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印度的大米煮熟是散狀的,而我們的大米煮熟後成膠團狀呢?

李楚培


試想一下,我們自己蒸的米飯,你用手抓是什麼感受,那不是粘了一手嗎?

這樣吃一口嘬一下,多難受。而印度的大米煮熟了一顆顆分得很開,用手抓正好,不粘手。這就是為什麼印度人的大米會變成手抓飯,而我們的大米要用筷子和勺子。

那麼到底印度大米和我們的大米有什麼區別的。 之前去英國的時候,英國的大米大多也是如此,一顆顆的完全不挨著,就算加再多水煮出來都是這樣的。

去了一個月瘦了10斤,真是吃不慣那種硬硬的一顆顆的感覺。 追根溯源來說,印度大米和國內大米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卻別,主要是形成的條件不同,印度大米成熟週期短,所以澱粉含量少,因此沒辦法粘起來。

另外,印度常年高溫,米飯煮出來基本就幹了,所以印度人索性就發明了這種吃法,反正都是幹著吃,那就無所謂了。 這個神奇的國度,從吃飯,到上廁所都是特別難以用常人的角度去衡量的。用手吃飯,用手上廁所,雖然不是同一隻手,但確實同一個人。

著實讓很有點難以接受。還有遍地的廁所,和他們的恆河,這都是外人無法理解的。



印度的大米煮熟是散狀的,較蓬鬆、乾乾的,為什麼呢?主要有3個主要原因。

原因一:飲食習慣帶來的結果。

我們都知道印度吃飯是用右手抓的,不像中國有筷子,西方有刀叉。故此,要是米飯煮熟後成膠團狀的,則出現三種情況:


①不符合飲食方式,他們極少吃白米飯,而是類似於拌飯、炒飯、米飯沙拉之類,米粒當然要幹而韌才好。

②其次是黏手,每吃一口飯,允許一會手指,麻煩!

③散熱慢,燙嘴燙手。


原因二:米飯的烹飪方式。

有人講印度的大米品種好,久煮不爛。確實有一定道理,但是您是沒見過印度人用同樣的大米煮粥,成品的樣子不忍直視啊,太粘稠了吧,一大坨的。所以姿勢很重要,我是說方法很關鍵!

印度人淘米放漏勺沖洗過濾兩三遍,去除多餘的粉,或者提前浸泡半個小時。

其次米飯不用電飯煲煮,通常是先放黃油或者豆油在鍋底,下洋蔥、香料粉、鹽調味,以及藏紅花汁或薑黃(咖喱的重要原料之一)調色,接著放入大米略炒,加入一半的清水(水下得少啊)。



水沸騰後煮個大概15分鐘即可,要是太乾了,再加點水煮五分鐘。劃藥點~煮制的時間比我們短。

還有一種方法是,大米份量加多(準備全天食用),加水煮至半熟,過濾出水份備用,食用時煮熟即可。


原因三:大米的品種。

印度大米常見的有3種:野生稻、莉莉、巴斯馬蒂,這三種有著工同的特點輕盈,芳香、粘度性小。

要數巴斯馬蹄大米(俗稱印度香米)最受印度人歡迎,生米粒是普通大米的3倍之長,煮熟會膨脹2~3倍,且幹韌、顆粒分明。關鍵是帶有特殊的香味,是常規大米的12倍,因此聞名於世。

為什麼印度香米如此特別呢?

1、在於含有乙醇基和吡咯啉物質,芳香的來源。

2、含有澱粉物質較少,而且澱粉的主要成分是直鏈澱粉佔據最多,意味著粘度小。而糯米是支鏈澱粉佔據了95%以上,故此才軟糯粘稠,而普通大米的支鏈澱粉也不少,大概在40%而以。

大米品種的不同,造就了印度米飯是幹散的。

佘小廚(完)


佘小廚


這個問題主要原因就是其它人說的粳米秈米之分。

我國長江以北主要都吃粳(jing)米,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五常大米、東北大米、小站米。

