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打著興復漢室的劉皇帝倘若真的打進許都、滅了吳魏,面對曾是漢獻帝的劉協,他會怎麼做呢?

美到驚動人民


以劉備的作風來看,還是會做一番謙讓的。但作為漢獻帝的劉協如果有自知之明就不會霸著那把椅子,一朝天子一朝臣,劉備不會做過頭的事,不代表他的手下不會去做,畢竟如果劉備繼位,這些跟著打天下的人自然水漲船高!


清風聽雪驛站


這個問題可以借鑑劉備處理劉璋方式來回答。劉備在奪取了荊州以後,總想找個新的地盤修養身息,因為荊州東有孫權北有曹操,此時荊州的處境不亞於腹背受敵,一旦兩軍合攻,荊州肯定保不住。荊州雖然富庶,但是用武之地也不能正常的進行生產。久而久之,荊州根本保不住。

這個時候劉備的眼睛就盯向了四川,可是礙於同宗之誼,又不能奪。這個時候軍師龐統以事成之後報之以義,封為大國來勸解劉備,劉備才決心奪取四川。

在進駐成都以後,劉備也確實按照龐統的建議,給了劉璋振威將軍的頭銜,安撫於荊州公安。

如果劉備奪得了天下之後,對待漢獻帝也會是這樣的。理由如下:

劉備之所以能夠成為一方霸主是因為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既然如此就沒有理由殺了漢獻帝,如果殺了漢獻帝就會有失信於天下,這與大仁大義的劉備人設是相違背的。一個益州刺史都不會殺,怎麼可能會殺天下公認的皇帝呢!

既然不能殺皇帝,那會不會從新迎回曾經的皇帝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很簡單的道理,劉備會把自己幾十年打下來的江山拱手讓人嗎,肯定不會。就算劉備願意讓位,可是手下的功臣們也不會答應,反而手下的大臣會去逼漢獻帝,這樣反而適得其反,會逼死漢獻帝,反過來又陷劉備於不義!

所以殺又不能殺,讓又不能讓,只能把漢獻帝圈養在皇宮才能不負臣子,還能全了忠義。

為什麼要把漢獻帝圈養在皇宮而不是封王流放呢?因為只有圈養在皇宮才能保全漢獻帝的性命。如果流放在外,肯定會有臣子為了飛黃騰達而殺了漢獻帝,因為劉備的國號還是沿用漢朝的,一朝怎能有二主。所以漢獻帝在外一定是會有生命危險的。劉備不願看到這樣的結果。

如果把漢獻帝就在宮裡,就可以保全他的性命,自己的名譽也不會受損。

而且劉備也不用擔心會發生奪門之變。因為漢獻帝從登基以來就沒有心腹大臣在身邊,他沒有掌握朝廷的權利,即使他想取劉備而代之,他也沒有助手。而且漢獻帝性格懦弱,他也不會做出奪門之變的事來!這一點劉備還是放心的!

所以結果就很明朗了,劉備不會讓位漢獻帝也不會殺他,只會把他養起來,這樣才是對劉備自己最有利的方式!


足球和股市


又是一個假設性的提問。既然是假設,那答案就是各不相同了。因為答案都是憑藉著答題者的猜測來回答了。這些答案的差別無非是看哪個更接近了。但我告訴你,所有的答案沒有一個是正確的。包括我的答案在內了。

