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青年律師生存劫?

作者 / 伊曉俊 李曉雨 陳瓊青

來源 / 智合

2020年這個漫長的春節假期,讓所有人都放慢腳步。

平日裡繁忙的律師行業,部分在辦業務的流程被迫推遲。

“新冠”疫情下,處於行業“弱勢地位”的青年律師們過得還好嗎?

本就競爭激烈的律師行業,今年就業形勢是否更加嚴峻?生存問題如何解決?

面對疫情帶來的不確定因素,他們對於未來又有哪些思考?

這次我們採訪了幾位全國不同城市、不同執業階段的青年律師,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疫情之下,青年律師生存劫?

研究生畢業,吳霜進入某大型央企工作。一段時間後她意識到,在這兒天天做招投標,和她學的法律幾乎沒什麼關係。

她選擇離開“體制”,進入一家北京律所的武漢分所,目前已有兩年。

“新冠”在武漢爆發後,律所被迫停工。

“只要做好防護和消毒,其實也沒有那麼可怕。”這個姑娘天生就帶著武漢人那股子“不信邪”的勁兒。

不料,幾天後,她出現了心悸、呼吸急促的症狀,體溫達到37.5以上。全家人都十分緊張,在家也戴緊口罩。“早中晚通風三次,每天用84消毒水、酒精給家裡消毒。”

一日三餐,全家人都將飯菜盛到自己碗裡,端到各個角落分開吃。

幸運的是,在家隔離十幾天後,她的症狀基本消失了。現在回憶起來,吳霜覺得是自己多心了。“可能是受了風寒,或者是心理暗示才發起燒了。”

但也有可能,是全家人有效的防護措施,才讓他們與病毒擦肩而過。

症狀逐漸消失後,她承擔起幫父親開藥、買菜的任務。

身在武漢,吳霜對這次疫情的體會尤深。身邊有幾個朋友確診了,她便時常在微信上幫他們加油打氣,鼓勵他們一定能戰勝病毒。

律所復工時間還沒確定,但她對疫情防控和未來充滿樂觀。

“疫情屬於不可抗力,我們律師一定要保重身體,穩住心態,接下來的工作還要好好幹!”吳霜說。

疫情之下,青年律師生存劫?

主做破產業務的嚴濤,往年大年初五就忙起來了,準備著復工後去法院調檔案、召開債權人會議等。

“今年法院開庭延期了,原本提上日程的事情都得往後延。”但破產案件大多是“該搖號的搖號,該競標的競標”,疫情並沒有給他帶來太多焦慮。

2014年研究生剛畢業,他在南京當地一家較大的律所實習,三年後的2017年底就晉升了合夥人。

與晉升速度相匹配的,是嚴濤的體重,剛畢業那會兒他體重130多斤,現在已接近200斤。

“胖點兒的好處是顯成熟,頂著生瓜蛋子一樣的臉,怎麼能取得客戶信任呢?”31歲的嚴濤,看起來的確比同齡人要成熟一些。

開拓案源方面,他有著不一樣的技巧。“該試的方法都試了。”

剛畢業那會兒,為了拉業務,他天天“駐紮”法援中心,去了整一年。為了打出名聲,他經常寫社會熱點時評,花錢往晚報上投稿。

“現在青年律師想出頭太難了,剛畢業的實習生一個月才2000多塊。做律師思想還是要活一點。”

春節後,老婆孩子住到了疫情不太嚴重的老家,嚴濤一個人在南京看書充電,研究起法律行業的趨勢來。

“我認為疫情之後,破產業務可能是個風口。”嚴濤說。

疫情之下,青年律師生存劫?

