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种心心念念了很久,却在自己的城市吃不到的地方小吃?

美小萌成长记


哈哈,当然有啊,在武汉读大学,刚开始对黏糊糊的热干面还很反感,简直就是难以下咽,慢慢时间久了,还喜欢上了那个味道,最后每次吃的时候还特意嘱咐多加芝麻酱,自从回宜昌了,宜昌的热干面总是吃不出武汉的味道,还甚是想念了~


爱美食,爱养胃,我是蓉儿,每天为你分享一道佳肴,欢迎关注我!

爱美食的你,记得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一起探讨美食经验。


胃养每一天


对于我来说最心心念念的小吃,当数我老家的红薯干稀饭,也是我童年时光里对食物的最美好的记忆。

每年秋天红薯收获后,大人孩子就开始忙着洗红薯,然后把红薯放在一种特制的推刀上,用手推着红薯只听“擦”的一声,一片白生生的红薯干就落到了推刀下的篮子里。一阵“擦擦擦 擦擦擦”省过后,篮子里的红薯干也满了,被提到房顶摊开晾晒,天气好了,两天就干透了,装袋放置。

放了一段时间了的红薯干煮稀饭更香酥软糯。到了冬天,取出数片红薯干,洗净掰小块下锅,再抓两把红豆 绿豆放到锅中大火烧开,换小火慢煮大概一小时,熄火焖二十分钟再开锅,一股香甜的味道扑鼻而来,红豆绿豆都被煮开了花,红薯干软烂软烂的,盛上一碗尝尝,汤甜豆香红薯干酥酥烂烂的,嚼一下,沙沙的糯糯的,好喝极了!

现在生活在城里,虽然也能买到这些食材,但是怎么煮,红薯干都不如以前的那么软烂香甜,味道也真是差远了。有时真的太想吃了,也就只能用红薯代替,还有那么点红薯味,就是没有那么香浓美味了。

记忆中的美味,回不去的儿时!



简单快乐NN


本人是在福州,很喜欢北方的特色菜,有一次出差去了陕西西安,路过了一道街,听说那里的肉夹馍很好吃,就买了一个尝尝,果不其然,很好吃。

我问老板这个肉夹馍干了多久了,老板说干了20多年了,也难怪,你吃到了我们正宗的肉夹馍,馍外焦里软,肉有肥有瘦,再加点青辣椒,肉是用他们特制的卤料,真的是好吃极了,随后我接连而三的吃了五六个。

后来就回到了福州,最近有好几年没去那边了,所以吃不到那位老板的肉夹馍了,很遗憾,有机会一定再去吃一次。


豫都城王阳明


以前小的时候,不喜欢吃面食,不喜欢吃羊肉,但是在新疆当了几年兵以后,口味饮食习惯大变,除了开始大口吃羊肉以外,还特别喜欢新疆拉条子。

拉条子在新疆本地的叫法是拌面,是把炒菜拌到面里的一种吃法。记得当年去吃拌面时,都是7块钱一份,面不够可以随便加。面制作时不用擀、压的方法而直接用手拉制成,所以被称为拉条子。比老家的手擀面还筋道,是新疆各族群众都喜欢的一种大众面食。也就是说到新疆不吃拉条子,如同到四川不吃火锅,到河南南不吃烩面一样令人遗憾。

退伍回来20多年了,虽然我们这边也有新疆人开的饭店,里面也有拉条子,但是总觉得不是当年的那个味道,有的地方干脆演变成了一种用加了拉面剂的拉面做的拌面。

小编个人想,如果想找到当年的那个味道,还得故地重游。但是因为一碗面值得吗?值得!我会回到那个地方,找寻当年的味道,找到我们青春的感觉。





大漠红柳枝


说到让我恋恋不忘的美食,说实话不多,我的第一直觉就是它,(老板来碗豆花饭) 完美。

作为一名厨师,这也让我比较尴尬,但不得不说,我到现在还是做不成一碗,正宗的“豆花饭” 在重庆,我还很小的时候跟我爸一起,吃上一顿豆花饭,几乎是我童年最珍贵的记忆,(这里不是说钱啊,而是情景模式,我与我父亲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很短。)

