魯曉夫的到來。赫魯曉夫到達後,謝米恰斯內迅速換掉了所有的警衛。

其實在場的所有委員不是赫魯曉夫一手提拔上來的就是以前與他親密的老官員。赫魯曉夫一上來就遭到了勃列日涅夫的連串批判,之後所有的委員都對赫魯曉夫展開了批判。實際上他們指責赫魯曉夫的是他農業改革的失敗和個人崇拜。

其實在農業改革方面,赫魯曉夫也只是小修小補的改革,經常是這裡搞一下,哪裡搞一下沒有什麼成效。在人事方面變動非常大,許多人對此心生不滿。

赫魯曉夫面對連番衝擊,赫魯曉夫承認了自己的一些錯誤,甚至說到在場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但立馬有人指出“我們不是你的朋友“。

會上人們紛紛指責他的種種錯誤,如“古巴導彈危機“、“在聯合國大會上用鞋子拍桌子“、“中蘇同盟的分裂“,他們把這一切的錯誤都算在了赫魯曉夫的頭上。當天主席團成員從內政外交等種種問題上對赫魯曉夫進行了無數的指責,要求赫魯曉夫就此辭職下臺,但赫魯曉夫拒絕。

▲赫魯曉夫在聯合國大會上拍桌子,損壞了蘇聯的形象

當天赫魯曉夫回家後就默不作聲,不再出門。按理說他這樣一個政治人物來說他一生經歷了無數的風雨,也粉碎了多次政變,但他在會上幾乎毫無作為,回家後也幾乎沒有作為。

10月14日,會議繼續召開。早在7年前,他面對著相似的情況,他曾經拖延時間找了朱可夫幫忙才擺脫了危機。這次他也想故技重施,當他想到要找朱可夫幫忙的時候,此時的朱可夫卻早已被他解除了職務,此時正退休在家。由於朱可夫在軍隊中威望和影響都非常大,他被赫魯曉夫搞下臺之後,對軍方的影響也非常大,與軍方關係非常緊張。之後赫魯曉夫大大縮減了軍方的經費,導致了軍方與赫魯曉夫的矛盾加深。

失去了軍隊和克格勃的支持,赫魯曉夫失去了支持的力量。

▲把朱可夫搞下臺,是赫魯曉夫最大的敗筆

因此在10月14日,赫魯曉夫調不動軍隊,也叫不動克格勃,他不得不'退休“了。

整個事件的經過就是如此,我們可以看出為什麼赫魯曉夫會被勃列日涅夫搞下臺:

一是以反對個人崇拜上位,上位後又大搞個人崇拜;

二是執掌蘇聯後,接連在內政,如農業改革、個人崇拜問題上接連失敗,在外交上,與中國關係破裂、“古巴導彈危機“等事件使得蘇聯國際形象破裂,成為了他下臺的重要因素;

三是對反對他的,尤其是以勃列日涅夫為首的一干人等過於大意,認為他們都是自己一手提拔上來的,不會反對他,也小看了他們;

四是自剪羽翼。在1957年政變中獲勝後,他解除了朱可夫的職務,並削減了軍隊開支,由此失去了軍方支持。克格勃又被反對派佔據,由此失去了軍方和克格勃這兩個最為重要組織的支持,是他失敗的最主要原因。

當然,最終勃列日涅夫能上臺並不是因為他能力很強,而恰恰是因為他是政變主要領導人中能力最弱的。政變主要人員其他人能力都非常強,他們不想自己出頭,一是一旦政變失敗,勃列日涅夫會頂了最大的罪名,二是一旦成功,勃列日涅夫上臺後如果失敗了,也可以為他們定罪。而且勃列日涅夫是個老好人,上臺後蘇共高層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大家皆大歡喜。

因此最終代替赫魯曉夫的,就是勃列日涅夫了。


老威觀史


勃列日涅夫推翻赫魯曉夫取而代之,說起來頗有一點戲劇性的。

(赫魯曉夫在蘇共最高會議上做批判斯大林的秘密報告)

先說說赫魯曉夫,1953年斯大林逝世,當時蘇聯最高領導五人組中赫魯曉夫、貝利亞、馬林科夫、布爾加寧等人經過一輪運籌後,終於穩定了局面,赫魯曉夫擔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成為了蘇聯的最高領導人。

