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王伦是否一定要让贤给晁盖?

漆沮古河


王伦让贤,那是一定的。至于让位给谁,用怎样的方式让位,就是另一回事了。

《水浒传》中占山为王,并不止水泊梁山一家。比如当初鲁智深占据的二龙山。但是梁山地形好、面积大,是许多落草为寇者的向往之地。而以王伦的水平,不管是领导水平、管理水平、还是个人武功能力,都不足以抗拒这些觊觎、一统水泊梁山。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这两句话,放到小环境里,也是一样通行的。如果你的品德(或者说,是支撑品德的能力)不足以“居”之,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自己。如果一时之间不能够提高自己到足够的高度,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退位让贤。

在王伦手里,梁山空有地利,并不够兴旺。这种情况之下,如果他能够用和平的方式让位给“有德者”,不管是晁盖,还是别人,至少能够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做一个不管事的头领,当权者没有必要杀他,反而为为了名声而维持他。像宋朝取代柴家天下,柴氏子弟多延血食。《水浒传》里的柴进,就是退位的柴家后人,直到北宋末年(《水浒传》发生在宋徽宗时期,已经是北宋末年了)还平安富贵。

但是王伦不肯让位。也就是说,他把持着水泊梁山这巨大的资源,既不能让其发挥作用,也不肯让别人来开发,势必造成矛盾。矛盾升级激化,他又没有挫败敌人的勇气、韬略、远见,那么被一刀杀死,也就是意料之中了。


栖鸿看红楼


狮子认为《水浒传》中,林冲火并王伦之后,才真正有了水泊梁山。王伦让位是必然事件,没有太多的悬念。如果王伦死不瞑目,要怪也只能怪自己命运不好,碰到了晁盖这伙强人!


如果王伦是个聪明的人,能够审时度势,最好的结果就是让出第一把交椅的位置。


原因有以下三点:

01 个人能力有限,不足以掌管大局。

我们都知道,王伦只是一个未及第的秀才出身,因为被逼无奈,才落草为寇。其文化水平也是非常有限,能够做个一村之长就勉强了,想要坐稳八百里水泊梁山的头领,是需要人才相助,共同经营的。王伦容不下强人,而且武功也不济,这个是客观现实,这是其一。

02 晁盖等人都是不愿受气的强人,不甘人下!

晁盖等人既然劫了生辰纲,而且还杀了那么官兵,足以见得他们本领不凡。八百里水泊,正是阮氏三雄用武之地,而且这些人都是闲散自在惯了的人,如果看到不如自己的人领导自己,而且还心胸狭隘。再加上公孙胜、吴用二人的智谋,轻而易举就可以拿下水泊梁山。晁盖在江湖上的名望出众,还有大量金银财宝,很容易安抚众人。

03 内部不够团结,给人可乘之机。

王伦的心眼小是出了名的,在王伦私下里跟杜迁说绝不能容忍比自己能力强的人留在山寨,就可以看出他的度量。在那个抱团取暖的时代,其实杜迁、宋万是非常想让林冲入伙的。王伦对林冲入伙百般阻拦,也引起了二人的不快。王伦看不到自己内部的问题,反而让吴用看出了破绽。所以就利用林冲,最后林冲被激怒,杀了王伦。王伦不仅丢了山寨,还丢了性命!


爱读书的狮子


王伦之所以会被林冲火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三点:其一,忘恩负义;其二,嫉贤妒能;其三,才不配位。而这三点也正是王伦必须要让贤给晁盖的原因。

1、王伦忘恩负义。

王伦出身于落第秀才,可见王伦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一介书生,但他的文才韬略也只是一般,否则也不至于落第。落第秀才最常见的出路就是到乡间谋取一个教书先生的职位,比如吴用那样。但王伦这家伙运气偏偏挺好的,居然阴差阳错上了梁山,还做了梁山之主。王伦能有这份好运气,主要得益于杜迁和让位和扶持,同时更重要的是有小旋风柴进这位金主的大力资助。林冲上梁山入伙被王伦拒绝,杜迁、宋万多次提及王伦拒绝林冲,有负于柴进对梁山的恩德。由此可见,王伦这梁山之主的位子,多半是内有杜迁、宋万鼎力相助,外有柴进大力扶持,压根不是靠王伦自己打下来的,倒是凸显了王伦薄情寡义、忘恩负义。王伦这种忘恩负义的人,本来就不配做梁山之主,晁盖来了,本就应该让贤给晁盖。

