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儒家經學為指導思想的東漢,道德標準是什麼

前言

中國歷史上的封建社會任何朝代都有自己的道德標準,從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儒家經學逐漸成為統治階級的官方指導思想,整個兩漢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儒家經學最鼎盛的時期,出了一大批的經學大師,培養了一種獨特的士大夫文化,形成了東漢的道德標準。

道德標準簡單地說就是善惡標準,是一種自上而下,由官方提倡指導,由民間自覺遵守,由輿論自行監督,由標準判定行為的一整套社會準則和規範,作為封建社會經學正盛的兩漢,其道德標準更具有代表性,可以作為整個封建社會的道德標準。

東漢時期的人才舉薦制度是察舉制,其中有幾個比較重要的科目是:孝廉、茂才與明經。孝廉就是孝順和廉潔的意思,這是以道德來選拔人才,也是大多數普通士人進入官場的第一步,只要被舉為孝廉,就等於一隻腳踏進了官場。茂才就是秀才的意思,是以才能作為選才的標準。明經就是通曉儒家經典的人才,所以東漢選拔人才的標準就是道德與才能,才能中尤其是儒家經學為標準,這就形成了東漢進入官場的途徑,也為整個社會提供了選官的標準,同時影響到整個社會的道德標準。


以儒家經學為指導思想的東漢,道德標準是什麼

道德

東漢自漢和帝之後,朝廷陷入了外戚與宦官輪流掌權的時代,朝廷上層瀰漫著一股爭權奪利的氣息,但東漢時期的部分士大夫階層卻是整個社會的一股清流,他們不畏強權、直言納諫、秉公執法、淡泊名利,他們的行為成為東漢百姓與士人尊崇的典範,他們所樹立的榜樣成為東漢一朝的道德標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袁安和楊震。

一、袁安其人

袁安出自豫州汝南袁氏,他的後世子孫中出了四世三公,三國時期有名的諸侯袁紹和袁術就是他的曾孫,袁安出自士族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這也是士大夫階層能夠掌控社會輿論的原因所在,平民百姓是沒有受教育的條件,袁安的祖父袁良是以明經方式被推舉為官,成為太子舍人(太子的秘書或侍從),並且袁家一直是儒經《孟氏易》的研究者,袁安自然也不例外,《孟氏易》後來成為袁氏家族的家傳研究經學,袁安能夠成為當時名動一時的道德典範,就在於儒家經學影響之下表現出的崇高個人行為。

1、公私分明

袁安最初是縣裡的功曹,也就是縣令的助手,當年蕭何也是這個官,袁安有一次到州里辦事,州里有一個從事託袁安順便捎帶一封信給縣令,但被袁安拒絕了,袁安說道:如果你是公事,自有官府的驛站負責傳送,如果你是私事,就不應該找我。


以儒家經學為指導思想的東漢,道德標準是什麼

袁安

這就是袁安公私分明的行為,這事很小,但從側面看出袁安對名節看得很重,公是公,私是私,絕對不混為一談,這不僅讓人產生威嚴,也讓一些小人敬而遠之,更讓袁安遠離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後漢書袁安傳》安曰:公事自有郵驛,私請則非功曹所持。辭不肯受,從事懼然而止。

2、敢於擔責

袁安後來被舉不孝廉,就是因為其個人道德高尚,步入仕途,做了陰平縣長和任城縣令,漢明帝時期,發生了楚王劉英謀反案,因此案受牽連的人達到了幾千人,漢明帝大怒,想不到這麼人參與謀反,當時這個案件沒幾個人敢審,審嚴了,要死不少皇親國戚和朝廷重臣,審輕了,皇帝不樂意,那是掉腦袋的事,最終這事被人推薦袁安來審理,袁安也被皇帝任命為楚郡太守負責審理此案。

袁安接手此案後,一不進衙門,二不嚴刑逼供,直接到監獄調查情況,現場考查,收據第一手資料,然後迅速將那些沒有證據而受到牽連的犯人逐級上報,把這些沒有明顯證據的人全部釋放,當時袁安這一行為把監獄裡的官員嚇個半死,牽涉謀反那是重罪,誅三族的,袁安就這麼輕易放了,萬一上面追查起來怎麼辦?監獄官員面對上級袁安叩頭勸諫,袁安說:如果不合法律,我袁安一人承擔,不連累你們。