假如,劉備在平定巴蜀之後。這麼說吧,假設劉備在夷陵猇亭大獲全勝。如此,東吳將再無可抗衡劉備的力量了,要知道,陸遜所帶領的是當時東吳最後一支力量了。劉備獲勝後。必然為復仇而滅吳。吞併東吳後。劉備和曹魏就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此後,劉備會兵分兩路,執行諸葛亮的恢復漢室的策略。鑑於當時關羽張飛都已經不在了。而劉備的主要力量還在漢中一帶。如此,荊州合肥一帶由劉備委派的將軍,假設這個將軍是黃忠和霍俊。由他們帶領著東吳的降將為鎮守防禦的力量。這一路以防守為主。而劉備自己則帶領馬超趙雲等人為攻,先進攻長安。在平定長安後,陳兵函谷關。此後,兩路大軍齊頭並進,兵發洛陽。洛陽一旦攻下來。在攻下洛陽城後,曹魏餘孽挾持漢獻帝死守王宮,做最後的抵抗。劉備的軍隊繼續攻打皇宮。在雙方的戰鬥過程中,漢獻帝莫名其妙的死了。為了給漢獻帝報仇,劉備軍全滅洛陽城內的曹魏餘孽。劉備面對漢獻帝的屍體,大哭不止,甚至是哭暈在大殿上,而且是暈過去好幾次。後來在眾大臣的勸解下,劉備加封漢獻帝為什麼太上皇之類的大位,之後,劉備登基稱帝。大赦天下。同時鯨吞曹魏一方的城池土地。洛陽陷落,曹魏政權覆滅。曹魏一方的殘餘勢力成了一盤散沙。隨著劉備軍的到來,曹魏一方的城池聞風而降。天下是為大定。這是最好的結局。次一點的結局就是攻下洛陽後,漢獻帝沒死,還被劉備發現了。就會是劉備諸葛亮極為尷尬而又極為頭疼的事情了。這就是他們要面對漢朝真正的統治者,哪怕是傀儡。但至少名義上的統治者。漢獻帝劉協。這個時候。劉備會怎樣做?漢獻帝會怎樣做?我想,這其中最美好的結局自然就是識趣的漢獻帝自覺的舉行禪讓大典,自動將帝位讓給劉備。而劉備也會哭哭啼啼的進行三辭。但劉備的內心必然會說,劉協呀,合作愉快。這是次要的好結局。再次一點的結局就是劉備在拿下洛陽後。不跟皇帝見面。甚至是匆匆忙忙的見上皇帝一面。然後找個理由外出。因為還有許多曹魏的餘孽還在為禍人間,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來解救黎民於水火。劉備走後,曹魏餘孽(真假單說)趁著洛陽防禦空虛,對漢獻帝進行行刺或暗殺。哪怕是叛亂。總之是漢獻帝沒有等到劉備的凱旋歸來就撒手人寰,壽終正寢了。於是,劉備開始作秀模式。之後,叛亂被平息,殺害漢獻帝的真兇滿門抄斬。接下來劉備在諸葛亮等人的苦鑑甚至是死鑑下,極不情願而又無可奈何的登基稱帝了。總之一句話,別想著劉備會輔佐漢獻帝。想都別想。就算漢獻帝不死,劉備都會想盡一切辦法讓他提前壽終正寢的。謝謝。


風雨中的梅雲


劉備,字玄德,曹操評價說:劉備是仁義之君,手中兩把雙股劍,一把為仁之劍,一把為義之劍,志向高遠。劉備做事沉著冷靜,不慌不忙,真可謂是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

如果劉備一統天下會不會讓位漢獻帝呢?我們來分析一下,以三國演義中的來看劉備的性格,肯定會做點意思給漢獻帝讓位,因為劉備一直都是以恢復漢室的口號打天下的,表面上會推讓的,心裡有一萬個不願意。

漢獻帝是漢朝真正的傳承人,也曾拜劉備為皇叔,這時的漢朝已經是名存實亡了,如果漢獻帝有點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亡國之君的話,是不會再次上位的,就算是劉備同意他那兩個兄弟和軍師諸葛亮也不贊成。


名士張海


丁卯,詔漢中王備假黃鉞、使持節、相國、都督中外諸軍事、齊王璽綬,轀輬車、黃屋、左纛、前後部羽葆、鼓吹、輕車介士,備九錫之禮,食邑十萬戶。

甲戌,吳王(孫)權、契丹國並遣使朝貢。

庚寅夏四月乙巳,烏桓遣使朝貢。

五月甲寅,(獻帝)詔漢中王備為相國,總百揆,封冀州之勃海、長樂、安德、武邑,瀛州之河間、高陽、章武,定州之中山、常山、博陵十郡,二十萬戶,備九錫之禮;以漢中王太妃為王太后,王妃為王后。

(獻帝)帝以觽望在漢中王,乃召髃公卿士,告祠高廟。使兼御史大夫張音持節奉璽綬禪位,冊曰:

“諮爾漢中王:昔者帝堯禪位於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於常,惟歸有德。漢道陵遲,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亂茲昏,髃凶肆逆,宇內顛覆。賴漢中王神武,拯茲難於四方,惟清區夏,以保綏我宗廟,豈予一人獲乂,俾九服實受其賜。今王欽承前緒,光於乃德,恢文武之大業,昭爾考之弘烈。皇靈降瑞,人神告徵,誕惟亮採,師錫朕命,僉曰爾度克協於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遜爾位。於戲!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天祿永終;君其祗順大禮,饗茲萬國,以肅承天命。”

(漢中)王固辭。

太傅許靖、安漢將軍麋竺、軍師將軍諸葛亮、太常賴恭、光祿勳(黃權)、少府王謀等上言:

“董卓造亂,曹氏篡逆,湮滅漢室,竊據神器,劫迫忠良,酷烈無道。人鬼忿毒,鹹思安寧。

今天子懦弱,海內惶惶,靡所式仰。群下前後上書者八百餘人,鹹稱述符瑞,圖、讖明徵。間黃龍見武陽赤水,九日乃去。

高祖本所起定天下之國號也,大王襲先帝軌跡,亦興於漢中。今獻帝明大王承其下流,授與大王以天子之位,瑞命符應,非人力所致。昔周有烏魚之瑞,鹹曰休哉。二祖受命,《圖》、《書》先著,以為徵驗。”

王涕曰:

備畏天明命,又懼漢阼將湮於地,謹擇元日,與百寮登壇,受皇帝璽綬。修燔瘞,告類於天神,惟神饗祚於漢家,永綏四海!