赫魯曉夫上臺後,即著手做了一系列大膽的改革,赫魯曉夫的改革,有些是成功的,但有些則操之過急,其中包括對斯大林的全盤否定。當然,其中最大失誤是在經濟上與外交上。經濟上,沒有根本改變蘇聯重工業過重的問題,雖然在他當政下經濟有所發展,但仍未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的需要,各加盟共和國發展不平衡加劇。而外交上則經歷了波蘭、匈牙利等東歐陣營的動亂;特別是在處理古巴導彈危機上,讓赫魯曉夫的聲望大受影響,蘇共內部對他出現了不滿聲音。

(匈牙利十月事件,蘇聯坦克開進匈首都布達佩斯)

1957年,蘇共內部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布爾加寧等高層,密謀剝奪赫魯曉夫的權力。利用赫魯曉夫一次出國訪問,眾人聯合政治局多數成員召開了政治局會議,決議罷免赫魯曉夫總書記職位。當赫魯曉夫回國後突然看到眾人遞給他的這份決議驚出一身冷汗,但他提出召開緊急蘇共中央全會由全體委員決定他的去留,馬林科夫等人竟然答應了。赫魯曉夫立即利用這個空隙,聯繫了一眾支持他的中央委員,結果大會表決時,馬林科夫等人提出罷免赫魯曉夫的提議沒有通過,赫魯曉夫躲過一劫!

(古巴導彈危機時,美國總統肯尼迪發表電視演說,表示將不惜武力阻止蘇聯導彈進入古巴,這是至今人類最接近全面核戰的時刻)

但是,更富戲劇性的是,1964年,勃列日涅夫、謝列平、蘇斯洛夫、波德戈爾內、米高揚、柯西金等蘇共高層,依葫蘆畫瓢又做了一次這樣的“宮廷政變”,竟然成功了!1964年10月14日,趁赫魯曉夫在黑海之濱渡假時,勃列日涅夫等人完成了蘇共權力交接,勃列日涅夫打電話讓赫魯曉夫回來參加蘇共中央緊急會議。會上,宣佈了有關解除赫魯曉夫所有職務的決定。赫魯曉夫想故技重演,又提出要由中央全會決定他命運。但這次勃列日涅夫等人早有準備,早把擁赫的中央委員清除了,赫魯曉夫只好黯然下臺。

(勃列日涅夫在紅場觀禮臺上)

其實,這次“宮廷政變”勃列日涅夫並非最積極主導者,最積極主導者是謝列平。謝列平40歲就成為蘇共政治局委員、蘇共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是蘇共高層的少壯實力派。但是,他在“倒赫會議”上的一個舉動,讓他失去了問鼎蘇共最高領導人的機會。據說,他在“倒赫會議”上嚴厲抨擊了赫魯曉夫的種種錯誤,甚至在赫魯曉夫面前大拍桌子,讓許多害怕蘇聯會再出現一位“斯大林式”的強勢領導人的中央委員們十分恐懼,於是平時平和低調的勃列日涅夫高票當選了蘇共第一書記。從此,蘇聯進入了勃列日涅夫時代,也進入了蘇聯巔峰時代。


50後男人


一直以來,普遍認為勃列日涅夫上臺是偶然的。赫魯曉夫留下權力真空後,幾方相爭不下才把勃氏推到前臺,勃氏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人物,原因就是他平庸。

然而,歷史的某些真相往往被厚厚的政治帷幕遮捂著。赫魯曉夫的下臺,勃氏就是主謀。蘇聯解體後,解密的檔案撕開了一些歷史表象,1964年10月赫魯曉夫下臺,是勃列日涅夫策動的結果。

據赫魯曉夫小兒子謝爾蓋回憶,赫魯曉夫被髮難半個月前,就已經收到密報,勃列日涅夫、波德戈爾內等人勾連頻繁準備扳倒赫氏,米高楊和卡岡諾維奇的女兒都透露了類似的信息,但自信的赫魯曉夫沒有理睬,也許年過古稀的他已經沒有了以往清除貝利亞和“莫洛托夫反黨集團”時旺盛的鬥志。赫氏依然悠然在皮聰大度假。

1964年10月12日,正是赫氏在皮聰大時,勃列日涅夫就在莫斯科召集了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並作出一個關於制定國民經濟計劃一些問題的決議,決議中對第一書記赫氏提出了批評。這就意味著倒赫行動開始,同時也是結果。因為之前勃列日涅夫在軍政界做了大量的工作,會議只是兌現承諾的儀式,正是這個儀式結束了赫魯曉夫的政治生涯。決議作出了還得需要赫氏過過堂,於是由蘇斯洛夫代表主席團致電赫氏返回莫斯科。

