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银行存款的利率是升还是降?为什么?

憨汉438


疫情过后,首要问题是既要保证流动性又要防止通胀扩大,不可能去刻意降低存款利率。

今年是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落实之年,大批外国金融机构要在中国推广分支机构开展业务,招揽存款户、吸引保险户、让投资者在自己证券公司开户,这毕将是中国人普遍被当大款的起步之年;指望在这样的年份克扣存款利息,那是打错了算盘。

刚刚出炉的一月份统计数字CPI5.4%,在经济学家争论2020GDP保6与否的时候,通胀先鼓噪起来,那就违背了经济发展的目的;控制通胀显然不是不存在的需要。

疫情的严重影响,经济结构调整的困难,创新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在房地产、汽车两大支柱暂时有所饱和情况下,哪个行业可以成为火车头?

大概率的利率政策会出现保持观望态度,美国大概也是这样,继续降息都有掣肘,加息也不可能,能维持越久越好,以便经济有时间调整好。

决策层肯定研究了日本、欧洲的负利率效果,那是低利率政策的极限之地下,没有扭转乾坤的作用,因为违背了经济学一般规律——资源最佳配置绝不损害合作伙伴利益。贴息可能是选项,但也不会广泛,因为谁的财政资金都有限。

没有新的领头羊行业出现,“保”就是经济学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创新或者科学技术是核心生产力,说得非常好。


云端美


本来在2020年,银行存款的利率水平就会持续下降。那么在此次疫情的影响下,还有可能会加速下调。

1.在2月10号,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在一个论坛上表示,要建立疫情利益相关方的损失分担机制,要防止中小微企业此次损失过多过大。可以考虑适当降低央行基准存款利率,这样可以为银行降低贷款利率提供空间,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这其实就是一个信号,有可能央行在4年之后,会考虑进一步下调存款利率。

2.目前银行贷款利率将全部以LPR进行定价。而lpr的走势已经是连续在下降,在央行连续使用逆回购工具之后,市场资金面宽松,有可能lpr会继续向下调整。在2月7号,央行副行长在发布会上表示,在下一个调整区间的2月20号公布的lpr会有较大概率下行。把整体贷款利率下行,就为存款利率下行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这样可以保证疫情过后市场稳定,经济快速恢复。

3.自从2019年中期开始,存款市场中的高息存款利率就不断在下降过程中。在去年年化利率超过5%的定期存款产品比比皆是,而现在已经是凤毛麟角了。自从第四季度,对结构化存款产品进行严查之后,假结构性存款产品也难觅踪影,其高利率也自然消失于市场之中。在年底,央行叫停了定期存款在提前支取时,不得就近挂档计息,智能存款产品也是利率不断下行。

4.其实我们未来可以用大额存单利率作为一个市场的存款利率风向标。目前大额存单最高利率是在基准利率上浮55%,也就是中长期存款利率达到年化4.263%。德先生认为未来存款利率可能会在4.263~4.5之间进行浮动。破5利率的定期存款产品可能会越来越少。

5.最后就讲讲我们的货币供应量。经过去年年底和今年前两个月的不断降准以及央行逆回购操作。银行的资金面大为宽松,已经没有了利用提高存款利率吸引存款的动力。其中尤其政策针对农商行,城商行及中小银行还有特殊的降准待遇,这些银行过去都是高息定期存款的主力发行银行,经过监管的一番操作,他们应该资金都非常宽松了。未来再发行高息存款的动力已经不足。

总结一下,2020年存款利率本身就在下行通道上,但如果通过此次春季疫情的刺激,很有可能提前,或者更加快速的下降。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跟随德先生得到最简单的答案和最实用的解决之道。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点点下面广告,让德先生再赚点钱!


匀枫财技大兜底


疫情过后,银行的存款利息一定不会升。保持现有的存款利息和定期下降的可能性更加大一点。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

根据定期利率历年来的走向一直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自1990年以来。

我国的定期存款利率一直是一个下降的趋势,在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已经呈现一个负利率的时代,所以说利率上升的可能性不太大。



第二,

疫情过后,百废待兴,市场需要足够的资金流动来支撑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也非常的缺钱,人们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投入银行,并且人民银行会制定相应的政策来限制性和吸储,所以银行不可能提高存款利息来将大量的资金回笼到银行,这样做与我国发展经济的意愿相违背,人民银行也不允许这样做。


安生拙见


存款利率下降的概率非常大。

疫情对中小企业的伤害非常大,很可能会催生出一波企业倒闭进而带来坏账,为了尽量扶持剩下的中小企业渡过难关,银行必然会降低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可是银行现在的息差并没有那么大了,需要降低一下存款利率来为银行创造一些息差。

如果最终真的降息了,相当于疫情的后果由全体国民以降低存款的方式分摊了。

疫情持续时间足够长的话,会带来一波中小企业倒闭潮,增加银行坏账

疫情开始没多久时候就已经有像西贝、韩都衣舍这样的知名企业发出了求助的信息,疫情对于企业的影响可见一斑。疫情导致的人员流动停滞给服务业以重创,只要复工复产持续延后1-2个月,就会有大批企业倒闭。这些企业无法偿还的银行贷款都会成为坏账给银行带来损失。