南方、四川主要吃的都是秈(xian)米。最有名的就是絲苗米、泰國香米、印度米。

我個人當然是愛吃東北米了。又香又彈牙。個人偏好。

粳米秈米主要差異是其中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的比例不同。秈米直鏈澱粉多,也不容易糊化產生糖分。而東北大米好吃,第一方面因為蛋白質含量低,另一方面因為支鏈澱粉含量高,導致口感很好。

這種優秀的口感,主要來自日本長達100年來對水稻的培育。即便是我們國家現在的五常稻花香,品種也是來自於日本。…東北種植稻米主要是因為滿鐵農事研究所的推廣,以前東北都是種高粱的,日本人壞歸壞,但是事實咱們還是要遵守。

我國自己研究主要方向都是雜交水稻,主要是針對高產來設計,袁隆平先生為了餵飽中國這麼多張嘴真是不容易。而且對這些品種也不藏私,要是國外,早就被孟山都(種子農藥公司)收購專利了。不過好吃的米,確實還是來自日本品種。從東北五常到臺灣池上,好吃的粳米的親代都是日本品種。

那再延伸一下,印度為什麼不種好吃的粳米呢?一方面是因為他們長久以來的口味問題。另一方面,是因為印度他們本土的秈米和國內秈米還不太一樣,他們的叫做高杆秈米。比我們的秈米乃至比泰國香米還要細長一點。

再者,印度自己也吃不飽…所以還是種植雙季稻或者三季稻比較合理…反正印度是熱帶,種植期很長。

空口吃白飯,粳米比較好。但是要鬆散感,做炒飯。毫無疑問是秈米。揚州炒飯的地方標準就是必須用秈米制作。還有煲仔飯,用秈米才有那種粒粒分開的感覺。

還有就是希望大家不要說印度米難吃,一方水土一方人而已。


餐飲倒閉觀察


說起印度大米,大家第一反應恐怕是手抓飯,就像印度電影裡一樣,每個人吃飯都是用手抓。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手抓咖喱飯了,不過似乎看著就沒啥食慾。我們細看印度煮熟的大米飯都是散狀的,顆粒分明,並沒有很大的粘性,而我們的大米煮熟後卻都粘在一起,跟膠團一樣。如果印度的大米煮完跟我們的一樣那麼粘,想象下咖喱手抓飯,那畫面太美了。造成這種差異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大米的做法不同,當然大米的品種也是會有一定影響的。印度大米都是先把米飯煮半熟,然後撈出來放在蒸籠裡蒸,這樣做出來的米飯就是一粒一粒的。而我們的大米都是用電飯煲做出來的,用電飯煲做出來的米飯一般都是膠團狀的。

而如果我們採用和印度人一樣的方法做米飯,做出來的米飯還是有區別,這就跟大米的品種不一樣有關係。大米成分中的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的比例,對大米煮熟的粘性影響很大。直鏈澱粉含量多的大米,葡萄糖分子排列的比較整齊,煮熟後不容易冷卻成膠團狀。支鏈澱粉恰恰相反,葡萄糖分子排列不整齊,煮熟後非常容易冷卻成膠團狀。有人喜歡吃散狀的,有人喜歡吃膠團狀的,大家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就可以了。


元龍解局


一說到大米,很多人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一碗香噴噴的白米飯,吃起來又香又彈牙,但對於印度,大米就是形狀扁長,鬆鬆散散的,不沾在手也不沾在口,有人就有疑問了都是大米,為什麼印度大米那麼散而我們的大米就是團狀呢?

這是因為印度的飲食習慣是手抓飯 ,如果米飯過粘那吃一頓飯、就不知道要舔多少次手指了,所以為了讓米飯鬆散 ,他們的烹調方式, 比如用蒸籠來蒸飯只留飯不留水或者只加少許水在鍋中 。

最後配上香料和咖喱來吃 ,而我國的米飯烹調方式通常是電飯鍋 。電飯鍋煮飯不管怎麼煮 ,都會有米飯喝飽水 ,變成一團的感覺。

當然這也和水稻的品種有關, 印度米是兩季成熟水稻 。陽光照射和生長週期較短 ,大米的直鏈澱粉多不容易糊化產生糖分 。所以抓起來的手感更乾爽 ,我國南方的秈米雖然也是兩季稻。

但因為其雜交品種, 它的口感會比印度大米軟很多, 也不像印度大米那麼長長長 ,粘性也要略高些 ,至於北方的大米是四季成熟, 支鏈澱粉更多更容易產生糖分 。口感也更粘潤 ,當然比如貴州有些地區的主食 ,糯米就更加軟糯粘人啦。

其實正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各個地方的飲食習慣和風土人情都各不相同 ,也有人覺得印度大米長長乾乾的口感剛好合適 ,炒飯, 炒蛋都很贊。那麼你又喜歡吃哪種米飯呢 ?