赫魯曉夫沒放下電話,就明白了一切。難以置信的是,與十一年前的他判若兩人,他很冷靜,好像早就作出了決定 :假如僅僅涉及到我的去留,我不準備反抗了。確實,赫氏什麼也沒做,就靜等第二天飛回莫斯科。然而正是他的沉默,搞得勃氏一幫人坐立不安,還後悔電話打的太早了,整整一個晚上,第一書記可是有時間採取措施啊!13日的莫斯科之夜惶恐不安,勃列日涅夫每隔一個小時就給克格勃頭目打電話詢問情況,儘管對方一再保證若有異動立即報告,但勃氏還是害怕的要命,怕的是赫氏天亮後沒有返回莫斯科,怕的是此時第一書記已經在調動衛隊,如果……赫魯曉夫會把我們統統槍斃的。

但是,什麼都沒有發生。赫氏回到莫斯科,旋即參加會議,在會上委員們爭先恐後地攻擊了赫氏以表明自己的堅定立場,唯有米高楊持有不同意見。冷靜的赫魯曉夫這時注意到會上只有勃列日涅夫、柯西金和波德戈爾內沒有吭聲,沒有發言並不意味他們有異義,相反,遲遲沒有登場的,往往就是一場戲的主角。接下來會議要求赫氏在一份退休聲明上簽字。簽字後赫魯曉夫發表了告別講話,除了否認對他的幾點指責,語氣還算平靜,畢竟,大勢已去。

自此,赫魯曉夫在政治舞臺上消失了。作為一個養老金領取者安度晚年。

赫魯曉夫的下臺,有其複雜的客觀因素。赫氏在某些領域的格局調整觸動了一些人的利益,這些人恰恰成為了勃列日涅夫的社會基礎,其次是在國內外重大決策方面,赫氏卻有失誤魯莽表現。平心而論,勃列日涅夫扳倒赫氏也不能簡單的用“陰謀論”來概括,在14日大會報告裡列出的赫魯曉夫十五條錯誤,確實有的放矢,絕非無中生有,基本一語中的。赫氏在一些重大外事活動中時有信口開河傲慢無禮之舉,譬如,在大眾廣庭竟然說保共總書記日夫剋夫“食客”,對兄弟黨表現出大國沙文主義傾向。

勃列日涅夫逼退赫氏,沒有重蹈七年前馬林科夫莫洛托夫的覆轍,是因為“團結”了多數。當他被赫氏從國家元首降為黨的第二書記,雖然沒有了紅地毯和少了前呼後擁,但,恰恰是這個位置使他能夠廣泛聯絡各加盟共和國及各州領導層,而且是正大光明行使職務行為,這無疑在組織上給勃氏提供了保障。再是,勃列日涅夫成功拉住了軍隊和克格勃等一些強力機構部門,而後者為勃氏“做事”保駕護航,使勃列日涅夫在短短三天裡實現了權力場的“吐故納新”。

由此看,勃列日涅夫不平庸。

當然,在赫氏當政的十一年裡,蘇聯也有長足進步,民生有所改善,被稱為“赫魯曉夫樓”的工人新村星羅棋佈,居住條件改善了很多;也正是赫魯曉夫時代結束了恐怖,為在肅反中無辜被殺的人恢復名譽,沒有了隨意逮捕和清洗,不得不說這是個社會進步;農產品收購價格提高,減輕了稅負,在科技領悟取得了不少成果,東西方確立了新的關係……

1971年9月,赫魯曉夫因病去世,埋葬在莫斯科聖母公墓,其墓碑由一個被他生前批判過的著名雕塑家畫家因斯特.涅伊茲韋斯特內設計。赫魯曉夫靜靜地待在那裡,深邃的目光透過方孔,一直凝視著俄羅斯的天空。

他的兒子說,當走過赫魯曉夫墓前沒有一個人能夠無動於衷。

2018.12.1

參閱資料

《赫魯曉夫下臺 內幕》,謝.赫魯曉夫著,中央編譯出版社2000年4月第3版

《權力與命運-入主克里姆林宮的個人命運》,索爾.舒爾曼著,北方文藝出版社1999年第2版

《最後的遺言》,赫魯曉夫著,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88年12月第一版


掌上三言兩語


“同志們,你們說了我這麼多問題,可當初會上討論時,你們誰也沒有反對,誰也沒有給我指出過啊。”赫魯曉夫含淚辯解,這是他被推翻前的最後一幕。

在蘇聯權力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下,儘管有最高決策機構,但赫魯曉夫經常1個人說了算,許多高級領導人被迫同意他的做法。這麼一個手握重權的人,居然被撤職,也挺稀罕。

勃列日涅夫發動"宮廷政變”讓赫魯曉夫下臺,從此開始長達18年的執政,從1964年到1982年。那麼,他憑什麼可以推翻赫魯曉夫?