也许有我父亲的原因,让我对家乡的一碗正宗豆花饭流连忘返,日有所思。唉

其实四川,重庆是有非常多的美食的,但真真让我心有所想的就是它——豆花饭





夜行九歌


长沙的各种美食,都念念不忘。

曾经在长沙生活了一年,现在想起来除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就是美食了。

步行街上有家臭豆腐,每次去必须吃的,还有一个卖鸭货的,每次去买两个鸭锁骨。

那时候很懒,刚去的时候周六日根本不起床,后来因为习惯了早晨吃楼下的米粉改掉了睡懒觉的毛病,大锅里飘着一层红红的辣椒油,米粉出锅后再拌上酸豆角,萝卜丁,碎碎的小米辣,每次都吃的冒汗,真舒服。

只是个人感觉哈,后来在桂林待过一段时间,也感觉没有长沙的米粉美味。


农村知识青年924


有没有一种心心念念很久,却又在自己所在城市吃不到的地方小吃?

脑海里不由得就浮现出儿时妈妈做粿的画面……

随着科技网络的发达,都很快能在各大媒体板块获取到美食的信息;因交通环境的便利,我们获取美食不再受限于一个城市。但是关于儿时妈妈的味道,我想这才是大家心心念念很久,却又在自己所在城市又吃不到的小吃。

闽南人都知道,家里每逢初一十五都要敬茶拜神明,过节时候更不能含糊,做各种特色粿,摆满各式美食拜拜来祈求平安。而根据节日的不同和家人口味不同,各家也会做不同的粿。小时候,由于食物的匮乏,那个时候最喜欢过节的时候,不停围在妈妈身边,心里不停的想着什么时候能好啊,嘴里有时候叨叨一句“怎么还没熟啊”,然后这时就会有凶的眼光射过来。因为妈妈在做粿的时候最忌讳有别人在旁边说这说那,要是说了,一大锅的粿就会失败,所以都很注意,现在长大了才发现其实是心理作用罢了。

虽然现在妈妈也会不时寄一些特产小吃过来,但是儿时那种围绕在妈妈身边馋食时光最让异地的我念念不忘的。






易优麻麻


特别怀念成都的小吃,恨不能扎根在那,作为一个吃货必须吃锦里的美食。

伤心凉粉,不能吃辣的会把你辣哭,特爽,让人又爱又恨。

三大炮,非常香甜软糯,女孩子就喜欢这些东西,没道理

肥肠粉,简直无敌了,汤汁浓郁,粉软糯,太好吃,回来吃了几家没有找到那个味道,当地的美食还要当地做

辣豆花也很不错,入口即化,当然了成都火锅最出名,他们都觉得很不错,可惜不是很喜欢吃火锅,只觉得菜的品种多,再就是辣味。





80后辣妈晴姐


我是上海的,上海吃什么都是一个“不正宗”!

真不知道在搞什么?

我喜欢吃点辣的,外出吃饭,我不敢点辣的东西吃。那些辣的东西吃的都是呛喉咙的。我去过江西、四川、湖南,那里的辣都辣在嘴里的,不会呛喉咙。

在上海,你们说那菜到底是怎么做的?

难道在上海没有江西人,四川人,湖南人做他们当地“标准”的特色菜吗?

你们开饭店的不拿你们的专业来征服顾客的味蕾,难道是想来抢“快”钱?

现在抢钱的时代都已经过去了,应该要脚踏实地的做点什么,把你们的实力拿出来吧!

我心心念念的菜,你们在哪里?


大群主蒋老爸


任丘的驴肉火烧,去过一次任丘朋友非常热情。天天中午、晚上你不喝躺下都不行,净喝酒了、什么菜也没有印象。唯独每天早晨的草餐,很多不大的小店、每家都在店门口有一个方型的平底锅,第一次看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女孩用手烙饼,不用锵刀就用手来回翻。饼熟后放入剁碎的驴肉、酥脆的饼、香香的驴肉,再来一碗鸡蛋汤人间美味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