银行还要响应国家号召给中小企业降低贷款,进一步压缩利润

疫情开始到现在,央行已经往市场上投放了1.7万亿的流动性,这些流动性反应到2月20日就会带来新的LPR下降,再加上这段时间国家要求银行尽量降低贷款利息来给中小企业降低负担,银行贷款利率会大幅下降。

也就是说,前有坏账的豺狼,后有贷款利率降低的虎豹,银行利润在2020年会受到强有力的冲击。

未来影响不可知,从控风险的角度,降低存款利率可以事先给银行松绑

银行业虽然有比较大的利润空间来承担损失,但是疫情最终造成的影响很难预料,我们也需要为一些极端情况提前准备,降低存款利率就是一个选择。

自2015年10月开始,存款利率已经有4年半时间没有动过了,通过下调存款利率给银行降低贷款利率是可行的。我们先来看看目前的存款利率表:

现在的一年期存款有1.5%,按照很多银行给出的上浮算,实际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会到2%左右,这个存款利率水平已经有足够的空间下调了。

当然,最终的结果是央行直接下调基准利率还是每个银行根据自己的情况下调上浮比例犹未可知。

从个人投资者的角度来说,需要做好存款利率下调的准备

当然,也有可能存在一种情况就是最终疫情的发展比我们预期的要早结束,存款利率不会下调。但是从个人投资者角度,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好在存款利率不是股票,即使下调也不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在存款利率下调的时候保值增值。



金融笔记


很有可能降低。

跟大家普及一下,国家利率是跟货币饱和度充分相关的。利率上升,人民都把钱存进银行,代表国家要回收资金,防止市场出现通货膨胀,造成物价上涨的风险;利率下降,大家都把钱流向市场,市场投资资金越来越多,货币更加贬值,容易出现投资过热的情况。

受疫情影响,全国大部分行业经济已经遭受长达一个多月的停滞,未来影响时间可能更长。就目前情况来看,疫情结束后,大家已经遭受了空前的经济停滞,市场上的企业会奋力经营弥补经济损失,特别是湖北省需要政府出来救市促活经济,市场经济短期内会遭受一个空前的爆发,流通货币短时间内大幅增加。

但就长远来说,咱们目前的经济相比去年是遭受伤害了的,市场经济需要更加的流通,国家拿出金库出来救市,市场经济环境需要更大的力量促活,银行存款会更倾向掌握在人民的手里,导致利率下降。

但就长远来看,大家觉得利率会是上升还是反弹?投资机构可能遭遇哪些影响呢?你愿意将自己的钱放在银行吗?


财经阿告


疫情过后,银行存款利率是降了还是升了?

首先说结论,银行存款利息没有多少变化,大银行基本保持平稳,小银行在积极揽储,还有小幅上涨,但贷款利率有一定的下行。

这次疫情,对实体经济还是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企业推迟上班,人员都禁锢在家里,尤其是餐饮、娱乐、旅游、商业购物等行业影响非常大。因此,中央也考虑到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加大了资金投放的力度。按道理加大资金投放的力度之后,存贷款利率会适当下行,但实际情况是存款利率保持平稳,贷款利率有适当下行,这是为什么?

1、春节期间本来就是一个资金比较紧张的时间

历年春节这种重大节日期间,企业、居民对资金的需求量都比较大,企业要发工资奖金,居民春节开销都会加大,因此,春节期间资金面一般都会紧张。

2、疫情的影响,加大对资金的需求

疫情来了后,居民都加大了物资囤积的力度,一般都储备了几个星期的物资,还有药品等的采购,开销变大。与疫情处置相关的企业需要加大生产,对原材料等采购出现爆发性的增长,不开工的企业如餐饮等在没有进账情况下都还需要给员工发工资,这些都导致对资金的需求加大。

3、年初是银行放贷高峰,也是银行揽储高峰,也支撑了存款利率;

4、目前各种理财平台和股市行情的上行,分流了很多资金,因此,银行对存款利率也不敢降。


愚夫闲人


疫情过后,银行存款利率是升还是降呢?