2、王伦嫉贤妒能。

王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嫉贤妒能。王伦是落第秀才,一般来说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但他的长处在于他是梁山上唯一的文化人,杜迁、宋万、朱贵都是粗人,武艺平平,没有多少出色的本事,因而相比之下,矮个里面挑高个,王伦就因为是唯一一个文化人,自然在众多大老粗中脱颖而出,得到杜迁等人的推举,成为众人的核心,再加上小旋风柴进的帮助和扶持,王伦就自然而然成为了梁山之主。林冲的到来,打破了梁山的宁静,让王伦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林冲本领高强,又有柴进的强力推荐,王伦担心林冲会夺了他梁山之主的位置,就想方设法找借口赶走林冲;后来晁盖来了,王伦又担心晁盖会夺了他的位置,故伎重演,又要把晁盖等人赶走。王伦这样嫉贤妒能,怎么配做梁山之主?晁盖来了,本就应该让贤给晁盖。

3、王伦才不配位。

王伦嫉贤妒能,私心极重,认为梁山就是他的自由王国,谁也别想打扰他的宁静,更别想威胁他的位置。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王伦梁山之主的位置,并不是由于他自己打下了天下,只不过是梁山只有他是唯一的知识分子,“山中无老虎,猴子充霸王”,又得到柴进的大力扶持,才让他做了梁山之主。王伦领导下的梁山和其他的土匪窝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依靠三名头领带着喽啰下山劫掠山下过往的客商和行人,把他们的财产劫掠上山,然后把人给杀了。也就是说,这七八百名喽啰和三名头领所有的付出都只是供养了王伦一人。王伦对梁山的建设和将来毫无建树和规划,只是个坐享其成的庸夫。梁山在王伦手里,早晚走入死胡同,走向覆灭。王伦这样落第腐儒,无德无才,哪里配做梁山之主,本就应该让贤给晁盖。


乔鞅


王伦不是“一定要”让贤给晁盖,而是“必须让位”给晁盖。江湖的法则大致上就是“拳头硬的是大哥”,王伦无论是自身的本事还是他的势力都不是晁盖的对手。

王伦这个人是一个落魄的文人,在水泊梁山当寨主,并非是他的水平有多高,能力有多强,但是和当时山寨的其他几个人相比,水平和能力基本上算是够用,包括后期投奔水泊梁山落草的那位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林冲不是能力不如王伦,是性格太过懦弱,是一个武艺高强的“怂人”。

王伦当这个寨主其实并没有发展壮大山寨的想法,他只是一个满足于现状的山大王。山寨的几个兄弟本事也不是太强,能干的也只是“拦路抢劫”这样的低水平的活。所以他觉得挺满足。加上林冲的加盟让山寨的抢劫变得更加的容易和有效,王伦就更加没什么追求了。

但是在晁盖领着吴用等七个人来到山寨的时候,势力和实力的对比瞬间就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王伦的好日子也就算过到头了。这几位“亡命徒”是犯了抢劫生辰纲这样的大杀头罪的,上山落草的时候,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并且这几位还都是不要命的主儿,王伦感到有压力是很正常的。王伦能够拿的出手的有分量的人,只有林冲,但是这个林冲自从上山就对王伦心怀不满,在这个关头,林冲是否能和他一条心王伦一点也没把握。

但是,面对这一帮势力强大的好汉,王伦的表现实在是太差业余,他的心胸严重的影响力他的思维,他居然幻想晁盖一伙是很讲道理的“谦谦君子”,应该自觉遵守“先来后到”和“客随主便”的主流社会的秩序和道德,他似乎忘了这是在“江湖”上,讲的是江湖规矩而非主流社会的规矩。

他居然就敢拒绝晁盖等人入伙,幻想“礼送下山”。这就很天真了,这种天真害的他丢掉了性命。本就对他严重仇视的林冲,在吴用忽悠下,火拼王伦,有了靠山的林冲胆气也就瞬间放大,连自己的“深仇大恨”一起报了。

那么,晁盖就真的比王伦更“贤德”吗?好像江湖的规则不是以“贤德”作为标准的,如果那样的话,这个江湖就会变味。宋江时期的水泊梁山就提倡“替天行道”的贤德,果然就受招安了。

