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標:漢陽方艙醫院!德州市立醫院赴武漢醫務人員任華琳:“交完班後,我們喊著武漢加油離開了病房”

座標:漢陽方艙醫院!德州市立醫院赴武漢醫務人員任華琳:“交完班後,我們喊著武漢加油離開了病房”

2月13日凌晨4點到10點是我進入武漢漢陽國博方艙醫院的第一輪班。雖是4點接班,但我們一行5名醫生、8名護士凌晨2點就要起床準備物資裝備,乘班車到達方艙醫院。方艙醫院的病患通道和醫護通道是完全隔離開的,並且均為單向通行。我們進入後立即清潔消毒,然後耐心細緻的穿上一層層的隔離服、防護服、手套、鞋套、護目鏡,做好全套防護準備,並相互檢查,這一過程大約花費了1個小時的時間,直到確認防護安全無誤後才能進入方艙醫院的隔離病區。

坐标:汉阳方舱医院!德州市立医院赴武汉医务人员任华琳:“交完班后,我们喊着武汉加油离开了病房”

一進入病區還是有點忐忑的,因為這是第一次接觸確診的新冠患者,而且還是這麼多。在這個空曠的大展館中分為一個個隔斷,整整齊齊排列著一張張床,這裡目前總共入住了800多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也許大家對這個數字的概念不是很清楚,不過對比一下我們山東省到目前為止一共累計確診患者500餘人的數字,你就明白武漢的形勢是多麼的嚴峻!

坐标:汉阳方舱医院!德州市立医院赴武汉医务人员任华琳:“交完班后,我们喊着武汉加油离开了病房”

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巡視患者瞭解病情,監測體溫與血氧飽和度,重點是排查重症患者,雖然方艙醫院應該收治的是輕症患者,但也有不少患者是普通型的,甚至是重型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及時穩定患者,儘快聯繫轉院。剛接班就有一個30來歲的患者來護士站說胸悶、憋氣,雖然語言溝通有點障礙,但我也馬上察覺到他的狀態確實不好,我立即予以監測血氧,血氧飽和度是92%,但心率很快,約115次/分,我們立即予以吸氧,安撫患者情緒,並馬上聯繫指揮部。很快120的轉運車就到了,我們立即把他攙上輪椅,護送上救護車。整個夜班我們轉走了三位重症患者。

坐标:汉阳方舱医院!德州市立医院赴武汉医务人员任华琳:“交完班后,我们喊着武汉加油离开了病房”

說實話在方艙裡感覺時間過得很快,轉完病房不一會天就亮了,大家陸續起床,洗刷、吃飯、活動身體,恍然間有一種身處大學宿舍的感覺,我就像樓管阿姨,看著大家忙碌著!這時有一位阿姨拿著CT片子操著武漢普通話過來問:“你似醫僧還似護似啊?”我趕緊笑著說:“我是醫僧。”她也笑了出來,問我好幾天沒發燒了,也沒什麼症狀,什麼時候能回家啊?我拿著她做的幾次肺部CT對比看了一下,前期確實很重,雙肺散在的多發的磨玻璃影,但後期看著片子是明顯的吸收好轉了,我說阿姨您真是不錯,前期看著很重,目前看您的狀態恢復的真好,她說前期是憋氣很厲害,不過最近一直都沒事了,我給她解釋出院的標準是臨床症狀緩解,體溫正常,影像學明顯好轉,再有兩次核酸檢測都呈陰性才能出院,我們會盡快給您安排,她很高興,說著感謝就離開了。沒想到就在這一過程中就排了有十來個人拿著片子找我問病情,我還真有點緊張,但我還是耐心和他們解釋,分析情況,對他們鼓勵,最終大家都滿意的回去了。還有一個阿姨說你們就這樣一直不睡不吃不喝啊?你們來援助我們武漢真是感謝你們了。聽到這句話還真是心裡熱乎乎的。說實話這次來武漢支援的303人醫療隊有不少是來自省內大三甲醫院重症、呼吸危重症的骨幹主力,甚至是主任醫師,大家原以為去黃岡支援,到了這裡瞭解情況後心裡有一定的落差,覺得自己的專業無用武之地,可瞭解目前武漢的形勢後大家還是毫無怨言精神百倍的投入到工作中。我心裡想著要是我們能把這些人都治好了,看著他們順利出艙了,那得是個怎樣的成就感啊!

接班時間到了,交接完病人又大約過了半小時。我們喊著武漢加油離開了病房,有不少病人給我們豎起大拇指。脫去防護裝備時要進行更嚴格的消殺,因為此時的防護服已成為汙染物,每脫一層都要進行嚴格的自身消毒,小心汙染,整個過程下來大約是半個多小時。等著我們這一隊人一起離開方艙醫院已經是下午1點多了。終於可以回酒店休息了,回酒店也不輕鬆,有感控組的同事們給我們消殺,指導我們回去怎樣處理,他們也十分辛苦!是為了我們這一團隊的零感染在默默付出!回房間收拾結束已經是下午2點多了,終於可以睡會覺了。

大家最近可能在電視上看到了一些方艙醫院跳廣場舞的視頻,可是我們不會啊!實在不行下次進去我教他們做廣播操吧,那個在醫院練過好多次了,我挺熟,哈哈!

坐标:汉阳方舱医院!德州市立医院赴武汉医务人员任华琳:“交完班后,我们喊着武汉加油离开了病房”

我們雖在前線但也時刻能夠感受到大家對我們的關心和支持!領導去家中慰問,同事朋友們不時發來的微信,駐地還有商會送來的慰問品!真的十分感謝!

今天武漢天氣不好,現在外邊開始狂風暴雨,聽說咱德州也下大雪了,這個春天可真夠冷的!但我相信總會有春暖花開的那一天,等疫情過後,我們摘下口罩,再去彼此擁抱吧!

任華琳

2020年2月14日 晚上

德州日報新媒體出品

通訊員|楊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