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期間 鶴峰駐村尖刀班成員變身“代購員”

抗疫期間 鶴峰駐村尖刀班成員變身“代購員”

中新網湖北新聞2月13日電(馬妍 向鴻)2月11日一大早,簡單的吃了點東西,拿著駐村第一書記冉玉龍前幾天分類統計的購物清單、村民需取或帶的物品清單,湖北鶴峰縣走馬鎮柘坪村尖刀班的徐立平開著自家的小貨車載著吉才坤;按照冉玉龍提前擬好的路線,沿路收集需要加氣村民的液化氣罈子及村民需要帶給街上家人的物品,走走停停,便踏上了“代購”路。

冉玉龍和吉才坤是中共鶴峰縣委辦公室的幹部、徐立平是走馬鎮柘坪村的紀檢委員,3人都是走馬鎮柘坪村的尖刀班成員,自疫情防疫工作開展以來,他們迅速調整狀態,投身這場戰“疫”。

“15包大米,20包麵粉,16把掛麵,10提衛生紙…”徐立平和吉才坤按照清單,配合默契,一個在蔬果區,一個在生活用品區。一項項核對,一家家分裝、一件件搬上購物車。記錄在本子上的清單,兩人足足逛了1個多小時才買齊。

“今天結賬花了3115元,我看了下購物單子,足足有一米。”提著大包小包,吉才坤笑說道。

“逛”完超市,徐立平和吉才坤一個人要奔赴加氣站和嬰幼兒用品店;另一個又要對著村民需要取、帶物品的清單一個個打電話落實。一天馬不停蹄,也要到下午六七點也才能完成所有的代購工作。

防疫工作開展以來,村裡實施了交通管制,經過鎮裡的安排部署,由尖刀班成員當村裡“代購員”,從那時起,冉玉龍、吉才坤、徐立平三人輪換幾乎每隔兩天就要往集鎮跑一趟。柘坪村距離集鎮35公里,開車需要近五十分鐘,疫情期間的柘坪村在村人數1620人,代購的需求量很大。大米、食用油、面、嬰幼兒奶粉、紙尿褲、液化氣……這些必需品都在購物範圍之列,尖刀班成員冉玉龍每次收集清單都要核對多次,生怕弄掉或者弄錯。

“我們實行的是換班制,因為除了購物量比較大,還有帶東西取東西的,給村醫帶藥品等等,所以每次都要兩個人去才忙得過來。”冉玉龍介紹。

像吉才坤這樣的一米購物清單是常事,上次他和徐立平去代購,幾乎也都是一米來長條的購物小票,而除了購買貨物、取東西,他們還要承擔送貨上門服務。

“特殊時期,村民不能出門,我們必須送貨上門,基本採購回村已經是下午七八點,簡單的吃點晚飯,因為購物基本上沒時間吃飯,然後由冉書記陪著徐委員,因為冉書記負責統計需求,且對柘坪村每家每戶都很熟悉,所以送貨就由他配合徐委員,而且送貨比買更耗時,按照清單一家一家、走走停停的送到,太晚又不能打擾村民休息,基本要到第二天下午才能送完。”吉才坤說。

“你們家是買的20斤裝大米多少,掛麵多少,麵粉多少,燃料多少件,液化氣多少壇,一共多少多少錢,您核對一下。” 這是送貨的時候冉玉龍說的最多的話。

第二天下午送完貨後,但是他們還不能休息,還要在微信群內發需求通知,又開始收集下一輪群眾的購物清單,寫寫記記,打電話確認,當晚的忙完,基本都是凌晨了。

“從正月初一上崗來,冉玉龍一直和其他尖刀班成員堅守崗位,並肩抗“疫”,冉玉龍苦笑道“我1歲多女兒都快不認得我了,視頻聊天都不理我的,爸爸也很少叫了,以前在家女兒很粘我的。”

“這些天,是有點累,但是作為一名中共黨員,作為尖刀班成員,能在這個艱難的時刻和所駐村的村民並肩戰鬥,為他們搞服務,苦累點沒關係,只要所有村民都理解、都康健,我覺得值。”冉玉龍說道。

“作為一名年輕黨員,時刻記得為人民服務的承諾,能為他們獻力,我覺得值。”吉才坤說。

“村裡多虧他們的付出,村民們真的都很感謝他們,也很感謝所有在村黨員幹部在疫情期間的付出。”柘坪村黨支部書記何武軒說。

從大年初一到現在,村兩委成員和尖刀班擁有多重身份,有時是宣傳員,有時是後勤員,有時是代購員,他們穿梭在村裡的羊腸小道,他們拖著高音喇叭,他們拿著一米的購物清單,盡心盡力為村民服務著,他們是黨員,是堅守一線的勇士,所有一切只為早日打贏這場戰“疫”,也一定能打贏!(完)

抗疫期间 鹤峰驻村尖刀班成员变身“代购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