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上两位好汉结局最不合理,行善之人惨死,最凶残之人却得善终

为何武侠小说会吸引人?除了明面上那些曲折离奇的故事之外,其中还有另一项符合读者期许的设定,那就是“善恶有报”,以金庸笔下的武侠故事为例,书中的主角总是会走上惩恶扬善的道路,最终成为一代大侠,受世人敬仰,而书中那些处心积虑想要密谋坏事的恶人最终都会得到应有的惩罚,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一方面是因为这样的故事更符合读者的期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弘扬正确的善恶观,能够给现实中的人一种心理暗示,然而在《水浒传》中似乎就不存在这种“善恶有报”的规律,其中有善人惨死,也有恶人得了善终,着实有些不公平。


​一、恶人横行

《水浒传》中恶人横行,朝廷中有昏君、奸臣,民间有恶霸、地痞,所以对于那些单纯的想要过普通人生活的人来说简直是举步维艰,所以有的人会选择落草为寇,走上一条不归路,不过似乎有很多人忽略了一个事实,即是“落草为寇本身也不是一件好事”。

梁山上两位好汉结局最不合理,行善之人惨死,最凶残之人却得善终

(鲍旭剧照)

选择落草为寇就意味着这人要放弃一些原本作为普通人的原则,毕竟绿林草寇们干的多数都是打家劫舍、强抢民女、杀人放火的恶事,比如书中的王英、周通、鲍旭、邓飞等人,哪一个不是恶人?不过似乎因为他们上了梁山,多数人就忽略了他们曾经行恶的事实。

梁山上两位好汉结局最不合理,行善之人惨死,最凶残之人却得善终

(王英剧照)

但无论是王英、周通还是鲍旭、邓飞,他们最终都是落得一个凄惨的结局,都在征方腊一役战死,也算是符合人们对于“善恶有报”的期望了,而下面要提到的两位好汉却不符合这个规律。

二、一位善人得恶果

不可否认,梁山之上还是有那么几个善人的,他们没有做过伤天害理的事,却因为压迫、诬陷而上了梁山,比如那“铁面孔目”裴宣就算是一位没有污点的好汉,他铁面无私却遭奸人排挤,最终在饮马川落草,不过没有行恶却不代表做了大善事,本文要提到的善人另有其人。

比起裴宣来说,此人算不上是没有污点之人,因为他曾经小有官职,并且还利用这官职谋过不少私利,说起来也是个市井小人而已,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改变自己的机会,此人便是“铁臂膊”蔡福,曾经的大名府两院押狱兼行刑刽子手。

梁山上两位好汉结局最不合理,行善之人惨死,最凶残之人却得善终

(蔡福、蔡庆兄弟剧照)

刽子手是个不太积德的职业,毕竟双手沾满鲜血,但若是依法处置恶人,倒也不能说是刽子手的错,不过蔡福还是有污点的,这一点从他与蔡庆两兄弟收钱办事就能看出,他们没少干此类事,如此看来他们是该死,但在梁山攻大名府一役,蔡福却是做了件大善事,他出言劝柴进让宋江莫要伤害城中百姓,这便是天大的善事,毕竟没有此举,只怕这一城百姓只怕是性命难保。

可即便如此,蔡福最终的结局仍是悲剧,他在征方腊时战死于青溪。

三、一位恶人得善终

与蔡福的经历相反,有一位恶人无论上山前后都是恶性难改,最终却得了善终,而且可以说是所有梁山好汉中结局最好之人,他就是“混江龙”李俊,一个彻头彻尾的恶人。

李俊在上梁山之前就是揭阳岭的恶霸之一,与张横兄弟、穆弘兄弟将这揭阳岭给瓜分了,干的无非就是杀人越货之事,造的孽可比蔡福要多得多,不过这还不是李俊最大的罪孽,在征田虎之时,他做出了一件祸及百姓之事,让无数人枉死。

梁山上两位好汉结局最不合理,行善之人惨死,最凶残之人却得善终

(李俊剧照)

原著道:“至晚水退,现出平地,李俊等大开城门,请卢先锋等军马入城。城中鸡犬不闻,尸骸山积。虽是张雄等恶贯满盈,李俊这条计策,也忒惨毒了。那千余人,四散的跪在泥水地上,插烛也似磕头乞命。卢俊义查点这伙人中,只有十数个军卒,其余都是百姓。”

可见李俊此毒计杀害的多数都是城中百姓,真正被杀的田虎士兵就那么十来号人,他这真是罪不可恕。

然而李俊最后的结局却是一直活到征方腊后,并且在与太湖四杰一同出海之后还在暹罗国创业,成了暹罗国之主。

从李俊和蔡福这两人的事迹来看,《水浒传》中可没有什么“善恶有报”,否则蔡福不该死,李俊也不该活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