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石林這位“斜槓青年”防“疫”中有使不完的勁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對於昆明市石林縣公安局禁毒大隊的民警羅開傑來說,今年的開年異常繁忙。

云南石林这位“斜杠青年”防“疫”中有使不完的劲

羅開傑工作日常。石林縣公安局供圖

作為查緝中隊長,他帶隊在石林蓑衣山服務區蹲守公開查緝毒品一去就是半個月,期間研判彙總各類線索,抓捕零星販毒和吸毒人員白加黑連軸轉。

原本想著趁春節假期放鬆幾天,大年初一關注到肺炎疫情的他給大隊長打來電話:“馬大,在家閒著心慌,我還是來上班吧。”就這樣,還沒接到縣局徵召令的羅開傑回到了工作崗位,從查緝毒品的前沿陣地,來到了石鎖高速石林北疫情防控堵卡點。

1月27日,縣局召開緊急會議,組建疫情防控指揮體系,其中一項重點任務就是成立30人的突擊分隊。為了保證突擊分隊隊員和家人的安全,工作任務特殊,需全程封閉管理,不能回家、不得外出,直至任務結束。有意願參加的同志自願報名。

“楊副,我報名!”副局長、突擊分隊隊長楊和平話音剛落,羅開傑已將手高高舉起,而會場上“我報名、我參加、我願意”的聲音此起彼伏。

他站起身來說到,“楊副,我知道你們好幾個領導早就報名了,我是共產黨員,這種關鍵時刻,我必須得上;況且我是緝毒警,和好多身體帶“病毒”的嫌疑人打過交道,有一定經驗,病毒沒有那麼可怕,何況這是在幫助人,趁此機會我也閉關修煉一下內功。

不到3分鐘,報名人數遠遠超過需要的隊員數,大家紛紛在請戰書上按下鮮紅的手印。

突擊分隊駐守留觀點的第一天就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在第一次支部大會上,細心的羅開傑向支部書記建議組建留觀點微信工作群方便大家溝通聯繫,作為警務“小教官”的他毫不客氣地承攬了這項工作。

云南石林这位“斜杠青年”防“疫”中有使不完的劲

羅開傑工作日常。石林縣公安局供圖

留觀點的工作不僅是“體力活”,還是“技術活”。不僅身體被“隔離”,更令人難以承受的是長期高壓緊繃的精神狀態。

留觀點的輔警大多都是20歲左右的小年輕,缺乏工作經驗,抗壓能力不足。新鮮感過去後,輔警小張、小陳害怕被感染,安排工作時總是推三阻四,有了放棄的念頭。作為小組長的羅開傑收集了新冠肺炎預防知識、公安民警輔警疫情防護教學片等發在微信群供大家學習,利用支部學習為突擊分隊全體人上了一堂《疫情當前作為一名人民警察、一名中國公民的責任與擔當》振奮人心的黨課。

“事關全縣人民的生命安全,不管有多困難,我們都要把經留疫區的群眾勸到留觀點留置觀察。我們都是年輕人,要堅定信心、相信科學,多鍛鍊身體提高免疫力,病毒見了我們也會被嚇跑”。課後兩位小年輕找到小羅,敞開心扉,吐露心聲,從生活瑣事談到人生理想,陣陣笑聲打破了凝重的氣氛……之後倆人不僅留了下來,還成了工作上的積極分子。

云南石林这位“斜杠青年”防“疫”中有使不完的劲

羅開傑工作日常。石林縣公安局供圖

除了做好留觀點巡邏防控、安全保衛外,每天指揮部推送的工作專報上,他最關注的是有沒有去過疫區又不自願留觀這一部分人的情況。如果這部分人不隔離且真的攜帶病毒,可能會危害一村、一寨甚至全縣人民,後果不堪設想。每次指揮部發出實地核查指令,他和隊員們都精心做好防護跟隨衛健工作人員共同處置。

針對一些途經疫區卻故意隱瞞實際住址、與工作人員打“太極”不配合留觀的群眾,小羅充分發揮“找人”特長,帶著突擊隊員一家一家上門勸說。走破了鞋,磨破了嘴,吃了無數“閉門羹”也從未氣餒。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他們終於成功將曾到武漢、恩施、宜昌等地務工返鄉人員一個、兩個、三個……勸服接受留置觀察。至今,突擊隊共協助留觀50人,為石林全縣零確診病例,零疑似病例奠定了堅實基礎,築起了阻斷疫情的“安全屏障”。

2月7日一大早,結束留觀的李女士一家發現車子一隻輪胎破了。正當她們一籌莫展之際,剛好碰到準備上崗的羅開傑,“小事一樁,我來”。脫下外套,他挽起袖子兩三下換好了備胎,那嫻熟的模樣簡直不輸專業修理工。

想到留觀這段時間石林人民的熱情照顧,李女士一家臨走時連聲說著感謝,並感嘆道:“待疫情結束一定要回到石林好好轉轉……”

不管是在緝毒一線抓毒販破毒案,還是修電腦、搞伙食、運動健身,“斜杆青年”羅開傑好像總有使不完的勁,操不完的心。

云南石林这位“斜杠青年”防“疫”中有使不完的劲

羅開傑和咿呀學語的一歲半歲小女兒“煲”一通視頻電話。石林縣公安局供圖

其實,已經整整二十天沒回家的他休息的時候最愛窩在宿舍裡,和咿呀學語的一歲半歲小女兒“煲”一通視頻電話,生怕這個“不稱職”的爸爸被忘了。

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這就是共產黨員的本色。電影《風聲》中有一句臺詞:“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際,我輩只能奮不顧身,挽救於萬一。”有隊友問小羅,從緝毒一線到抗“疫”前沿,最大的體會是什麼?他回答道:“轉變的是角色,不變的是使命和責任,我是黨員,我是人民警察,任何一個身份都要求我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衝在最前面!”

雲南網記者 熊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