其实,晁盖只是比王伦更加有本事和实力的草寇而已。在为人方面的确比王伦高出一大块,他比王伦豪爽,比王伦仗义,比王伦兄弟多并且厉害,比王伦有钱。但同样没什么大的追求。

但这并不是王伦就一定要让贤的理由,就是在主流社会,那个皇帝也不是“贤者”才能当的,中国人总是习惯一个“先来后到”。问题是王伦本身表现出的不知死活的“强势”,让整个事情变了味。

王伦不是需要让贤,而是必须让位。在有了“必须让位”的共同认识的基础上,大家就可以坐下来谈谈江湖上最熟悉的“分赃”问题了。但是王伦的的问题在于,人家晁盖都把“赃物”带来了,可他居然捂着自己那点可怜的“赃物”不肯充公。这就是王伦的不对了。因为这也算坏了“江湖规矩”。

在这种状态下,无论晁盖“贤与不贤”,王伦必须让位,然后坐下来谈谈这个座次怎么排,大家伙如何结成新的团队。这种情况下,王伦肯定也会有把交椅坐坐,林冲也只能继续窝着火怂怂的活着——没有晁盖的撑腰,林冲根本没有那个胆子和王伦叫板。从某种意义上,是林冲的懦弱放纵了王伦的毫无实力和本事的强势。

当然,王伦也是可以选择下山另投别处,晁盖会给他足够的甚至是丰厚的盘缠,比他能拿给晁盖一伙的盘缠要多得多。而且选择离开的王伦,江湖的名声会增加很多。因为他是弱者又站在道义的一边。恰好人们喜欢同情弱者并愿意以道义支持弱者。

王伦看不明白。这个山大王死的也不算太冤。


步武堂


说这一段,一定不要忘了下一段。

梁山由王伦草创,王就是一书生,理想就是聚拢几个强梁,打家劫舍,混吃混喝一生而已。

晁盖至少是梁山的一流好汉:他有谋略,眼光高远,为人豪爽。见义勇为,劫取生辰纲是与国家层面作对的滔天大罪,但晁盖们干了,而且干得漂亮。

以晁盖的勇气,就是要把梁山做大做强,和朝廷作对到底。聚义厅就是晁盖基本的政治理想的体现,“义”薄云天,刚正耿直,江湖义气,聚众起义,这就是,一帮子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共同打天下,坐天下。

宋江和晁盖的理想一样,但他要走正统,替天行道,天,就是皇帝,做清官,清君侧,替皇帝分忧,保家卫国,封妻荫子。宋晁之间,是两种选择两种归宿的不同,水火不容。

总体说,王伦必须让位给晁盖,他没有理想,气度,本领,智慧和武艺,无论是禅让还是被火拼,他都得让位给真豪杰晁盖。

晁盖一定不会让位给老宋。史文恭一箭,让晁盖的政治抱负画上句号,但他看清了伪善的宋黑脸,也知道只有宋江才是梁山事业的悲剧制造者,梁山大业的终结者,他的真正用意,是要最终解决宋江的篡位问题,但人算不如天算,他算计不过及时雨。

但历史就是这样。不会因为个人本事儿决定事业结局,到了一定阶段,眼光和胸襟才是决定性因素。





逍逍客说


尼山布衣认为,王伦其实不一定让贤给晁盖,他可以有四条出路:

一是要有容人的雅量。王伦就是因为心胸狭隘,不能容人,才被林冲杀掉。作为一个领导者,特别是一把手,必须有大肚量,大胸襟。古往今来,大凡成大事者,都有能容人的雅量。王伦就是心胸太狭窄了,唯恐别人比自己强,夺了自己的位置,因此,他就选庸人,提升自己。他手下就杜迁和宋万,一个是摸着天,一个是云里金刚,一听外号就知道,两人都是个高,没什么其他长项。林冲来投王伦,因为有柴大官人的推荐信,王伦准备收留,没想到林冲自我介绍十万禁军教头,这就让王伦心中没谱了。王伦觉得林冲万一闹起来,夺了权,自己就死无葬身之地。王伦就让他取投名状,林冲下山遇到杨志,二人打得难解难分。虽然林冲最终留下来,但开始怨恨王伦,王伦为自己也埋下了祸根。

