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抗“疫”故事】集中醫學觀察點裡 她和她的戰友們

【我們的抗“疫”故事】集中醫學觀察點裡 她和她的戰友們


【我們的抗“疫”故事】集中醫學觀察點裡 她和她的戰友們


【我們的抗“疫”故事】集中醫學觀察點裡 她和她的戰友們


【我們的抗“疫”故事】集中醫學觀察點裡 她和她的戰友們


在集中醫學觀察點內,除了披荊斬棘的白衣天使,還有這樣一群最英勇的戰士,無畏病毒的兇險,奮戰前線,成為這場抗疫戰最堅實有力的排頭兵。


“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啊,你不是說你馬上就回來了,怎麼又騙我?”


看著手機屏幕中委屈的兒子果果,高小燕臉上不禁流露出一絲苦澀:“我跟他爸爸都要值班,從小沒跟別人睡過的兒子只能跟他大姨睡,說夢話都是爸爸媽媽什麼時候回來……”


在防疫戰場上,除了醫療救治定點醫院,最危險的地方就要數集中醫學觀察點,一旦出現疑似患者,工作人員感染的可能性最大。高小燕深知這一點,執勤中,她對戰友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戴好口罩,注意防護!”即便她不當班時,也要給戰友們交代多次才放心。

作為執勤隊伍中唯一的一名女同志,由於條件限制她只能跟男同志同住一屋,同事們調侃:這下有福了,萬草叢中一朵花!她經常說:“公安民警哪有男女之分,都是同志!”

這裡的執勤民警,除了每天詳細識別進出人員和車輛,瞭解留觀人員身體狀況外,還得留意留觀人員的情緒,避免發生不理解、不配合的情況。“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留觀人員大多都是主動要求隔離的,積極配合我們的工作。”高小燕感慨。

問及疫情結束後最想做的事,高小燕回答:“每天都見到兒子!”


民警小故事


【我們的抗“疫”故事】集中醫學觀察點裡 她和她的戰友們

駱漠傑、王喆、張建東是第一批進駐醫學觀察點的其中三名輔警,三人是文縣公安局巡警大隊應急處突隊員,在特殊任務面前毫不猶豫,迎險而上,自隔離點成立以來,臨危受命顯警色、展警威。2月11日,執勤完14天本應該換崗休息的三人,為避免交叉感染,不約而同主動請求不需要其他戰友換崗。“我年輕精力好,不要再換人了,有危險我頂著!”年僅23歲的王喆這樣向隊長申請。

雖然看不清他們那一張張年輕的臉龐,但透過護目鏡我們看到了那份堅毅,那份守護平安的堅定信念。在他們的強烈要求下,三人繼續堅守在集中醫學觀察點,開始第二個14天的執勤工作。

你覺得無聊的家

正是多少人想回卻回不去的家

所有一線工作者的負重前行

才有了防疫勝利的保障

向逆行者們致敬!


監 制:陳耀明

審 核:李 寧

編 輯:隴南公安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