以儒家經學為指導思想的東漢,道德標準是什麼

袁安臥雪圖

最終袁安採取了柔和手段處理了些事,放了四百多戶明顯沒有證據的人家,這事後來也受到皇帝的肯定,從漢明帝的角度出發,謀反的人多,不是說明了自己的統治有問題嗎?但以放一批、殺一批是漢明帝可以接受的,而這正是袁安極力主張的,這就是袁安敢於承擔責任的行為

《後漢書袁安傳》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當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別具奏。帝感悟,即報許,得出者四百餘家。

3、直言納諫、不畏強權

漢和帝初年,袁安作了司徒,當時的漢和帝即位時只有10歲,由竇太后聽政,車騎將軍竇憲深怕朝廷軍政大權,竇氏一族在朝中的勢力如日中天,炙手可熱,竇憲在朝中為所欲為,擅自發兵攻打北匈奴,而竇憲的弟弟衛尉竇篤和竇景,一個是宮廷的警衛長衛尉,一個是京城的衛戍司令執金吾,手握兵權,在京城耀武揚威,朝廷大臣多是敢怒不敢言。

司徒袁安聯合司空任隗、太尉宋由以及九卿官員一起向太后勸諫,好多次奏章被扣,太尉宋由以及九卿官員都退卻了,只有司徒袁安和司空任隗仍然不停地勸諫彈劾竇氏家族違法人員,以及依附於竇氏而違法亂紀的各級朝廷官員四十多人,只要是犯法的官員,沒有不被袁安彈劾的,袁安等於是把竇氏一族從上到下行罪了個遍,依然不依不饒,這就是袁安直言納諫、不畏強權的行為

以儒家經學為指導思想的東漢,道德標準是什麼

道德規範

4、袁安困雪

然而袁安最有名的事卻是“袁安困雪”的典故,講的是袁安還沒有作官的時候,有一年冬天,下了十幾天的大雪,積雪有一丈多深,洛陽縣令到轄區視察災情,家家戶戶都清掃大雪形成道路,縣令來到袁安住的地方,只見大門緊閉,大雪堵門,於是縣令讓人打掃出一條路,打開房門,只見袁安奄奄一息躺在床上,縣令就問袁安為什麼不出去尋求幫助,袁安回答道:大雪天每個人都是又餓又凍,我不應該再去麻煩別人!縣令認為袁安的品德很高尚,於是舉薦袁安為孝廉。

這事今天看起來很迂腐,但在當時儒家經學流行的兩漢時期,不麻煩別人,寧願自己忍飢挨餓是一種高尚品德,意思就是生活雖然清貧,但是很有節操,類似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情懷,這就是袁安的品德。袁安困雪這事不僅在東漢為人所稱頌,而且在後來的歷朝歷代一直是文人墨客崇拜的對象,袁安困雪也被後人不斷地製作成畫作《袁安臥雪圖》,成為後世文人標榜清貧有節操、自力而更生的道德典範

《汝南先賢傳》安曰:大雪人皆餓,不宜幹人。令以為賢,舉為孝廉。

綜合起來,袁安就是一個公私分明、敢於擔責、直言納諫、不畏強權、品德高尚、素有節操的賢人。

二、楊震其人

楊震出身弘家楊氏家族,其家族的輝煌不亞於袁安的家族,楊震本人被稱為“關西孔子”,其學問淵博,通曉經學,楊震的祖先是殺項羽有功的赤泉侯楊喜,楊震不僅本人官至太尉,而且後世子孫中有三世官至太尉,楊震有一個玄孫叫楊修,被曹操所殺,楊震還有一個十四世玄孫叫楊堅,隋朝開國皇帝楊堅。


以儒家經學為指導思想的東漢,道德標準是什麼

楊震

楊震家族也是研究儒經的,與袁安不同的是,楊家研究的是《歐陽尚書》,楊震的行為與袁安既有類似的,也有不同的,比如公私分明、直言納諫、不畏強權、品德高尚,這些與袁安都是類似的,楊震在漢順帝時期擔任司徒,就敢向朝廷檢舉皇帝奶孃家族的違法亂紀事件,一不怕打擊報復,二不是怕丟官罷爵,同時還以漢高帝時期的非功不侯來勸諫皇帝不能封外戚為侯。