從勃列日涅夫的角度來看,他是一個機關裡的老好人,很會處理各方面的人際關係,因此能夠團結一批人。

他治下的蘇聯,沒有什麼創新,大家得過且過。比如1981年是阿塞拜疆共和國成立60週年的日子,勃列日涅夫在慶祝大會上講話,居然拿錯講話稿念起來。後來,他明白讀錯稿件,說了一句:“同志們,這可不是我的錯。”聽眾們善意的笑笑,早已習慣他的“和事佬”風格。

無論勃列日涅夫的治國水準怎麼差,但是他的親和力是足夠的,可以串聯那些被赫魯曉夫弄得緊張兮兮的高官們,結果就領導了“集體反水”的政變。

從赫魯曉夫的角度來看,他的性格過於火爆,“急性子”加“暴躁狂”,這是政治家嚴重的缺點。

赫魯曉夫曾給世界人民留下經典時刻,在聯合國大會發表講話,居然脫下鞋子敲著講臺演講。在蘇聯國內更是這樣,繁忙的書記處為他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赫魯曉夫稍有不滿意,就會任性罵他們是“笨蛋”“黑狗”。

可想而知,他的人緣會壞到什麼地步。這給勃列日涅夫以可乘之機,更讓勃列日涅夫吃驚的在後面,赫魯曉夫下臺後居然整個蘇聯沒有任何為他辯護的言論和行動。

赫魯曉夫的下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民意基礎”,它的治國讓老百姓煩透了。

斯大林時期,蘇聯人因為搞發展戰略,生活水平沒多少提高,精神狀態卻已經十分疲憊。而赫魯曉夫上臺之後,蘇聯人更是被他的“好大喜功”折騰得要死。

赫魯曉夫到底做了什麼呢?他常常說大話,而事情卻幹不到位;他常常任意許諾,而群眾卻遭遇失望;他常常到處指責,而人們早已厭倦。

這樣的赫魯曉夫遲早要吃虧,因為作為蘇聯最高領導人,他在群眾中的威信已經急劇下降,最後必將讓自己陷入孤立。


子屠龍


勃列日涅夫是大智若愚的典型,看起來不顯山不露水,實際上無論治國安邦還是玩弄權術,鋒芒畢露、不可一世的赫魯曉夫都不是勃列日涅夫的對手,因此赫魯曉夫最終被勃列日涅夫推翻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1964年的赫魯曉夫看起來沒有任何要結束政治生命的跡象,他進行了多次外事訪問,先是去埃及訪問了兩週半,後來又去了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訪問了三週。回到國內也是個大忙人,去農業區視察了當時的農業生產情況,又去了哈薩克斯坦視察了導彈基地,直到當年的10月12日才有了閒暇,春風得意的赫魯曉夫還帶著家人和親信到了黑海邊,度過了為期幾周的旅行療養。

這一年的赫魯曉夫的確非常風光,他被授予了“蘇聯英雄”的稱號,讓自己胸前的勳章增加到了27枚。蘇聯的宇宙飛船將3名宇航員成功送入了太空,繞地飛行17周,取得了對美國“太空競賽”的一次重大勝利。

1964年4月17日是赫魯曉夫的70歲壽辰。蘇聯黨和政府為他舉辦了隆重的慶典,其規模和聲勢僅次於1949年慶祝斯大林的70歲壽辰。祝壽活動上,勃列日涅夫宣讀了由全體蘇共領導人集體簽名的賀信,向“最親密的朋友和同志,表示特殊的敬意”。勃列日涅夫還代表黨和政府,給赫魯曉夫頒發了第四枚金星勳章,並親吻了他三次,晚上還舉行了大型招待會,赫魯曉夫沉醉在一片歡樂幸福的氣氛之中。

但正是在這一年,赫魯曉夫的命運急轉直下。他不僅失去了至高無上的最高權力,而且政治生命戛然而止,被迫“退休”。以勃列日涅夫為首的蘇共主席團成員,密謀了一場不流血的宮廷政變,把他從蘇聯最高領導人的位置上拉下馬來。赫魯曉夫也成為了蘇聯歷史上,唯一被宮廷政變推翻的最高領袖。