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輩不得驚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庫、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賞,違即孥戮汝

乃為壇於長安。庚午,王升壇即阼,召文武百僚,至晡,班定。

漢中王傅許靖出獻帝禪位制書於袖中,宣徽使引漢中王就庭,北面拜受已,乃掖漢中王升崇元殿,服袞冕,即皇帝位。遷獻帝及後於西宮,易其帝號曰陳留王,而尊後為陳留王太后。

————————

參考文獻:

《魏書·孝靜記》

《三國志·文帝紀》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宋史·太祖紀》


江上一峰青


 東漢末年分三國,其實真正分三國,還是要從曹丕逼漢獻帝退位開始算起。那個時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三國。有一點叫人奇怪的是,劉備一生都打著興復漢室的口號抗曹,那麼在曹丕逼漢獻帝退位之後,他為什麼不去找他的劉皇叔劉備呢?真實原因道盡了這個帝王的無奈。 東漢末年分三國,其實真正分三國,還是要從曹丕逼漢獻帝退位開始算起。那個時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三國。有一點叫人奇怪的是,劉備一生都打著興復漢室的口號抗曹,那麼在曹丕逼漢獻帝退位之後,他為什麼不去找他的劉皇叔劉備呢?真實原因道盡了這個帝王的無奈。蜀漢的人不管什麼時候提起曹操,就罵人家曹操是漢賊。因為當時漢朝還算是正統,雖然這個正統已經沒幾天活頭了,但是它畢竟還存在。只要漢朝的名頭還在那放著,天下人就沒有幾個敢稱帝的。除了一個二愣子袁術稱帝,不過迅速的就被人幹掉了。所以說,不管天下怎麼動盪。漢朝是正統這一點,大家至少表面上還是承認的。

  直到後來真曹劉孫三家形成了氣候,成鼎足之勢,漢朝其實還在。曹丕繼位之後,感覺漢獻帝這個傀儡沒什麼用了,就逼他禪位。曹丕稱帝之後,將漢獻帝封為山陽公。後來漢獻帝一直活到了曹丕的兒子曹睿繼位的第二年,才壽終正寢。從他被廢到老死,又活了八年時間。他為啥不去找他的劉皇叔呢?

第一個原因是:漢獻帝不敢。

  漢獻帝九歲即位,45歲退位。38年的時間都處在群雄爭霸的時期。擁護漢室正統的人,剩下的全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了。百姓似乎也已經默認了漢朝已經衰亡的事實,所以漢獻帝已經沒有籌碼可以和別人交換了。這個時候漢獻帝去找劉備,無疑是找死。比如楚漢時期的楚懷王,項羽做大之後二話不說就把他殺了。漢獻帝從小到大都被人挾持,做一輩子傀儡皇帝,身上的銳氣早已消耗殆盡。他已經沒有興復漢室的決心和勇氣了。與其冒著生命危險去找劉備,不如老老實實地安享晚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漢獻帝被迫禪讓之後沒多久,就盛傳漢獻帝被殺的消息,然後劉備就繼位稱帝了。要知道漢獻帝可是在退位之後又活了八年,活到了曹丕的兒子繼位的第二年。那麼當時為什麼會盛傳漢獻帝被殺的消息呢?又是誰盛傳的?可以肯定的絕對不是曹丕,那會是誰呢?答案不言而喻。

第二個原因是:漢獻帝不能。

  為什麼說他不能去呢?曹操把他的三個女兒都嫁給了漢獻帝,他的皇后曹節是非常賢惠的。一直站在漢獻帝這邊。當時曹丕派人去逼漢獻帝讓位的時候,曹傑還把來人痛罵一頓。如果漢獻帝去找劉備,那將置他的妻子們於何地?如果他要冒著生命危險,帶著曹操的女兒去找劉備,那豈不是給劉備增加對抗曹魏的籌碼麼?