楊震還拒絕了朝廷高官要借楊震之手推舉裙帶關係的親戚在朝中為官,這同樣是不畏權貴的表現,楊震接二連三地向漢安帝苦諫不要鋪張浪費,不要大興土木,不要侵擾百姓,可是漢安帝不聽,朝廷中越加黑暗,楊震還向漢安帝勸諫不要殺害直言相諫冒犯皇帝的官吏,但漢安帝仍然不聽,這些都是楊震的直言敢諫。

除此之外,楊震與袁安也有不一樣的地方:

1、淡泊名利,隱居鑽研學問,不受朝廷徵辟

楊震很早就有才能與賢名,但直到50多歲之後才出來做官,50歲之前,楊震一直是處於專門研究學問,四處教學的狀態,這是楊震被稱為“關西孔子”的原因,官府多次徵辟楊震出來做官,楊震都拒絕了,楊震之所以出來做官,還是因為出現異相:冠雀銜了三條鱣魚,飛到楊震的講堂前面。古人很信這個的,於是楊震不久之後就出來做官了。

這就是楊震的淡泊名利,在儒家經學盛行的東漢,不應徵闢就是一種節操,拒絕高官厚䘵就是淡泊名利,古人生命本來就短,50多年已經超過了平均年齡,如果不是異相,楊震說不定一生都在教學和研究學問,這就很像民國時期的大師一樣,成為當世大儒,也就不會在黑暗的官場上枉死了。


以儒家經學為指導思想的東漢,道德標準是什麼

楊震

2、清正廉潔,推辭重金

楊震的生活很簡樸,不僅自己生活簡樸,而且要求家族所有人都一樣生活簡樸,出門走路不坐車,吃飯只吃蔬菜沒有肉,楊家沒錢嗎?並不是,這是一種生活態度,然而楊震高尚的還不在於這,而是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欺騙自己的良心,比如那句著名的:天知、神知、我知、你知。

楊震曾經舉薦這一個叫王密的人為茂才,在升任荊州刺史時,楊震一次路過昌邑,當時的昌邑縣長就是王密,聽說楊震來了,晚上趕來拜會楊震,並準備送給楊震黃金十斤,當時只有王密和楊震兩個人面對面說話,沒有第三人,可是楊震明確地拒絕了王密,王密說現在沒有知道,收下吧,楊震卻說: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

《後漢書楊震傳》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

3、受人陷害,慷慨赴死

楊震不是一個適合做官的人,但其在官場上終身沒有辜負自己的原則,在楊震為官的時代,由於皇帝昏庸,寵信外戚、宦官,楊震不斷地受到小人的陷害,也促怒了皇帝,被漢安帝下令送歸原籍,作為一代賢士的楊震,受不了官場的黑暗和皇帝的昏庸,在回家的路上,服毒自殺而亡,楊震用自己的死向世人解釋了什麼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當滿朝文武趨炎附貴、顛倒黑白,楊震的行為更顯得高尚無比,楊震的死同時是一種無奈,無力改變現狀的無奈


以儒家經學為指導思想的東漢,道德標準是什麼

道德

綜合起來,楊震是一個公私分明、直言納諫、不畏強權、淡泊名利、清正廉潔、慷慨赴死、飽讀經書的賢士。

以袁安和楊震在當時崇高的威望,絕大多數士人和百姓把他們看成國家的棟樑和道德的典範,把袁安和楊震的所有行為組合起來,就能看出東漢時期的道德標準,可以用五個字概括:

1、:東漢除開國皇帝之外所有皇帝的名號中都有一個孝字,比如漢明帝叫孝明皇帝,漢獻帝叫孝獻皇帝,除了皇室重孝,在人才選拔中也有以”孝廉“為科目的選拔方案,所以孝順是東漢的第一道德標準。

2、:正直,剛正的意思,既有直言納諫,又有剛正不阿。

3、:就是廉潔的意思,包括為官清廉,公私分明,這也是選拔人才的標準之一。

4、:本意是善良多財的意思,引申為有德性和才能的人。

5、:節操,節氣的意思,包括不畏強權、慷慨赴死、品德高尚、素有節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