二是要善于用人。知人善任,用其所长,是一个领导者必备的素质。王伦作为梁山第一任领导人,能力不强,武功一般,要想当好一把手,就必须善于用人。刘邦之所以能打下天下,就是因为他有张良、韩信等一班文官武将的辅助,他知人善任,用其所长。王伦就不行了,在用人上,不敢用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害怕夺了自己的权,“武大郎开店”式的用人机制,只能导致人才流失。我们说,理念决定管理的高度,胸怀决定管理的深度。对关键问题的把握,决定对管理的持续度。如果王伦在用人的理念上做到:我虽然没能力,可是我有能人,就不会出现林冲要杀自己时,无人保护自己的局面了。

三是树立良好的形象。作为一把手最难做到的就是始终要保持良好的形象,领导靠形象说话,形象就是号召力,就是在群众中的威信。王伦恰恰缺乏号召力,威信也不高,你看,当时梁山七八百人,晁盖只有七八个人,林冲下手时,竟然没有一个人上前帮忙,可见王伦没有树立起良好的领导者的形象。

四是要上下协同。我们说:“上下同欲者胜”。作为领导者只有得到下级的支持认可,上下一心,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王伦就没有做到这一点。你看,王伦决定礼送晁盖等人出境,这番表态激起林冲怒火,林冲要杀王伦,王伦大吼一声,我的心腹在哪里?可是好汉们都站着,没人前进一步,林冲一刀捅死了王伦。没人替王伦说话,悲哀啊。王伦这领导当的,真没能力,没境界,没感召力。上下同欲是感召力的至高境界。如果王伦与自己的部下经常进行感情交流,进行价值观的认同教育,上下同心,团结一致,也许结果就会是另外一个局面,可惜,王伦没有做到,那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被林冲火并了。


尼山布衣


王伦若要不死其实有两种求生可能,一种就是主动放权主动让贤给晁盖,自己甘愿当个晁盖的小弟。除此之外他还需要跟林冲林教头这样的重量级人物保持好关系,毕竟林冲上梁山投奔王伦的时候受到了王伦的百般刁难。对此林冲始终愤愤不平,早就想找个机会收拾王伦。王伦如果识时务的话应该主动及早的向林教头赔礼道歉,然后让林冲的坐次排在自己之前,委曲求全才有保命的机会。王伦还有一个选择就是下山重新做个普通老百姓。王伦本是落第秀才,最初的梦想就是跟大多数读书人一样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能够金榜题名成为达官贵人。只是王伦仕途不利,屡试不中,久而久之对社会官府产生了不满的情绪,一气之下带着杜千和宋万占据了梁山自立为王干些打家劫舍的勾当。在宋徽宗当政期间的北宋年间社会腐朽,民怨沸腾,大大小小的土匪草寇数不胜数。像王伦为王时的梁山这种小规模土匪窝子官府基本也无暇顾及。因此,王伦如果下山也不至于被官府缉拿,退一步说即便是被官府缉拿顶多是在监狱里待个三两年就可以出来不至于有生命危险。

问题是王伦书生意气,他会把自己辛辛苦苦创下的梁山基业拱手让人吗?显然放权、走人都不是王伦的选项。他企图用些许金钱就把晁盖等人送走显示了他小肚鸡肠的一面,同时他又缺乏领导才能和魄力并且非常迂腐,当面对来势汹汹的晁盖、吴用等英雄好汉时他根本就没有任何可以对抗的资本,加上他身边还有个林冲这样的大神虎视眈眈,不知变通、不识时务的王伦难逃一死便成了注定的结局。王伦之死对他而言是一场悲剧,毕竟是他开创的梁山基业,无论是晁盖还是宋江都是在王伦的基础建功立业的。但是又有什么办法,王伦不能割爱就得受死,这就是残酷的现实,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哪有什么真理,刀枪无眼它们是不相信眼泪的!