當然了,這並非是勃列日涅夫一個人的功勞,而是以他為首的蘇共高層共同謀劃的結果。

而且,赫魯曉夫被密謀推翻也並非僅此一次。 早在1957年6月,赫魯曉夫就遭遇了第一次“宮廷政變”。當時他正在芬蘭進行國事訪問,莫洛托夫和馬林科夫等人經過秘密籌劃,準備召開主席團會議,將赫魯曉夫趕下臺。

赫魯曉夫回國後,在莫洛托夫等人組織召開的會議上,以8票贊成,4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撤銷赫魯曉夫黨內職務的決議。

但是處在下風的赫魯曉夫卻通過拖延戰術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他在會上拖延時間,背地裡聯繫了朱可夫,可過朱可夫就出兵包圍了莫斯科,要求開特別中央全會。靠著朱可夫的支持,在接下來的中央全會上赫魯曉夫扭轉了局勢,將莫洛托夫、馬林托夫等人徹底打壓了下去。而勃列日涅夫也在這次政變中因為出色的表現被赫魯曉夫提拔進了中央主席團。

1964年10月12日,蘇聯召開了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主持會議,大家一致意見由勃列日涅夫給赫魯曉夫打電話,請他回莫斯科。

勃列日涅夫和赫魯曉夫通電話時的聲音有點發抖:“赫魯曉夫同志,我們請您回來……,” 勃列日涅夫很緊張,雖然在赫魯曉夫飛回來前權力掌握在自己手裡,並得到了克格勃、內務部和武裝力量的支持。

10月13日赫魯曉夫回來了,而此時他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赫魯曉夫走進克里姆林宮裡的黨中央主席團的會議室,看著他的下屬們,然後不滿地問:“這裡發生了什麼,誰主持會議?”主席位子空著。赫魯曉夫習慣地坐上去。宣佈開會。他說:“誰說話,什麼問題?”開始了墳墓裡一樣的寂靜。

其實在場的所有委員不是赫魯曉夫一手提拔上來的就是以前與他親密的老官員。赫魯曉夫一上來就遭到了勃列日涅夫的連串批判,之後所有的委員都對赫魯曉夫展開了無情的批判。對赫魯曉夫來說實際上已經形成眾叛親離的局面。

赫魯曉夫想要召開中央全會來挽回敗局,但為時已晚,各加盟共和國和自治共和國及各州委的書記們都已被勃列日涅夫、蘇斯洛夫等人做好了工作,站到了他們一邊。

四面楚歌的赫魯曉夫淚流滿面的說:“同志們,我有這麼多的錯誤,可是你們之前為什麼不指出呢?沒有人告訴我呀!”

但這一次,赫魯曉夫卻沒能再次上演奇蹟,他只能無奈地在勃列日涅夫等人炮製的“辭職聲明”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至於赫魯曉夫之所以會被勃列日涅夫推翻的主要原因:

一是赫魯曉夫以反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上位,他徹底否定斯大林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產生了巨大的思想震盪,一時間整個共產主義陣營中思想一片混亂。而蘇聯的老大哥地位也因此被大大削弱,而赫魯曉夫上位後又大搞個人崇拜;

二是赫魯曉夫執掌蘇聯後,接連在內政,如農業改革、個人崇拜問題上接連失敗,在外交上,與中國關係破裂、“古巴導彈危機“等事件使得蘇聯國際形象破裂,成為了他下臺的重要因素;

三是赫魯曉夫混亂的改革觸動了蘇聯精英階層的利益。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赫魯曉夫取消了“幹部終身制”,這令很多人都從內心感到不滿。

四是赫魯曉夫對勃列日涅夫等下屬過於大意,因為勃列日涅夫、波德戈爾內、謝列斯特、謝列平等基本上都是赫魯曉夫親手提拔的年輕人,不會也不敢反對自己;

五是赫魯曉夫自剪羽翼。在1957年政變中反敗為勝後,他解除了朱可夫元帥的職務,並削減了軍隊開支,克格勃又被反對派佔據,由此失去了軍方和克格勃的支持,是他失敗的最主要原因。

勃列日涅夫取代赫魯曉夫可以說是歷史的必然,勃列日涅夫的治國安邦能力明顯強於赫魯曉夫。蘇聯在勃列日涅夫時期發展到了巔峰,不僅經濟總量僅次於美國成為世界第二,蘇聯人民安居樂業,而且是軍隊數量坦克數量核武器數量等方面都遠遠超過美國的第一軍事強國,成為世界上唯一可以與美國抗衡的超級大國,並一度佔據上風。

當然,勃列日涅夫時期也是蘇聯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勃列日涅夫的保守使蘇聯領導層嚴重老化,貪汙腐敗現象嚴重,尤其是勃列日涅夫發動阿富汗戰爭使蘇聯長期陷入戰爭泥潭是重大失誤,埋下了導致蘇聯解體的巨大隱患。


