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捐錢捐物,農村貧苦老人也捐款,這樣好嗎?

家鄉寧陵


這個問題的核心關鍵點在於貧苦老人捐款,我認為這個涉及到一個價值判斷的問題,好在哪裡,不好在哪裡。

首先這個好在哪裡?大的方面來說,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疫情防控,人人有責。特別是作為貧苦老人,能夠在這樣的艱苦時期進行捐款,更是難得,他像一面旗幟,他能匯聚起社會的正能量,積小成大,積少成多,凝聚起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自古以來,我們的傳統文化裡就有好善樂施,助人為樂的優秀品質,在當代,我們身邊也是湧現著濟困救貧的好人好事,在貧困老人在接受社會幫助的同時,也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獻出自己的一份力,我覺得這無關乎金錢的多少,禮輕情義重,那份責任,那份情義,那份能量是無價的。從小的方面來說,作為貧苦老人,都有實現個人價值的需求,在這個世界上活著,因為金錢物質的束縛,也許過的不夠體面,甚至有點落魄,但只要靈魂不卑微,我覺得就是高貴的。出於對社會的感恩,出於對處於疫情一線戰鬥的敬意,或者其他原因,也許他捐出哪怕一塊錢的時候,他的內心是得到慰藉的,我沒有太多的錢,但是我也能做一點貢獻,此時,於這位老人,我想他能收穫內心的幸福和滿足。

其次說一下不好在哪裡。儒家說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可能有人會覺得,你自己都那麼困難了,管好你自己就可以了。你把手頭上的錢捐了,讓自己處於更加難過的境地。我想無非是物質方面更緊缺了,生活條件更加差了等等。

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衡取其輕,其實這個價值判斷,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已經很明顯了,這個善舉無關乎金錢,而是它所體現的價值,所以,我贊成[祈禱]



九塊田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這是好事,請收下他們的捐款,因為他們捐的不僅僅是錢和物,而是老人們對武漢人民的關心和牽掛,是一顆“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的滾燙的愛國之心。

例如2月2日在江蘇省無錫市一位74歲的拾荒老人徐美英,將自己一年的收入和拾垃圾的積攢的錢,共計1萬元送到居委會,想要馳援武漢,在遭到村委會工作人員婉拒之後,在村委會辦公室中失聲痛哭。徐美英第二次來到居委會辦公室後態度,堅決聲稱:如果你們不收下捐款,我就要發病了。

2月10號重慶萬盛街道萬興社區便民服務中心87歲的老人倪素英捐出他的畢生積蓄20 萬元,老人堅定地說:國家有難,我不能做旁觀者。

河南商丘81歲老黨員來愈點捐款10萬

浙江省84歲的老奶奶張淑英捐款10萬

還有捐款20多萬,不留姓名就走了。

這些老人的偉大事蹟都在感動著我們,溫暖著我們鼓舞著我們,我們只能敬重的收下,做好我們能做好的事情,為武漢儘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即使不能出錢出力,做到不出門不串門,做好疫情的防控措施,不給國家添亂也是給國家做貢獻。大家覺得呢?





小唐勝利在農村


疫情防控,捐錢捐物,農村貧苦老人也捐款,這樣好嗎?

疫情防控,捐錢捐物,獻愛心,應本著個人自願,量力而行的原則。對農村貧苦老人來說,生活比較困難,可以不捐,這樣好。

大難面前,做為國人,要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人人獻出一點愛。關鍵時刻,黨員幹部應該衝在前面,積極捐款。

我的老家村黨支部組織了捐款,大家積極性都比較高,村幹部都是200元,普通黨員100元,支部全體黨員共捐款7000餘元,雖然錢不多,但他代表每個黨員一點心意,為共同戰勝疫情做一點微博之力。

總之,做為貧苦老人,平時沒有收入,生活艱苦,不贊成捐款。如果能好好照顧好自己,在疫情防控當中,保護好自己,不添亂。同樣也是為國家做貢獻。


沙塵暴5478


疫情防控,捐款捐物,農村貧苦老人也捐款,這樣好嗎?恐怕沒有人否認這是好事吧?即使我們不忍心,但我們卻沒有任何理由不收下農村貧苦老人的滿腔熱情,滿腹愛心。

什麼是真情?什麼是典範?農村貧苦老人為抗疫捐款的舉動,無疑是給出了最好的解釋,哪捐款的舉動就是對“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給出的精準註釋點。我們可以擔心農村貧苦老人捐款後可能自己的生活會變得更差一點,但我們只需要在日後對老人投注我們關愛的眼線。而在老人為抗疫捐款的時候,我們需要收下老人的真心,並表達我們的讚許,這也屬於對老人的尊重。

回收廢品的83歲老人向社區捐款1萬元用於防疫;廣西88歲老人為疫區捐款1萬元;93歲老兵為抗疫一線捐款……無論是在頭條,還是百度,亦或是瀏覽器搜索,都會跳出一條又一條類似的信息和內容,讓人感到激動不已。位卑未敢忘憂國,患難真情最可貴!

