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被消毒N遍”記西海岸新區一高端裝備製造企業復工的一天

雷沃工程機械集團是青島西海岸新區一家高端裝備製造企業,其產品多次出口 " 一帶一路 " 國家,去年 10 月底曾創下一次性交付百臺設備的海外業務單筆交付最高紀錄。2 月 10 日復工復產後,這家企業便開足馬力,加快速度生產。

2 月 11 日,記者走進了這家公司,體驗他們緊張而有序的復工時段。

進入工位第一件事:消毒

早上 6 點 50 分,位於西海岸新區黃河東路的雷沃工程機械集團南門外,五條隔離欄已被臨時設置成了體溫檢測通道,門口處的桌子上擺放著人員復工臺賬、體溫登記表和疫情防控篩查登記表。大門內,身穿防護服的消毒組人員正進行著上班前最後一次無死角消毒作業。

早上 7 點 30 分,準備上班的職工在南門外排起了 " 久違的 " 長隊。要進入廠區,保安王治軍是第一道 " 關口 ",他和公司保安組負責檢查入廠人員的工作證件並測量體溫。

“每天被消毒N遍”記西海岸新區一高端裝備製造企業復工的一天

" 今天是正式復工的第二天,我量體溫這活比昨天熟練多了。" 手持體溫測試儀、戴著口罩的王治軍告訴記者。2 月 10 日復工前,雷沃工程機械集團已經制定了《復工及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確定了疫情防控目標——進入廠區員工確診病例為 0,進入廠區員工疑似病例為 0。" 要實現這個目標,我手裡的體溫測試儀可是至關重要。" 王治軍說道。

除了日常的安全巡查,王治軍所在的保安組還肩負著廠區的消毒、通風任務,公司採購的 15000 個口罩、1200 多公斤消毒液、1000 升醫用酒精及各類防疫用品,從 2 月 10 日起也正式 " 上崗 " 了。

" 所有檢查工作必須嚴格按照《青島西海岸新區工業企業復工指南》來,一點不能馬虎,只有復工後疫情防控到位了,生產秩序才能有序恢復,體溫不合格堅決不許進入廠區。" 執勤崗一側,雷沃工程機械集團副總經理王德永正在 " 督戰 "。

上午 8 點 01 分,張盼成為當日第一位走進廠區的職工。邁入總裝車間,這位挖掘機裝配工人開始對自己的工位進行細緻的清潔和消毒,為全天的工作做準備。相比平日,他身上的工裝多了濃重的消毒水味," 從早上出宿舍,到工廠門口,再到車間,每天都要被消毒 N 遍,我們現在比任何時候都乾淨。" 張盼對記者說。

開會不得不大聲喊話

上午 8 時 05 分,總裝車間班長召集張盼等人開會。幾人在生產線旁圍成了鬆散的一圈,每人都相隔了 1 米多。

強調完疫情防控要求,正式的工作開始了。

年前,企業接到了一筆來自東南亞的訂單,要在 2 月 15 日前交付 97 臺挖掘機,原計劃 1 月 29 日開工,疫情發生後,企業協調海外客戶將交付日期延長到了 2 月 25 日,現在務必把工期儘快趕上。

上午 10 點,質量會議的開會時間到了,質量管理部劉娜走進會議室,一進門就看見三位同事分坐在桌子的三個角。

" 本來戴口罩說話聲音就小,大家還都坐得那麼遠,都得喊著說話。" 好在會議 10 分鐘就結束了," 其實雷沃下發給員工的方案裡對會議做了嚴格的要求,如果沒有重要緊急的事情需要面對面溝通,儘量避免開會,但質量會議還必須保留。" 劉娜說。

“每天被消毒N遍”記西海岸新區一高端裝備製造企業復工的一天

午餐一人一桌同向而坐

中午 12 點整,張盼聽到了休班鈴聲,放下手頭的工作,和同事們排隊洗手,準備去食堂吃午飯。去食堂的路上,他向今天剛剛復工的同事們講起了新的就餐制度:" 咱們被安排到全廠第四批就餐,一會兒飯菜都是餐廳準備好的一份,一人一張桌,大家都面朝西,不要亂坐,一會兒廣播也能聽到通知。" 話剛說完,張盼就主動和同事們拉開了距離。

劉娜此時也在進餐廳的隊伍裡,她打算把飯菜打回辦公室就餐,相比於食堂裡的空間受限,在辦公室的工位上吃飯更加舒服。

116 人的生產線六七十人就夠了

下午 2 點,雷沃工程機械集團製造總監葉鵬走進了總裝車間查看生產進度,目前挖掘機生產線正開足馬力加工東南亞訂單。葉鵬率領團隊對整條生產線進行了重新規劃設計,爭取用最少的人實現最高的效率。" 原來一條中大挖生產線需要 116 人,現在六七十人就足夠了,效率提升了近一倍。" 葉鵬說。

下午 5 點 20 分,天色漸晚,雷沃廠區內的營銷辦公樓亮起了燈。一樓大會議室內,營銷核心經營管理團隊正在開疫情期間營銷與服務策略討論會,大家稀疏分坐在會議室內,口罩也擋不住營銷人特有的雄厚嗓音。半小時後,會議形成了統一意見:" 營銷工作必須嚴格遵守各地政府的規定開展,減少面談,增加網上營銷力度。"

下午 6 點,忙碌了一天的張盼下班了。車間內,結構件焊接、調試入庫、發車環節的工人們還在為 97 臺挖掘機的訂單奮戰著,湛藍的焊接弧光、轟鳴的機器運轉聲,宛若一個氣勢雄壯的交響曲樂章,在即將下線的挖掘機見證下繼續鳴奏。(陸波 卜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