厚德載物49847


1964年的赫魯曉夫很忙,對外進行了多次外事訪問,對內深入農村和科研院所考察,還抽空視察了蘇聯的導彈基地。同時,赫魯曉夫還擠出時間,帶著家人和親信到了黑海邊,度過了為期幾周的旅行療養。

這一年的赫魯曉夫也非常風光,他被授予了“蘇聯英雄”的稱號,讓自己胸前的勳章增加到了27枚。蘇聯的宇宙飛船將3名宇航員成功送入了太空,繞地飛行17周,取得了對美國“太空競賽”的又一次重大勝利。

(赫魯曉夫舊照)

也正是在這一年,赫魯曉夫也非常倒黴。他的政治生命戛然而止,他“被退休”了。以勃列日涅夫為首的蘇共主席團成員,密謀了一場不流血的政變,把他從蘇聯最高領導人的位置上拉下馬來。他也成為了蘇聯歷史上,非正常下臺的蘇共總書記。

當然了,這並非是勃列日涅夫一個人的功勞,而是以他為首的蘇共高層共同謀劃的結果。而且,赫魯曉夫被密謀推翻也並非僅此一次。

早在1957年6月,赫魯曉夫就遭遇了第一次“政變”。當時他正在芬蘭進行國事訪問,莫洛托夫和馬林科夫等人經過秘密籌劃,準備召開主席團會議,將赫魯曉夫趕下臺。

赫魯曉夫回國後,在莫洛托夫等人組織召開的會議上,以8票贊成,4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撤銷赫魯曉夫黨內職務的決議。

但赫魯曉伕力挽狂瀾,執意要求召開中央全會。在其後的中央全會上,赫魯曉夫奇蹟般的反敗為勝,挫敗了莫洛托夫等人的企圖。

但這一次,赫魯曉夫卻沒能再次上演奇蹟,他無奈地在勃列日涅夫等人炮製的“辭職聲明”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那麼,為什麼勃列日涅夫等人能輕易的扳倒如日中天的赫魯曉夫呢?

(斯大林舊照)

關於赫魯曉夫的倒臺,原因是很複雜的。

一、赫魯曉夫高調批判斯大林搞個人崇拜,自己卻重蹈覆轍。

在蘇共第20次黨代會上,赫魯曉夫憑藉著一個政治家一往無前的勇氣,以“秘密報告”的形式,揭露了斯大林時期的種種罪行。他在大會上慷慨陳詞了近4個小時,尤其把斯大林執政時期大肆渲染個人崇拜的行為,批得體無完膚。並帶頭承諾,徹底擯棄個人獨裁,實行集體領導。

但是,當赫魯曉夫在剪除了貝利亞,粉碎了馬林科夫、卡岡諾維奇、莫洛托夫的3人集團,集黨政大權於一身後,似乎又重新回到了斯大林的老路,陶醉於獨裁者的一言堂和權欲的無限膨脹之中。

尤其是在下臺的前兩年,身兼蘇共第一書記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的赫魯曉夫,隨著手中的權利越來越大,專橫獨斷愈發突出。

他的眼裡從來就沒有主席團的存在。對主席團其他成員的意見,他也常常置若罔聞。在各種重要的會議上,他可以隨意粗暴地打斷別人的發言,也可以當眾對其他政要肆意批評,毫不顧忌對方的感受。

甚至在聯合國大會上,他也可以不顧國家和領導人的形象,在眾目睽睽之下,脫掉臭烘烘的黑皮鞋,猛敲桌子。

於是,一個上臺之初將個人獨裁棄之如敝履的人,卻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專制者。到處都懸掛著赫魯曉夫的畫像,到處都能聽到人們對他的頌揚。他的事蹟被拍攝成影片《我們的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他的語錄成為經典,被各種文件、書刊、講話引用。

而此時的赫魯曉夫,卻失去了當初批判斯大林的勇氣和魄力,在崇拜和獨裁面前,被擊垮了,顯得軟弱無力。

(赫魯曉夫舊照)

二、赫魯曉夫的經濟改革未能成功,導致國內經濟不景氣。

赫魯曉夫為了提振蘇聯經濟,上臺後,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尤其是對農業的改革力度,非常大。

他先後提出開荒種地,強力推行種植玉米,取消集體農莊的農產品義務上交制度等。但是他的這些改革,多半都帶有個人行政命令,並不切合蘇聯的實際情況。大面積墾荒的結果,帶來了生態災難。蘇聯大部分氣溫偏低的區域,也並不適合種植玉米等。