很多人都在关心这个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

可以明确的说,即使没有疫情,利率也是下降的。现在受疫情的影响,利率下降的幅度会更大。

前几天,在战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四个部门,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分别从金融、财政、税务等各个方面制定了一揽子的优惠措施。

在金融方面,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了1.7万亿的市场流动性,维护金融市场平稳有效的运行。

央行相关负责人透露,提供3000亿元的专项再贷款,向生产和销售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的重点企业提供优惠利率支持。这3000亿的专项贷款放贷利率不能高于3.15%,最近一期的LPR利率是4.15%。也就是说,比最近一期LPR利率低了100个基点,这个优惠幅度还是很大的。

从具体发放的情况来看,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基本在2.4%-3.15%中间。结合财政贴息,共同促使企业的融资成本显著降低,使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降低到1.6%以下。

从现在市场运行来看,公开市场7天和14天的中标利率较前期下降10个基点,分别是2.4和2.55。在量增价降的背景下,整个金融市场利率也在下行。

现在市场都在预期下次MLF中标利率和2月20日公布的LPR也将大概率下行。央行副行长潘功胜也认可这种预期。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银行贷款利率肯定会降低。资产端利率的降低必然导致负债端利率的降低,否则银行也会出现经营上的困难。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疫情过后,银行存款利率是必然会下降的。


南公子


疫情之后必然会带来一定的流动性充裕,从2月3日的央行1.2万亿逆回购,2月4日再释放5000亿流动性,以及最近一次公布的一年期LPR减100基点,调整到3.15%,而且还明确对一些中小扶持企业给予财政补贴,按实际贷款利率再给予一半的贴息,确保企业实际融资成本要低于1.6%的要求。

那么,也就是贷款利息下降,以及迫使存款利率也要下降。但存款利率还有一个制约因素,这个因素就是CPI的高低。

我国2019年12月份的CPI已经是2009年以来的最高点,CPI高达4.7%。可是刚刚公布的2020年1月份的CPI突破了5%,达到了较严重的通货膨胀要求,以5.4%的CPI成为了近十年来的最高。

居民存银行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跑赢通货膨胀,那么如今的大额存款也就只要5%左右。要求存款利率继续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只有在未来几个月里出现了CPI快速下降才有可能降低存款利率。

这也是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需要对金融产业、实体经济、服务业等给予货币政策的支持,通过释放流动性、降低融资门槛、降低贷款利率等手段。

可另一方面,CPI却是达到了十年来的高点,我国是一个储蓄型国家,居民的存款总额达到了70万亿,人均存款额达到了5万元。当出现了利率继续下跌且CPI大大超过存款之时,会出现盲目地进入到股市、基金、房产等高风险产业中,一旦出现投资性、投机性风险加大,也会影响其投资热情和信心。这样也可能会出现更大风险。

总之,未来需要平衡各方面的因素,存款利率也不可能出现大幅下跌,要求是这几个在调整房贷转为LPR之时,会造成未来银行的大量亏损情况。合理的LPR是符合要求的。适当调整LPR来激活市场是必要的,可主要还是需要通过财政贴息的方式来弥补不足;存款的利率下滑的可能性也很小,只有在稳定和回落的CPI才是利率下调的基础。


鞅论财经


疫情过后,银行存款利率不会变。

如果仅从利率趋势来判断,利率是下行趋势,但我国的存贷款利率自2015年10月24日下调后,一直再也没有调整过,各银行根据实际情况对存款利率采取浮动的方式,不同银行的存款利率有明显差异,比如说大型银行利率较低,中小银行利率相对较高,民营银行及信用社的利率更高。

但贷款利率就不一样了,贷款利率已经由基准利率转向LPR报价利率替代的机制,去年LPR报价利率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之更加与实际利率相吻合,满足实际贷款需求。在上周,央行相关负责任表态,2月份的MLF利率和LPR利率大概率会下行。

也就是说,本月的LPR利率会下行,贷款利率是下降的,贷款利率下降,而存款利率未下降,银行负债端就会面临较大的压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存款利率有下行需求,但实际存款利率并不会下降,因为现在很多人都在理财,如果存款利率下降,更多人就不会选择存款而会转向理财,那么银行就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放贷,业务就会更加困难。

因此,贷款利率将会继续下行,央行将会继续提供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支撑,但银行实际存款利率并不会下降,在低利率环境之下,理财产品同样有进一步下行的趋势。


财经宋建文


路人蚁:聊社保,侃商保 ,说财经,专业答疑,感谢关注

1 现在各地都是返程复工的状态,其实也还是需要自我隔离14天,才能正式复工上班,现在企业要恢复营业,得先报备审核,通过才能复工。2月3号推迟复工,2月10号推迟复工,2月17号之前不要复工,学生上学也是在17号之后,最好是3月再复工,但是现在的情况是,上班族,延迟上班,但是房租,房贷,信用卡啥的都要还钱,上班工资延迟法,不上班没工资发,能怎办,企业呢,高负债运作的,员工多基本盘大的,重资产的企业都压力山大,复工才能维持企业经营,但是又怕传染,不复工企业也吃不消。

2 这次疫情过后,在线办公,远程办公,互联网模式的企业经营思路会得到重视,而金融方面,银行存款利率的上浮和下调,不是随便来的,基础利率上,浮动利率调整各大行又各自的标准。疫情的影响,银保监会已经发出对于疫情导致预期或者还款压力的,不计入征信,并且可以协商延迟还款。至于利率下调上调,那是央行的事情,如果疫情过后需要增加流动性,鼓励大家生产投资,那么降息也是有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