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麼成不了治世之能臣


曹操為什麼成不了治世之能臣

亂世奸雄曹操

曹操生活在東漢末年動亂時代,少年時期,機智,聰慧、好結交天下的豪傑,胸懷天下蒼生,他出仕即巔峰,屢立新功,成為討董先鋒,收降黃巾軍,輔佐朝政,入朝為相,實施政治改革,恢復民生,發動了統一戰爭,平定了北方,讓國家有了短暫的喘息時期。

曹操為什麼成不了治世之能臣

曹操治下的東漢社會,使國家得到了短暫的和平發展

但是,作為弱勢的一方,他在奮起的過程中常常用權謀戰勝對手,並且在他身邊的幕僚鮮有能夠全身而退的,因此,曹操既譽滿天下也謗滿天下,曹操的人物記載從隋唐開始,曹操的正面形象逐漸轉向負面,而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則是將曹操定義為一代奸臣。

曹操為什麼成不了治世之能臣

曹操和他的幕僚

曹操到底是禍國殃民的奸雄還是於江山社稷有功的救世主?他為什麼會從一個治世之能臣,轉變為亂世之奸雄?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第一,時世造就曹操無法成為能臣。

曹操剛剛出道那會,還不算是亂世,但是時局已經非常混亂,曹操生於東漢桓帝時代,長於靈帝時代,而桓帝和靈帝時期,算是漢王朝四百年間最黑暗,最混亂的年代,靈帝的時期,是可以賣官的,而且明碼標價,公開招標,價錢則是一萬錢一石官秩,比如秩四百石的縣官四百萬錢,秩兩千石的正部級兩千萬錢,如果位列三公,再加一千萬錢,這實打實的就成了買賣,如果正式任命,交一半,這些錢官員們當然不會從自己的腰包裡往外掏,他們從一上任開始,就拼命剝削老百姓,朝廷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這樣的公開貪汙之事不管不問,當時有一個官員叫司馬直,他是一個地方的新任太守,委任狀剛一下來,就要上級官員就開始問他要錢,並且說到,考慮到司馬直的家庭情形,免去了三百萬,司馬直這個人為人正直,一看到這種現狀,就萌生退意了。向上級請辭不幹了,上級官員一見,沒有罷休的意思,不許司馬直請辭,司馬直左右為難,只好在歸途中自殺,在臨死前,他寫下長文,痛斥這種腐敗的做法,這個消息傳到京師,轟動了朝野。

曹操為什麼成不了治世之能臣

被索要錢財的司馬直,一臉的不屑

本來以為司馬直的死,能夠使的這種貪汙之事能有所改變,但是現在看來,司馬直是白死了,從靈帝主政到他去世的時候,壓根就沒有終止,反而比原先還要厲害,曹操的父親曹嵩官居太尉,一是靠了他的爺爺的關係,二就是使了錢,花了將近一億買的。曹嵩最起碼花了錢,買上了官,過了一個三公之癮,這個時候有個叫崔烈的官員,靠這自己的努力做到了郡守,他還想在進一步,看到大家都在買官,因此他也想買,所以他就一直在中間人,商量買官的事宜,最終找到了皇帝的保姆程夫人,保姆程夫人收了崔烈的錢,就立刻著手這件事情去了,很快,在一次朝會上,皇帝封崔烈為司徒,但是過了一會,皇帝突然見反悔了,當這百官的面,說自己做了一件虧本生意,一旁的程夫人一聽急了。急忙說到:“崔烈的這個官怎麼可能是花錢買來的,明明是我幫他問皇帝陛下要的,此話一出,百官譁然,靠一個女人上位,還不如自己多花點買一個官員那。

曹操為什麼成不了治世之能臣

花錢買官的崔烈

如此看來,桓帝靈帝兩朝實在可以腐敗到家了,曹操在擔任地方官的時候,曾經下大決心想用嚴法整頓秩序,維護法紀,他也是這樣言行一致去做的,但是當他將刑法的鞭笞打到宦官的勢力身上之後,對他展開的報復就開始了,朝廷多次發出政令將他的職務變更,把他弄到了一個無法施展能力的官位上,如果不是因為他老爹曹嵩在宮廷裡還有幾分薄面,恐怕曹操的下場很不好。

經過此役,曹操把官場看透了,他心裡很明白,東漢王朝已經病入膏肓,天下將亂的形勢不可改變,這種天下時世已經不允許曹操成為什麼“治世能臣,”對於朝政失去信心的曹操不在建言獻策,他回到家鄉,謝絕賓客,開始了他的讀書生涯。

《魏書》:於是權臣專朝,貴戚橫恣。太祖不能違道取容。數數幹忤,恐為家禍,遂乞留宿衛。拜議郎,常託疾病,輒告歸鄉里;築室城外,春夏習讀書傳,秋冬弋獵,以自娛樂。

曹操為什麼成不了治世之能臣

曹操看透時世,開始改變自己


第二,政局不允許曹操成為能臣。

曹操再次出山當官的時候,時局已經非常混亂,公元189年,漢靈帝龍御歸天以後,留下了兩個幼子,朝堂之上大將軍何進為首的外戚勢力和以張讓為首的宦官勢力為了權利之爭,展開了激烈的政治鬥爭,最終雙方何進先死,張讓等人後亡,造成了東漢政權的權利真空。

這個時候,西涼軍閥董卓強勢入主京師,開始了他禍亂朝政的時代,董卓主政的時期,一面摟著後宮宮女尋歡作樂,一面又故意把和他不是一條心的官員叫出來,隨便打死,或者用苛刻的刑法來使勁折磨這些官員,後續,董卓又不顧天下反對,擅自廢立皇帝,廢掉劉辯,然後再毒死他,再扶持劉協為皇帝,歷史稱為漢獻帝,他又肆意的遷都,命令士兵再洛陽城內燒殺搶奪,使的大漢王朝的首都,便成了人間地獄。