這些經濟改革不但沒有改觀蘇聯的經濟,反而在他執政期間,經濟增長出現了下滑。

(勃烈日涅夫舊照)

三、赫魯曉夫取消領導幹部終身制,動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

在赫魯曉夫的倡導下,黨內選舉產生的各級幹部,要按照一定的比例經常更換。每次換屆選舉時,中央委員都要更換近25%。在他下臺前的一次蘇維埃代表選舉中,有近70%的代表發生了變化。

同時,赫魯曉夫還取消了各級幹部的福利待遇,如配車、津貼、住房補貼等。

這樣做的後果,就讓一大部分官員站在了赫魯曉夫的對面,對他的改革和其他政策產生了牴觸情緒,也在無形中,催生了眾多“倒赫派”。

因此,在1964年的那場不流血的“政變”中,主席團成員幾乎全部成了赫魯曉夫的對手,他面對的是眾口一詞的責難和批評,沒有一個人對他予以聲援。

實際上,赫魯曉夫的下臺,也和他太過“輕敵”有關。

早在勃烈日涅夫等人從1964年初策劃“倒赫”密謀起,赫魯曉夫的兒子謝爾蓋就得到了消息,說有人在收集赫魯曉夫的材料,準備將他趕下臺。謝爾蓋也在第一時間,將消息告訴了他的父親。

但赫魯曉夫太過自信和輕敵。一來,他有1957年挫敗第一次“倒赫”的底氣。二來,這些人中間,很多都是他親自提拔的親信,赫魯曉夫不相信這些親信們,會反戈一擊。

但偏偏就是被赫魯曉夫“拯救”的勃列日涅夫,撥通了他在黑海邊休假別墅裡的電話,把他騙回了莫斯科。並精心組織了一次不流血的“宮廷政變”,讓赫魯曉夫被突然的“逼宮”搞得狼狽不堪,毫無反抗之力,不得不束手就擒,接受“被退休”的現實。

就這樣,執掌了11年蘇聯的赫魯曉夫下臺了。在度過了7年孤獨鬱悶的退休生活後,赫魯曉夫於1971年9月11日黯然去世。


張生全精彩歷史


1964年10月14日,當赫魯曉夫在黑海之濱度假時,勃列日涅夫等人在莫斯科發動了政變,赫魯曉夫“被退休”,勃列日涅夫成為蘇聯的領導人。那麼,這個勃列日涅夫為什麼可以輕易地推翻赫魯曉夫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穿越歷史瞭解真相。

1953年3月1日,斯大林出現了嚴重的中風。3月5日,斯大林終於離開了人世。在斯大林去世後,由馬林科夫擔任新的部長會議主席,貝利亞則掌管秘密警察力量和國家核導彈計劃,赫魯曉夫為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但此職務的權力僅集中宣傳和意識形態上,政治和經濟事務則落入馬林科夫和貝利亞手中。起初,蘇聯的大權落在了貝利亞的手中,但不久之後,馬林科夫就聯合赫魯曉夫將貝利亞以叛國罪處決。隨後,老謀深算的赫魯曉夫搞掉了昔日的盟友馬林科夫,成為了蘇聯的最高領導人。

隨後,赫魯曉夫在國內外盡情地開始了自己的表演,種玉米、皮鞋妙用,大鬧聯合國,玩得很嗨呦!但是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玩了一輩子鷹,最後被鷹啄瞎了眼。1964年10月12日,蘇聯的三名宇航員乘坐一艘宇宙飛船離開地球。當宇宙飛船完成各種調試後,赫魯曉夫通過無線電話與宇航員通話,祝賀他們成功。此時的赫魯曉夫並沒有發現,其他電話已經打不通了,他已失去與外界的一切聯繫。