愛問愛答


以上所有回答都是錯誤的!普及一下大米加工的專業知識:

各位說的粳米,秈米,主要是在大米的粒型差別!北方:江蘇,安徽以北大多是短肥的粳米,南方細長的秈米。印度的品種也很多,大多秈米為主,大米煮後鬆散,和品種沒有很直接的關係。所以其他的回答都是錯誤的!下面將給出專業的回答:

印度主要是手抓飯:並且人多地少,所以飯不粘手,出飯量高是必須要考慮的。為了達到這目的:印度稻穀加工成大米時是:蒸穀米的加工工藝。也就是把稻穀用熱水或者冷水浸泡一段時間後再用蒸汽蒸,這個過程稻穀已經熟化了,然後再把這個熟化後的稻穀乾燥。最後才進入稻穀脫殼,碾米的工藝!這樣加工出來的大米比較硬並且顏色是黃的,或者偏黃,氣味感覺就像陳華一樣。這種米煮飯後相對就比較鬆散,不粘手,出飯率高。南亞,非洲基本都是吃這種米。還有一個就是大米煮的時候有點像中國的撈米飯!中國有些地方的撈米飯也是鬆散不粘的。(化學專業一點的說法是澱粉糊化後回生。澱粉結構有所改變)

現在說一下就是中國的大米加工是稻穀(水分在14%上下,新稻穀可能高很多)直接進入脫殼碾米,出來的大米比較新鮮,煮飯的方法也適合中國人口感。

這是專家的專業回答!其他的不用參考!


劍客LEE


眾所周知印度的大米又長又大,而我國的的大米就比較小又圓滑,印度的大米非常的大是我們平常吃的一倍多,是什麼原因導致印度大米那麼的長呢?今天就來聊一聊。



其實並不是印度所有的大米粒都是這麼大這麼長,而是說有一些特定的產品的大米,長得會比較長一點。而這種大米會被稱為印度香米,印度的香米不僅個頭大,而且裡邊的澱粉也是我們所吃大米的一倍多。所以印度大米的粘性非常的低,煮熟以後基本上都是一粒一粒的,不會像我們平常吃的有時候大米煮熟之後就黏在一起像面一樣。所以印度他們吃米飯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用手抓飯(這點一直都我們吐槽的一點),當然他們的大米吃起來也非常的香甜可口。




據研究表明印度香米之所以長得非常長,而且個頭非常大,是因為跟他植物的基因有關。香米和普通的大米作比較的話,那麼普通的大米這個基因沒有發揮它的作用,處於沉寂的狀態,也可能就沒有這個基因。所以總的來說,是咱們的大米跟印度的大米基因不同,所以才導致有不同的形狀。



那麼大家覺得是什麼原因呢?不妨交流一下。


小曉彪仔


這個問題有趣,從三個方面試著解答:

⒈大米品種就是為了適應手抓吃飯而生。印度的大米主要品種是“印度香米”,有著堅果的香味,顆粒長,粘性低,出飯率高,煮熟後的米粒長度能發大兩到三倍。假如像我國的糯米飯那樣子粘性,估計一頓飯吃不下來,手都沾滿了,啃都啃不淨,還怎麼往下進行?



