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阻擊|新冠阻擊戰中的“尖刀班”——九院感染科團隊

【管,是被動帶兵;帶,則是變被動為主動。一支隊伍靠“管”,能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務,但變“管”為“帶”,則是將帥帶頭,躬親垂範,且充分調動每一個隊員的積極性,增強隊伍凝聚力和戰鬥力,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阻擊戰中,九院內科綜合黨支部書記、感染科主任許潔,就是這樣“帶”著她的團隊努力奮戰在前線。】

  來不及寫“請戰書”,便毅然投入了戰鬥中

  在新春佳節前夕,一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然襲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1月19日,接到防控任務後,科主任許潔、科護士長範珊、發熱門診護士長蔡立敏從家中趕到發熱門診進行工作部署,對新冠肺炎的相關知識進行緊急培訓。流行病學的問診,自身防護的升級,留觀隔離病房的安排等逐一落實。科室全員立即進入了緊張的工作狀態。甚至都還沒來得及寫一封“請戰書”,就加入了戰鬥之中。

  小年夜,護士趙旭夢身穿防護服,頭戴N95口罩,與新冠疑似患者在臨時留觀病房一呆就是18小時,期間只喝了一口水,吃了一頓飯。晚上同事要送水送飯給她,被她拒絕了。吃飯喝水要換防護服,上廁所還要換防護服,防護用品緊張,她說再熬一會吧。悶得時間久聲音越發微弱,眼睛佈滿了血絲,走出留觀病房時,她卻沒有一句怨言。

  黨員幹部靠前一步,體現責任當擔

  作為新冠疫情上海市防控督導組專家和醫院防控組專家,許潔每天驅車在各大醫院間奔波,市裡一有命令,她第一時間相應,醫院的工作也毫不鬆懈。“發熱門診醫生12小時一檔班,工作時長太久,要調整為8小時一檔班,加派人手保證體力……””隔離病房護士要合理安排……”“能不能在保障醫療用房的情況下,給我們下班還暫時回不了家的醫護騰個地方,讓他們能歇一歇……”就這樣事無鉅細,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累到喉嚨沙啞。許潔、範珊還率隊赴南部指導隔離病房的佈置,參與流程制定等工作。

防控阻擊|新冠阻擊戰中的“尖刀班”——九院感染科團隊

我院派出的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員應佑國、黃波黎是內科綜合黨支部的黨員,許潔送別隊員時看到了曾經並肩作戰的老朋友,也有許多新鮮血液加入,她感慨到,“多麼熟悉的戰友,從抗擊SARS,汶川救援到今天,我們依然在一起!多麼年輕的面孔,想起年少的自己,祝福戰友,祝福年輕同行,一起走,一起回,早日歸來,把酒話桑麻。” 她擔心兩位隊員因無法開空調受凍,還專門託人買了取暖器送到駐地。

  “第一針”放著,讓我來抽

  每當有符合流行病學初篩條件,可能疑似患者出現的時候,蔡立敏總是衝在前面,“第一針,我來抽”。作為有著三十年護齡的發熱門診護士長,她沒有豪言壯語,但眼神裡總透出堅毅和淡定。

防控阻擊|新冠阻擊戰中的“尖刀班”——九院感染科團隊

  護士們也是血肉之軀,也會有害怕。蔡立敏就用行動告訴身邊的護士,“有我在,不用怕”。她說“在未知陰性陽性的情況下,抽血採樣第一針風險比較大,我年齡最大,工作經歷豐富,科裡有些護士年齡和我兒子差不多,哪有一遇到危險先把孩子推出去的家長呀!大的愛護小的,小的也會跟著學。”


防控阻擊|新冠阻擊戰中的“尖刀班”——九院感染科團隊

  她的舉動,勝過千言萬語,看到護士長事必躬親,沉著冷靜地操作,大家都壯起膽子,紛紛加入。漸漸地,自信和無畏就揚在了臉上。蔡立敏兩年前肺部做過手術,全副武裝一整天,呼吸都有點輕微的痛。即便如此,她仍對困難隻字不提,默默堅守崗位。在榜樣力量的感召下,團隊的護士們信心更加堅定。

  不忘初心,挺身請戰

  若有戰,召必回。在人手緊缺的關鍵時刻,科副主任袁小凌在擔任寶山區專家工作之餘,主動去發熱門診增援,為了留下來並肩作戰,包玉潔毅然決定延遲訪學,楊雪放棄了休假,回到崗位上。盧君瑤與呼吸科同事一同堅守在線上諮詢的後臺,科裡退休返聘人員也義無反顧地加入了發熱門診的一線隊伍……

  當科室群裡發出了要增援公共衛生中心的消息時,科裡上下踴躍報名。醫生袁小凌、包玉潔、楊雪入選待命。2月2日,護士汪靜與呼吸科王傳萍、重症監護方垂璧、南部SICU伍曉敏、南部急診科吳嘉俊一同出發赴公共衛生衛中心增援。汪靜說:“我是一名黨員,希望能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救死扶傷,早日戰勝新冠病毒!科裡很多同事的孩子都還沒讀書,正是需要媽媽的時候,我家孩子大一點,還是我去最合適。家人都很支持我,他們是我堅強的後盾,讓我沒有後顧之憂!” 在感染科,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工作是累的,心確實暖的。

  戰役已經打響,這不是一個人的戰鬥!

  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取得最終的勝利!


(撰稿:秦豔 攝影:胡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