1964年10月14日,赫魯曉夫的門生謝列平、蘇斯洛夫、勃列日涅夫等人揹著他召開的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上,解除他的一切職務,成為“特殊養老金領取者”。官方宣佈他去職的原因是“年邁和健康狀況惡化” ,自此從公眾視野中消失。赫魯曉夫萬萬沒有想到會被自己一手提拔的門生給推翻了,這一次勃列日涅夫等人之所以能夠輕易地推翻赫魯曉夫,是因為赫魯曉夫是被蘇聯的高官們集體”背叛“。那麼,赫魯曉夫到底做了什麼,遭到了蘇聯高官們的集體”背叛“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赫魯曉夫身邊的人不贊成他採取自由主義行動,批判斯大林,庇護索爾仁尼琴和特瓦爾多夫斯基,嘗試同西方尋找共同語言,裁減軍隊和壓縮軍工生產。二是赫魯曉夫影響蘇聯大國形象。在古巴導彈危機中,赫魯曉夫最後認慫了,嚴重地損害了蘇聯的影響力。除此之外,赫魯曉夫又做了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嚴重地影響了蘇聯的國際形象,為蘇聯的高管們所不齒。三是赫魯曉夫的幹部政策不得人心,很多人都想安穩的生活,但赫魯曉夫卻造成人心惶惶,謝列平也被其他策劃者說動,造成高官集體發動“政變”,赫魯曉夫焉能不敗呢?

在推翻赫魯曉的“政變”中,謝列平和蘇斯洛夫是主導者,而勃列日涅夫最多隻能排在第三位,但他卻成為事後最大的受益者。在赫魯曉夫被推翻後,謝列平和蘇斯洛夫為爭奪大位陷入僵持,為避免兩敗俱傷,於10月14日舉行的蘇共中央全會上推舉勃列日涅夫為蘇聯最高領導人。隨後,勃列日涅夫又使用手段將謝列平和蘇斯洛夫搞掉,成為最後最大的贏家。

總之,赫魯曉夫的下臺完全是他自己咎由自取,不得人心,眾叛親離,被集體“背叛”。而這次政變中,勃列日涅夫完全是躺贏,謝列平和蘇斯洛夫等人都為他做了 嫁衣。接下來,進入勃列日涅夫時代,他比赫魯曉夫更會玩呦!


密探零零發


政治是最無情的,也是最現實的。與其說是勃列日涅夫推翻了赫魯曉夫。不如說是蘇聯高官們集體‘’政變‘’推翻了赫魯曉夫。因為赫魯曉夫推要奪取他們的奶酪。

赫魯曉夫應該是蘇聯歷史上最後一個‘’共產主義者"要不然他也不會在美國的領土上,公然宣佈要埋葬美利堅。從而引發美國民眾的抗議。應該說,赫魯曉夫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志大才疏之輩。赫魯曉夫失敗在於兩個關鍵點,一是古巴導彈危機。二是他試圖觸動蘇共高層的實際利益。因而被趕下臺。至於說勃列日涅夫,這事和他沒有關係。當時他資歷潛,還輪不到他動手。他之所以上臺。也是妥協產物,但令蘇共高層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庸才可以掌控蘇聯十八年。赫魯曉夫下臺 ,是蘇聯高層的“集體行為”。

赫魯曉夫最大失誤就是要廢除領導終身制。令人詬病的"錢袋"制度。又意圖廢除領導終身制。這徹底得罪了所有的官僚階層。這些既得利益者,寧可喪失一切,也要維護自己的切身利益,引發 了這些特權階層的強烈不滿,再就是赫魯曉夫推行的“鬆動”不得引發蘇聯高層不安,尤其是赫魯曉夫與歐美和解,蘇聯高層認為讓步過多,古巴問題。讓蘇聯丟盡顏面,再就是他批判斯大林個人崇拜,但他自己卻也陷入了個人崇拜的旋窩中,就此蘇聯高層認為,赫魯曉夫不適合繼續當領導人。最關鍵是赫魯曉夫的幹部政策不得人心,很多人都想安穩的生活,但赫魯曉夫卻造成人心惶惶,謝列平也被其他策劃者說動。他們嫉極度憎恨赫魯曉夫。他們就此上下聯繫,秘密謀劃推翻赫魯曉夫。

在公元1964年10月13日,正在黑海皮大聰度假的享受假期的赫魯曉夫接到蘇斯洛夫的一個緊急電話。說有緊急情況需要其立即返回莫斯科處理。赫魯曉夫不得不中斷休假。乘坐公務飛機返回 莫斯科伏努科沃機場,但眼前的一切卻讓赫魯曉夫驚駭、偌大的候機樓,卻空無一人。已經戒嚴了。整個機場就一個迎接他的人,蘇共中央書記老好人米高揚。

隨即,赫魯曉夫被“裹挾”著進入蘇共中央大樓。所有的蘇聯高官集體抨擊赫魯曉夫的“錯誤”。而赫魯曉夫如同待宰的羔羊一樣,等待著審判。在第二天的蘇聯《真理報》發佈消息:“由於健康原因,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赫魯曉夫退休”。至此。赫魯曉夫成為蘇聯歷史上,唯一一個活著下臺的領導人。1971年,赫魯曉夫去世。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