2019年底,執業4年多的李蒙決定跳出來,跟幾個律師朋友一起合夥開律所。

開業不久,就遇上疫情,可謂是開局不利。

律所租金和所內十幾個人的工資,都是要承擔的成本。法院、企業延遲開工,案子也推進不下去。

在家窩著,他琢磨起“轉型”。在線工具、人工智能、大數據檢索……這些似乎都是疫情後“彎道超車”的機會。

服務方式,也是可以改善的地方。“不能成天老想著要怎樣搞案子,今後還是要站在客戶角度先想想,怎樣能幫他們解決問題。”

在律師行業以外搞點“副業”,例如房地產、企業不良資產等,也是幫律所提升抗風險能力的辦法。

在剛畢業做實習律師時,他一個月只拿三千塊錢,付完房租後就所剩無幾。“隨便找個公司做法務,工資也比這個高!”當時,有好多次想轉行,但他都硬著頭皮堅持了下來。

為了建立人脈,他去參加老鄉在蘇州的商會,幫他們做免費法律服務。為了拓展社會關係,辦了好幾張信用卡,他“天天挨個換著刷”。終於,幾年下來的堅持,也換來了事業上的起色。

“最難的時候都熬過來了,這疫情又算啥呢?”李蒙說。

疫情之下,青年律師生存劫?

“想要做厲害的律師,你就去一線城市!”在一位前輩的鼓勵下,2018年法學碩士畢業後,湖北小夥兒廖正決定去北京打拼。

在北京,從實習律師起步,靠真本事闖出一番名堂,付出的努力遠比常人想象的要多。

在一線城市打拼,高昂的生活成本、激烈的競爭和案源方面的壓力是絕大多數青年律師焦慮感的來源。

“沒有案源時會擔心案源;有案源時會想,下一個案源在哪。”他說,雖然大多時候青年律師並非開拓業務的主力,但走向一線是遲早的事。

持續學習,保持專業度是廖正克服焦慮感的無奈之舉。“輸出‘有料有乾貨’的文章、保持隨時學習的習慣,都是專業性的體現。”因此,研讀法院最新或經典案例,堅持觀看庭審錄像成為他在工作上的習慣。

“新冠”疫情爆發,給許多團隊拓展客戶和案源帶來不確定性。但他認為,越是在這種時期,越不能放鬆對自己的要求。“超長假期”成為他持續學習、儲備專業知識的絕佳機會。

“疫情讓溝通變成了線上,那麼能不能在線上取得客戶的信任?”研究法律科技工具,讓自己變得更立體,是他給自己提出的新要求。

他說,青年律師的“難”只有靠自己才能解決。想要“自救”,要讓自己更專業才行。

疫情之下,青年律師生存劫?

Piggie在國內一家知名法學院校讀研二。目前,他在上海一家“紅圈所”實習。

疫情出現後,許多知名律師都撰寫了涉及疫情防控和政策變化的專業文章。春節待在老家不能出門,他就將這些文章彙總起來研讀。

專業學習之外,享受同家人的相聚也是假期的一大收穫。“很久沒有同家人待在一起這麼久了。”

如今,他已返回上海,按律所的安排進行一段時間“居家隔離”。然而,在家遠程辦公的工作量並不小,也要加班到晚上十點左右。

“在家裡辦公,有點生活和工作分不開了,感覺比之前的工時更長。”

工作之餘,面臨畢業的他對未來有了些許擔憂。

“今年就業環境不太樂觀,各個律所的留用名額較往年都有減少,身邊有朋友已經開始找其他出路了。”

但Piggie覺得,在知名律所實習,帶給他的不僅是實務經驗的累積,還有懂得“如何配合上級律師工作,保質保量完成手頭的基礎研究”的職業意識。

這或許是他應對“最難就業季”的優勢。

疫情之下,青年律師生存劫?

中國法律行業已變得更年輕。然而,目前青年律師面臨來自成長環境、案源、辦案經驗、人脈等方面的不利因素。

“慢下來,才能更好地出發。”這次疫情,使青年律師放慢了前行腳步的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了擁抱親情、審視自我及學習提升的機會。

在疫情過後,獲得“充電”、幹勁十足的青年律師將拾起行囊,重新踏上征途。

前路漫漫,但他們已做好準備。

疫情之下,青年律師生存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