  他要是這樣做,曹丕一定不會放過他。可能沒走出自己的家門,老命就丟了。想都不用想,曹丕肯定會對他嚴加管控。除了安安穩穩的了坐等老死,漢獻帝又能做什麼呢

第二個原因是:漢獻帝不能。

  為什麼說他不能去呢?曹操把他的三個女兒都嫁給了漢獻帝,他的皇后曹節是非常賢惠的。一直站在漢獻帝這邊。當時曹丕派人去逼漢獻帝讓位的時候,曹傑還把來人痛罵一頓。如果漢獻帝去找劉備,那將置他的妻子們於何地?如果他要冒著生命危險,帶著曹操的女兒去找劉備,那豈不是給劉備增加對抗曹魏的籌碼麼?

  他要是這樣做,曹丕一定不會放過他。可能沒走出自己的家門,老命就丟了。想都不用想,曹丕肯定會對他嚴加管控。除了安安穩穩的了坐等老死,漢獻帝又能做什麼呢

劉協9歲繼位,被董卓控制。後來又被李傕郭汜控制,再後來又被曹操控制,最後曹丕懶的控制了,直接逼他禪讓。當了36年傀儡皇帝,54歲壽終正寢。一生盡是無奈,身不由己為帝王,做了帝王卻又身不由己。


ontheway1796


漢獻帝會在戰火中不幸遇難。



攝影師傅軍良


其實在回答這種揣摩問題的時候我們要找對比,好知道劉備是為膳還是為惡呢。小編找一個一個遭遇不幸的三國大將(呂布)來做對比。

,袁術派大將紀靈攻打蜷縮在小沛的劉備,劉備兵少糧寡,情勢危急,不得不不向呂布求救,

  

  呂布收到這封低三下四、可憐巴巴的信,決定組個局,邀請劉備、紀靈來商議一下能不動粗儘量不動粗,多少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得到呂布邀請,關羽、張飛都擔心呂布別有用心勸劉備別去,劉備卻說:“我待彼不薄,彼必不害我”,於是前往呂布軍營;酒會上,呂布來個轅門射戟,幫劉備化解了這場危機,當時呂布面對紀靈的質問還說過這樣的話“玄德與布乃兄弟也”;過了兩年,呂布中曹操計引兵攻打劉備奪取了徐州,糜竺來討要劉備妻子,呂布慨然答應,並說:“吾與玄德舊交,豈忍害他妻子”,就讓糜竺把人帶走了。

  劉備揣測自己對待呂布還行,認為呂布不會加害於他;白門樓上,想必呂布也是這樣揣測劉備的,我跟劉備多少也算兄弟,況且我呂布對劉備也算可以了,轅門射戟幫他解圍,幾次兵荒馬亂中保護他的老婆孩子,這次求他幫忙,準行,這條命至少能保下來。可惜,呂布終究想錯了,對劉備這樣一個江湖老油條、養不住的白眼狼來說,是沒有真正的信義可講的。仁義是具有伸縮性的詞彙,既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點美化自我,道德君子,滿口忠義仁信;也可以從道德的側面隨意變更它的維度,施行仁義的對象視情況而定,該行仁義而不行仁義,可以從道德、邏輯上找一個藉口,不該行仁義而假仁假義的時候,也可以從道德、邏輯上找一個恰當的理由。面對曹操是否收降一員大將而有損劉備的時候,毫無疑問把仁義一腳踢的骨碎筋斷、終身殘疾。真正的君子,行的是大仁大義,心存寬容、博愛,對仇家、生人亦能廣佈信義,豈有偏私之分?

劉備打著“仁義”的幌子四處招攬人心,第一次敗露就是言而無信、落井下石、出賣恩人呂布。

  當時,陳宮慷慨赴死,曹操下樓送行。被五花大綁的呂布趁機向劉備求情,說:“公為座上客,布為階下囚,何不發一言而相寬乎?”劉備的反應是點頭應允。當曹操回來,呂布向曹操求饒,曹操回頭問劉備這事兒怎麼樣,劉備卻說:“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呂布聽完,盯著劉備狠狠說到:“你小子最不講信義!”然後曹操下令處死呂布,呂布被押著邊走邊回頭,瞪著劉備喊道:“大耳朵的傢伙,忘了轅門射戟時的事嗎?”