曹操為什麼成不了治世之能臣

董卓強勢入京師,造成政局動盪

這個時候,曹操在朝廷內,擔任典軍校尉一職,為西園八校尉之一,曹操的這個職務和他出任洛陽的北部尉不是一個量級的,因此,董卓見到曹操後,就積極拉攏曹操,推舉他為驍騎校尉,想讓曹操成為他的爪牙,但是曹操憑著自己的政治敏感,拒絕了董卓,斷定追隨董卓的結果必是被天下人唾棄,並且身死人手,於是為求自保,曹操喬裝打扮,連夜出逃。

《三國志》:徵太祖為典軍校尉。會靈帝崩,太子即位,太后臨朝。大將軍何進與袁紹謀誅宦官,太后不聽。進乃召董卓,欲以脅太后,卓未至而進見殺。卓到,廢帝為弘農王而立獻帝,京都大亂。卓表太祖為驍騎校尉,欲與計事。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

曹操因為自己的跑的快,其實不然,董卓的追殺令更快,曹操從洛陽出走,被一個小小的亭長逮住,這個時候,縣衙裡的功曹認出了曹操,此時,曹操料想自己這下完蛋了,但是,這個縣衙的縣丞卻認為,曹操是個英雄,不宜拘殺。就放了曹操,讓他逃命去了。

曹操為什麼成不了治世之能臣

逃出京師的曹操

等到曹操跑到了陳留,開始靜下心來反思現狀,發現東漢王朝的政治腐敗,使的他不得不放棄做治世之能臣的願景,而現今政局大亂,梟雄董卓亂世,加深了他對這種願景的放棄。既然自己做不了能臣,也不想做董卓那樣的梟雄,沒有辦法,只好做亂世之奸雄了。


第三,沒有明君,明主讓曹操成為能臣。

一個國家,如果君上弱智或者昏庸,你這個人再有能力,也不是不頂用的,只是空懷壯國志,而曹操現在就是這個狀態。從曹操早期在漢靈帝時期,作為洛陽北部尉治理治安的時候,他就希望用嚴法治世,來吸引皇帝的注意,可是他如意算盤打錯了,他一棒子打死了權傾一時的宦官親戚,確實是維護了法紀,但是後續的結果不是曹操能夠接受的,他被明升暗降了,打發到一個不起眼的頓丘去當了縣令。 這使得曹操的內心產生了強大的波動,他開始產生對了對現在皇帝的厭惡和失望之心。


曹操為什麼成不了治世之能臣

昏庸無能的昏君漢靈帝

後續到了頓丘,曹操依然兢兢業業,表現的非常不俗,但是沒過多久,就因為牽連到堂妹夫的事情裡,被罷免了縣令之職,後來,曹操通過父親的關係,又被朝廷召回去議郎,他又履行職責,上書朝廷,希望打擊豪強,肅清吏治,安定地方,但是上的書,卻石沉大海,曹操開始對這個朝廷,對這個皇上徹底失去了信心,縱觀曹操出仕做官的這幾年,其中一次免,兩次辭官,三次被徵召議郎,就已經說明曹操的處境非常危險,之所以沒有招致殺身之禍,也只不過是因為他的父親曹嵩這個後臺了,這個問題,作為曹操本人是心中肚明的。

這個時候的曹操唯一的一個感觸就是,朝中沒有人,沒有大樹,就沒有機會實現自己治世的機會,就這樣曹操通過了好友袁紹的介紹,投入了外戚大將軍何進的陣營,成為了何進的部下,這個時候的曹操又開始幻想自己的未來,幻想自己實現自己治國理政的場景,可惜他的願景又讓何進的一句話,給破滅了,外戚大將軍何進召集曹操等人商議處理宦官十常侍的問題,袁紹的意思是想借西涼軍閥董卓之力來除掉宦官勢力,而曹操卻站了出來,提出了不同意見,讓袁紹只殺掉十常侍為首的幾個人就行了,此話一出,引的何進不高興,何進就說曹操為宦官說話,是不是因為他們一夥的,使的曹操聽後,臉掛不住了,因為曹操的爺爺就是宦官出身,因此曹操不在說話,也看透了何進的為人,不在助力何進。後續,何進因為自己的疏忽大意,被宦官設計殺死,而引來的董卓最後也開啟了另一個亂世。

《三國志》:徵太祖為典軍校尉。會靈帝崩,太子即位,太后臨朝。大將軍何進與袁紹謀誅宦官,太后不聽。進乃召董卓,欲以脅太后,卓未至而進見殺。卓到,廢帝為弘農王而立獻帝,京都大亂。卓表太祖為驍騎校尉,欲與計事。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


等到董卓入京師的所作所為,曹操都看到眼裡,知道董卓也不是一個明主,也不是一個託付之人,因此為求自保,速度逃離京師。在途中,曹操開始真正意識到這個時代,沒有明君,沒有名主,自己想依靠的人物,竟是些自私自利,志大才疏,不足與謀的鼠輩。曹操不得不重新考慮他人生的道路。他選擇的道路是自己幹,也放棄了成為治世之能臣,而選擇了成為亂世之奸臣的道路。


曹操為什麼成不了治世之能臣

曹操重新開始考慮他的人生道路

因此說,時世的惡劣和政局的動亂,使的曹操放棄了要成為治世之能臣的心願,再加上沒有明君,沒有明主,使的曹操明白了只有自己單幹才有出路,因此曹操後期開始招兵買馬,隨後開創了一個屬於自己的亂世之奸臣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