郑非梦妙文


本人以前也回答过一个类似问题。王伦的恶果其实在林冲上山时就种下了。一开始林冲上山王伦百般刁难,先是不收留,后又整出个头名状,结果碰到杨志,二人斗了个棋封对手。王伦当时可是主动邀请杨志入伙的,理由就是心想拿杨志来制约林冲,但是杨志并未答应,其实此时王伦并不傻,但以后的做法就纯粹是脑残了。

“王伦自此方才肯教林冲坐第四位,朱贵坐第五位。”这就是王伦埋下苦果的关键所在。如果林冲坐第二把交椅,以后不会发生火并的事情了。



这又过了几年,才发生了晁盖等八人智取生辰纲败漏逃上梁山的事。当时王伦的表现跟林冲上山时的表现一样,也是拿出一些银子打发晁盖等。


这王伦作死一次情有可原,可作死了第二次再也不会有奇迹发生了。

如果当时收留下晁盖等人,可排名林冲之后,这也是权宜之计,而后王伦还是一样结果。但如果林冲坐第二位,晁盖等排在林冲之后,王伦有林冲罩着,以后也不会发生让位甚至于丢命之事,梁山上又会是另外一番光境。


神舟六


老大都恨不得把头把交椅坐穿

梁山公司三任董事长,王伦是“开拓者”。施大爷也有点儿怪,水浒传里各色人等,只要稍有点儿名堂的,一般都介绍下样貌、本事。王伦作为梁山首任董事长,却无一点介绍,只在林冲投奔时他打肚皮官司自爆了一点虚实,是个“落第秀才”,连他自己都晓得自己“没十分本事”,后来杜迁宋万朱贵陆续上山才算有几个可以打杀、搞情报/暗杀的兄弟伙。做的都是些打家劫舍/谋财害命的匪盗勾当:一是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大小客商通吃;二是窝边草也照吃,把泊子占了不许周边老百姓打鱼、断别人生计——一句话,是个胸无大志、小富即安的蟊贼土匪。

杜宋朱三个粗人他搞得定,三天两头有些进项他已经很满意了。大概他心头就压根儿莫得啥要去扩充实力、“把事业进一步做大”的“顶层设计”。按说林冲到来是一件好事,公司头平添一个有见识有本事的干将,该高兴、该庆贺的,连杜宋朱三个老粗都这样想。但他不——他怕被八十万禁军教头老林识破手段、屁股下的位子坐不稳,所以要挡驾。


大凡没本事的人都这样,所有他认为有本事的人都是他的威胁,有机会他都会使坏。后来在杜宋朱三个的解劝下他勉强接纳了林冲,但肯定是一直提防不信任的(这给他埋下后来的杀身之祸)。

从对林冲的先拒后接可以看出此人的妒贤嫉能/心胸狭窄/优柔寡断,是个格局气量均小的家伙。

但他做老大久了,很享受底下一呼百诺的风光,所以时刻把他屁股下面那张椅子看的紧。他怎会主动让位?这也是古往今来绝大多数做老大/领导做惯的人他们的——通病。

咋可能让贤?


况且自古以来,江湖也好庙堂也罢,其“政治伦理”是讲究名正言顺的,睿智雄豪如曹操,他那么本事,实力雄厚,可也不敢轻易篡位做皇帝,就因为担心名不正言不顺嘛。林冲势单力孤,即使心有愤懑也只得权且忍耐。王伦就更可以心安理得的做老大了。


后来晁盖一帮人到来,在他更是极大威胁——人又多,文武皆备;钱也多,十万贯金珠宝贝——这个股本实力太强大了、他招架不住。致命威胁让他果断了一回,他要坚决拒绝这伙人的参股。他可不想退股或减持。哪怕是个小公司、是个鸡咯咯,他也要做董事长或鸡脑壳。

要他让贤是不可能的。

一直到现在我们也经常可以见到这类人。特别是在做着老大的——他的格局/背景决定了他的境界高下,他的结局:要么守住一块小天地整人害人/自得其乐,要么被比他格局/境界高的人 淘汰或消灭。

这种人没有中间路走。


林武师de文散打


王伦一直也没想让位,从晁盖他们上山直到自己被林冲火并。

晁盖一伙智取生辰纲之后属于走头无路,而且上山之后几个人都是头领,王伦明显要被架空,自身原班人马又抵挡不住晁盖一伙。王伦感觉进退两难,直接下手把晁盖他们解决问掉吧,兄弟们不满,名声也会不好;收留吧自己又会被架空,所以送其下山是最好的选择。

晁盖一伙上山就没想下来,其实一直在寻找王伦一伙内部的矛盾,终于发现了林冲这一不稳定因素并成功利用了。

王伦不应让贤给晁盖,是晁盖们狼子野心,生生抢了寨主之位,王伦并没有什么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