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丨帶貨帶出致富新路子

“黑水中蜂,蜂蜜黏稠,金黃或淺琥珀色,氣味清香,味道鮮美,甜潤不膩,品質不變,價格不變,45元一斤。”春節期間,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縣二木林村第一書記周發楊又在朋友圈幫村民們“賣貨”了。

如今的周發楊在村民們心中威信十足,這是因為他真心實意為老百姓著想,實實在在帶領村民們致富。可回想起兩年前初到二木林村的情景,周發楊感慨萬千。

二木林村位於海拔2700米的高半山,共161戶502人,被評定為省級貧困村,其中貧困戶達40戶。2018年7月,黑水縣紀委監委機關幹部周發楊被派往二木林村任第一書記。

針對高半山地區貧困程度深、容易返貧的問題,周發楊深入走訪調研,意識到要讓農牧民持續穩固增收,必須把“輸血”與“造血”結合起來,大力發展有當地特色的主導產業。於是,他因地制宜、多措並舉,積極爭取黑水中蜂種蜂、鳳尾雞苗、藏香仔豬、土豆種子等,引導鼓勵村民進一步做大產業規模。

“周書記,我們的土豆一直是吃不完就餵豬哦,你叫我種那麼多土豆,豬也吃不完呀,種起幹嗎?”2019年初,在擴大產業規模的過程中,周發楊遭遇了許多不理解,吃了不少閉門羹。雖然推進緩慢、工作難做,但在周發楊苦口婆心地勸導下,規劃任務最終完成。

“周書記,村民的蜂蜜已經採了,豬也喂肥了,土豆也豐收了,可是咋變成錢呢?”去年8月以來,蜂蜜、土豆、大蒜、核桃等農產品陸續出產,但產品卻找不到銷路。二木林村村委會主任德斯塔著急地向周發楊報告。

村民急,村幹部急,周發楊看在眼裡更著急。

“有人要買土豆、大蒜、蜂蜜嗎?純天然無汙染的那種……”2019年9月,周發楊將人生中第一條叫賣廣告發到了“黑水縣紀委監委交流群”。正當大家質疑周發楊做微商時,他又趕緊解釋道:“我們村的土豆、大蒜、蜂蜜已大量上市,土豆2元一斤,大蒜5元一斤,蜂蜜45元一斤,貧困戶吳珠家中有1萬多斤土豆,我們想把這些土特產變成錢,增加貧困戶的收入!”

同事們積極響應:“現在可以買嗎”“發楊,我買50斤土豆”“我買20斤大蒜”“我買20斤核桃”……同事們通過電話或在群裡認購,還主動將消息轉發到朋友圈宣傳擴散尋找客源、轉發到微信群幫忙售賣。

初獲成功後,周發楊又通過彭州市援藏幹部將二木林村的農產品銷往彭州,並在該市的旅遊小鎮設立農產品專櫃;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將蜂蜜銷往浙江,把深藏“閨中”的農產品變成熱銷的“香餑餑”。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該村售賣土豆2萬餘斤、大蒜1000多斤、核桃2000多斤、蜂蜜500多斤、雞蛋1000餘枚,以及犛牛肉、藏香豬、鳳尾雞、野生菌等土特產,銷售額達30多萬元,實現戶均增收2000餘元。

“我家賣出了3頭藏香豬,一頭豬可以賣個四五千元!”貧困戶小況他利用賣豬的錢,又買回20多頭小仔豬,並叫回在成都打工的兒子,擴大養殖規模。目前,小況他圈舍裡的藏香豬已經達到了45頭,這個月又有11頭藏香豬可以出欄。

“感謝縣紀委監委給我們派出的第一書記,也感謝紀檢幹部的大力幫扶,通過這種新方式把我們村的農產品賣出去,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二木林村黨支部書記銀忠澤拉激動地說。(通訊員 唐斌 魯小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