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二】火堆旁的故事

【續二】火堆旁的故事

幹部帶頭、黨員衝鋒、網格聯動、群眾參戰,一場群防群控、守望相助的“抗疫”故事在奈曼大地不斷上演。那些火堆“旁”的故事仍在繼續……今天講述《防控戰場上的親情“連連看”》。


評論員文章


近日,奈曼旗融媒體中心總編輯侯顯峰的一篇通訊《火堆旁的故事》火了,這是一篇泥土裡長出來的暖心文章,有深度、有溫度、接地氣、冒熱氣。

“村民代表聯繫戶,全體村民聯防”“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們是為我們自己站崗”“幹部工作到位群眾認識就到位”…

這些自古以來就有,原來也都曾經無數次寫到了紙上的道理,這回大敵當前,從老百姓的口裡說出來,顯得尤為可貴。

也正是“疫情”大敵當前,從心底喚起了幹部、群眾那遺失已久的集體主義責任感——守望相助、抱團聚暖、保衛家園!

“打一場人民戰爭”“守望相助”“發揚蒙古馬精神”…黨中央習總書記的要求和囑託迴響在我們的耳畔。而這些,也正是我們“抗疫”最終贏得勝利的根本所在和最大法寶。

“抗疫”的勝利是一定的,“抗疫”之後,還有更加艱鉅的任務等著我們。村口那堆火給了我們明確的昭示和啟迪:

幹部帶頭、黨員衝鋒、網格聯動、群眾參戰,這些在“抗疫”中形成活生生的實踐,在鄉村建設、基層治理、移風易俗等更大的“戰役”當中仍然是我們必須緊緊抓住而得心應手的至勝的法寶。

已經十五天了,村口那堆火還在燃燒,那些越來越多的“李銀山”們還在添柴,那堆火旁邊的故事還在不斷的在奈曼大地上演…

(耐軒平)


戰“疫”場上的親情“連連看”


有這樣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或是父子、或是親兄弟、或是姐妹,同時奮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第一線。但是“群防群控,守望相助”八個字背後的那份責任擔當,讓他們任勞任怨、義無反顧,讓我們在這個寒冷的冬季,體會到了濃濃的暖意。在義隆永鎮義隆永村這個小小的村莊裡,繼韓慶國一家三口齊參戰之外,還上演了很多親兄弟、父子兵、姐妹花等感人的戰“疫”故事。


故事十:親兄弟戰疫情


“哥,換我來接班了。”弟弟楊海利每次來值守點接班都會對哥哥楊海生說,兄弟兩個負責值守一個路口,但卻不是同一個班,每次都只能在換班的時候見上一面。


【續二】火堆旁的故事


楊海生今年36歲,家裡共有三口人,妻子和孩子,弟弟楊海利比哥哥小四歲,家裡有七口人,父母跟著弟弟在一起生活,兄弟兩個人的關係也一直都非常和諧,互幫互助。


【續二】火堆旁的故事


在看到村上微信群裡“自願參加義隆永村疫情防控值守”的消息時,兄弟兩個人不約而同的報了名。當記者問楊海生:“在名單裡看見弟弟的名字感不感到意外?”楊海生張口說到:“楊海利就應該在裡面。”這一句話是哥哥對弟弟的充分肯定,在疫情面前,兄弟二人毅然的堅守在一線。

【續二】火堆旁的故事


“疫情這麼嚴重,家裡人會不會不讓你們出來值守?”“不會,雖然他們會擔心,會害怕,但從來沒說過不讓我們來,只是叮囑我們自己戴好口罩,做好防護,保護好自己。”當說到家人時,兩人眼裡充滿了柔情。


故事十一:父子兵守一線


“爸,你五十多歲了,還有高血壓,這幾天值守點減少了,輪班的人也增多了,你休息幾天吧。”“我不休息,我還能堅持的住。”這是父親蘇軍和兒子蘇小林的簡單對話,在蘇小林的眼中,父親蘇軍是一個固執的人,非常有自己的原則性。


【續二】火堆旁的故事


1月30日,義隆永村就著手安排兩委班子成員、黨員、村民代表值守在路口。蘇軍,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身先士卒,率先值守在疫情一線。全村58位值守的人員裡,只有兩個50歲以上的人,蘇軍便是其中之一。

【續二】火堆旁的故事


十幾天過去了,他跟著大家一起輪班,無論白天還是黑夜,排到什麼時間就什麼時間值班,有時是晚上6點到半夜12點,有時是半夜12點到凌晨6點,他從沒有一句怨言,也不喊累。“這是我的責任。”蘇軍說。

在他的心裡始終記著這樣一句話:我是黨員,我在黨旗下宣過誓,國家有難,村上有需要,我不能退縮,必須向前衝。


【續二】火堆旁的故事


看到固執的父親毅然的堅守在疫情一線,作為兒子的蘇小軍,也積極報名參與了全村的值守工作,和父親蘇軍一起共進退。“父親一直都是我的榜樣。”蘇小軍驕傲地告訴記者。

蘇軍和蘇小林這對父子,共同的守護著義隆永村的“防疫安全線”。


故事十二:三代人同出力


“成瑞叔,給我來一盒泡麵,在加上兩個你煮的茶葉蛋。”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會在村部上演,今年67歲的成瑞一直負責看守村部,自從全村開展疫情防控以來,他就主動承擔起了後勤保障工作,每天燒熱水,做好口罩、棉大衣、方便麵、火腿腸、雞蛋等物資用品的登記。


【續二】火堆旁的故事


由於天氣比較寒冷,為了讓值守人員都有一口熱水喝,成瑞一天最多的時候能燒六七十壺熱水。村民們有時候值守錯過飯時,就簡單的吃碗泡麵對付一口。這些成瑞都看在眼裡,為了讓大家儘可能吃的好點、有營養,這位年過六旬的老人居然嘗試起了煮茶葉蛋。“我也不能去值守,煮個雞蛋還是能行的。”按照村民提供的方法,他花費大半天的時間,一次一次的試驗,最終成功的煮出了鹹淡可口的茶葉蛋,現在他的茶葉蛋成了值守村民吃泡麵的“標配”。看到大家吃的開心,成瑞的心裡也暖洋洋的。


【續二】火堆旁的故事


隨著防控工作力度的不斷加強,後勤保障的工作也越來越忙,成瑞17歲的孫子成家樂也來到了村部,幫助爺爺一起分擔力所能及的活兒。不僅如此,成瑞的兒子成志明也在一線負責值守,三代人在各自的崗位上,為疫情防控工作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故事十三:姐妹花獻愛心


在義隆永村有這樣的一對姐妹花:陳麗華和陳麗明。雖然不能參與到值守,但她們用自己的方式為疫情防控工作出力。


【續二】火堆旁的故事


“村裡人晚上值守太辛苦了,不如我們兩個給他們包點餃子吧?”姐姐陳麗華對妹妹陳麗明提議說。正月初六的晚上,姐妹兩個人說幹就幹,開始和麵、剁餡、包餃子,利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共包了170多個餃子,送到了村部,讓值守的人員吃上了一頓熱氣騰騰的餃子。


“疫情期間,我們也不能做什麼,也就是想盡自己的一份力量。”陳麗明告訴筆者。隨後,陳麗華和陳麗明還為村上捐了1500塊錢,用於購買防護物資,她們雖然是柔弱之軀,但在疫情面前,仍然展現出了她們堅強的一面。

黨員幹部身先士卒,村民百姓積極參與,義隆永村的疫情防控戰故事還在延續……



那堆火燃燒了十五天

【續】火堆旁的故事

【續一】火堆旁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