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白雲生處有人家”,有的版本又作“深處”,“生”與“深”到底哪個正確?

淡泊寧靜174965820


其實沒必要爭,按意境,兩個字都可以用。我一直不明白的是為什麼我們要討論這兩個字呢?這是一首古詩,既然古詩傳到現在,肯定有它傳下來的痕跡,為什麼學者們不查閱一下資料用原著上的字呢?這兩個字的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樣,我們讀古詩,就該遵守作者要表達的意思,原著上面是那個字,我們就用那個字,原著上面是那個字,就是作者想表達的意思,為什麼都要根據自己讀詩的願意去改呢?


傢俱幫幫棒


回答:杜牧《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xie,xia),白雲生(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這是膾炙人口的杜牧的詩詞,我真的不敢謬論那個正確。就多數人的意見傾向於“生”是更好的,是正確的選擇。這,我不敢完全苟同,這要由詩人自己的感受來決定。我想說的是,如此一首流芳百世的詩詞經過我們的手竟然出現兩處有爭議的地方,真是千古奇案呀!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教育是重要的工作,應該本著嚴謹負責任的態度來對待,不能稀裡糊塗和稀泥的處置,這樣會造成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我們手上丟失的惡果!

至於詩中的“生和深”,“xie和xia”之爭,普通人就不必過於糾纏了,應該由國家權威機構通過查找史料來欽定,以正本歸源!


新說新立


"白雲生處 有人家 ”好一點,因為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了白雲升騰、繚繞和飄浮種種動態,也說明山很高。“ 有人家 ”三字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 ”三字還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裡居民的通道。所以我認為是"白雲生處 有人家 ”。我認為作者看到的白雲不僅僅是天空漂浮的雲還包括裊裊炊煙帶給他的視覺上的感官,“生”顯然更加生動~



爍迦羅3




【白雲生處有人家】或【白雲深處有人家】“生” 與 “深”一直存在兩種版本。現在孩子們學到的大多是 “白雲深處有人家”。70後的我,在小學時,課本和老師教的是 “白雲生處有人家” 。全詩為【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縱觀詩意,詩人通過蜿蜒石徑山路,駕車遊玩,遠望山間,因喜愛眼前楓林美景駐足流連!“白雲生處” 可以理解為:白雲之下,有幾戶人家正做晚飯,炊煙裊裊,煙雲繚繞。也可以理解為:遠處山居之家,炊煙裊裊升騰,直上青天與白雲相接,渾然一體,悠然閒適 。我認為,此一“生” 字,形象生動,乃是詩眼,使全詩活了起來,讓讀者猶如身臨其境,令人神往!【生】 字~~目之極處而意象朦朧, “實”也! “動”也!【深】字~~意境幽遠,目測未及而發乎於心,“虛”也! “靜”也!


遼寧周士元


沒有去過巴蜀的人很難體驗出“白雲生處有人家”的意境。巴蜀的深山峽谷兩岸住著稀疏的人家,嫋嫋翠煙在山谷間冉冉升起,這是“生出”的第一感覺。在早晨或下過雨之後,從山間一層層的飄起薄雲沿著峽谷山勢徐徐升起,這是“生出”的第二感覺。沿著江岸道路兩側稍有平整一點的地方都有人家,這些房子都是依山而建,就象生在山崖上一樣,在這樣的地方生存是個奇蹟,這是“生出”的第三個感覺。所以,不論從哪一個角度感知,都必然是“白雲生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