⒉做飯方式也是為了適應手抓吃飯。豫南新縣,出了名的將軍縣,紅軍鄂豫皖邊區政府所在地。當地最大特色和印度有點關聯,就是煮米飯。當地水“寡”,一天三頓乾飯還餓得快,就有了傳統的米飯做法。水開下米,煮幾滾撈出來瀝著水,然後分三頓蒸熟。這樣的米飯粒粒分開不粘連,印度米飯也類似做法。不沾手指才吃著爽。
⒊手抓吃飯很迷人。印度是個具有悠久文化傳統的國家,很多的生活方式都有獨特的迷人之處。譬如最簡單的吃飯,我們的講究是色香味型,五味俱全是最頂級的感官享受,可也只是眼、耳、鼻、口和胃的感觸,看到、聞到、聽到、嚐到、撐到。印度不僅也有這些享受,更重要的比我們多了一種:“摸到”。手的觸摸享受非同一般,譬如男人女人,看到對方那東西和手摸到的感受完全兩碼事。印度人吃飯就是這個完美的享受,所以世界再文明,人家依然故我,就是手抓著飯吃。


普濟


首先我沒有去過印度,不知道他們的大米為什麼是軟的,但是我知道印度的美食,堅持在中國都稱不上是美食,這個簡直就是我們中國不吃的大米飯,比我們的剩米飯都難吃!

還是來說說我們中國的米飯吧,揚州炒飯大家都熟悉吧,非常的好吃,首先就是大米用的好,也蒸的好,做揚州炒飯這個大米,要用泰國香米最好,而且不能用糯行的大米,就像我們中國做煲仔飯一樣的米吃起來非常好吃!

做揚州炒飯,裡面還放了很多好吃的配料,精華火腿,玉米粒,胡蘿蔔,雞蛋,青豆,等等....先把配料炒一下,加上主要的大米,非常的好吃!炒揚州炒飯,要把雞蛋黃先放在米飯中拌均勻,這樣的大米是金黃色的!

我記得第一次吃揚州炒飯,是我去一家揚州人開的餐廳,我去應聘做廚師,剛去的時候很餓,廚師長就安排廚房裡給我炒了一盤蛋炒飯,這個飯炒的一粒一粒。非常好吃,現在想想那個味道,都難以忘懷,也許是要剛開始真的餓了。天底下最好吃的美食,就是在自己最餓的時候吃的一餐飯,所以我現在都很想念那個炒飯的味道!我本人很喜歡吃揚州炒飯,米飯吃的也很勁道!

後語:本文屬於《小管家美食》原創、禁止抄襲轉載,如果有什麼不懂的,可以留言給小編,我會一一為您解答,我們的口號是“愛生活~愛美食、越分享~越快樂”一一歡迎您在下方留言:說說您的看法~~~


小管家美食


看到這個問題,以及一些人的答案,莫名的就想說兩句,雖然我對大米的種類和怎麼做米飯沒啥研究,但是也蒸過幾種大米,在蒸的方法上也算有點兒經驗,自認為大米煮熟是散狀還是團狀和大米的粳米秈米品種關係不大,而是和蒸米的方法有很大關係。

現在都是用電飯鍋蒸米飯,想吃硬一點散一點的大米,那你就少放點水嘍,想吃軟一點的,那你就多放點水咯,通常放水應為淹沒過大米表層一指為準,大概也就是接近兩釐米吧,想吃幹一點散一點的可以略少一點,反之就多放一點。



我沒有親眼看到過印度人吃的大米什麼樣,不過我認為如果題主所說的印度人吃的大米非常散的話,應該是蒸大米的辦法不一樣,我知道有一個蒸出來的大米非常散的老辦法,喜歡吃這種大米飯的朋友們,不妨試一試,方法簡介如下:

先將大米淘好之後,在鍋裡放水,把大米放到鍋裡,水量要多一些,然後加熱煮一下,水剛開就停止,趕緊把大米撈出來,然後再用蒸鍋,把撈出來的大米放到蒸鍋上面去蒸個十來分鐘,那麼這樣做出來的大米飯就非常散,一粒一粒的都不粘,我想印度人的散狀大米很可能是用這樣的方法做的,其實在如今大家使用的電飯鍋出現之前,這也是我國最常見的蒸米飯的方法,我覺得很可能是印度人仍然在使用這種蒸米飯的方法吧。



您認為是這樣的嗎朋友?期待見過印度人做米飯的朋,能在下面的評論區說一說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