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刀班”的“新聞30分”

講述者:巴東縣金果坪鄉江家村“尖刀班”成員 陳祥鵬

在外面辦完事情,拿出手機一看,11點40分。

“不好,我要回江家村了。”12點整,是我們的午飯時間,並不是怕錯過了午餐時間吃不到午飯而餓肚子,早上吃早餐時就做好了加班準備,吃了三個包子,外加一碗海帶湯,一點都不餓。我真正怕的是,錯過和同志們在一起就著午餐時間開的“尖刀班”碰頭會,我們稱它為“尖刀班”的“新聞30分”。

其實,我們的“新聞30分”也就是在這個時間大家交流一下上午的情況。走訪了哪家?遇到了什麼問題?老百姓反映了什麼困難?給出什麼解決辦法?發現新問題沒有?下一步的工作如何安排?

金果坪鄉集鎮正在搞汙水管網建設,四處機械轟鳴,回村路上堵車是常有的事。正當我要棄車步行時,一下通暢了許多。回到村裡,剛好12點。

我一頭扎進餐廳,同事小秋正在給大夥盛飯。看到我喘著粗氣的樣子,他一點都不驚訝,“政府食堂就是有好吃的你也不得吃,你要回來參加我們的‘新聞30分’。來,接飯。”說著,一碗熱氣騰騰的飯遞到了我手上。

“我們上面今天熱火朝天,上路光硬勞力就有59人,我本子上記有名字。年紀大、體力差的,主動給大家泡茶送水,在路上幫忙幹雜事,都沒閒著。”村紀檢委員老陳率先向大家彙報了上午的工作情況。“還要兩天,整個片區飲水管網鋪設到家到戶就全面完工,全村即將告別飲水難。”

“陳主任這一向辛苦,那要逮點硬菜。來,就是這坨。”說話之間,小秋就把一大坨五花肉塞進了老陳的飯碗。

“政策梳理比較複雜。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產業資助,門類多,年代跨度大,好在有幾個年輕同志幫忙,全村261戶已梳理完成201戶。我們先還在說,今天完不成200戶就不吃飯。現在我們可以放心地多吃一碗噠!”村副主任老龔說。

村裡分工明確,老龔負責村內事務和扶貧檔案,老陳負責村內紀委監察和村內基礎設施項目施工,配合默契,工作推進有序。

“我提醒一下,我們這個支部有兩個同志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心得體會還沒交,明天是最後期限。任何工作做得再好,黨建工作跟不上,都是零呢!”江家村婦聯主任提醒說。

老龔看著老陳,老陳也看著老龔,異口同聲地說:“打夜工,搞學習,做筆記,不深刻,不許睡,絕不拖後腿。”就像宣誓入黨誓詞一樣莊重。

老龔和老陳農村工作經驗豐富,是善於帶領大家搞實事的村幹部,坐下來學習做筆記寫體會是他們的“軟肋”,學習時間有限,但學習態度好,集中學習、抽空自學相結合,以理論促進實際工作。

前幾天,有個農戶要求水泥路修到自家院子裡,老陳解釋說:“砂石路已通達到你院壩裡,只差通到你床面前了,你還有個什麼話說?”

“我上午只跑了兩戶哇!”我們的駐村第一書記老李因為只跑了兩戶,還有點不好意思。

“我今天到老王家裡去了,老王身體差,他老婆生病了,最近家裡正在搞危房改造,進度慢了我也著急,今天上午去幫忙扛了一會木材,又幫忙轉了幾袋水泥。”

“人家沒留你吃飯啊!”一向風趣的老陳又開起了玩笑。

老李一向是個嚴肅有板有眼的人,面無表情,瞟了一眼老陳:“嚴肅點,正經事,不要打調子,哪能給老百姓搞點事就要吃頓飯。”

“上午在鄉政府交了整整100戶廁所改造資料,並全部審核了才回來,下一步抓緊驗收整資料,也力爭在規定時間完成任務,絕不拖大家後腿。”我也趁機彙報了上午的工作。

“我督促好人居環境整治,並搞好教育扶貧這一塊的政策落實。大家在前線只管使力搞,後勤保障絕對到位,保證大家吃飽。”小秋負責後勤,安排得也井井有條。

我們“尖刀班”年齡最大的是江家村原村主任老尤,今年61歲了,這幾天身體狀況不大好,仍堅持上班。“大傢伙幹勁十足,年紀輕的有衝勁,年紀大的也有拼勁。我這幾天身體出了點狀況,也不敢落後,這3天發動指導了33戶搞廁所改造。”老尤說。

“老尤啊,你要注意身體呢。脫貧驗收我們要完美交賬,驗收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讓貧困戶真脫貧,群眾得實惠、致富有門路,我們才算是交了硬賬啊。”老李看著老尤,又環視了一下大家,語重心長地說。

“好,今天的‘新聞30分’到此結束。”不知是誰的話音剛落,大家放下碗筷,又開始了下午緊張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