  劉備的這句話,著實陰險狠毒。種種跡象,曹操當時確乎是有收降呂布的心思。劉備一句話,打消了曹操這個念頭。眾多呂布粉看到這裡,痛惜一代猛將身首異處,而我卻看到的是劉備的陰狠。

  劉備這個人,一向是以“仁義君子”的形象出現在各種場合的,也是把“仁義”二字掛在嘴邊的,時常都要拿出來唸叨的。雖然一生拋妻棄子、背信棄義的事兒幹過不少,多多少少有些冠冕堂皇的理由遮掩一下,比如拋妻棄子可以拿戰爭情勢混亂、情急之下顧不上當藉口,但這都不在第一現場,嘴上找個理由求得一份心安而已,這次是當著恩人的面把臉撕破。

  劉備此刻居然不作秀了,而是露出了真面目:其一,把“仁義”掛在嘴邊的人,先前答應了別人事後不僅失信不說,還來個落井下石、見風使舵,在即將淹死的人頭頂狠踹一腳;其二,對陌生人都“心存仁義”的人,對曾經的救命恩人不僅不救,卻反口覆舌、火上澆油;其三,最關鍵的是,落井下石的初衷不是懲處惡人、拯救好人,首先呂布不是惡人,其次說劉備拋出這句話是為了曹操的人身安全著想,恐怕連罵曹操的人都不相信,那劉備說這句話的動機就很值得琢磨了;其四,當眾戳穿別人見不得人、上不得檯面、不光鮮的老底子,本身就不是什麼君子所為。

  劉備說這句話,暴露了偽裝多時的假仁義、假道德、假高尚,其內心真正的目的是不想讓曹操得到呂布這員猛將。

  當然,對於救不救呂布很多人一點兒不關心,認為劉備說不說那句話,曹操都會殺呂布,那我們就從人情味上看看劉備到底是否良心有愧。

  呂布臨死之前,幾次回頭看的都是劉備,而不是曹操,那眼神中的懊悔與憤恨,恐怕只有呂布火冒金星、氣炸胸肺,劉備心知肚明瞭。

  都說呂布有勇無謀,胸大無腦(當然是胸肌),恰好反證了劉備的人品。呂布既然是沒有腦子的人,那麼可以理解成類似具備童真、老幼無欺、童言無忌、坦誠布公的實在人,以最樸實的心靈來思考他眼中的世界,他說劉備沒有信義,好比小孩子說不喜歡錢、喜歡小夥伴一樣,絕對發自肺腑、如假包換。

  可以說,呂布是第一個看透劉備為人的人,可惜後世不少奸詐虛偽之徒行跡偽劣頗有劉備行事之風,倒把他看作成功偶像,煞是可笑,可悲,可嘆。

猶如小編上述描寫,就能知道劉備的為人,心胸。

簡介:劉備心兇狹隘,不擇手段,對自己兄弟有情義,對自己沒用之人除之。

在看漢獻帝協:勝利之後就沒有了用處,還是一個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反叛自己,有必要除去,要麼軟禁。

有人要說當年劉協給過劉備起家的兵馬,也可以說沒有這些人馬,劉備終究是個小角色。翻不起大浪來。會對劉協有感恩的心,其實小編任為不會有這樣的事,從上述就可看出,幫過自己 還稱兄道弟的呂布就是例子。

綜合:劉備最大可能要殺掉劉協。比較少的機會給劉協封個王。幾乎為零的是讓劉協做皇帝。









愛上百合花


筆者的觀點是:劉備輔佐漢獻帝光復大漢的可能性要大,取而代之的可能性要小。

為啥呢?聽筆者娓娓道來。


要想搞清楚倘若劉備真的打進許都,滅了吳魏,會怎麼做,就要搞清楚劉備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兩種可能:一,仁義之君:因為在《三國演義》小說裡,劉備的人物設定基本都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仁義之君,以德服人,因此受到了很多人尊敬,愛戴。從陶謙,劉表放棄讓自己兒子繼承基業,而是讓劉備統領自己的封地徐州,荊州的行為可知,劉備在當時的名士眼中,確確實實是個仁義之君。所以劉備“仁義之君”人設來看,顯然,劉備會輔佐漢獻帝光復大漢,而不會取而代之,這也符合《三國演義》中劉備的人設。二,假仁假義:從劉備“假仁假義”人設來看,劉備會廢掉漢獻帝取而代之。因為“假仁假義”形象不符合《三國演義》小說中劉備的人設,所以劉備廢掉漢獻帝取而代之的可能性要小。


綜上所述:劉備輔佐漢獻帝光復大漢的可能性要大,取而代之的可能性要小。


葉子雜談


肯定不是殺害,就是軟禁,肯定不會還位給漢獻帝,即使劉備肯還政給漢獻帝,他手下的文臣武將也不會服漢獻帝!!!漢獻帝的下場還不如在曹操那裡好,曹操好吃好喝的供著,還給了他倆個女兒當保命符,最後還得了個安陽公,善終!!!!!!!!!!其實曹操對他很好,很厚待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