讓我們為一位位捐款的農村老人們點贊吧!用我們欽佩的目光和崇敬的內心。


鄉村螢火蟲


說起封村,也是一言難盡啊!開始那幾天覺得挺好的,出了吃喝拉撒,就是睡覺娛樂。幾天過後,就吃夠了,玩膩了。人們也開始想念正常上班,學習的日子了。但是一直在延期,怎麼辦?苦中作樂,就有了做涼皮,做麵包,做蛋糕,做炸糕,做油條,做大餅,……反正人們能做的差不多都做完了。

本來人們還愁做什麼呢,結果網上教學來了!然後手機就為孩子服務了,天天給孩子找視頻,輔導作業,一個個的活生生的變成了班主任!

也有好動的,就報名給村裡義務巡邏,消毒!


濟寧小勇


行善不分貧富,只要是行善之人自願的,那就一定是最好的。一個自己尚且困難的老人,還心繫疫情的防控,捨己為人,這是心中有大愛有大德。哪怕他捐的很少,但至少他已經盡力了。我們當向老人學習。為老人點贊👍👍👍!


弓長芳菲


在當前面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下 ,全國人民一致同心向疫區人民捐資捐物肋力疫情防控、奉獻愛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遵循互肋的原則。對於(‘’農村貧苦老人也捐款、這樣好嗎?”),我個人觀點是不取苟同,有很多人向一些機構捐款捐物,其中不乏一些農村貧困老人。需然捐款是公民的合法權利不應被剝奪,但我是不贊成不鼓勵的。因為我國養老最難的是農村,是農村老年人。補齊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這塊明顯的短板,我們必須走出實實在在接地氣的符合農村實際,符合農村貧苦老人的實際。在困難面前不作秀、為農村貧苦老人所想,不要農村貧苦老人老有所為。農村貧苦老人所需要的、是我們更多的關愛和幫助。



原色陽光Jasper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紛紛牽動著每個人,都想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位已經88歲的老人,捐獻150萬現金用於疫情防控,那麼大年紀了,還有如此愛心,真讓人敬佩,老人說這些錢都是他自己的,也沒有反對帶著他一起去捐,同時子女也各捐了一點,老人說別人在一線,我們也要給國家加油。

國家有難都想為國家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位102歲的老人專程為抗擊肺炎捐款感動了所有人,這位老人說前兩天下雪了,路上滑,不好走沒有來,這天氣晴了,趕緊把兒媳叫過來帶著她終於來到了,手裡握著100塊錢緊緊的,放在了黨支部書記的手中,老人緊緊地握著王書記的手,說了一句話交給你們,我就放心了。

每一個舉動,一句話,如冬日的一縷陽光,愛心無大小,民族精神有力踐行。



谷芳芳小朋友


國難當頭,不僅有衝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也有後方源源不斷的支持。向疫區捐贈款中,有陳宏等一代明星,國營企業愛心人士,還有普通老百姓,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他們也伸出援助之手,向武漢人的獻愛心。踴躍獻出自己微博之力。

陝西省銅川市一環衛工人將自己5年的積蓄10071元捐款給紅十字會工作人員;2月4日,河南有洛陽市嵩縣閆莊鎮竹園溝村村民將10萬斤大蔥捐送武漢,300多名村民在地裡用自己的雙手,硬生生拔了3天時間;雲南省紅河州河口瑤族自治縣蓮花灘鄉石板寨村自發捐贈22噸香蕉運抵湖北省黃石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眾志成城,共抗疫情。很多貧困地區農民群眾的踴躍捐贈,體現了廣大農民群眾無私奉獻的精神,大家微博的力量,希望幫助疫區人民順利度過難關。


封順潮


好與不好,有待他自己靜心才能平估。

視頻中,我也看到過,農村幾個貧困老人,把一生省下積攢的救命錢給捐了出去,粗看,老人的精神形象立馬顯的特別高大,可細細品味,這不捐還好,把自己的辛苦錢全部捐出去,萬一有個病病災災,以後將如何解決?

說實話,別的我也不敢繼續寫下去,寫的在多發不出去還不如不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